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提高广东山区颅脑损伤救治成功率的救治模式. 方法 通过实施新模式(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两年间的住院前(拨打120后到医院办理住院手续前的时间)死亡率,住院死亡率,颅脑外科治疗前间期(伤后运送至颅脑专科诊疗时间)、急救半径(事故现场至可实施急救的医疗单位的距离)及心肺复苏成功率与旧模式(2004年6月至2006年5月1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旧模式下住院患者死亡率为29.06%(68/234).住院前患者死亡率为32.76%(114/348),分别高于新模式住院患者死亡率[10.49%(28/267)]、住院前患者死亡率[18.10%(59/3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模式的最大急救半径为10km、平均颅脑损伤治疗前间期为50min,均分别低于旧模式的最大急救半径(70 km)、平均颅脑损伤治疗前间期(85 min).新模式的心肺复苏成功率(80.32%)明显高于旧模式的(2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模式的颅脑损伤治疗前间期≥1 h的患者死亡率[24.31%(35/144)]明显高于30-60 min[6.93%(7/101)]和<30 min[4.55%(1/22)的患者的死亡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山区利用120急救中心依托当地综合医院,增设服务网点,缩短急救半径及急救反应时间,加强医务人员尤其是基层网点工作人员颅脑专业院前急救技术,增强院前急救中心人员及出诊设备,可明显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救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3.
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急救的有关方法探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死亡率及致残率一直居高不下,目前除了积极改进各种治疗手段以外,我们体会到一个规范、成熟的急诊救治措施在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治疗中也有积极作用。2000年7月至2001年7月我们对收住的163例GCS<5分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实施规范急救,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重型颅脑损伤的急救和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型颅脑损伤病情险恶 ,具有多变、易变、突变的特点。如抢救不及时死亡率极高。因此 ,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应分秒必争 ,根据不同的伤情采取合理有效的救护 ,以提高对本病的抢救成功率。现将我科 2 0 0 1-0 1~ 2 0 0 3 -12接诊的 5 6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急诊处理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 5 6例 ,男 3 8例 ,女 18例 ,年龄最大 78岁 ,最小 3岁。GCS 3 5分 16例 ,6~ 8分 40例。经进一步诊断后 ,确定脑挫裂伤并颅内血肿 16例 ,脑挫裂伤并硬膜下血肿 3 2例 ,开放性颅脑损伤 8例 ,10例颅底骨折 ,17例合并四肢骨折 ,5例合并…  相似文献   

5.
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回顾性总结2007-01~2009-01本院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72例护理经验.方法 争取时间配合医生进行急救,积极抢救患者生命,注重急性期病情观察和护理,以及恢复期的康复护理.结果 通过对72例颅脑外伤患者全身心的护理,使患者得以及时观察和控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颅脑外伤是一类严重的创伤,伤情危重,只有争取时间急救,在病程的不同阶段分别制定护理计划,使其顺利渡过难关,尽快适应新的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6.
基层医院救治重型颅脑损伤204例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临床资料与方法男性 12 6例 ,女性 78例 ,平均年龄 42 2岁 (8个月至 80岁 )。车祸112例 ,坠落伤 6 1例 ,打击伤 2 5例 ,跌伤 8例。硬膜外血肿 96例 ,硬膜下血肿 6 7例 ,脑内血肿 2 1例 ,多发血肿 16例 ,后颅窝血肿 4例。 38例有广泛性脑挫裂伤。 78例有复合伤 :四肢、骨盆骨折 5 6例 ,血气胸 11例 ,肝、脾破裂 7例 ,广泛性肠系膜损伤并腹膜后血肿 4例。GCS评分 3~ 5分36例 ,6~ 8分 16 8例。16 4例颅内血肿行颅内血肿清除术 ,其中 13例在保守治疗中病情加重 ,改行血肿清除术。 94例去骨瓣减压。非手术治疗 40例。二、结果16 4例手…  相似文献   

7.
重型颅脑损伤急救100例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8.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急救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我院2005—08~2010—03共急救颅脑损伤360例,取得较好疗效,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的急救与麻醉处理。方法选取我院急性颅脑损伤患者79例,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 )将患者分成A组18例,B组22例,C组28例,D组11例。入院后均进行急救及麻醉处理,并评价4组患者的治疗后疗效。结果本组79例患者,治愈45例,治愈率56.96%,A、B、C、D组治愈率分别为83.33%、77.27%、39.29%、18.19%,4组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急救、静脉复合麻醉可提高治愈率及存活率。  相似文献   

11.
