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李倩  马慧萍  李琳  贾正平 《医学综述》2013,19(3):395-397
高原病是发生于高原缺氧环境下的一种特发性疾病,当人进入高原地区时,机体因为环境的改变,会发生代谢失调,出现一系列的"高原反应",严重者可发生"高原病",从而危害人类健康甚至威胁生命。全世界有超过14 000万人居住在高原地区,因此对于高原病的发病机制研究极其重要,该文就高原病分子水平发病机制进行初步论述,为高原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急性高原病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护理经验.方法:对90例急性高原反应的患者进行观察和护理.结果:本组90例患者,88例血氧饱和度上升,氧合指数上升,转为常规预防性用药增加应急能力;2例低转治疗.结论:初进高原注意防止过劳,防寒保暖,防止呼吸道感染是很重要的.克服对于高原病的恐怖心理.饮食、睡眠的规律性和规范性是保持体力和精力的重要因素,预防性药物的应用亦可增加应急能力,缩短患者适应高原反应的时间.  相似文献   

3.
1.低氧性肺动脉高压与高原病的研究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高山病与心血管病研究室采用漂浮导管法和美国心排出量仪测定高原病患者及高原健康人血液动力学资料117例。其中,高原健康人27例,急性高原反应7例,慢性高原31例,急性高原肺水肿52例。结果显示,高原健康人肺动脉压及血液动力学各参数在正常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高原病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和护理技术.方法对20例急性高原反应的病人进行护理和观察,结果本组20例病人,19例血氧饱和度上升,氧合指数上升,1例低转治疗.结论初进高原注意防止过劳,防寒保暖,防止呼吸道感染是很重要的.克服对于高原病的恐怖心理.饮食、睡眠的规律性和规范性是保持体力和精力的重要因素,预防性药物的应用也可缩短病人适应高原反应的时间,增加应急能力.  相似文献   

5.
杨燕  马慧萍  张汝学 《医学综述》2010,16(17):2561-2563
急性高原病是人由平原进驻高原时最常发生的问题,高原的低氧环境无法改变,但通过寻找提高氧利用效率的抗缺氧药物,从而提高机体的抵抗能力是一条有效的途径。中药凭借其自身的优势在抗缺氧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具有不良反应少、应用历史悠久等特点。现对急性高原反应的发病机制及红景天抗高原反应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从而为研制有效的抗缺氧新药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罗勇军  周其全  后显华 《西部医学》2011,23(7):1394-1395
人体从平原快速进入高原容易受到急性高原病的威胁,其中以急性高原反应发病率最高。近年来国内发现一些单味中药或复方中药对急性高原反应有一定防治作用,本文对此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玉树地震期间志愿者高原病发病特点、救治经验。方法对2010年4~6月在玉树地震救援期间确诊的34例高原病病例临床特征、治疗转归、预后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34例病例中,男30例,女4例,发病年龄19~45岁,平均31.4岁。其中28例来自于平原地区,均为初次进高原。西宁市区6例,均为长期在西宁生活、工作10年以上者。所选病例均既往无特殊病史,其中高原肺水肿14例,高原脑水肿9例,高原肺水肿合并高原脑水肿6例,高原不适症5例。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者6例,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治疗2例,死亡2例。结论高原病的发生主要与受凉感冒、缺氧、高海拔等因素相关,高原肺水肿合并脑水肿者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浓度葡萄糖应用于急性轻型高原病的治疗体会和临床分析.方法:分析2006年-2010年进藏列车旅客460例急性轻型高原病配合医用纯氧和车厢内空气压缩氧给予50%葡萄糖40mL静脉推注和50%葡萄糖(20~40)mL与水稀释后口服的治疗效果随防.结果:治疗半小时及1小时后90%患者高原反应症状缓解,血氧饱和度由47%~76%不等上升至85%以上.结论:高浓度葡萄糖应用于高原进藏列车旅客急性轻症高原病取得很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程亚芹 《当代医学》2008,(10):127-127
目的 探讨女性特殊时期精神障碍的症状,表现,疗效及护理对策,方法对24例产褥期精神障碍临床现察,心理护理.结论 提高特殊病人的社会活动能力和生活情趣,改善社会交往,促进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患者的精神障碍并非少见,任雪芳等1982年提出59例糖尿病中有精神障碍41例(70%),1985年报告107例糖尿病者有精神障碍74例(69.2%)马思轩、周惠成1991年报告82例有精神障碍57例(69.5%)1病因和发病机理1.1同症*中毒学说”脑缺氧以及失水、血液粘稠度增加、渗透压增高、循环衰竭等因素,引起中枢神经功能障碍.1.2血管障碍学说糖尿病病人若合并动脉硬化、高血压,则脑血流量减少,可促使精神障碍的发生.1.3微血管学说生长激素过多、血液流变学改变、凝血机制失调、糖基化血红蛋白含量增高所致的组织缺氧可能与微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11.
