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从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中医证候本质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从功能基因组学角度研究中医证候本质的思路与方法。方法:在分析功能基因组学主要特点和思维方法的基础上,与中医思维模式和基本特点进行比较,并从气虚证模型大鼠鼻咽组织基因表达谱特点及其对治疗的反应性对之进行初步验证。结果:功能基因组学对生命现象与疾病变化的认识,已从哲学角度进行思考,强调生命活动和病理变化的整体性,具有时空、动态、个体性等特点,其总的趋向在于维持机体功能状部的统一与协调,与中医的思维模式和认识方法间的差距在缩小。气虚证大鼠鼻咽组织基因表达谱特征及其治疗的反应性研究结果表明,即使在病理条件下,机体亦在竭力维持阴阳之平衡状态。结论:从功能基因组学角度进行深入研究,有可能揭示“证”的分子本质。  相似文献   

2.
传统中医认为体质参与证候实质的形成,而基因组学与体质特点十分相似,从证候、体质、基因组学的关系出发,探讨从基因组学的深入研究中,揭示证候的实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表型(证候)可塑性与数量性状位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证候的基因组学研究是“后基因组时代”研究中医证候的热点之一 ,其中重点与难点是表型(证候 )的可塑性与数量形状位点之间复杂的关系问题。结合该领域的研究 ,对表型 (证候 )与数量性状位点从概念、研究进展到两者之间存在的复杂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概述 ,并提出该领域的研究是阐明证候时空特异性的可能方向  相似文献   

4.
有其“症”,辨其“证”,分其“型”,是中医传统辨证体系的基本模式,其优势和特色是灵活、多变,缺陷是难以规范统一.基于审证求机提出病机证素概念,它是某种疾病范围内某一证候的病机要素,能概括/体现该病证的病机特征.病机证素源自病理因素,因其数量有限,内容相对清晰,故建立其规范化的辨证诊断标准是完全可行的.研制病机证素诊断量表是规范化辨证诊断的前提.以出血性中风为例,探讨病机证素诊断量表研制的方法和步骤,进而研究基于病机证素组合的证候辨证诊断方法.结果体现了辨证灵活性与证候规范化之间的统一,以适应中医临床证候繁杂多变的局面,为构建证候规范化与辨证灵活性相统一的中医辨证模式开辟途径.  相似文献   

5.
辨证是中医理、法、方、药的基础。从基因组学蛋白组学研究证可能从分子水平揭示证候的演变规律。现从基因与证候的区别与联系、目前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法几方面。阐述中医证型的基因组学研究。  相似文献   

6.
"证"与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近年来有关中医证侯与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文献研究,认为中医证候具有特定的基因组学基础,开展证候与基因性相关性研究,可为揭示证候的科学内涵,为证候实质研究提供可能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7.
随着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组学"成为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并在中医药领域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作者从中医证候的宏观角度出发,对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技术在中医疾病证候分类中的应用进行了系统性、规范性的文献研究,探讨中医疾病证候与组学的相关性及其意义。作者指出证候与组学的相关性研究任重而道远,对实现中医辨证论治的科学化和定量化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年,我们由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大学和成都理工大学所组成的一个课题组对传统的中医证候利用现代基因组学进行了一些初步研究,研究结果提示我们应该站在如何弘扬中医传统并探讨中医药现代化的较高层面认识传统中医证候与现代基因组学相结合的可能性,促使我们借贵刊一角向中医药界同道谈谈我们对中医证候特异基因组表达研究的重要意义和可行性的认识,并简要介绍一下国内外相关研究的一些情况,以就教于业内专家。  相似文献   