重庆市秀山县颅脑损伤流行病学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重庆市秀山县颅脑损伤发生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采集秀山县2011-03—2013-03所有颅脑外伤病例,分析患者临床资料,了解颅脑损伤发生的概况、发生原因及临床特征。结果 2a中收治颅脑损伤1 434例。男∶女=2.2∶1,其中小儿(≤14岁)261例(18.2%),成年(15~59岁)835例(58.2%),老年(≥60岁)338例(23.6%)。轻型颅脑损伤1 132例(78.9%),中型颅脑损伤187例(13.0%),重型和特重型颅脑损伤115例(8.1%)。交通伤616例(43.0%),跌伤520例(36.3%),其他原因受伤298例(20.7%)。结论秀山县颅脑损伤发病率及病死率高,需改进抢救设备及措施,培养相关人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早期运用大剂量青霉素钠、甘露醇对颅脑爆震伤实验犬的救治效果。方法杂种雄性犬30只,使用简单随机化的方法将犬分为:对照组(6只)、外伤组(12只)及治疗组(12只),外伤组和治疗组制作成颅脑爆震伤模型,治疗组运用大剂量青霉素钠、甘露醇进行治疗,然后观察每一组犬的血浆内皮素(ET)、肿瘤坏死因子(TNF)、谷丙转氨酶(ALT)、淀粉酶(AMY)、尿素氮(BUN)、肌酸激酶(CK)水平,以及颅内压(ICP)、头颅CT表现、细菌定性培养结果和犬生存时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外伤组伤后6h血浆ET、TNF及伤后12h血浆ALT、AMY、BUN、CK、ICP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伤后24 和48h,治疗组的ET、TNF、ALTAMY、BUN和CK水平均明显低于外伤组(P0.05)。头颅CT检查示治疗组脑水肿明显轻于外伤组;伤后48h,治疗组血液细菌培养阳性率8.33%(1/12),显著低于外伤组的83.33%(10/12)(P0.01);治疗组的生存时间为(138.6±8.0)h,明显长于外伤组的(96.53.0)h(P0.01)。结论颅脑爆震伤后早期运用大剂量青霉素钠、甘露醇治疗可减轻机体感染,降低颅内压,减轻脑组织水肿及机体继发损伤,延长动物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颅脑火器伤(CFI)的救治策略和效果。 方法选取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神经外科自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4例CFI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GOS评分评估患者的预后。 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及时开颅清创手术和术后综合治疗。存活3例,其中1例术后左上肢肌力3级,左下肢肌力1级,右侧肌力正常;另2例患者恢复良好,其中1例留有轻微精神症状,1例随访期间无并发症及神经功能障碍。死亡1例,于术后2年因肺部感染、急性肾衰而死亡。 结论CFI病情凶险,院前急救能为手术赢得先机,恰当的手术处理能增加生存概率,围术期管理有助于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婴幼儿颅脑损伤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总结分析婴幼儿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研究婴幼儿颅脑损伤患者的致伤原因、损伤类型、临床表现、救治方法和预后状况.结果本组年龄15 d~2岁婴幼儿150例,其中坠落伤79例,跌伤35例,共占76.0%;闭合性颅脑损伤126例;开放性颅脑损伤24例.合并颅内血肿62例(41.30%),并发颅骨骨折62例(41.30%).伤后所有婴幼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心率变化;伤后意识障碍147例( 98%);16例(10.70%)有大面积脑缺血表现.本组手术治疗54例,保守治疗96例.格拉斯哥预后评级(GOS):恢复良好131例(87.33%);中残8例(5.33%);重残6例(4.0%);植物生存1例(0.67%);死亡4例,死亡率2.67%.结论婴幼儿颅脑损伤以坠落伤和跌伤较多见,加强监护是避免损伤的重要途径;婴幼儿颅脑损伤的主要临床特点是:生命体征紊乱明显;临床症状与病情不符;颅骨凹陷骨折和颅缝分离多见;外伤后脑缺血多见,且损害较重;组织修复能力强,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分析婴幼儿颅脑损伤后大面积脑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研究41例婴幼儿颅脑损伤后大面积脑缺血患者的致伤原因、损伤类型、临床表现,以及救治方法和预后状况。结果41例患儿中坠落伤24例,占58.5%;新生儿产伤10例,占24.4%,二者合计占82.9%。30例(73.2%)患儿伤后症状进行性加重,11例(26.8%)患儿病情稳定后又分别出现新的症状,复查头颅CT发现大面积脑缺血。而伤后1d内出现大面积缺血6例,1-3d出现的23例,3d至1W以上出现12例。经颅多普勒(TCD)检测11例大脑中动脉血流峰速(Vm)120cm/s〈Vm〈140cm/s,5例90cm/s〈Vm〈120cm/s,5例Vm〉140cm/s,2例Vm〈30cm/s。手术治疗34例,主要行颅内血肿清除术、减压术等。41例患儿均接受尼莫同、罂粟碱、丹参、低分子右旋糖酐等不同药物组合治疗。部分病例还给予静脉滴注尿激酶。格拉斯哥预后评级(GOS):恢复良好22例(53.7%);中残8例(19.5%);重残5例(12.2%);植物生存1例(2.44%);死亡5例,死亡率12.2%。结论婴幼儿颅脑损伤后大面积脑缺血的病例以坠落伤和新生儿产伤较多见,脑缺血的发生与硬膜下血肿、脑挫裂伤所致的脑血管痉挛有紧密的关系,大面积脑缺血的危害性大,致残、致死率高,早期的扩张血管和改善循环治疗,是预防和改善颅脑创伤后大面积脑缺血的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颅脑损伤手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提出有效防治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神经外科实施开颅手术的颅脑损伤患者130例,根据术中是否发生急性脑膨出分为观察组(发生急性脑膨出)和对照组(未发生急性脑膨出)。