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水平与胃癌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60例胃癌患者血清HGF水平,其中40例行胃癌根治术,12例因有远处转移而未手术,8例为胃癌术后复发,同时选取15例良性胃病患者以及12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分别检测其血清HGF的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胃癌组血清HGF水平高于良性胃病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胃癌术后复发组血清HGF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胃病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40例胃癌术前组血清HGF水平明显高于胃癌术后组(P<0.01);胃癌复发组血清HGF水平明显高于胃癌手术组和非手术组(P<0.01).结论 HGF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血清HGF水平的检测可成为胃癌病情程度监测和预后判断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2.
万品文  万春 《癌症进展》2021,19(15):1589-1592
目的 探讨术前血清miRNA-3120-5p水平对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 将109例接受结肠癌根治术的原发性结肠癌患者作为结肠癌组,取100名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对比结肠癌组、正常对照组血清miRNA-3120-5p水平的差异,分析术前miRNA-3120-5p水平对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 结肠癌组患者术前血清miRNA-3120-5p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血清miRNA-3120-5p水平预测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复发转移的最佳截断值为0.68,曲线下面积(AUC)为0.816(95%CI:0.730~0.902),对应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69.33%、70.59%.TNM分期较高、分化程度较低、合并淋巴结转移、术前癌胚抗原(CEA)水平增高、术前血清miRNA-3120-5p水平较高是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结肠癌患者术前血清miRNA-3120-5p水平异常增高,对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复发转移具有早期预测价值,且是导致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水平与乳腺癌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growthfactory,HGF)与乳腺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80例术后复发转移乳腺癌患者,50例术后无复发乳腺癌患者和20例献血员的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水平。结果:术后复发转移组血清HGF水平(0.90±0.52ng/ml)显著高于无复发组(0.38±0.30ng/ml;P<0.01)和正常对照组(0.22±0.36ng/ml;P<0.01)。肝转移组患者血清HGF水平(1.25±0.57ng/ml)显著高于其它转移组(0.78±0.48ng/ml;P<0.01)。多处转移组血清HGF水平(1.10±0.66ng/ml)显著高于其它转移组(0.78±0.48ng/ml;P<0.05)。结论:血清HGF水平与乳腺癌肝转移和多处转移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候玥  王燕  蔡静 《肿瘤学杂志》2020,26(8):706-709
摘 要:[目的] 探讨外周血髓源抑制细胞水平(MDSC)及NLR和PLR比值在结肠癌中的意义。 [方法]提取166例结肠癌患者和100名健康体检人员外周血,进行MDSC检测和 NLR和PLR检测。[结果] 结肠癌组术前MDSC比例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术后6个月低于术前;结肠癌组术前外周血中NLR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术后6个月显著低于术前(P<0.05);结肠癌组术前外周血中PLR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术后6个月显著低于术前(P<0.05)。MDSC、NLR和PLR水平与结肠癌患者肿瘤大小、TNM分期、淋巴转移有关 (P均<0.05)。TNM分期、淋巴转移是影响结肠癌生存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 结肠癌外周血MDSC及NLR和PLR水平明显升高,对预后判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血清中肝细胞生长因子含量对非小细胞肺癌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含量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影响.方法:用ELASA方法测定12例肺良性疾患和54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含量在术前及术后第1、3、7、14天的变化,测定12例健康者血清中HGF含量.结果:12例健康者和12例肺良性疾病患者血清中都有微量的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而肺癌患者血清中HGF含量(470.7±378.4pg/ml)明显高于正常健康者和肺良性疾病患者(P<0.05),其含量与病理类型、病理组织分级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无关.2年随访46例中死亡16例,其血清HGF含量明显高于30例生存者(P<0.05),21例血清HGF≥400pg/ml,其生存率明显低于<400pg/ml者(P<0.05).66倒手术患者术后血清HGF含量明显升高,术后第3天达高峰,而且肺癌患者术后第3天血HGF含量明显高于肺良性疾病(P<0.05).术后第7、14天逐渐下降,而16例死亡病例术后第14天血清HGF仍明显高于术前(P<0.05).结论:增高的血清HGF在肺癌中预示了一种更具有侵袭性的生物学行为.血清HGF含量水平可作为早期肺癌患者的高危因素指标.术后2周血HGF含量对指导预后更有意义.血清HGF含量400pg/ml可望成为不良预后指标的参照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癌胚抗原水平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手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106例,根据术前血清CEA水平分为CEA正常组、CEA升高组和CEA显著升高组,比较各组的临床病理特征、术后远处转移、5年生存率,并采用Cox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术前血清CEA正常组38例(35.45%),CEA升高组47例(44.34%),CEA显著升高组21例(20.21%)。三组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和肿瘤TNM分期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肿瘤术后远处转移例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A显著升高组、CEA升高组和CEA正常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2.86%、53.19%与7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5,P<0.05)。