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脑血栓形成(cerebral thrombosis,CT)是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指脑动脉的主干或其皮层支在动脉粥样硬化及各类动脉炎等血管病变基础上,血管的管腔狭窄或闭塞,进而发生血栓形成,从而造成脑局部供血区血流中断或者减少,发生脑组织缺血、缺氧,软化坏死,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如感觉障碍、偏瘫、二便失禁、失认等。脑血栓形成的基本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常为其伴发病,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2.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脑血栓形成的病人多数伴发老年环。众所周知,脑血栓形成的病理基础是脑动脉硬化。那么,老年环与脑动脉硬化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了搞清这个问题,我们对200例脑血栓形成的  相似文献   

3.
脑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BB)活性变化对于判定因外伤致脑损伤程度及预后有重要价值,而对于自发性脑出血和动脉硬化性脑血栓形成血清中CK—BB活性变化的研究和报道很少。近1年来我们观察了自发性脑出血和动脉硬化性脑血栓发病3周内血清中CK—BB活性变化并就其变化程度与脑损害程度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 为我科住院治疗病人,脑  相似文献   

4.
血液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改变是脑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有脑动脉硬化的老年人,给大剂量降压药物;静脉输入高粘稠性药物;加速血液凝固性药物等,均可能促发老年人脑血栓形成。作者在临床上曾先后遇到7例老年人应用上述药物促发脑血栓形成。因此,对患有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的老年患者,在选用药物及剂量治疗时,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某些颅内转移瘤临床症状不典型,在未经颅脑CT检查前,有时很难与脑血栓形成鉴别。现报告我院收治的貌似脑血栓形成的肺癌脑转移二例,并结合文献分析如下: 病例摘要病例1:男,53岁,住院号35578。因左上肢发凉40天,左侧肢体活动不灵3天收入院。无头痛恶心呕吐,无咳嗽、咯血及胸痛。  相似文献   

6.
脑益嗪常被用于脑动脉硬化症、脑血管痉挛、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出血恢复期、冠状动脉硬化症等。副作用为偶见不同程度的嗜睡、疲乏、胃肠不适。报导口服大剂量脑益嗪引起精神障碍1例如下。 赵某,女性,66岁,因患冠心病服常规量硝酸甘油及脑益嗪,无不良反应。1983年8月20日上午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流室系统,定量研究了脑血栓形成患者及健康对照者红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特性及Svate-3对脑血栓形成患者红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的影响。结果表明:脑血栓形成患者红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较对照者明显增高(P〈0.01);自体血浆能明显增加红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对疾病组的影响更明显;Svate-3具有明显降低脑血栓形成患者红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的作用。提示:红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增强在脑血栓形成的发病及脑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的流行病学及其危险因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洪震 《中国卒中杂志》2006,1(8):559-563
卒中是由于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主要是供应脑或脊髓的血管出现闭塞(脑血栓形成)或破裂(脑内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而引起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按病因学可将其分为缺血性卒中、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SAH)3组,在卒中类型中,它们分别占75%~85%、15%~20%和6%。我国90年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采用流室系统,定量研究了脑血栓形成患者及健康对照者红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特性及Svate-3对脑血栓形成患者红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的影响。结果表明:脑血栓形成患者红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较对照者明显增高(P<0.01);自体血浆能明显增加红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对疾病组的影响更明显;Svate-3具有明显降低脑血栓形成患者红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的作用。提示:红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增强在脑血栓形成的发病及脑缺血性损伤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Svate-3具有明显抗粘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患女,61岁。因颌面部疼痛、肿胀并口角歪斜1个多月,于2002年10月7日入院。1个多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颌面部疼痛及牙痛,2d后出现右侧闭眼无力、口角歪斜,刷牙时右侧口角流口水,无发热、肢体活动不便等症状。当地医院诊为“脑血栓形成”,予以丹参、维脑路通、胞二磷胆碱、B族维生素以及针灸等治疗,效果欠佳。入我院前4d又  相似文献   

