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含氧液冲洗治疗慢性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慢性创面患者68例,均入院后行清创术,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联合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治疗,观察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含氧液冲洗治疗,治疗7 d后,测量组织液氧分压,拆除负压封闭引流装置,评估创面床条件及患者全身情况,行Ⅱ期手术。观察并计算治疗7 d后2组的细菌清除率、创面肉芽组织覆盖率、泡沫干瘪率,并于治疗过程中记录计算引流管堵塞发生率及Ⅱ期手术方式及皮片或皮瓣移植成活率。结果:观察组引流管堵塞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泡沫干瘪率、肉芽组织覆盖率和细菌清除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7 d后,观察组创面局部组织液氧分压为(112.80±4.01)mmHg,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1.32±4.03)mmHg(P<0.01)。2组手术方式分别为皮片移植和皮瓣移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皮片移植成活率和皮瓣移植成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随访3~12个月,2组所有皮片或皮瓣成活者创面均愈合良好,功能外形满意,未发现复发病例。结论:慢性创面患者进行清创后,采用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含氧液冲洗治疗,之后进行Ⅱ期手术,疗效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216例行负压引流技术的骨科患者,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及常规负压引流技术患者各108例。所有患者均得到门诊随访,随访时间12.3±2.4个月。分析对照组与观察组在更换引流管次数、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创面愈合率和感染复发率的差异,来比较其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更换引流管次数、住院时间、医疗费用等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较,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创面愈合率和感染复发率两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经我院研究发现,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能有效的治疗骨科感染,促进创面愈合,且治疗周期短、费用低,在治疗骨科感染,与创面愈合方面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应用3%过氧化氢配合负压封闭引流在急性四肢外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3月收治的80例急性外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并行VSD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的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40例,采用生理盐水冲洗引流管;观察组40例,应用3%的过氧化氢和生理盐水冲洗引流管。比较2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堵管率以及管道清洁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管道清洁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01),对照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堵管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3%的过氧化氢配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能降低感染率、堵管率,同时缩短管道清洁时间和伤口愈合时间,节省了护士工作时间,促进了患者创面愈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创伤与损伤感染患者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护理要点.方法将46例复杂性软组织缺损、损伤感染创面的患者进行术后持续低负压吸引和冲洗的患者观察引流液、负压变化、肉芽组织生长、创面感染等.结果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46例创伤与损伤感染,术后持续负压吸引7-10d,负压维持在60-80kPa,除1例植皮失败,其余患者肉芽组织新鲜,植皮均成活,无功能障碍及护理并发症.结论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损伤感染,应加强心理和体位护理,及时处理引流管堵塞和负创材料漏气现象,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负压封闭引流结合创面持续冲洗治疗创面感染的效果。方法对30例不同部位不同致病菌感染患者,使用负压封闭引流同时结合术后用庆大霉素或敏感抗生素加入生理盐水24h维持冲洗7~10天的方法进行治疗,并随访10~22个月。结果 30例创面感染均能一次性得到很好控制,随访10~22个月未发现有感染复发患者。结论负压封闭引流结合创面持续冲洗治疗创面感染,效果良好,治疗时间相对较短,是一种可靠实用的好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大面积皮肤缺损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66例大面积皮肤缺损拟行皮瓣修复术的患者,按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传统VSD结合0.9%氯化钠溶液间断快速冲洗的方法治疗.结果:观察组引流管堵塞情况较对照组少(P<0.05),创面清洁平均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且创面无感染发生.