Cox回归显示,术前CEA水平、肿瘤分化程度、肿瘤TNM分期是影响结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结肠癌患者术前血清CEA升高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有密切关系,对于判断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血清IL-17和TGF-β浓度变化与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发生发展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健康志愿者30例、无远处转移并行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59例及术后发生远处转移的44例患者被纳入本研究,依次为A(对照组)、B、C组,平均年龄分别为(53.8±20.8)岁、(62.0±11.8)岁、(64.0±15.7)岁,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结肠或直肠癌。B组59例,其中结肠癌26例为B1组,直肠癌33例为B2组;C组44例,其中结肠癌23例为C1组;直肠癌21例为C2组。测定A、B和C组血清IL-17和TGF-β浓度,其中分别测定B组术前术后血清IL-17和TGF-β浓度。   结果   血清IL-17浓度测定结果显示,B组术前高于术后,C组高于B组(术前和术后),B、C组均高于A组,B组术前术后比较、B组和C组比较及B、C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B组术前、术后血清TGF-β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高于B组,B、C组均高于A组,C组和B组比较,B、C组和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B组结肠癌(B1组)和直肠癌(B2组)组比较、C组结肠癌(C1)和直肠癌(C2)组比较,血清IL-17和TGF-β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血清IL-17水平和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随着结直肠癌进展和肿瘤负荷增加,血清IL-17水平升高。血清TGF-β水平和结直肠癌转移显著相关,在结直肠癌的转移机制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结肠癌组织中miR-155表达与血清CEA的相关性,探讨miR-155表达在预测复发转移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84例结肠癌标本及对应的癌旁组织,检测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iR-155的表达水平,同时检测患者术前血清CEA水平。对患者进行2年的随访,随访期间每两月检测一次血清CEA。结果 与癌旁组织比较,miR-155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显著增高(P<0. 05);癌组织中miR-155的表达与术前血清CEA水平呈明显正相关(P<0.01);癌组织中miR-155的表达与术后CEA水平再次增高的时间呈明显的负相关(P<0.01);复发转移组癌组织中miR-155表达水平为6.06±3.73倍,显著高于未复发转移组癌组织中miR-155表达水平3.62±2.55倍(P<0.05);术后血清CEA水平再次增高的时间与术后肿瘤的复发转移明显相关(P<0.05)。结论 结肠癌组织中miR-155表达显著上调,联合检测结肠癌组织中miR-155表达与术前术后血清CEA水平可以为临床诊断、预后判断提供更加准确的信息,尤其在预测术后肿瘤的复发转移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田德福  吴宏  祝普利 《癌症进展》2021,19(12):1261-1264
目的 探讨尾侧入路与中间入路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对患者肿瘤转移、胃肠激素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依据手术入路方式将82例右半结肠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尾侧入路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中间入路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外周血鸟苷酸环化酶C(GCC)-mRNA表达情况、胃肠激素和免疫功能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中转开腹率、引流管拔除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淋巴结清扫数、手术镇痛时间、住院时间均无明显差异,但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和术中血管损伤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后,两组患者GCC-mRNA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GCC-mRNA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本组术前(P﹤0.05).术后,两组患者胃肽、胃泌素、胃动素水平均低于本组术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胃肽、胃泌素、胃动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辅助性T(Th)1细胞计数均低于本组术前(P﹤0.05),Th2、Th17、调节性T(Treg)细胞计数均高于本组术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Th1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P﹤0.05),Th2、Th17、Treg细胞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尾侧入路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术中血管损伤率较低,对患者胃肠激素水平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术后复发转移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大肠癌患者组织和外周血中Anchor Attachment蛋白(anchor attachment protein,AAP)的表达对大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术后复发转移风险的预测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武汉市第五医院收治的大肠癌患者107例,均行手术治疗,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判定AAP阳性表达;ELISA法检测静脉血AAP水平;应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复发转移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带入Logistic回归模型中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AAP在大肠癌原发灶中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正常肠黏膜组织;此外,AAP阳性表达及其血清水平与性别、年龄、肿瘤位置和肿瘤最大直径均无关(P>0.05),与远处转移、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Dukes分期、浸润深度和TNM分期均密切相关(P<0.05);AAP表达及其血清水平与大肠癌患者术后3年发生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和复发转移有关(P<0.05),AAP表达为阳性的大肠癌患者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中位时间明显短于AAP表达阴性的大肠癌患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肠癌的组织分化和Dukes分期是大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AAP的表达与大肠癌复发和转移密切相关,对预测和判断大肠癌术后复发转移有重要意义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1.
