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医象数思维应用析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象数思维是中医学的核心思维形式,在中医学的学术体系构建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消渴病为例,将象数思维在消渴病中关于其病因、病机、病位的认识进行简单论述,探讨象数思维在中医学学习与临床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易学象数模式看中医理论实质张其成(南京中医学院医古文教研室210024)主题词易学家数/思维模式,脏象,经络,运气,诊断/辨证中医理论体系中,至今仍有一些问题难以合理解释。如:为什么要将人体进行阴阳两仪分类和五行分类?“二”和“五”之间有没有深层次...  相似文献   

3.
中医整体观的象数学系统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医学作为一种系统的自然科学理论体系,其理论核心的精华是两大理论支柱,这就是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然而,这两大理论支柱在实际临床运用上,直到目前还没有一个理论上的系统的指导。换言之,中医对整体观及其指导下的辨证施治在临床运用上还处在一个个性化的感性经验运用阶段,正是这种感性的系统认识基础,使中医学理论无法  相似文献   

4.
中医思维是象思维。象思维是根植于古代哲学、传统文化的重要思维方式。中医临床辨治也是以象思维为指导,病为形徵,症为表象,证为意象,"司外揣内"治未病和治已病。以传承中医象思维为切入点,从物象、意象、道象,表观、内观、因观,构象、比象、抽象等角度分析中医象思维,在唯象辨证、唯象论治等方面分析中医象思维的具体应用,在发展中医象思维上提出要形成现代中医思维模式,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中医药。  相似文献   

5.
中医“象”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象"指事物在自然本体状态下的呈现,对"象"规律的揭示和研究,可称之为象科学。"象"具有动态性、自然性、物我合一性和整体性四个特点。"象"是中医观察和研究的主要对象。中医"象"的思维方式注重体验、直觉和悟性,这种思维方式是立体的、混沌的、意象的和体验的。其特色主要体现在生命的精神层面、功能层面、整体层面和动态层面。  相似文献   

6.
中医命门学说象数易学渊源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经》是上古巫文化的遗存,以吉凶悔吝表达了先民对宇宙与生命的占问,《易传》是先秦思想家对《易经》的首次哲理性解读,以此为滥觞开创了《易经》诠释的象数与易理两个易学派别。易贯儒道,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方向与中国人的思维模式,由卦爻符号发源的象数易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养生思想与中医理论的发展,从命门学说的定说模式可见一斑。命门之名最早见于《灵枢》:“太阳根于至阴,结于命门,命门者,目也”,即睛明穴为太阳经之气所结处。至《难经》将两肾之右者定为命门,命门者精气之所舍,原气之所系。其后虽有肾间动气说等多种…  相似文献   

7.
论中医辨证论治的象思维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取象比类的思维方法是中国传统文化智慧的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的诊断过程也是取象比类的象思维过程。了解辨证论治的象思维特性,有助于掌握中医诊断的整体动态的思维模式,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对“数”的应用有数学之数和象数之数的区别。取象运数之数主要不是用来计锋.而是一种象征,它更多地反映了客观世界质的而非最的特征,是一种特殊的象。中医学较多地使用了象数思维方法。象数之数或鼹在或隐蔽地存在于中医学术体系的诸多方面,在分析具体问题时,不能将数学之数和象数之数相混淆.对二者的区别应始终保持清醒的认识,甚或是某种警觉。  相似文献   

