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经皮肝内支架近距离照射治疗梗阻性黄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8例梗阻性黄疸进行了介入治疗,认为行经皮经肝胆汁引流术(PTCD)、内支架置人术,加近距离照射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2.
梗阻性黄疸的CT影像分析(附3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梗阻性黄疸的CT表现,研究CT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梗阻性黄疸病人32例,结合病理改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诊断梗阻部位准确性100%,判断梗阻原因准确性87.5%.结论CT在梗阻性黄疸的定位诊断和定性诊断上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郭赛 《抗癌之窗》2014,(3):30-31
1腹痛 上腹部不适及隐痛是胰腺癌最常见的首发症状。早期胰腺肿瘤常导致胰管或胆管梗阻,尽管还没有引起黄疸,但胆汁排泄不畅,胆道内压力升高,胆管及胆囊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张,患者可感觉腹部不适及隐痛。  相似文献   

4.
梗阻性黄疸的治疗原则是以手术治疗为首选,以根治病因,解除胆道梗阻。但恶性梗阻性黄疸在确诊时大部分患者已有局部浸润及扩散,手术的成功率不高,往往只能做胆囊、胆管或肝内胆管肠道吻合术,以便内引流胆汁,减轻黄疸和暂时缓解症状。但对于一部分高龄、体弱以及淋巴结广泛转移而不能接收手术治疗的患者,治疗手段非常有限。近几年我院接收了几例恶性梗阻性黄疸而不能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完整的仅3例,通过根治性放疗,缓解了梗阻性黄疸,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3例均为男性,第1例年龄60岁,胰头癌;第2例68岁,胃癌术后2年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提高MRCP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诊断准确性。方法总结80例恶性病变致梗阻性黄疸的MRCP及常规MRI(磁共振成像)的影像学特征,将MRCP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MRCP诊断的准确性及各种恶性梗阻性黄疸MRCP的特征性表现。结果 MRCP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定位诊断及梗阻近端胆管显示率为100.0%;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的诊断准确率为83.8%,定位、定性诊断特异性高。结论 MRCP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定位诊断准确率达100.0%;在定性诊断中有重要地鉴别诊断价值;能明显提高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介入疗法对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入组42例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引流术(PTCD)和(或)裸金属内支架置入术,在胆道内置入内外引流管和(或)裸金属内支架,进行引流胆汁的姑息性治疗。结果全组42例患者经皮肝穿刺胆管术均一次成功,成功率100%。术后2周,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明显下降,肝功能明显改善。本组患者平均生存期为9个月,最长可达20个月。结论介入疗法对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是一种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肝外恶性梗阻性黄疸福建漳州市医院(363000)吴召南1986~1991年我院外科收治肝外梗阻性黄疸病人261例,其中经病理证实属恶性梗阻者68例(22.2%),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中,男性48例,女性20例。年龄24~70岁,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TCD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措施.方法:6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在超声定位下进行PTCD治疗,回顾性分析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结果:本组60例病例中,行单纯外引流52例,行内外引流8例,治疗后黄疸及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术后发生胆道感染12例,出血5例,胆心反射3例,胆汁性腹膜炎1例,经治疗及护理后并发症缓解.结论:PTCD是恶性梗阻性黄疸安全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方法.加强引流管的护理是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与ERCP对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TBD)与ERCP对接术治疗恶性肿瘤导致的梗阻性黄疸的技术特点和临床效果。方法总结因恶性肿瘤导致的梗阻性黄疸患者ERCP失败后,实施PTBD与ERCP对接胆道支架植入术的治疗方法与临床效果。结果17例PTBD与ERCP对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均获得成功。其中采取右侧肝管穿刺8例,左侧肝管9例;一次性对接成功14例,分次进行3例;术后4天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下降46.89%;血清直接胆红素水平下降43.05%。主要并发症为围手术期的胆道感染。结论PTBD与ERCP对接术是治疗ERCP失败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另一新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管引流(PTCD)是对恶性肿瘤引起的梗阻性黄疸的姑息性治疗,对估计有切除可能的恶性肿瘤梗阻引起的黄疸术前准备所行的一种有效方法[1],具有手术简捷、患者痛苦小、感染率低等优点。我院于2003年8月~2006年6月用彩超引导对106例肿瘤致梗阻性黄疸患者行PTCD术,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06例梗阻性黄疸为我院住院或门诊的肿瘤患者。男性78例、女性28例,年龄26~92岁。106例经超声、CT、胆管影像学结合临床诊断为恶性肿瘤(其中17例经术后手术病理证实),并引起均阻塞性黄疸,其中胆管下段癌52例、肝门部位胆管癌1…  相似文献   

11.
异位胰腺引起梗阻性黄疸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异位胰腺引起梗阻性黄疸进行经验交流。方法 对我院手术治疗的5例异位胰腺引起梗阻性黄疽病例总结分析。结果 ①术前无法确定梗阻性黄疸是由异位胰腺所致。②术中对异位胰腺的确诊并非易事。③异位胰腺是梗阻性黄疸的少见病因,发生部位为壶腹部、十二指肠壁间,十二指肠乳头处及胆总管下端。④本组病例均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术后恢复顺利,痊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①异位胰腺是引起梗阻性黄疸的少见病因。②异位胰腺引起的梗阻性黄疸,可行局切术,胆肠吻合或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目前尚无统一标准,术中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术式。  相似文献   

