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探讨五色梅(WSM)对大鼠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48只大鼠完全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0.3 g·kg-1)组、WSM高、中、低剂量组(12,6,3 g·kg-1);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复制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连续给药10 d后,观察UC大鼠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组织病理学评分(HS)、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变化。结果:模型组CMDI,HS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WSM高、中剂量组及SASP组CMDI,HS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P0.01),而WSM各剂量组与SASP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IL-1β水平显著升高(P0.01),IL-4,IL-10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WSM不同剂量组及SASP组血清TNF-α,IL-1β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P0.01);IL-4,IL-10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五色梅有效治疗大鼠溃疡性结肠炎,其机制可能通过调节促炎因子及抗炎因子的平衡而实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艾灸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角质细胞生长因子-1 (Keratinocyte Growth Factor-1,KGF-1)、角质细胞生长因子-2(Keratinocyte Growth Factor-2,KGF-2) KGF-2和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蛋白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艾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隔药灸组和柳氮磺胺吡啶(Sulfasalazine,SASP)组.隔药灸组采用隔药灸天枢和气海穴治疗;SASP组采用柳氮磺胺吡啶灌胃干预.干预结束后,应用HE染色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结肠病理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结肠KGF-1、KGF-2和IL-6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隔药灸组和SASP组大鼠结肠病理学均有一定的改善;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KGF-1、KGF-2和IL-6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经隔药灸和SASP干预后,大鼠结肠KGF-1、KGF-2和IL-6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隔药灸和SASP均能下调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KGF-1、KGF-2和IL-6的蛋白表达,该作用可能是隔药灸和SASP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维糖平对糖尿病大鼠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设立模型对照组、二甲双胍对照组及维糖平大、小剂量组。第12周末测定各组大鼠外周血中TNF-α、IL-1、IL-6的水平。结果:模型组IL-1、IL-6、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维糖平大剂量组的IL-1、IL-6、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维糖平小剂量组的IL-1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而IL-6水平和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维糖平能显著降低实验性大鼠外周血中IL-1、IL-6、TNF-α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蜂针对佐剂性类风湿性关节炎(RA)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的影响,探究不同蜂针剂量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可能机制。方法:建立佐剂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模型,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单蜂1 min组、双蜂1 min组、三蜂1min组、单蜂30 s组。观察各组足趾容积以及缩足反应,同时采用ELISA检测血清TNF-α、IL-1β、IL-6表达水平。结果:单峰1 min足趾肿胀程度低于模型组(P<0.01),缩足反应对应长于模型组(P<0.05),单蜂1 min比其余治疗组改善足趾肿胀度以及延长镇痛效果要强,而对于血清中TNF-α、IL-1β、IL-6的影响,单峰1 min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单蜂1 min与其他治疗组相比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较好。结论:适当剂量的蜂针具有减轻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足趾肿胀度和加强镇痛效果的作用,其机制可能跟抑制RA大鼠血清TNF-α、IL-1β、IL-6的表达有关,而单蜂1 min可能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最佳的治疗剂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益智醒脑方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对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0只老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六组含高剂量益智醒脑方组(高剂量组)、中剂量益智醒脑方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益智醒脑方组(低剂量组)、正常组、模型组及西药组,每组15只,除了正常组其余各组均进行Aβ1-42造模制备成阿尔茨海默病大鼠。