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比头颈肩真空固定袋和透明头枕在头颈部肿瘤三维适形及调强放射治疗中固定体位时的摆位误差。方法:将2008年至2009年的调强放疗患者随机选取200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均使用头颈肩热塑膜固定体位。第一组患者头枕头颈肩真空固定袋,第二组患者头枕透明头枕。每例患者第一次治疗前均在加速器上拍摄正、侧位等中心验证片各一张,与治疗计划中的DRR片比较,分别计算出X、Y、Z方向的摆位误差。结果:头颈肩真空固定袋组X、Y、Z方向平均误差分别为:X(0.1±0.68902)mm,Y(-0.03±0.73106)mm,Z(-0.99±1.08707)mm,透明头枕组X、Y、Z方向平均误差分别为:X1(-0.16±0.78779)mm、Y1(0.06±1.09931)mm、Z1(-0.4±1.12815)mm。其中头颈肩真空固定袋组X、Z方向的误差均明显小于透明头枕组(P<0.05),Y方向误差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头颈肩真空袋可明显降低头颈部肿瘤三维适形及调强放射治疗的摆位误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头颈肩真空固定袋和透明头枕在头颈部肿瘤三维适形及调强放射治疗中固定体位时的摆位误差。方法:将2008年至2009年的调强放疗患者随机选取200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均使用头颈肩热塑膜固定体位。第一组患者头枕头颈肩真空固定袋,第二组患者头枕透明头枕。每例患者第一次治疗前均在加速器上拍摄正、侧位等中心验证片各一张,与治疗计划中的DRR片比较,分别计算出X、Y、Z方向的摆位误差。结果:头颈肩真空固定袋组X、Y、Z方向平均误差分别为:X(0.1±0.68902)mm,Y(-0.03±0.73106)mm,Z(-0.99±1.08707)mm,透明头枕组X、Y、Z方向平均误差分别为:X1(-0.16±0.78779)mm、Y1(0.06±1.09931)mm、Z1(-0.4±1.12815)mm。其中头颈肩真空固定袋组X、Z方向的误差均明显小于透明头枕组(P〈0.05),Y方向误差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头颈肩真空袋可明显降低头颈部肿瘤三维适形及调强放射治疗的摆位误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塑形垫结合热塑网膜体位固定方法在放疗过程中较单一热塑网膜或真空垫固定方法能否减少摆位误差。方法: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湘雅常德医院接受放疗的头颈和胸腹肿瘤患者66例,其中头颈肿瘤患者27例、胸腹肿瘤患者39例。15例头颈肿瘤患者使用头颈肩热塑面罩固定(A组),12例使用塑形垫结合头颈肩热塑面罩固定(B组);19例胸腹肿瘤患者使用真空垫固定(A组),20例使用塑形垫结合热塑体膜固定(B组)。对所有患者实施锥形束CT扫描,统计配准后得到左右(left-right,LR)、头脚(superior-inferior,SI)和腹背(anterior-posterior,AP)方向及旋转角度摆位误差值,分析不同体位固定方式间的摆位误差大小。结果:对于头颈肿瘤患者,B组在LR、SI以及旋转角度误差分别为(0.06±0.06)cm、(0.08±0.07)cm、(0.12±0.17)°,小于A组的摆位误差(0.10±0.11)cm、(0.13±0.14)cm、(0.25±0.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P摆位误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胸腹部肿瘤患者,B组在LR和旋转角度误差分别为(0.10±0.08)cm、(0.09±0.18)°,小于A组摆位误差(0.14±0.12)cm、(0.22±0.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SI和AP摆位误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头颈肿瘤和胸腹肿瘤患者放疗过程中使用塑形垫结合热塑网膜的体位固定方式相比于其他单一体位固定方式而言,能够提升患者体位的重复性、稳定性,减少摆位误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头颈肩膜固定体位治疗脑肿瘤的效果评价。方法:脑肿瘤患者用头颈肩膜固定后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包括疗程治疗结束后采集EPID验证片,比较摆位重复性的情况。