9.
论中医“象”思维(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象"思维是中医学的核心思维,"象"思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取象命名、取象辨药、取象求因、取象辨证、观象治未病以及"观物取象——立象尽意——取象比类"在中医理论体系构建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象"思维是中医学的核心思维,"象"思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取象命名、取象辨药、取象求因、取象辨证、观象治未病以及"观物取象——立象尽意——取象比类"在中医理论体系构建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论中医“象”思维(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学秉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规律,以"象"思维为核心思维。中医"象"思维,是形象思维与意象思维的结合,以直观模糊、自然整体、开放动态、直觉体悟为特点,关注的"象"包括了外在可观察之象以及内在可感知之象。通过"观物取象——立象尽意——取象比类"三个不可分割的阶段,寻求自然、生命、健康及疾病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使用中成药及中药的情况及发展趋势。方法:收集我院2004~2010年间的门诊就诊人数、使用中成药及中药的人数、中成药及中药的销售总金额,并计算出每年使用中成药及中药人数与门诊就诊人数比、中成药及中药处方的平均费用金额,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4~2010年中成药的使用呈上升趋势,而中药的使用则相对呈下降趋势;2007~2009年中成药处方平均费用金额显著增长,2009—2010年中药处方平均费用金额显著增长。结论:我院门诊中成药使用广泛,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中药的使用则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3.
中医根植于数千年中华传统文化的土壤里,历经沧桑才保存至今.近代"西学东渐"思潮的兴起,西医学引进中国几度让中医濒临被取缔的境地.中医发展道路上困难重重,除客观原因外,更多应该从自身找原因.中医内部出现的浮夸风、拜金主义、中医院西化、中西医同步教育等问题都阻碍了中医的发展.针对以上问题,通过加强中医科普知识和中医文化的宣传,加强传承教育,建设特色型中医院,加强中医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等措施,为中医的发展扫平障碍.  相似文献   

14.
治疗艾滋病的中西药物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近年来,治疗艾滋病的药物较多,经临床验证,西药均有一定的副作用.中草药研究对治疗艾滋病带来了新的契机,临床治疗显示,中草药用药安全,有抗病毒协同作用及长期使用毒副反应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语义网络为中医药复杂知识体系的规范表达和系统保护提供了理想的模型.该领域己出现了中医药学语言系统、中医临床术语集等一系列复杂语义网络系统.这些系统已投入使用,但其自身的不规范性仍影响应用效果.需要进一步完善中医药复杂语义网络技术规范体系,加强系统审校和修改工作,研发自动检测和转换方法作为辅助手段,从而不断提升系统的规范性、应用价值和业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傣医学与中医学在影响体质形成的因素,体质与年龄、肤色等方面认识的对比研究,提出傣医学中蕴涵着与中医体质相似的体质理论,然而目前其理论还不够系统和完整,傣医学中体质理论的成熟和完善还有待于学者们继续发掘、整理和研究,以丰富祖国医学的宝库。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探讨科学地开展与设置中医护理相关课程,构建以中医护理为特色,培养中西医护理人才为核心的中医护理课程群教学模式。方法:确定一个定位、三大基本措施、五方同步推进的实施方案,通过以专业发展定位为中医护理课程群的建设目标,以教师队伍建设、教学体系建立、教研氛围创建为三大基本措施,成立管理小组、制订教学计划、形成知识模块、丰富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五方面同步推进。结果:精选中医护理课程,实现课程群建设的创新,构建合理教学体系;注重中医护理与现代护理结合、比较,优势互补;建立教研互长、以研促教的教学模式。结论:通过中医护理课程群的教学改革,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教学内容产生广泛深远的影响,形成广泛的辐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是当代中医药从业人员责无旁贷的义务。当前,国家和各级政府非常重视中医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本文试图从深圳市中医院加强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一些做法,阐述中医院文化建设必须做到"形神兼备",突出中医药的文化内涵,使中医院成为传播中医药文化的窗口。通过对中医药文化建设的内涵和外在形象等方面进行的思考与探讨,试图提供有关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方面的几个思路,宣传并普及中医药文化,扩大中医药的影响,为中医药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9.
基因芯片在抗肿瘤血管生成中草药相关基因筛选中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技术,从基因水平解释抗肿瘤血管生成中草药的有效组分T3的分子机制.方法:(1)采用两种细胞系:人胃癌BGC823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EC),每种细胞分两组,一组为对照 ,另一组为T3药物刺激组;(2)抽提细胞总RNA,经反转录制备cDNA,对照组用Cy3、药物刺激组用Cy5荧光标记,获得cDNA探针;(3)cDNA探针与BioDoor基因表达谱芯片杂交,结果由扫描仪扫描并用ImaGene3.0软件进行分析统计.结果:(1)BGC823细胞组有2.53%基因表达谱发生明显的变化,其中158条基因在经T3刺激后表达量明显上升,44条明显下降;(2)EC组有0.46%的基因表达谱发生明显的变化,其中30条基因在经T3刺激后表达量明显上升,7条基因表达量明显下降.结论: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可从基因水平解释中药的作用机制,为新药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