A personal observation and two cases from the literature are described to draw attention to the dangers of mountain sickness and to the rapid progression from the milder form, termed acute mountain sickness, to the more serious conditions of high-altitude pulmonary or cerebral oedema and their possible fatal outcome. The 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of the disorders are briefly reviewed. It is stressed that there are no substitutes for acclimatization through gradual ascent and that the best treatment is to descend to a lower altitude.  相似文献   

12.
依托PubMed数据库,采用GoPubMed进行检索,从研究内容、发文作者、地区分布、发文时间等方面分析有关高原病的研究文献,获得高原病研究的主题内容、年代、地区分布、期刊、核心作者等信息,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高原病研究文献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索与高原病研究的相关趋势,最后提出了借鉴印度德里的经验,将我国相对分散的高原病研究资源进行适当集中,加强国内外科研人员的相互协作,加大高原医学研究的支持力度,在进行大规模非战争军事行动(如救灾)时应结合我国高原、高山地貌比例高、高原人口较多、地质灾害多发等特点,将我国的高原病救治机构适当向高原腹地前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李琳  马慧萍 《医学综述》2013,19(8):1352-1354
急性高原病(AMS)是人快速进入2500 m以上高原、暴露于低氧环境后产生的具有一系列病理生理学变化、功能紊乱及相应的各种临床症状的疾病。随着高原地区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进入高原的人逐年增多,高原病的发病率也逐渐增高,已成为制约高原经济发展和影响驻地军民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研究AMS病理生理表现及其发病机制,对积极有效地预防和治疗AMS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醋甲唑胺(Methazolamide,MTZ)的抗缺氧效应及其在预防急性高原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小鼠灌胃给予MTZ后,通过密闭缺氧实验、心肌缺氧实验、大脑缺血缺氧实验、亚硝酸钠中毒实验,分别检测小鼠密闭缺氧状态下的标准耐受时间、小鼠心肌缺氧标准耐受时间、断头处死后张口动作持续时间、亚硝酸钠中毒后存活时间等指标.在高原现场比较志愿者口服MTZ或安慰剂后,急性高原病的发病率、血氧饱和度及心率.结果 MTZ 400、200、100 mg/kg组的小鼠密闭缺氧状态下的标准耐受时间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5.01 (2.40)、21.11 (4.64)、16.39(5.14)vs14.62(3.62) min/100 mL,P<0.05].同时,200 mg/kg的MTZ还可以显著延长小鼠心肌缺氧标准耐受时间[(13.08±1.35)min/100 mLvs(8.30±0.94) min/100 mL,P<0.01]和断头处死后张口动作持续时间(43.22±8.23)s vs(20.44±2.60)s,P<0.01].人群试验表明MTZ显著降低急性高原病的发病率(19.4% vs 3.45%,P<0.05),并显著提高急进高原人群的血氧饱和度[85%(4%)vs87%(3.5%),P <0.05],降低心率[100(17)/minvs90(21.5)/min,P<0.05].结论 MTZ可显著提高机体抗缺氧能力,能有效预防急性高原病.  相似文献   

15.
