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1例患者中男14例,女7例;年龄43~72岁,平均64.3岁;6例表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5例发生过脑梗死,所有患者均经全脑血管造影证实:颈动脉狭窄≥70%。1.2手术方法21例患者均在全麻下,经股动脉穿刺插管常规行主动脉弓和全脑血管造影,判断狭窄部位、程度、长度和狭窄供血区侧支循环情况,选择合适的支架,8F导引导管置于颈总动脉,在路径图引导下,将脑保护装置通过狭窄部位,释放在狭窄部位远端,沿保护装置导丝送入支架,造影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斑块特征与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CAS)晚期狭窄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接受CAS治疗的153例颈动脉狭窄的临床资料,术后12个月影像学检查评估晚期狭窄,狭窄≥50%认为存在晚期狭窄。根据术前影像资料,采用Image J 1.48软件自动计算斑块体积和HU值。结果 153例中,57例发生晚期狭窄,发生率为37.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斑块体积(OR=2.752;95%CI 1.097~2.007;P=0.024)、斑块HU值(OR=1.126;95%CI 1.785~3.908;P=0.016)是术后晚期狭窄的独立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显示,斑块体积(r=0.410,P<0.05)、斑块HU值(r=0.515,P<0.05)与晚期狭窄程度呈明显正相关。结论 颈动脉狭窄病人CAS发生晚期狭窄的发生率较高,颈动脉斑块斑块特征(斑块体积、斑块HU值)可作为评估CAS后晚期狭窄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颈动脉狭窄血管成形及支架置入术的围手术期治疗,总结操作经验,评价长期临床效果.方法 总结3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均经影像学诊断确诊,行DSA再证实,局麻下行血管成形及支架置入术,3例患者由于不配合改用全麻,6例患者由于高度狭窄,术前PWI评价脑灌注,行分次治疗,在支架置入2周后局麻下行球囊扩张术.结果 32例患者支架覆盖斑块良好,术后残余狭窄<10%,1例患者同侧肢体偏瘫,经治疗6 h后恢复.术后8例低血压,经多巴胺静脉维持后好转,7例一过性心动过缓,经对症治疗后好转.经1 a随访,未出现脑卒中再发作,2例发生再狭窄行球囊扩张.结论 术前综合评价、术中轻柔操作、防止低血压为手术成功和降低并发症的关键,分次治疗可降低高度狭窄病人术后高灌注综合征的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围手术期处理等相关问题。方法收集20例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的患者,经全脑血管造影确诊后,经股动脉入路行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或单纯支架植入术。结果除1例患者球囊扩张后因血管迂曲明显,支架未能到位,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后或单纯支架植入后患者原狭窄处血管均较前扩张到正常管径的70%以上,无1例并发症发生,随访3~24个月,均经颈动脉彩超复查未见到支架内血栓形成或再狭窄。结论 CAS是治疗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对无症状性颈动脉高度狭窄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本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治疗的96例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无症状性颈动脉高度狭窄患者为研究组,以同期90例行常规内科治疗的无症状性颈动脉高度狭窄患者为对照组,分别在治疗前3 d和治疗后3个月采用连线测验(TMTa、TMTb)、简易智能量表(MMSE)、阿尔茨海默病评估量表认知部分(ADAS-Cog)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前3 d颈动脉狭窄为(79.51±6.02)%,治疗后3个月残余狭窄为(13.52±6.01)%,治疗后3个月狭窄程度较治疗前3 d有明显改善(P<0.05); 治疗后研究组狭窄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3 d相比,研究组治疗后3个月患者的MMSE评分明显增加(P<0.05),TMTa、TMTb和ADAS-Cog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 治疗3个月研究组各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颈动脉高度狭窄可能造成患者认知功能损伤,即使是无症状的此类患者,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对患者的认知功能也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并且可降低颈动脉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颈内动脉分叉处狭窄支架置入术(CAS)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为临床预防CAS术后支架内再狭窄提供参考。方法分析行颈内动脉分叉处狭窄支架置入术的174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按原始治疗部位复发狭窄程度>50%为再狭窄,将病例分成再狭窄组(13例)和无再狭窄组(161例)。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血压、高脂血症、血糖、是否吸烟、术后抗聚抗凝药物应用依从性与再狭窄的关系;t检验分析年龄、术前狭窄程度与再狭窄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高龄、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吸烟、术后抗聚抗凝药物应用依从性差、术前狭窄率高、多个危险因素是CAS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是CAS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吸烟、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是颈内动脉狭窄支架术后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经颈动脉插管行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支架置入术的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经股动脉插管困难改行经颈动脉插管行弹 簧圈栓塞右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支架置入术的护理资料。