结论:改良VSD技术不仅有效解决了引流管的堵管问题,而且避免了创面感染,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封闭负压引流在治疗心脏手术后胸骨裂开创面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心脏手术后出现胸骨裂开患者18例(冠状动脉搭桥术1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8例),采用单纯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方式治疗胸骨裂开创面,3~10 d病房更换一次负压引流敷料,至创面完全愈合;回顾分析创面愈合情况、愈合时间、更换负压引流敷料次数、随访出院后创面情况。结果 18例患者心脏术后胸骨裂开感染创面经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方式治疗21~88 d,更换负压引流敷料3~12次,创面均完全愈合,无死亡病例,随访2个月~2年,创面均无再次裂开、感染。结论封闭负压引流是心脏术后胸骨裂开感染创面理想治疗方式,安全有效,操作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介绍负压密闭引流技术治疗慢性胫骨骨髓炎的方法及初期随访结果。方法:对29例慢性骨髓炎患者行清除死骨及窦道,持续冲洗及负压引流,植皮等治疗。患者罹患病时间4月~3年,引流时间引流时间9~20天,平均14.5天,住院时间45天~112天。结果:初期及术后半年创面愈合率100%,一年后随访复发1例,再次行上诉治疗方法后愈合。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慢性骨髓炎治疗中对覆盖外露骨,负压引流保持创面干燥,负压刺激创面肉芽组织生长等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灌洗结合中医辨证治疗创伤性骨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创伤性骨髓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病灶清创、敏感抗生素抗感染,术后行封闭式负压引流灌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口服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及负压引流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术后3个月时,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1年,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封闭式负压引流灌洗结合中医辨证治疗创伤性骨髓炎,可有效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及负压引流时间,降低术后复发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良负压封闭引流装置在开放性损伤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将同期骨科开放性损伤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6例,运用改良的负压封闭引流装置治疗及护理;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负压封闭引流装置治疗及护理,对两组的引流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有13例在负压封闭引流中存在引流管堵塞现象;观察组发生堵管1例。结论改良负压封闭引流装置能有效地预防引流管堵塞现象,并促进肉芽组织生长,有利于创面迅速愈合,促进机体康复。  相似文献   

11.
潘炜 《甘肃医药》2014,33(9):659-661
目的:观察不同置管持续冲洗引流方法用于化脓性骨髓炎的实际疗效。方法:选择76例化脓性骨髓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术(VSD)进行治疗,以及对照组38例,采用闭式灌洗引流(CCD)进行治疗,记录两组患者1年复发率及2年复发率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1年复发率为2.63%(1/38),对照组为15.79%(6/3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年复发率为21.05%(8/38),对照组为39.47%(15/3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SD用于化脓性骨髓炎的治疗,较传统CCD方法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持续负压引流(VSD)对慢性骨髓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治的慢性骨髓炎合并有慢性溃疡的患者共23例,均采用溃疡清创后,使用VSD治疗,待创面清洁、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后,12例直接缝合,8例植皮封闭创面,3例经邻位皮瓣转移封闭创面.结果 VSD平均吸引15 d,平均更换VSD 2.5次.创面渗液均明显减少,且创面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经二期手术后治愈,随访6~29个月,无复发.结论 VSD治疗对慢性骨髓炎具有引流充分、缩小创面、促进肉芽组织生长、降低复发率等优点,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联合生物敷料封闭负压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 ,VSD)治疗创伤性踝关节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6月-2012年6月创伤性踝关节感染患者24例,均给予彻底清创。采用外固定架撑开踝关节,联合生物敷料VSD吸引及单独使用生物敷料VSD吸引治疗各12例,分别记录使用VSD后冲洗液颜色变清的次数;局部红肿热痛等症状及体征消失;细菌培养转阴等指标。结果24例均获得4~28个月随访,外固定架+VSD组及单独VSD组分别随访14.3个月和15.1个月。外固定架联合VSD组较单纯使用VSD组在平均细菌转阴时间及平均使用VSD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外固定架联合生物敷料VSD吸引与单独使用生物敷料VSD吸引治疗创伤性化脓性踝关节感染在治愈率上无明显差异,但平均治疗时间,平均细菌转阴时间缩短,平均使用VSD次数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4.