田伟  马娟 《中国病案》2011,12(4):6-7,2
目的分析玉树与汶川地震伤病员信息特征,并对两地区伤员、不同性别玉树地震伤员病种构成情况进行比较。方法本次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分别查阅地震伤病员病案并填写调查表。运用χ2检验等统计方法分析数据。所有数据运用SPSS13.0软件处理。结果玉树伤员截肢率0.76%(3/393),瘫痪率1.53%(6/393),高原反应占收治伤病员人数的14.38%(66/459);汶川伤员截肢率1.96%(34/1739),瘫痪率0.69%(12/1739),无高原反应。骨折患者玉树占收治伤员人数的49.36%(194/393);汶川占49.86%(867/1739)。其中,玉树和汶川地震伤员均以四肢骨折人数居多。玉树与汶川地震伤员病种构成(排除高原反应患者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5.921,P=0.000)。不同性别玉树地震伤员病种构成(排除高原反应患者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537,P=0.236)。结论根据灾区自然、地理等条件及时制定有效的应急预案,做好人员和物资储备,做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以保证医疗救援的时效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Methods for measuring the ventilatory response to hypoxia (HVR) are reviewed. The criteria for success as a high altitude mountaineer are defined as freedom from acute mountain sickness (AMS) and ability to perform well at extreme altitude. The evidence for a brisk HVR being protective against AMS and associated with successful high altitude performance is reviewed. The contrary evidence of blunted HVR in high altitude residence and some elite climbers is discussed. The effect of a brisk HVR in producing periodic breathing when asleep at altitude is noted. It seems that there is an optimum HVR for different circumstances and peoples. A brisk HVR is a benefit in lowlanders going to altitude for the first time whereas a blunted HVR is appropriate for high altitude residents and possibly for very experienced elite climbers.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抗蛇毒血清皮试阳性组与抗蛇毒皮试阴性组急性过敏反应及血清病发病情况,观察抗蛇毒血清引起急性过敏反应及血清病的临床表现。方法收集杭州市中医院注射抗蛇毒血清临床病例1162例,记录患者皮试情况,急性过敏、血清病发生情况、临床症状,根据皮试情况分为抗蛇毒血清皮试阳性组与皮试阴性组,抗蛇毒血清皮试阳性组与皮试阴性发生急性过敏反应及血清病的比较采用四格表x2检验。结果抗蛇毒血清皮试阳性72例,通过脱敏注射抗蛇毒血清31例发生急性过敏反应,3例发生血清病;1090例皮试阴性患者中,8例发生急性过敏反应,32例发生血清病;抗蛇毒血清皮试阳性组与抗蛇毒血清皮肤阴性组急性过敏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病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过敏反应最常见临床症状是:皮肤瘙痒,皮肤红斑、风团;血清病最常见表现是:皮肤红斑、风团,皮肤瘙痒,关节疼痛、发热。结论皮试对预测抗蛇毒血清急性过敏反应发生有参考意义,仍有不确定性,皮试对血清病预防筛选无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抗高原反应药物的最新发展趋势。方法:在网络数据数据库里进行检索。结果:综合这些数据,探讨抗高原反应最新药物发展趋势。结论:概括介绍了抗高原反应药物的种类、成分、作用机理、应用注意事项,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9.
我院1992年1月至1998年6月接生产妇共9551例,其中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185例,重度妊高征合并脑血管病14例,占分娩总数的0.15%,占妊高征的7.57%。14例患者抢救成功7例,死亡7例,占50%。围产儿入院时死列(双胎1例),活婴7例,新生儿死亡1例,围产儿死亡率为53.33%。青海西宁海拔2261米,气侯塞冷、缺氧。氧分压低(12.48kPa),重度妊高征合并脑血管病发病率高、是青海西宁地区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围产儿死亡率也很高,其诊断、预防和治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慢性高原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文静  高芬 《医学综述》2009,15(14):2153-2154
慢性高原病是高原地区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慢性病。是长期生活在海拔2500m以上并对缺氧不完全适应的表现,其发病机制普遍认为与高原低氧所引起的高原习服失衡、呼吸驱动减弱、炎性因素,血红蛋白与氧气亲和力下降、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合成与释放调节机制紊乱、血清p53和Bcl-xL蛋白的表达等有关系,但其发病机制是多样复杂的,现在尚未阐明。本文对慢性高原病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