11.
102例脑卒中病人血液流变学四项指标观察初步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告102例脑血栓形成和脑出血病人的血液流变学四项指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球压积、血沉)测定结果,与对照组(包括肺心病组35例,正常组53例)测定结果相比较,讨论统计学处理结果,提出:1.全血粘度和血球压积的增高不一定发生脑血管意外;2.对脑动脉硬化病人的血浆粘度和血沉增高的情况,值得进一步探讨;3.脑血栓形成和脑出血的病变基础首先是血管壁的损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凝血因子Ⅷ(Ⅷ因子)升高与该类脑梗死复发的关系。方法收治2008年7月至2013年9月在脑卒中单元进行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86例,根据有无新发脑血栓形成分为新发脑血栓形成组(121例)和无新发脑血栓形成组(265例)。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Ⅷ因子水平、血栓复发概率、改良Rankin量表(m RS)以及院内病死率,并对新发脑梗死形成组患者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86例患者中,263例(68.1%)可检测到Ⅷ因子水平升高,且Ⅷ因子水平升高患者较Ⅷ因子正常患者有更高的脑血栓复发率,遗留更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出院时m RS 4~6:17.4%vs 3.4%(P0.000 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证明Ⅷ因子水平升高有显著意义,即具有上述因素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出现新发脑血栓形成的概率高。结论Ⅷ因子水平升高可作为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栓复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脑血管病性痴呆病人的发病规律、临床特点及预后,我们将一年内在我科住院治疗的患两次以上脑血栓形成的病例出现痴呆表现的20例,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病例选择:选自我科1985、6~1986、6收治的具有痴呆临床表现的患两次以上脑血栓形成的病例,均为男性(因我组无女病床),  相似文献   

14.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 CVST)是一种较少见的脑血管疾病,约占全部脑血栓形成的3.5%。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对进展性脑血栓形成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68例颈内动脉系统进展性脑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奥扎格雷治疗组和丹参治疗组。应用流式细胞仪和单克隆抗体动态测定CD62p、CD63,行血小板活化指标和临床疗效对照观察。结果:进展性脑血栓形成患者发病早期(24h内)CD62p、CD63值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01)。患者经丹参治疗后,血小板表达CD62p、CD63缓慢下降,14d时其值仍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经奥扎格雷治疗后血小板表达CD62p、CD63快速下降,至14d时已接近健康对照组(P〉0.05)。奥扎格雷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丹参组。结论:进展性脑血栓形成患者中血小板表达CD62p、CD63明显增加,并与病情转归相关。奥扎格雷治疗后可使CD62p、CD63快速下降、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神经外科疾病的血管内治疗又称介入神经放射治疗,因治疗所用导管为3F以下,有的甚至微细到1.2F(0.396mm),故又称之为微导管血管内治疗。 一、血管内治疗的适应证:适于血管内治疗的神经外科疾病有:①脑血管疾病,包括脑动静脉畸形、脑动脉瘤、Galen's静脉瘤、硬脑膜动静脉瘘、颈动脉海绵窦瘘、椎动静脉瘘、脑血栓形成与脑栓塞等;②脑肿瘤,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脑血管痉挛患者临床资料67例。结果 23例并发脑血管痉挛,6例发生一侧肢体功能障碍,3例发生脑血栓形成。经治疗后61例C-反应蛋白恢复正常,6例明显下降,4例肢体功能恢复正常,1例恢复到4级,1例死亡。结论炎症因子在脑血管痉挛中明显升高;钙离子拮抗剂尼莫地平加抗氧化剂依达拉奉中药川芎嗪联合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的脑血管痉挛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我院 1999 12~ 2 0 0 1 10采用陕西正康医药化工公司生产的正康脑明注射液 (三七总皂甙注射液 )治疗脑血栓形成取得显著疗效 ,与本院以往应用的复方丹参注射液相比 ,正康脑明注射液疗效更佳 ,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共 65例脑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3 2例 )和对照组 (3 3例 )。全部病例均符合 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要点〔1〕。所有病例均处于脑血栓形成急性期 ,其中偏侧肢瘫 5 2例 ,面瘫 47例 ,言语障碍 3 0例 ,眩晕15例 ,视物不清 10例 ,吞咽障碍 7例 ,共济失调 3例 ,有的患者有…  相似文献   

19.
复制脑缺血的动物模型,国内外多采用结扎动物大 脑中动脉或闭塞双侧颈总动脉和椎动脉的方法造成脑缺血,其手术创伤大、易感染等因素给脑缺血时机能、代谢的研究带来较大困难。为寻找一种可行的实验模型,我们研制了用于模拟脑血栓形成发病条件的“局部脑血栓形成实验装置”,并建立了一系列观察指标。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GMP—140与脑血栓形成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栓形成不同时期GMP-140含量的变化。方法测定32例急性脑血栓患者病后3d内血浆中GMP-140、SOD和MDA的含量,其中25例患者于病程第10~14d再次抽血复查。另选28例性别、年龄组成相似的动脉硬化患者作为对照。结果与动脉硬化组比较,脑血栓患者急性期血浆中GMP-140和MDA含量显著增高(P<0.05),SOD含量显著降低(P<0.05);至稳定期,脑血栓患者血浆中GMP-140、MDA和SOD含量与脑动脉硬化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血栓形成时GMP-140含量增高与脑组织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