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分子右旋糖酐引起过敏性休克的抢救与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低分子右旋糖酐引起过敏性休克的抢救与积极护理过程。结果:2例因静滴低分子右旋糖酐致过敏性休克患者,因抢救及时,未造成不良后果。结论:认真、积极、过硬的护理技术是防治低分子右旋糖酐引起过敏性休克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
低分子右旋糖酐是一种葡萄糖聚合物溶液,具有一定的胶体渗透压,输入后能够吸收血管外的水分,而起到扩充血容量的作用.医疗所用右旋糖酐依照分子量的不同分为中分子、低分子、小分子三种溶液.其中低分子右旋糖酐除扩充血容量外还具有抑制红细胞和血小板的聚集、降低血液黏稠性、改善微循环及减轻组织水肿的作用.本药一般比较安全,少数人可出现皮肤瘙痒、红色皮疹等过敏,极少数发生过敏性休克.我院成功抢救1例由低分子右旋糖酐引起的过敏性休克的病人,现将抢救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低分子右旋糖酐是一种葡萄糖聚合物溶液,具有一定的胶体渗透压,输入后能够吸收血管外的水分,而起到扩充血容量的作用。医疗所用右旋糖酐依照分子量的不同分为中分子、低分子、小分子三种溶液。其中低分子右旋糖酐除扩充血容量外还具有抑制红细胞和血小板的聚集、降低血液黏稠性、改善微循环及减轻组织水肿的作用。本药一般比较安全,少数人可出现皮肤瘙痒、红色皮疹等过敏,极少数发生过敏性休克。我院成功抢救1例由低分子有旋糖酐引起的过敏性休克的病人,现将抢救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黄秀兰 《罕少疾病杂志》2002,9(4):F003-F003
低分子右旋糖酐是一种常用的血容量扩充剂,在临床使用中极少引起过敏性休克。我院1999年曾出现1例静滴低分子右旋糖酐致过敏性休克,现将其抢救经过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何卫华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1):540-540
低分子右旋糖酐是一种水溶性多糖类高分子聚合物,具有扩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影响凝血机制,利尿消肿的作用。本品在临床上多用于抢救多种原因引起的休克,防止缺血性血管疾病,如脑血栓形成、心绞痛等。低分子右旋糖酐过敏反应较为罕见,但危害性极大,一旦发生过敏反应,应立即就地组织迅速抢救,否则将造成病人因抢救时机延误而死亡。故临床上应引起高度重视,以便尽早从意识到行动上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保证病人的安全。自1947年Roenqvit将右旋糖酐作为血浆代用品用于临床后,1957年 ̄1989年2月,综合部分文献报告,国人共发生低分子右旋糖酐过敏…  相似文献   

6.
低分子右旋糖酐是临床常用的代血浆,其不良反应常见有发热、荨麻疹等,偶可见有严重的过敏性反应。我院曾出现 1例因输入低分子右旋糖酐引起严重过敏性休克的病人,经抢救及护理,病人已痊愈出院,现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  患者男, 36岁,因高热腹泻咳嗽于 1996年 7月 14日上午 8时入院,诊断为感染性腹泻。入院查:体温 39℃,脉搏 98次 /min,呼吸 20次 /min,血压 9. 6/8 Kpa, WBC 84× 109/L, RBC 6× 1012/L, N 78%, L 22%,心肺正常,皮肤弹性差,呈脱水貌,大便每日 4~ 5次,无过敏史。随即补充等渗液及抗菌药,无不…  相似文献   

7.
临床上静脉输注低分子右旋糖酐引起过敏性休克的病例极少见,我院2007年4月21日收治了1例低右导致过敏性休克的患者,经积极抢救,患者脱离了生命危险,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低分子右旋糖酐过敏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英华 《中原医刊》2003,30(4):40-40
低分子右旋糖酐 (低右 )在改善微循环、扩充血容量、抗血栓和渗透性利尿等方面具有比较明显的疗效。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救治失血性休克、心肌梗塞、心绞痛、脑血栓形成、脑供血不足及闭塞性脉管炎等多种急重症疾病。但在临床上 ,它的不良反应也不容忽视 ,尤其是发生过敏性休克时 ,抢救稍不及时 ,便会危及生命 ,所以要引起临床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现将我科从 1 985年~ 2 0 0 1年所发生的 5例过敏患者的过敏反应症状和抢救护理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5例患者中男 4例 ,女 1例 ,年龄最大 81岁 ,最小 46岁 ,平均年龄 59岁。发生过敏性休克 1…  相似文献   

9.
右旋糖酐是葡萄糖分子脱水后的聚合物,根据聚合的葡萄糖分子数目不同,分为中分子量、低分子量和小分子量三种。临床上使用较多的是低分子右旋糖酐,该药有补充血容量,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抗血栓和增加血浆容量的作用。过敏性反应极少见,所致的过敏性休克就更罕见了。最近,我院发生了一起静点低分子右旋糖酐而致过敏性休克的病例,现将该患的抢救护理过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低分子右旋糖酐过敏性反应已有报道,但由它引起的过敏性休克报道尚少,现将我院近11年中所遇到的6例报道如下,并作简要讨论。临床资料 6例中男性5例,女性1例;年龄12~58岁。我院所用的低分子右旋糖酐多来源于华东、江苏、四川等制药厂出品,用药前均经过常规检查,液体外观清晰,无沉淀。6例均为单独静滴,未与任何药物混合。过敏性休克发生前曾静滴低分子右旋糖酐1~15次;过敏性休克发生在开始静滴10~90分钟后,平均36分。3例有药物过敏史。临床表现:寒颤、高热及厌食6例;恶心、呕吐4例,呼吸困难及腹痛各4例;四肢厥冷及窦性心动过速各5例;其他尚有意识朦胧2例,嗜睡及便血各1例,血压下降至零4例,血压降至40~60mmHg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低分子右旋糖酐不良事件的防治。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血液内科住院病人输注低分子右旋糖酐623例。结果:发生不良事件5例,其中皮疹1例,喉头水肿1例,过敏性休克2例,呼吸心跳骤停1例。结论:低分子右旋糖酐静脉输注可发生过敏性休克,呼吸心跳骤停等严重不良反应,输注中须严密观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掌握萘夫西林钠所致过敏性休克的急救护理知识,提高护士对过敏反应的护理及急救能力。方法对我科发生1例萘夫西林钠过敏性休克的急救病例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经及时发现、积极配合抢救,患者病情好转出院。结论认真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做好使用药物的护理工作,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好抢救措施,能为救治争取时间,使患者的病情得到尽快改善。  相似文献   