结果:用头颈肩膜固定对脑肿瘤患者实施IMRT放疗,经验证片与模拟定位片比较基本无误差。结论:由于头颈部是个多变易动的部位,且脑肿瘤患者大多意识不够清楚,单单头架不足以固定患者体位,患者身体不自主的移动会造成头架的移动,头颈肩膜的使用有助于体位的固定.提高了摆位精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头颈肩膜固定体位治疗脑肿瘤的效果评价.方法:脑肿瘤患者用头颈肩膜固定后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包括疗程治疗结束后采集EPID验证片,比较摆位重复性的情况.结果:用头颈肩膜固定对脑肿瘤患者实施IMRT放疗,经验证片与模拟定位片比较基本无误差. 结论:由于头颈部是个多变易动的部位,且脑肿瘤患者大多意识不够清楚,单单头架不足以固定患者体位,患者身体不自主的移动会造成头架的移动,头颈肩膜的使用有助于体位的固定.提高了摆位精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热塑头颈肩膜的收缩对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靶区精度及剂量的影响。方法将规格为50 cm×33 cm的热塑头颈肩膜,放入65℃~70℃的热水中,待其变软和完全透明后取出,用毛巾吸干膜上的热水,用手背试膜的温度合适后,将网膜覆在头颈部仿真模体,模拟患者从制作头颈肩膜到放疗的整个过程,测量在治疗的过程中由于头颈肩膜收缩引起的靶区中心位置的偏移及对靶区剂量的影响。结果热塑头颈肩膜的收缩程度在前15 min内最大,纵轴方向约6 mm,在20 min后至5周时间内的一个疗程中由于头颈肩膜收缩引起的中心点的移动度在左右(X方向)、头脚(Y方向)和升降(Z方向)方向分别为(-0.15±0.41)mm、(0.55±0.48)mm和(-0.31±0.27)mm。模拟中心点的移动得出原发肿瘤及重要危机器官剂量变化范围:原发肿瘤大体肿瘤体积(GTV)剂量变化为-0.03%~0.06%,左侧转移淋巴结GTV剂量变化为-0.14%~0.58%,右侧转移淋巴结GTV剂量变化为-0.18%~0.43%,左侧晶体剂量变化为-2.97%~1.77%,右侧晶体剂量变化为-2.04%~3.18%,脊髓剂量变化为-2.26%~3.55%,脑干剂量变化为-3.44%~3.75%。结论为患者制作头颈肩膜时,冷却时间应不小于20 min。在此前提下,头颈肩膜收缩引起的靶区中心位置的偏移及对靶区剂量和危机器官的影响才能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7.
肖贵珍 《肿瘤预防与治疗》2011,24(4):171-172,195
目的:探讨热塑体膜和热塑加强型头颈肩膜固定方式对颈段、胸上段食管癌患者放疗摆位精度的影响.方法:采用体膜和加强型头颈肩膜固定器分别对各20例颈上段食管癌患者进行体位固定,在同一台直线加速器上进行三维适形放疗,放疗前和放疗过程中每周照射等中心验证片,测量等中心与计划等中心的偏差,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上段食管癌患者用加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头部放疗患者定制个体化3D打印头膜,通过与热塑头膜对比,评价其材质的物理特性及该技术的摆位精准度。方法 分别将3D打印头膜和热塑头膜置于固体水表面,通过电离室和胶片测量深度5cm处和表面剂量来进行剂量学评估。选取30例头部放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采用热塑头膜和3D打印头膜进行固定,通过CBCT获取患者X、Y、Z方向的平移和旋转摆位误差来进行临床摆位误差评估。结果 深度5cm处两种材质对射线衰减率均<1%。表面位置热塑头膜剂量升高27%,3D打印头膜升高18%。两组患者各取116组摆位误差数据,对照组和试验组X、Y、Z方向平均平移误差分别为1.29mm和1.16mm、1.42mm和1.24mm、1.38mm和1.16mm;平均旋转摆位误差分别为1.29°和1.08°、1.02°和0.96°、1.01°和1.00°。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在Y、Z方向平移摆位误差和X方向旋转摆位误差不同(P<0.05),其他方向相近(P>0.05)。结论 3D打印头膜体位固定技术符合现代放疗的精准摆位要求,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可用于进一步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真空垫+体膜固定胸腹部肿瘤放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实施放疗的胸腹部肿瘤患者240例,其中A组60例患者采用单纯的真空垫固定体位,B组60例患者采用单纯的体膜固定体位(固定体膜的底板未改进),C组120例患者采用真空垫+体膜固定体位(固定体膜的底板已改进)。