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总结颅脑损伤患者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影响因素。结果 40例患者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发生率为30.8%。经单因素卡方检验,两组患者性别比、年龄、致伤原因、有无脑脊液漏以及合并多发伤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入院后首次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8分、受伤至手术时间3 h、合并手术远隔部位颅骨骨折、合并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delayed traumatic intracranial hematoma,DTIH)以及合并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post-traumatic acute diffuse brain swelling,PADBS)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入院后首次GCS评分低、受伤至手术时间短以及合并手术远隔部位颅骨骨折、DTIH和PADBS均为颅脑损伤患者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危险因素。结论颅脑损伤患者手术过程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几率较高,且与入院后首次GCS评分、受伤至手术时间以及合并手术远隔部位颅骨骨折、DTIH和PADBS情况相关,术前应对患者发生急性脑膨出的风险进行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17.
6496例颅脑损伤的流行病学特征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6  
目的 研究当今沿海开放县级卫星城市的颅脑损伤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6496例颅脑损伤患者填写《颅脑损伤流行病学调查表》,内容包括年龄因素、受伤机制、时间分布、伤情资料、治疗方式及治疗结果等。表格均由本科神经外科医师复审。所取的数据均经质控验证。结果 (1)颅脑损伤的高危年龄阶段为15~44岁。(2)摩托车事故占交通肇事的53.2%,为主要车型,其次为坠落伤占17.3l%。(3)颅脑损伤下半年明显高于上半年,5月、6月、10月、11月为高峰期。(4)1d内的高峰时间为9点、10点、18点、20点和2l点。(5)院前行气管插管是后继抢救成功的关键。结论 颅脑损伤是可以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加以防范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讨论闭合性颅脑损伤后乙状窦栓塞的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方法采用扩大版的科技引文索引检索系统获得1995年1月至2010年1月关于闭合性颅脑损伤后乙状窦栓塞的7项研究中的15名患者,结合本组1例,共16例。通过分析,明确其临床概况、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及预后。结果 16例闭合性颅脑损伤后乙状窦栓塞患者平均年龄20.9岁,伤后GCS评分13~15分,剧烈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明显。12例栓塞在右侧,4例在左侧。12例合并有横窦或颈静脉栓塞。13例有颅骨骨折表现,且骨折与乙状窦栓塞均为同侧。10例仅对症治疗,5例接受抗凝治疗(其中2例还接受了手术治疗),另有1例仅接受了手术治疗。所有患者预后良好。结论闭合性颅脑损伤后出现无法解释的颅内压增高表现时应高度怀疑乙状窦栓塞,CTA、磁共振静脉造影以及DSA可以明确乙状窦栓塞的诊断。大部分患者经观察对症治疗可取得满意效果,部分患者可在监测凝血功能条件下行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渐进性减压与常规减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将我科2012年1月至2016年5月共收治的14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80例采用渐进性减压,68例采用常规减压,术后治疗方案相同。比较2组手术前、术后GCS评分、并发症、术后3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结果术前,术后1天、2天、3天GCS评分2组无显著性差异,但术后7天、14天、1月GCS评分2组有显著性差异。渐进性减压组术后3个月GOS评分,良好15例,中残27例,重残16例,植物生存8例,死亡14例。常规减压组术后3个月GOS评分,良好10例,中残13例,重残15例,植物生存13例,死亡17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渐进性减压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中术后恢复好,且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在治疗重度颅脑损伤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30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重度颅脑损伤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检测治疗前后肺部啰音、RR、SpO2、PO2及PaCO2的变化。结果机械通气治疗2h后,30例患者肺部啰音明显减少,甚至消失,RR、SpO2、PO2及PaCO2改善明显(P0.05)。结论合理应用机械通气是治疗重度颅脑损伤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的一种有效手段,可以降低神经源性肺水肿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