结果 颈动脉穿刺处无渗血、渗液,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颈内动脉插管介入治疗为 不能经股动脉介入治疗的病人提供有效治疗的途径,正确的围手术期护理对病人的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治疗颈内动脉狭窄疗效及具体应用血管内治疗时的注意事项。方法 共收集70例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均大于70%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脑梗死病史。32例符合介入手术适应证的患者接受了自膨式支架置入手术,介入手术组均采用脑保护装置。另38例未做手术的患者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及波立维等药物干预。所有病例均随访1年,统计病例的转归情况,评估介入手术组的再狭窄情况。结果 介入手术组支架置入成功率为100%,术后残余狭窄<50%。1年内随访,介入手术组:6例仍有TIA发作,2例新发脑梗死(为中灶梗死,且均有支架内再狭窄),年卒中发生率为6.25%;单纯药物干预组:38例患者中4例有新发脑梗死(2例中灶,2例大灶),18例依然有TIA发作,年卒中发生率为10.5%。两组病例1年内TIA及脑梗死卒中事件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应用脑保护装置行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预防卒中较为有效、安全的方法,但远期效果尚有争议。  相似文献   

10.
24例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颈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治疗的疗效。方法分析24例颈动脉狭窄的支架治疗及溶栓+支架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颈动脉支架释放成功,术后症状恢复满意。结论支架治疗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急性颈动脉血栓形成行动脉溶栓+支架治疗是可行的,但有待进一步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后脑血管反应性(CVR)的变化规律及影响CVR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自2008年7月至2009年9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内科行CAS并完成随访的37例患者,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结合屏气试验检测术前、术后1~2d和随访3~10月时双侧大脑中动脉的屏气指数(BHI).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检测支架置入术前后BHI的变化规律,并采用多元回归法分析影响最终BHI的相关因素.结果 37例患者术后手术侧BHI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随访时的BHI与术后BHI呈正相关(β=1.030,P=0.000),串联狭窄与随访时的BHI呈负相关(β=-0.016,P=0.002).结论 CAS能立即改善术侧CVR使之逐渐接近正常,串联狭窄是影响最终CVR的独立危险因素.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hange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erebral vasoreactivity (CVR) in patients after carotid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 (CAS). Methods Thirty-seven patients performed CA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08 to September 2009, were finished the follow-up and chosen in our study; the breath-holding index (BHI) of the bilateral middle cerebral artery was measured using transcranial Doppler combined with breath holding test before thc operation, and 1 d and 3-10 months after the operation. Repeated measures design analysis of variance was employed to detect the BHI changes before and after the stenting; multiple regression was employed to analyz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BHI. Results BHI values after stenting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stenting on the stenotic side (P<0.05). The follow-up BHI values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ose of tandem stenoses (β=-0.016, P=0.002) and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postoperative BHI values (β=1.030, P=0.000). Conclusion CAS can immediately improve CVR on the ipsilateral side and make it close to normalization gradually. Tandem stenoses are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of CVR.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方法对35例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35例中,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11例,其中1例术中出现栓子脱落,10例术后出现心率减慢,经过严密观察,均及时发现,给予及时治疗与精心护理后治愈出院。