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差异。结果 采用真空垫+体膜固定患者的摆位误差小,采用单纯的真空垫或体膜固定患者的摆位误差大,3种固定方法在治疗摆位过程中摆位误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胸腹部肿瘤患者需要放疗时采用真空垫+体膜固定优于单纯的真空垫或体膜固定体位,摆位简单方便可行,体位固定舒适和重复性好,并且减少人为摆位误差,提高了治疗摆位的精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锥形束CT(CBCT)对不同部位肿瘤分次治疗间的摆位误差,为CTV外放PTV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对头颈部肿瘤患者(头颈肩型热塑模固定)和胸部肿瘤患者(体部热塑模固定)的135次、211次CBCT结果进行分析,根据Stroom公式:PTV外放=2∑+0.7σ,计算Margin的前后、头脚、左右方向的范围。结果头颈部肿瘤患者前后方向的最大偏差值高达7 mm,且向源皮距偏大方向移动占97.15%。3个方向大于3 mm偏差的均在10%以下。胸部肿瘤患者的头脚方向摆位误差最大,大于5 mm的达21.74%。头颈部肿瘤CTV~PTV即Margin的前后、头脚、左右方向分别为4.94 mm、4.19 mm、4.43 mm,胸部肿瘤Margin的前后、头脚、左右方向分别为4.28 mm、8.81 mm、5.15 mm。结论 CBCT可以提高摆位的精度,减少摆位的不确定性,为正确设定计划靶体积(PTV)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胸部肿瘤放疗体膜固定方法的改进,进一步提高胸部肿瘤放疗摆位精度。方法 将50例胸部肿瘤患者随机均分至常规体膜固定组(常规组,无电极贴)和改良体膜固定组(改良组,电极贴)。使用模拟机验证片与治疗计划系统的数字重建射野图像,对两种不同体膜固定方法的摆位精度差异进行成组t检验。结果 常规组和改良组左右、上下、前后方向摆位误差分别为2.5±1.5和2.4±1.4(P=0.010)、4.4±2.0和2.2±1.2(P=0.000)、2.2±1.3和2.1±1.0(P=0.100)。结论 改良体膜固定法与常规体膜法相比提高了放疗重复摆位精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体位固定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2种不同体位固定技术对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放疗重复摆位精度的影响.方法 5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需行辅助放疗的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翼形板+真空垫组(25例)和头颈肩热塑体膜组(25例)采取相应固定体位.在治疗过程中每例通过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r tomography,CBCT)测量5次摆位误差,共获取250组CT数据,利用X线容积成像(X-ray volume image,XVI)软件将CBCT扫描图像与计划CT图像进行自动骨性配准,比较两组三维平移方向(X轴、Y轴、Z轴)和旋转方向(ROLL、PITCH、YAW)的摆位误差值.结果 翼形板+真空垫组射野中心点在X轴(左右)、Y轴(头足)和Z轴(前后)方向上摆位误差分别为(2.20±1.65)mm、(2.95±2.10) mm和(2.37±2.14) mm;在ROLL、PITCH和YAW方向上摆位误差值分别为(1.25±0.96)°、(0.45 ±0.53)°和(0.61±0.52)°.头颈肩热塑体膜组射野中心点在X轴(左右)、Y轴(头足)和Z轴(前后)方向上摆位误差分别为(2.29±1.89)mm、(2.49±1.79)mm和(1.67±0.95) mm;在ROLL、PITCH和YAW方向上摆位误差值分别为(0.81±0.92)°、(0.43±0.51)°和(0.53±0.64)°.两组在Z轴及ROLL方向的摆位误差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放疗时采用热塑头颈肩体膜固定技术可以改善摆位的重复性,有助于体位的固定,减少摆位误差,提高患者治疗定摆位的精度.  相似文献   

13.