李飞  宁建  徐爱飞 《西部医学》2012,24(8):1509-1510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2例慢性骨髓炎患者先采取病灶清除处理,再给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Ⅰ期封闭创面,Ⅱ期植骨,伴有软组织缺损较多者植皮或皮瓣移植修复肢体。结果 12例患者病灶清除后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良好,血液循环丰富,局部组织无水肿,通过Ⅱ期植骨、植皮或皮瓣移植修复,均愈合,无复发。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慢性骨髓炎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陈科  沈宁江  林明侠 《中国热带医学》2007,7(10):1813-1813,1826
目的探讨脊柱化脓性骨髓炎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1998年1月-2006年2月,23例脊柱化脓性骨髓炎行前、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手术。分析其牾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病原学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21例得到随诊,时间9个月~8年,平均5年,20例脊柱背部疼痛、发热等症状消失,1例残留有腰5神经根性疼痛,优良率95%。病原学检查:细茼培养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8例,表皮葡萄球茼3例,酮绿假单胞菌1例,大肠杆茼2例,其它混合感染者2例,普通培养无茼者5例。X光片检查提示:20例骨性融合,1例假关节形成,融合率95%。术后ESR平均23mm/h(术前60mm/h),C-反应蛋白降致正常。结论脊柱化脓性骨髓炎,可通过敏感药物治疗加前或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清创后Ⅰ期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慢性骨髓炎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避免Ⅱ期自体松质骨移植的缺点,探讨Ⅰ期同种异体骨移植重建慢性骨髓炎清创术后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1999年2月至2004年4月,35例慢性骨髓炎患者(8例骨不连)在我院接受清创后Ⅰ期同种异体骨移植方法治疗。结果:35例患者中平均随访28个月(13~55个月),32例(91.4%)获得感染控制。8例骨不连患者,其中4例骨愈合;1例因感染复发接受再次清创自体骨移植获得感染控制、骨连接;3例再不连患者,2例自体骨移植获得连接,1例再不连及另2例感染复发患者未接受再次治疗。结论:清创后Ⅰ期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四肢慢性骨髓炎可以获得较高的感染控制率,但是骨不连伴节段性骨缺损患者应用该方法治疗,骨再不连的发生率高。应慎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皮瓣植皮术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术(vacc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慢性骨髓炎的应用。 方法 收集温州市中医院骨科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100例慢性骨髓炎患者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2组,2组均予皮瓣植皮结合VSD术,对照组予常规护理,研究组采取临床护理路径。观察2组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完全负重时间、换药次数、置管时间、住院费用、复发率、满意率、SAS、SDS、生活质量评分和疗效等。疗效评估标准参照WHO制定的慢性骨髓炎评估标准。 结果 研究组住院时间(5.29±1.31)周、创面愈合时间(4.36±1.25)周、VAS评分(2.53±0.46)分、完全负重时间(4.95±1.83)个月、换药次数(3.05±0.82)次、置管时间(9.65±1.82)d、住院费用(1.16±0.83)万元、SDS(32.19±5.48)分、SAS(37.24±5.06)分低于对照组、无一例复发;生活质量评分(77.89±8.25)分、满意率(94%)和疗效(94%)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在皮瓣植皮术结合VSD治疗慢性骨髓炎可规范医护行为、有效控制感染、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促进创面愈合、缓解疼痛、缩短住院天数、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负压吸引引流技术(VSD)联合抗生素骨水泥链珠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自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53例慢性骨髓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VSD +抗生素链珠组)21例和对照组(抗生素链珠组)32例,观察组采用持续负压封闭引流联合抗生素骨水泥链珠填充,结合全身抗生素应用治疗。对照组经骨窗安放抗生素骨水泥链珠。比较两组患者住院天数,平均每次手术时间,换药次数、手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复发率等指标。结果在住院天数、手术平均时间、手术次数方面两组患者无统计学差异,在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方面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 〈0.01)。结论 VSD 联合抗生素骨水泥链珠治疗慢性骨髓炎效果理想,可减少换药次数、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9.
Two methods were employed in the management of 18 patients with mediastinal infec-tions after open-heart surgery in a 10-year-period from 1980 to 1989.The first 3 cases weretreated with local debridement and drainage of the involved areas.Of them,1 was cured and 2 de-veloped chronic osteomyelitis of the sternum with an average hospitalization of 91 d.The other 15cases were treated with radical debridement and closed retrosternal irrigation of antibiotic solutions.Fourteen out of the 15 cases were successfully cured with an average hospitalization of 15d and 1case suffered from a recurrence of infection.No hospital mortality occurred in this series and 2 latedeaths were not related to mediastinal infections.It is believed by the authors that radicaldebridement in association with retrosternal irrigation is a far much better method than localdebridement combined with drainage in the management of mediastinal infections afteropen-heart surge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