12.
肝外胆管癌、壶腹部癌和胰头癌常导致梗阻性黄疽,诊治较为棘手。近年来、随着影象学诊断技术的发展,术前诊断率已显著提高,疗效亦有改善。1984年以来,作者采用B超,CT和PTC等影象技术诊断梗阻性黄疸,发现肝外胆管癌、壶腹部癌和胰头癌60例,现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0例分析如下,并就有关诊治问题进行讨论。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3.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综合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目前多采用介入方法进行治疗,但各文献报道的疗效差异很大,患者生存期从几个月到几年不等。我们分析我院收治的4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综合治疗的疗效,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程银芬 《现代肿瘤医学》1998,6(2):95-96,127
梗阻性黄疸是临床上常见的体征,涉及面较广,内外科医生在诊断其发病原因方面有时会遇到一定困难。近年来由于新检查方法的应用,对梗阻性黄疸的正确诊断率有明显提高。以下就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诊断、治疗做一介绍。1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临床依据病史、体检和一般检查,梗阻性黄疸的术前确诊率可达80%。诊断困难者尚需依靠一些特殊检查,B型超声扫描,电子计算机X线照像,逆行胰胆管造影,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胰腺功能和形态学检查等方能明确诊断。1.1 生化试验诊断:血清酶学检查和生化检查对于鉴别肝内肝外阻塞性黄疸以及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肝癌(肝癌)一旦出现黄疸,一般认为病情已进入晚期。其黄疸的原因可能为肝脏被癌组织广泛浸润产生的肝细胞性黄疸或因并存的肝脏病而产生。以癌肿,肝区淋巴结转移压迫胆道或癌肿坏死组织、血块堵塞胆管引起的梗阻性典疸临床少见。肯定梗阻性黄疸与肝癌同时存在者文献上报道罕见,而小肝癌合并梗阻性黄疸者未见报道。现将普查发现,手术证实梗阻性与黄疸的小肝癌一例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简称PSC)是一病因不明的少见疾病。临床上以肝内、外胆管系统弥漫性或节段性、非特异性炎症导致纤维增厚造成慢性梗阻性黄疸为特征。不易诊断,确诊主要靠手术和病理。诊断本病文献中亦称为“狭窄性胆管炎”闭塞性胆管炎”“硬化性胆管炎”“纤维性胆管炎”“总胆管非肿瘤性狭窄”等。多数作者同意称为“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首例由Delbet(1924)报告。后陆续出现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强度超声聚焦刀(HIFU)联合胆道双支架治疗恶性肝门部胆管梗阻性黄疸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对32例恶性肝门部胆管梗阻性黄疸患者植入64枚胆道支架,其中17例(试验组)术后5~7 d后行HIFU治疗;15例(对照组)术后未行任何抗肿瘤治疗。结果支架置入1个月后2组患者黄疸均得到有效缓解,2组患者黄疸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梗阻性黄疸再次出现的时间为术后4~13个月,中位时间为7.5个月;对照组梗阻性黄疸再次出现的时间为术后2~6个月,中位时间为4.1个月,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组不良反应均可耐受。结论 HIFU联合胆道双支架治疗恶性肝门部胆管梗阻性黄疸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价值。方法 :31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先行PTCD( 17例 )及金属支架置入术 ( 14例 ) ,1周后行肝动脉灌注化疗或栓塞治疗。结果 :31例PTCD或胆道内支架置入后 ,血清总胆红素下降。 2例患者 2个月内死于与本治疗无关的原因。 2例支架再狭窄。所有病例均获随访 ,平均生存 9个月 ,最长 2 6个月。结论 :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介入治疗可以延长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9.
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治疗梗阻性黄疸在护理方面的临床价值。对21例伴梗阻性黄疸恶性肿瘤患者4例行胆道内支架植入术,5例行胆道内外引流术,12例行胆道外引流术。结果21例梗阻性黄疸解除。仅2例并发感染,经改善护理方法及抗感染治疗后,感染得到有效控制。PTCD术,尤其是内外引流术后并发感染,规范的护理技术,可减少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MBO 是由各种恶性肿瘤引起肝内和(或)肝外胆道狭窄或闭塞,导致梗阻性黄疸等全身症状的一类疾病。 MBO 患者多数伴有免疫功能低下和营养不良,解除胆道梗阻,合理进行肠内营养,是改善患者病情,以及接受其他治疗的 基础。但是该病出现临床症状时,多数已失去根治性手术的机会,只能通过姑息性手术及胆汁引流术治疗。少数MBO 患 者可通过外科手术切除肿瘤、建立新的胆肠通路。对于大多数不能手术的患者,可采取胆汁引流解除梗阻。胆汁引流包括 内引流和外引流,内引流是通过胆道支架置入,达到胆汁引流等目的;外引流是经皮肝穿刺胆汁引流术,是内引流失败后 解除胆道梗阻的最佳选择。但是外引流胆汁大量丢失,严重影响患者消化功能和体液平衡。外引流的胆汁经鼻导管、空肠 造瘘、PEG/J 等通路回输到肠内,重建胆肠营养通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MBO 的营养管理分为肠内营养和静脉营养, 术前存在营养障碍的手术患者应以中心静脉营养为主,尽快调整机体达到可以接受手术的营养状态,术后在肠道状态允 许时,尽早开始肠内营养。对于非手术而行胆汁外引流的患者,尽可能采取胆汁回输联合肠内营养的方式进行营养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