兆伏锥形束CT在头颈部肿瘤精确放疗摆位误差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分析兆伏锥形束CT(MVCBCT)引导的头颈部肿瘤精确放疗中摆位误差.方法 头颈部肿瘤共22例(鼻咽癌15例,腮腺癌4例,脑胶质瘤术后3例),其中接受三维适形放疗7例、调强放疗15例,照射剂量为56.0~70.4 Gy分28~32次6~7周完成.19例用头颈肩面罩固定,3例头部面罩固定.所有患者均行CT模拟,勾画靶区和危及器官.每周治疗前拍1次MVCBCT图像,每位患者接受4~7次MVCBCT.分析相对于计划CT上中心在头脚、垂直、左右方向上的摆位误差.结果 左右、前后和头脚方向中任一方向>0.3 cm 28次,>0.4 cm 15次,>0.5 cm 9次,头脚方向要比左右、前后方向超过近0.1 cm.头脚和左右中心偏移方向的频次差别不大,而在垂直方向则更多的向后偏移达4:1.相对来说头脚方向摆位误差较左右、前后方向大,随着放疗时间延长各方向偏移的平均值均有增大趋势.结论 头颈部肿瘤精确放疗时CTV至PTV边界外扩并不需均匀外放,垂直方向上治疗中心向前偏移概率明显超过向后,头脚方向比左右、前后方向摆位误差大;随着放疗的进行3个方向上的摆位误差都有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14.
李强  贾勇士  张丽萍 《肿瘤学杂志》2014,20(10):852-855
[目的]探讨电子射野影像装置(EPID)辅助下头颈肩热塑膜在喉癌调强放疗(IMRT)中的摆位误差。[方法]选取喉癌患者40例,使用头颈肩热塑膜加以固定,在放射治疗过程中每周摄取电子射野影像片(EPI)1次,正侧位片各1张。在直线加速器的电子射野影像系统下将电子射野影像片与数字重建射线影像(DRR)进行匹配,测得在X轴(左右方向)、Y轴(头脚方向)和Z轴(前后方向)的摆位误差并加以记录。[结果]选取的40例患者在各个方向上的总体摆位误差分别为X轴左右方向(0.45±0.36)mm,Y轴头脚方向(0.56±0.47)mm,Z轴前后方向(0.40±0.33)mm,各周差异相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颈肩热塑膜应用于喉癌调强放射治疗,体位移动少,重复性及固定性好,准确度高,在EPID的辅助下可以纠正摆位误差,提高摆位精确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体位固定技术对胸腹部肿瘤放疗重复摆位精度的影响。方法:60例需行放疗的胸腹部肿瘤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翼形板+真空垫固定体位(30 例);观察组:改良式体位固定技术即热塑体膜联合体板+真空垫组(30 例)。所有患者首次放疗前行CBCT扫描,以后每周扫描一次,比较两组X轴(左右)、Y轴(头脚)和Z轴(腹背)方向的摆位误差值。结果:对照组X轴、Y轴和Z 轴方向上摆位误差分别为(4.03±0.15)mm、(3.62±0.23)mm和(3.74±0.31)mm。观察组X 轴、Y 轴和Z轴方向上摆位误差分别为(3.91±0.29)mm、(3.54±0.34)mm 和(2.86±0.20)mm。两组在Z轴方向的摆位误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体位固定技术可以改善胸腹部肿瘤患者放疗时摆位的舒适度,利于体位的固定,提高患者治疗时摆位的重复性和精度。  相似文献   

16.