观察各组大鼠学习记忆力、海马APP、VPS35、SorLA的表达及海马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水平。结果:高剂量组及正常组穿越平台次数高于模型组、西药组、中剂量组及低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高剂量组逃避潜伏期低于模型组、正常组、西药组、中剂量组及低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APP、VPS35、SorLA的表达均高于高剂量组、模型组、西药组、中剂量组及低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IL-1β、IL-6、TNF-α水平均低于高剂量组、模型组、西药组、中剂量组及低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智醒脑方能够改善阿尔茨海默病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降低IL-1β、IL-6、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隔姜灸对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血管活性肠肽(VIP)、白介素1β(IL-1β)的影响。方法:TNBS/乙醇溶液灌肠加束缚法制备大鼠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进行隔姜灸实验性治疗,于第3周测定结肠VIP、IL-1β的变化。结果:模型组结肠VIP、IL-1β明显增高,隔姜灸组较模型组含量明显降低(P<0.01),与柳氮磺吡啶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隔姜灸可能通过降低大鼠结肠VIP、IL-1β而达到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姜酚对牛II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 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的抗炎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6周龄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姜酚组和雷公藤多苷组,每组10只。制备CIA模型,观察姜酚对CIA大鼠关节病理、关节炎指数的变化及对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IL-1)、白介素-1β(IL-1β)表达的影响。结果姜酚能够抑制CIA大鼠踝关节肿胀,降低关节炎指数,并能降低血清TNF-α、IL-1及IL-1β水平,减轻关节滑膜细胞增生、滑膜层及滑膜下层淋巴细胞浸润,其疗效与雷公藤多苷组相当(P>0.05)。结论姜酚对CIA大鼠关节炎具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TNF-α、IL-1和IL-1β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选择13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柳氮磺胺吡啶组(对照组,65例)和高压氧联合柳氮磺胺吡啶组(治疗组,73例).治疗4周后,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结肠镜下黏膜改变以及治疗前后血清TNF-α和IL-6水平的变化.结果:4周后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和结肠镜下黏膜炎症修复情况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4%、73.8%)、(87.7%、70.8%)](p<0.01)、血清TNF-α和IL-6水平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能明显改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黏膜炎症;降低血清TNF-α和IL-6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黄芩汤辅助柳氮磺吡啶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TNF-α及白介素族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研究对象为74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7例。对照组给予柳氮磺吡啶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再予黄芩汤治疗,两组均治疗1个月,测定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族及TNF-α,免疫球蛋白水平和结肠黏膜菌群,观察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血清IL~(-1)β、IL-6及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5),血清Ig A及Ig G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肠黏膜双歧杆菌及乳酸菌数量明显升高(P<0.05),大肠杆菌数量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清IL~(-1)β、IL-6及TNF-α水平较低(P<0.05),IL~(-1)0水平较高(P<0.05),血清Ig A及Ig G水平较低(P<0.05),结肠黏膜双歧杆菌及乳酸菌数量较高(P<0.05),大肠杆菌数量较低(P<0.05),治疗有效率较高(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黄芩汤辅助柳氮磺吡啶能提高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其可能机制为调整肠道菌群,调节免疫以及不同血清白介素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辽宁中医杂志》2013,(9):1927-1929
目的:观察芍药苷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4组,采用TNBS/乙醇灌肠法造模,光镜观察结肠组织形态并评分,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IL-1β、TNF-α、IL-4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黏膜层可见溃疡形成,且有明显的炎症、充血存在,证实造模成功。模型组大鼠血清IL-1β、TNF-α水平均高于空白组(P<0.05),而血清IL-4水平则低于空白组(P<0.01);治疗后,芍药苷组血清IL-1β、TNF-α水平均较模型组降低(P<0.05、P<0.01),而血清IL-4水平则较模型组升高(P<0.01)。结论:芍药苷能够通过下调IL-1β、TNF-α和升高IL-4的表达,调节肠道异常免疫反应、抑制炎症反应,修复溃疡,进而治疗UC。  相似文献   

11.