9.
证候名称及分类研究的回顾与假设的提出   总被引:102,自引:7,他引:95  
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医学的精髓 ,然而证候相关名称与分类亟待规范。我国证候研究起始于5 0年代 ,80年代又展开了中医证候规范化的研究工作。但至今证候分类、证候的命名、证候的诊断均尚未统一。根本原因在于中医的证候诊断系统是一个非线性的复杂巨系统。通过对此前已经进行的证候研究的大量文献学调研 ,吸收“中风病证候诊断标准”课题组的工作经验 ,提出如下假设 :将证候进行降维升阶的分解处理 ,根据“外感六淫”、“内生五气”、“气相关”、“血相关”、“阴阳相关”、“其他”等 6类提取出适当的证候因素共 2 9个 ,并对这些证候因素的诊断进行规范 ,然后将这些规范了的证候因素交给使用者 ,由他们在临床使用时进行自由的交叉组合。希望能以此为证候研究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中医证候的组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后基因时代的到来,“组学”研究成为了生命科学领域的新热点。而广大的中医工作者通过应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组学”技术,对中医证候的生物学本质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1.
对《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所涉及的中医外治法进行归纳总结。该书中所涉及的外治法有简、便、廉、验的特点,往往内治与外治相结合,尤其是将针灸、刮痧等方法应用于时疫的治疗,为后世治疗时疫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周颖芳  冯崇廉  陈文裕 《西北医学教育》2012,20(6):1121-1122,1125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以慢性病为主的社区常见病症给患者、家庭和国家医疗保障体系带来了的巨大经济压力,中医药能够提供价格低廉、操作方便、疗效显著的社区常见病症治疗和康复方法,《社区常见病症中医药照顾》这一课程的设立对提高学生社区常见病中医药诊疗能力,进而改善社区医院的中医药医疗水平具有极大的经济和社会意义。作者通过中西医结合教学方法讲授"社区常见病症的中医药照顾",教学内容上强调以西医系统理论为框架,中医学辨证施治为主要内容,在全科医学学生已形成的西医理论知识结构基础上,对应地引入中医学理论与治疗方法,实现该领域中西医知识结构的正确衔接,以培养学生以中西医结合的思路解决医疗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异位岳娠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4月至2009年9月收治的49例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组患者的治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腹痛消失时间、血β—HCG恢复正常所需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文章旨在复习相关报道,整理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西医药物疗法及其特点和进展。近年来中西医学者分别对本病的治疗展开深入探讨,西医主要通过降低血雄激素水平、降低LH水平、改善PCOS的胰岛素抵抗和诱发排卵等治疗改善症状。中医治疗根据辨证论治通过补肾填精,调补冲任;或燥湿除痰,理气行滞;或疏肝解郁,清热泻火;或行气导滞,活血化瘀等治则,结合月经气血阴阳变化用药,改善机体的内在环境,重建正常月经周期,提高受孕率。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可以发挥中医改善身体受孕内环境和西医促排卵的互补优势,提高临床疗效,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比较常用的中西医结合方法有中药联合达英-35;中药联合克罗米芬;中药周期疗法联合克罗米芬;中药联合二甲双胍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药离子透入对儿童难治性肾病的临床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将66例确诊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以糖皮质激素联合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辅以穴位透入治疗仪连接中药贴片贴敷于肾俞穴进行治疗,疗程均为半年,用药前后进行疗效比较并进行重复肾活检,应用Scion Imageβ软件进行病理变化分析。随访3年,记录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为81.2%,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重复肾活检定量分析显示:治疗组肾小球指数(GI)显著降低,对照组增加,肾小管间质慢性化病变指数(TI)治疗组下降,对照组不变。间质病变指数(VI)治疗组不变,对照组下降。结论中药离子透入对儿童难治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并能明显改善肾脏病理改变,是一种有效治疗儿童难治性肾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改变以往的中西结合生理学理论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通过中西医结合、中医学等专业20余本科生教育教学实践,获得了以下的调查结果:(1)中西医结合生理学理论教学加深了对中医学理论体系、脏象功能的理解;并且使其中医学理论具有了客观化、科学化表达;(2)本教学加深了对中西医结合专业性质与使命的认识,增强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稳定了将来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和中西医结合研究的信心;(3)在课堂理论讲授中,中医学与西医学的内容比例安排基本适中,教材内容结构及比例有助于对中西医结合生理学理论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甲状腺结节的中医治疗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状腺结节是多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结节性肿大,近年来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西医对此种疾病的治疗存在缺陷,而中医在治疗甲状腺结节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甲状腺结节是多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结节性肿大,近年来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西医对此种疾病的治疗存在缺陷,而中医在治疗甲状腺结节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中西医结合医学专业特点和要求,提出在西医外科学教学时应选择合适的教材、制定合理的教学大纲、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紧紧抓住中、西医的病症结合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领会中西医结合的精髓所在,充分认识疾病本质,从而提高西医外科学教学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二十九例,从治疗时间和治疗效果来看,优于单用西药治疗方法,经临床观察,出现了临床症状缓解,心电图ST-T和体力恢复较快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