13.
李玲  郝洪 《西北医学教育》2007,15(5):866-868
目的探讨在实验室中模拟临床过敏性休克及抢救的新型实验方法。方法在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上建立过敏性休克及救治实验平台,对多种生理指标进行动态监测记录。结果得出了过敏性休克的量化变化规律,使学生对过敏性休克的症状及药物治疗过程有了深刻的印象,提高了教学效果。结论模拟过敏性休克及解救的实验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处理复杂问题的水平及技能,也为临床上过敏性休克的抢救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4.
痰热清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痰热清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警示。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对23篇文献涉及的38例痰热清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痰热清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包括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头昏恶心、腹泻、高热、肾功能异常、呼吸困难、喉头水肿等,其中头昏恶心和过敏反应占较大比例。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重视痰热清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坚持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粉尘螨皮肤点刺诊断试剂盒对粉尘螨引起的过敏性哮喘和变应性鼻炎等过敏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按照“阳性金标准”:有过敏性疾病史;血清粉尘螨特异性IgE浓度检测结果≥O.35KU/L,为1级或1级以上;阿罗格点刺试验结果为(+)及(+)以上;“阴性金标准”:有过敏性疾病史;血清中粉尘螨特异性IgE浓度检测结果〈0.35KU/L,为0级;阿罗格点刺试验结果为(-),选择阳性、阴性受试者各150名,用粉尘螨皮肤点刺诊断试剂盒进行点刺,测量各个受试者的丘疹面积,并判断是阴性还是阳性。结果本试剂盒ROC的曲线下面积为0.95(0.92~0.98),敏感度为93.3%,特异度为96.0%。阳性预测值在80%以上,除个别情况外,阴性预测值也在70%以上。结论该粉尘螨皮肤点刺诊断试剂盒是辅助诊断由粉尘螨引起的过敏性哮喘和变应性鼻炎等过敏性疾病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夏红艳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8):1432-1433
目的:提高药物所致过敏性休克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门诊2004年1月~2011年9月间发生的68例药物过敏性休克患者急救护理过程。结果:65例抢救成功无后遗症,3例死亡。结论:提高本症的抢救成功率必须提高护士对过敏性休克的认识和熟练掌握急救方法,出现过敏性休克后积极主动配合医生争分夺秒地进行抢救。正确及时地执行医嘱,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35例过敏性休克患者的救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我院近4年救治的35例过敏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过敏性休克的救治对策。方法:通过查阅病历资料的方法收集研究资料。结果:88.57%的患者在2h内纠正休克,35例患者(包括2例病情较重患者)均抢救成功。结论:过敏性休克治疗要及时,肾上腺素是首选药物,恢复组织灌注是关键,综合抢救措施亦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的意义。方法统计该科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的结果,搜索文献,统计头孢菌素类药物致过敏性休克的个案及其相关因素,并收集不良反应、变态反应和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率,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该科2006~2011年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肤过敏试验阳性率为2.59%,假阴性率为0.24%。在相关文献中,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变态反应和过敏性休克发生率分别为2.34%、1.65%、0.54%。结论首次注射头孢菌素类药物前有必要行皮肤过敏试验,采用原药作皮试液更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全身麻醉诱导期间需短时间内应用多种药物,药物起效的同时可能会发生过敏性反应。过敏性反应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皮疹、颜面水肿、呼吸道痉挛、血压急剧下降、心率增快或减慢等,过敏性休克罕见却极其危险,抢救不及时可威胁生命。麻醉状态下,尤其是全身麻醉,患者不能及时提出不适主诉,亦有手术无菌单等覆盖身体,这些因素都会造成麻醉师对过敏反应发现的不及时,从而可能延误治疗。因此,在麻醉过程中应对患者皮肤状态以及监测指标给予足够的重视。 肌松药是全身麻醉用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化学结构中含有的季铵基团是导致麻醉过程中发生过敏反应的常见原因。肌松药相关性过敏反应占全部麻醉相关性过敏反应的60%[1]。本文报告1例麻醉诱导期间发生过敏性休克的病例,并回顾了麻醉期间过敏反应的诊断、处理等相关资料。  相似文献   

20.
50例痰热清注射液不良反应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娅  刘俊 《吉林医学》2014,(1):42-44
目的:了解痰热清注射液不良反应(ADRs)发生的规律并分析ADRs诱发因素。方法:对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2009年~2012年收集的50例痰热清注射液ADR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痰热清注射液ADRs发生原因复杂,与个体差异、溶媒的选择、输液速度、联合用药、药物因素等有关,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累及皮肤及其附件组织、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及神经系统,以过敏反应和过敏性休克为主。结论:加强对痰热清注射液ADRs的监测,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