结论配合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是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支架治疗重度颈动脉狭窄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13例重度颈动脉狭窄的病人在支架治疗围手术期内行常规护理,包括心理护理、术前用药准备、术中神经症状观察、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监测及出院指导。结果 13例病人均成功置入支架,临床症状改善,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损伤小,恢复快,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主要方法。规范的围手术期护理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和远期生存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支架治疗重度颈动脉狭窄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13例重度颈动脉狭窄的病人在支架治疗围手术期内行常规护理,包括心理护理、术前用药准备、术中神经症状观察、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监测及出院指导。结果13例病人均成功置入支架,临床症状改善,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损伤小,恢复快,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主要方法。规范的围手术期护理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和远期生存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劲动脉支架植入术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总结其临床经验。方法16例病人均在术前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及颈动脉血管造影,术中植入自膨式支架,术后行神经专科及颈动脉超声随访,结果成功植入自膨式支架16个,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未发现神经系统损害,劲动脉超声检查示靶血管开通且无明显狭窄,结论颈动脉支架植入术能安全有效地解除颈动脉狭窄,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总结血管内支架治疗颈内动脉狭窄的方法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共收集35例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均>70%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脑梗死病史。首先指引导丝通过颈内动脉狭窄处,将脑保护装置通过血管狭窄部位到达远端血管,球囊预扩,支架在导丝支撑下通过狭窄部位。回撤外鞘将支架释放。结果支架定位准确,手术均获成功。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颈内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经验,评价其疗效。方法对21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在脑保护装置下使用自膨胀支架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观察其疗效、近期及远期并发症。结果支架释放成功率100%,术后残余狭窄<20%,无死亡病例;3例术中出现心动过缓,8例术后出现低血压、心动过缓。无脑栓塞及脑出血事件发生,1例支架内出现明显斑块。结论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相对安全、有效,严重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脑电图空间对称指数(sBSI)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前后的变化. 方法 对31例CAS患者在术前1 d和术后3~5 d内分别行脑电图检查,计算出脑电图sBSI.根据脑血管造影的结果评估患者的术前狭窄程度和术后残余狭窄.采用配对t检验对CAS前后sBSI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对脑电图sBSI手术前后改善程度与狭窄改善程度和术前sBSI进行直线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 31例患者CAS术后脑电图sBSI较术前出现明显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脑电图sBSI手术前后改善程度与狭窄改善程度进行相关分析后发现,两者无显著相关性(P>0.05),脑电图sBSI手术前后改善程度与术前脑电图sBSI具有显著正相关(P<0.05). 结论 CAS术后脑电罔sBSI存在变化.脑电图sBSI检查可作为评价CAS术后脑血流灌注增加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脑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护理,为减少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更好的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治愈率,寻找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本组31例患者,年龄47-65岁,平均56.9岁,局限性脑动脉狭窄,出现与血管狭窄有关的神经功能障碍,内科抗凝抗血小板治疗无效.据狭窄位置选择支架,采用经皮支架辅助成型术,使...  相似文献   

20.
颈动脉支架内血栓形成是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严重并发症,可导致患者严重瘫痪甚至死亡。然而迄今为止,针对颈动脉支架内血栓形成,仍没有统一的治疗方式。虽然有很多病例报道了颈动脉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处理方法,但是仍缺少随机双盲试验或大型临床试验来证实其可靠性、安全性。在临床上,与手术操作相关的颈动脉支架内血栓形成,是颈动脉支架内血栓形成的最主要原因。除此之外,抗血小板治疗不充分或停止抗血小板治疗、高凝状态、抗血小板药物抵抗也可导致颈动脉支架内血栓形成。目前,抗血小板及抗凝治疗、溶栓治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及颈动脉支架术、机械取栓或血栓抽吸治疗等均有报道,无论何种治疗方式,使患者快速获得血管再通是颈动脉支架内血栓形成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