背景与目的:放射治疗已进入了精确放疗的时代,摆位误差成为影响放疗效果的重要因素.通过采用两种不同体位固定方式,即自行改装后的体板结合真空垫及热塑膜的固定装置和臂部支撑装置,讨论分析胸部肿瘤放疗中的摆位误差.方法:选择肺及食管胸部肿瘤患者19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体板+真空垫+体部热塑膜固定(A组)、臂部支撑装置固定(B组)进行摆位和治疗.A组利用二次摆位技术,即先使患者头脚方向的激光线与真空垫上的定位标记一致,再根据患者体表定位标记进行摆位(第一次摆位),最后覆上热塑膜固定,再根据热塑膜上的定位标记移床至治疗位置(第二次摆位);B组利用一次摆位技术,即直接根据体表标记进行摆位.A、B组均利用千伏级锥形束CT(kilo-voltage 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KV-CBCT)采集治疗前﹑后的图像,并与计划CT图像配准,得到治疗前及治疗后的体位误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于两种不同固定方式,A组和B组治疗前误差分别为:X轴(左右方向)(1.06±0.58)和(1.82±0.82)mm,Y轴(头脚方向)(1.31±0.40)和(2.18±1.20)mm,Z轴(腹背方向)(1.28±0.66)和(2.94±1.81)mm.治疗后误差分别为:X轴(0.86±0.54)和(1.29±0.58)mm,Y轴(1.07±0.58)和(1.08±0.45)mm,Z轴(0.98±0.53)和(1.56±0.63)mm.结论:A组误差均小于B组,采用体板结合真空垫及热塑膜固定装置并应用二次摆位技术的患者,在放疗过程中不仅摆位的精确度得以提高,同时也保证了体位的重复性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背景与目的:随着放疗技术和设备的不断发展,鼻咽癌放射治疗已经进入了精确放疗时代,摆位误差成为影响放疗效果的非常重要的因素。本研究在千伏级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与兆伏级电子射野影像系统(electronic portal imaging device,EPID)2种影像模式引导下治疗鼻咽癌,在头枕+头颈肩面膜、真空气垫+头颈肩面膜固定2种方式下的摆位误差分析比较。方法:随机选取40例鼻咽癌患者分成2组(头枕+头颈肩面膜组,真空气垫+头颈肩面膜固定组),每组组内再分成CBCT扫描组和EPID验证组。将CBCT扫描图像与计划CT图像进行自动骨性配准、将EPID拍摄的正侧位片采用突出性骨性标志进行手动配准,分别得出x、y、z共3个线性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值,对获得的2组数据进行组内组间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比较数据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头枕+头颈肩面膜组摆位后行CBCT扫描,在x、y、z方向上进行配准所得的平均误差分别为:x方向(0.67±2.01)mm、y方向(0.51±1.71)mm、z方向(0.57±2.04)mm;拍摄EPID验证片配准所得误差均值:x方向(0.69±2.19)mm、y方向(0.54±2.03)mm、z方向(0.61±2.11)mm。真空气垫+头颈肩面膜固定组摆位后行CBCT扫描,在x、y、z方向上进行配准所得的平均误差分别为:x方向(0.42±1.81)mm、y方向(0.33±1.55)mm、z方向(0.50±1.75)mm;拍摄EPID验证片配准误差均值:x方向(0.44±1.87)mm、y方向(0.43±1.70)mm、z方向(0.54±1.77)mm。