恶性肿瘤患者血清VEGF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评价血清VEGF在恶性肿瘤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37例未经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25例术后及22例术后复发的恶性肿瘤患者应用ELISA法进行了血清VEGF含量及阳性率检测,并以47例良性肿瘤及61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结果恶性肿瘤患者血清VEGF含量及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及良性肿瘤组(P<0.001),宫颈癌患者术后7 ̄10d较术前明显增高(P<0.02),术后1 ̄2个月恶性肿瘤患者较术前明显下降(P<0.001),而术后复发者又显著上升(P>0.05)。结论监测恶性肿瘤患者血清VEGF的动态变化有助于了解患者病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原发性结肠癌围手术期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及其与患者术后疼痛控制效果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30例健康志愿者(健康组)和58例原发性结肠癌患者(疾病组)手术治疗前后的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并分析其与患者疼痛控制程度的关系.结果 疾病组治疗前后的血清IL-6、IL-8和TNF-d水平和VAS评分均高于健康组;疾病组治疗后的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和VAS评分低于治疗前.VAS评分越高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均较高(P<0.05).原发性结肠癌围术期血清IL-6、IL-8和TNF-oα水平与其VAS评分均呈正相关(γ =0.842,0.795,0.784,P<0.05).结论 原发性结肠癌围手术期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较高,且与其VAS评分相关,炎症的控制有利于其疼痛的控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血清PTEN、COX2蛋白表达与大肠癌复发转移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160例复发转移大肠癌患者作为复发转移组,10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120例初发大肠癌患者作为初发大肠癌组,120例复发未转移大肠癌患者作为复发未转移组.比较分析各组患者的血清PTEN、CD105、VEGF、COX2、PI3K、AKT蛋白表达水平,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MMP3、MMP9及其抑制剂TIMP1、TIMP2、TIMP7水平.结果复发转移组患者的血清PTEN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初发大肠癌组及复发未转移组(P﹤0.05),而CD105、VEGF、COX2、PI3K、AKT、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水平高于对照组、初发大肠癌组及复发未转移组(P﹤0.05).血清PTEN水平与复发转移大肠癌患者的预后呈正相关(r=0.9076,P﹤0.05),血清COX2水平与复发转移大肠癌患者的预后呈负相关(r=-0.9022,P﹤0.05).结论大肠癌复发转移与血清PTEN水平降低及COX2水平升高有关,血清PTEN和COX2有望成为判断大肠癌复发转移及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血清DR-70对肺癌诊断价值。方法:用ELISA对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DR-70,对象为20例正常人,18例肺良性疾病及31例肺癌患者。结果:肺癌组与正常组、肺良性疾病组比较,DR-70测定平均值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肺良性疾病组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DR-70检测肺癌的敏感性为87.1%,特异性为92.1%,准确性为89.9%。结论:血清DR-70  相似文献   

15.