目的根据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病机组成"泄浊升清,解毒祛瘀"之泄浊解毒方,通过动物实验观察该复方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TLR4、IκB-α及IL-8的影响,探讨该方治疗UC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BG)、模型组(MG)、柳氮磺胺吡啶组(SG)、泄浊解毒方小剂量组(LG)、泄浊解毒方大剂量组(HG)5组,每组8只;除BG外,其余各组采用三硝基苯磺酸(2,4,6-trinitrobenzene-sulfonic acid,TNBS)/乙醇联合造模法复制大鼠结肠炎模型;造模后第4天,BG、MG每天予0.9%NaCl溶液10ml/kg灌胃,SG给予柳氮磺胺吡啶液0.3g/kg灌胃,LG、HG分别给予泄浊解毒方水煎剂10.0g/kg、泄浊解毒方水煎剂20.0g/kg,各组均连续干预2周。以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大鼠结肠组织TLR4、IκB-α蛋白水平的表达,放免法检测大鼠血清IL-8的含量。结果与BG比较,MG大鼠的TLR4、IκB-α蛋白水平及血清IL-8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MG比较,SG、LG、HG大鼠的TLR4、IκB-α蛋白水平及血清IL-8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SG及LG比较,HG大鼠的TLR4、IκB-α蛋白水平及血清IL-8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泄浊解毒方可降低溃疡性结肠炎大鼠TLR4、IκB-α的表达及IL-8的含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羌活地黄汤对氟氏完全佐剂诱导的类风湿性关节炎(AA)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的影响,探讨羌活地黄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可能机制,为羌活地黄汤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建立大鼠佐剂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动物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羌活地黄汤及甲氨喋呤组。采用灌胃给药方式进行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AA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IL-6的水平。结果: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经羌活地黄汤及甲氨喋呤治疗后,羌活地黄汤组及甲氨喋呤组的TNF-α、IL-1β、IL-6水平低于模型组(P〈0.01),羌活地黄汤组与甲氨喋呤组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羌活地黄汤具有抑制AA大鼠TNF-α、IL-1β、IL-6的异常分泌的作用,可以阻止AA大鼠免疫性炎症的发展。提示羌活地黄汤对AA大鼠TNF-α、IL-1β、IL-6的影响是其治疗RA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溃结安康汤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白介素(IL)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补脾益肠丸组、SASP(柳氮磺胺吡啶)组、溃结安康汤组。TNBS/乙醇法建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分组灌胃治疗后,检测溃结大鼠结肠组织IL-1β含量和IL-1β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IL-1β含量升高、蛋白表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补脾益肠丸组、SASP组、溃结安康汤组与模型组比较IL-1β含量下降、蛋白表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溃结安康汤组与补脾益肠丸组、SASP组比较,IL-1β含量下降明显、蛋白表达下降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溃结安康汤可以降低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中结肠组织IL-1β含量和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通方对大鼠心肌梗死后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 、白介素1β(IL-1β)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功造模的急性心肌梗死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冠通方组、安慰剂组、模型组,每组10只.另设假手术组,空白组,每组10只.冠通方组冠通方灌胃,安慰剂组生理盐水灌胃,其余不做特殊处理.8周后处死大鼠,取心肌组织,用rt-qPCR法测定TNF-α、IL-1βmRNA表达结果.结果与空白组对比较,冠通方组、模型组及安慰剂组TNF-α、IL-1βmRNA表达量明显升高,假手术组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通方组与安慰剂组相比表达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慰剂组同模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NF-α、IL-1β参与了急性心肌梗死后炎症反应,中药冠通方对这两种炎症因子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参麦汤对糖耐量低减大鼠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肝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方法:高脂高糖饲料喂养结合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溶液的方法复制糖耐量低减大鼠模型;用参麦汤治疗;实验结束后采用放射免疫法测血清TNF-α、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测定IL-6、处死动物后取肝组织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肝组织形态的变化。结果:和正常组比较,模型组TNF-α、IL-6的浓度升高,有显著性差异(TNF-αP〈0.05,IL-6 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干预组均可降低TNF-α、IL-6的浓度,其中以参麦汤组为著(P〈0.05),参麦汤加运动组(P〈0.05)、运动组(P〈0.05)亦有明显差异。组织形态观察显示:糖耐量异常大鼠的肝组织存在脂肪样变;各治疗组对糖耐量异常大鼠肝组织的作用,以参麦汤加运动组改善较理想。结论:糖耐量低减期存在肝的脂肪样变;参麦汤可改善糖耐量异常大鼠的IL-6、TNF-α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逆转病变肝组织。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王氏连朴饮加滑石、黄芩;茵达日-4味汤对大鼠湿热模型、炎性反应因子血清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的作用影响。方法:建立大鼠湿热炎性反应模型,设空白组、模型组、对照药组、中药组、蒙药组分别采取不同处理方法观察记录各项指标,血清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结果:中蒙医温病经典方在治疗大鼠湿热症状上具有可靠疗效,尤其在改善大鼠进食饮水减少,大便稀软,口角眼角分泌物增多等方面有显著成效。ELISA检测显示对照药组IL-1β、IL-6、TNF-α无意义,中药组TNF-α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IL-1β、IL-6无意义(P0.05),蒙药组TNF-α有统计学意义(P0.01)、IL-6有意统计学义(P0.05),对IL-1β无意义(P0.05)。结论:王氏连朴饮加滑石、黄芩;茵达日-4味汤在解除湿热症状上有切实可靠的作用,对腹腔炎性反应引起的发热及炎性反应,虽然细胞因子血清检测没有得出有力检验数据支持,但动物模型治疗后期各项体征监测都有好转。ELISA检测显示中药组TNF-α有统计学意义(P0.01);蒙药组TNF-α有统计学意义(P0.01)、IL-6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7.