采用头枕+头颈肩面膜组、真空气垫+头颈肩面膜固定组的误差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种不同的影像模式(CBCT与EPID)进行摆位误差的比对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2种固定方式下头颈部真空气垫+头颈肩面膜固定的患者体位重复性更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热塑膜在肿瘤放疗体位固定过程中在不同温度的软化下对摆位误差、皮肤剂量和肿瘤内靶区体积的影响,找出最适合热塑膜的软化温度。方法选取接受放射治疗的胸部肿瘤患者78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6例。采用64~67℃、68~71℃、72~75℃3种不同温度条件下恒温水箱对放疗体位固定使用的热塑膜进行软化,检测患者摆位误差,皮肤吸收剂量和肿瘤内靶区体积。结果 64~67℃组中,26例患者的摆位误差最大;72~75℃组次之,68~71℃组最小(P<0.05)。皮肤吸收剂量与肿瘤内靶区体积68~71℃组最小,72~75℃组次之,64~67℃组最大(P<0.01)。结论温度对肿瘤放疗体位固定热塑膜的临床应用影响非常显著,采用68~71℃活化热塑膜固定体位最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胸部肿瘤三维适形放疗的摆位误差大小和影响因素,为胸部肿瘤适形放疗计划设计时CTV外放PTV提供参考数据.方法:21例胸部肿瘤患者接受三维适形放疗.男12例,女9例.其中食管癌9例,肺癌7例,乳腺癌5例.首次摆位后,去掉体膜,在患者体表沿激光十字画出三个等中心点的坐标位置,并以该三个坐标为标准坐标,测量前后、头脚、左右方向摆位误差.每例病例连续测量5次,共计摆位105次.所有病例分为两组,A组11例,测量55次,未在体表标记体膜相对位置.B组10例,测量50次,CT模拟定位时在体表标记体膜相对位置.结果:人与人间以及次与次间均存在一定差别.头脚方向摆位误差最大,腹背方向次之,左右方向最小.B组摆位误差左右方向为(2.2±1.9)mm,头脚方向为(4.3±2.6)mm,腹背方向为(2.6±1.7)mm.与A组比较,误差在Y、Z方向有显著性差异.结论:CT模拟定位时,在体表标记体膜的相对位置可减少三维适形放疗的摆位误差.胸部放疗的CTV-PTV扩边范围(MPTV)应适当扩充为左右方向5.4mm、头脚方向8.3mm和腹背方向5.5mm.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测量热塑成型膜固定患者放疗的摆位误差,确定由临床靶区(CTV)或内靶区(ITV)外放产生计划靶区(PTV)的间距.方法 接受图像引导放疗的患者120例,其中头颈部肿瘤13例(109组图像数据),胸部肿瘤67例(279组图像数据),腹部肿瘤40例(171组图像数据).所有患者均采用热塑成型体罩或面罩做体位固定.在分次治疗前采用锥形束CT技术获取三维CT图像,把此图像和计划设计所用的螺旋CT图像进行配准,得到摆位误差数值.因未做在线校位,该误差值代表常规摆位方法的摆位误差.摆位误差由x(左右)、y(头脚)、z(腹背)方向的平移分量和绕3个轴线的旋转角度分量构成.统计分析摆位误差数据,用二参数法计算产生PTV的间距.结果 头颈部肿瘤3个方向的平移误差分别为(0.13±0.15)、(0.13±0.17)、(0.11±0.14)cm,旋转角度误差分别为1.05°±0.77°、0.87°±1.13°和0.68°±0.89°,外放间距分别为0.37、0.38、0.31 cm.胸部肿瘤的平移误差分别为(0.20 ±0.27)、(0.34±0.44)、(0.25 ±0.31)cm;旋转角度误差分别是1.06°±1.45°、0.85°±1.23°和0.78°±1.08°;外放间距分别是0.59、1.00、0.72 cm.腹部肿瘤3个方向的平移误差分别为(0.23 ±0.30)、(0.37±0.45)cm和(0.27±0.34)cm,旋转角度误差分别为1.22°±1.56°、1.05°±1.44°、0.98°±1.24°,外放间距分别为0.66、1.05、0.78 am.结论 应用锥形束CT技术可准确测量常规摆位方法的摆位误差,继而确定靶区外放间距.若考虑靶区在1个分次内的运动,则胸腹部肿瘤应在ITV基础上应用上述间距产生PT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