血清IL-8和sApo-1/Fas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周血IL-8和sFas在不同绝经状态、不同雌激素受体状态(ER)、不同转移情况的乳腺癌术后复发及转移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检测94例乳腺癌术后复发及转移患者和30例正常人的血清IL-8和sFas水平,并比较它们与绝经状态、ER状态、不同转移情况的关系以及化疗对其影响.结果:1)乳腺癌患者血清IL-8及sFas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2)血清IL-8与雌激素受体(ER)状态和骨转移关系密切:ER(-)者高于ER( )者(P<0.05);有骨转移者高于局部复发及/或区域淋巴结转移(P<0.01)以及肝、肺转移者(P<0.05).3)血清sFas水平与绝经状态及肝、肺转移关系密切:绝经后患者高于绝经前患者(P<0.05);有肝、肺转移者高于局部复发及/或区域淋巴结转移(P<0.01)以及骨转移者(P<0.05).4)化疗后血清sFas水平较化疗前下降(P<0.05),而血清IL-8无明显变化.结论:血清IL-8和sFas水平与乳腺癌患者的生物学行为及预后有一定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大肠癌患者血清IAP、sIL-2R和IL-12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IAP、sIL鄄2R和IL鄄12含量在大肠癌的辅助诊断、预后判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单向免疫扩散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30例健康正常人及32例大肠癌患者手术前、后的血清IAP、sIL鄄2R和IL鄄12水平。[结果](1)大肠癌患者手术前血清IAP、sIL鄄2R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和P<0.01),晚期组血清IAP、sIL鄄2R水平明显高于早期组(P<0.02和P<0.05),IAP与sIL鄄2R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987,P<0.001);大肠癌患者血清IL鄄1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串联IAP、sIL鄄2R两指标筛检大肠癌的敏感性为78.1%,特异性为93.33%,并联两指标筛检大肠癌,其敏感性为93.75%,特异性为73.3%。(3)手术后患者血清IAP、sIL鄄2R水平均明显低于手术前(P<0.001),早期组下降有明显差异性(P<0.001),而晚期组下降不明显(P>0.1);患者术后血清IL鄄12水平明显比术前升高(P<0.02),早期组上升显著(P<0.001),晚期组上升不明显(P>0.05)。[结论](1)检测患者血清IAP、sIL鄄2R水平对大肠癌的辅助诊断、病情判断、手术治疗和预后观察均有较高的临床价值。(2)联合检测血清IAP、sIL鄄2R对筛检大肠癌患者具有较高的敏感性。(3)血清IAP、sIL鄄2R和IL鄄12可作为指导大肠癌患者免疫学治疗较客观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检测肺癌患者血清p53抗体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检测肺癌患者血清p53抗体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20例肺癌患者血清p53抗体,并以30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和120例正常健康人作对照。结果:肺癌患者血清p53抗体水平明显高于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和正常人(P<0.05),而正常人与肺部良性疾病患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120例肺癌中26例p53抗体阳性,阳性率为21.7%,而30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和120例正常人无1例阳性。肺癌者血清p53抗体与肺癌细胞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有密切关系(P<0.01)。结论:检测血清p53抗体水平有助于肺部良恶性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围手术期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水平,探讨其变化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 检测法,分别监测21例非小细胞肺癌及12例肺良性病患者手术前、后1、7、14、21及28天血清VEGF的浓度,30例健康志愿者确定血清VEGF正常水平。结果:(1)NSCLC患者术前血清VEGF浓度(649.20ng/L)显著高于肺良性疾病患者术前(140.70ng/L)及健康人血清水平(94.40ng/L)( P =0.000);(2)手术切除肿瘤后,NSCLC患者的血清VEGF水平比术前水平升高,术后第14天出现峰值(1963.6ng/L),比术前血清水平(649.20ng/L)明显升高( P =0.000),此后开始下降,术后28天时NSCLC患者血清VEGF水平(958.4ng/L)仍显著高于术前血清水平( P =0.000),显著高于肺良性病患者此时的血清水平( P =0.000);(3)NSCLC患者术前血清VEGF水平与肿瘤大小和分化程度相关( P <0.05),NSCLC患者围手术期血清VEGF动态变化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期相关( P <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VEGF的术前水平显著高于肺良性病患者及健康人。围手术期血清VEGF水平显著升高;NSCLC患者术前血清VEGF水平与肿瘤大小和分化程度相关,NSCLC患者围手术期血清VEGF动态变化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