胡丹  江伟 《山西中医》2012,28(6):43-45
目的:研究清肠健脾愈疡汤对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MIF、IL-6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采用高脂饮食、白酒加湿热环境干预结合2,4,6-三硝基苯磺酸诱导法复制湿热型UC模型,模型复制后给药2周,检测大鼠结肠黏膜MIF表达含量及血清IL-6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柳氮磺胺吡啶组、清肠健脾愈疡汤灌肠组、灌胃组以及灌肠加灌胃组大鼠MIF表达及IL-6的参数显著降低(P<0.01);与SASP组比较,中药灌肠组(P<0.05)、灌肠加灌胃组(P<0.01)大鼠MIF表达参数含量显著降低,中药灌胃组(P<0.05)、清肠健脾愈疡汤灌肠组(P<0.01)、灌肠加灌胃组(P<0.01)大鼠IL-6的参数显著降低;清肠健脾愈疡汤3组中,灌肠加灌胃组大鼠MIF表达及IL-6的参数显著降低(P<0.01)。结论:清肠健脾愈疡汤治疗湿热型UC的作用机制之一是抑制MIF的表达,进而下调促炎细胞因子IL-6,减轻炎症反应,促进溃疡愈合。且不同的给药方法治疗效果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兰茵凤扬化浊解毒方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C反应蛋白(CRP)活性的影响。方法将21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8例与对照组102例。治疗组予兰茵凤扬化浊解毒方,对照组予柳氮磺胺吡啶,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全结肠镜疗效,以及治疗前后CRP活性及CRP阳性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1%和71.6%,全结肠镜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2.4%和69.6%,组间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CRP活性和CRP阳性率均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兰茵凤扬化浊解毒方对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颈痛汤配合针刺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血清白介素(IL)-1β、一氧化氮(NO)、转化生长因子(TGF)-1β的影响。方法136例CS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8例,治疗组采用颈痛汤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和颈椎牵引治疗,68例健康对照组空白治疗。治疗后观察临床疗效和血清IL-1β、N0、TGF-β1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18%和7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清IL-1β、N0、TGF-β1浓度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痛汤配合针刺治疗I临床疗效显著,对CSA患者血清IL-1β、N0、TGF-β1的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醒脾解郁方对抑郁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行为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舍曲林组、中药组,采用21天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建立大鼠抑郁模型,以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比较血清、海马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糖水偏爱率明显下降,水迷宫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血清、海马IL-1β、IL-6、TNF-d含量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在改善空间学习记忆方面,舍曲林组未见明显作用(P〉0.05),中药组则表现出显著的改善作用(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对血清及海马IL-1β、IL-6、TNF—α均有显著逆转作用(P〈0.05),舍曲林组对血清、海马IL-6、TNF—α和海马IL.1B有显著改善作用(P〈0.05),而对血清IL-1p无明显降低作用(P〉0.05)。结论醒脾解郁方对改善抑郁大鼠学习记忆的作用优于舍曲林,可能与其降低抑郁模型大鼠血清、海马IL-1β、IL-6、TNF-仅炎性因子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