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电针治疗动眼神经麻痹3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电针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在西药基础上加电针,主要用眼睛周围的穴位及项部穴位为主,对照组单纯用西药治疗.结果 治疗组痊愈18例(56.3%),有效14例(43.7%),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痊愈5例(15.6%),有效19例(59.4%),无效8例(25.0%),总有效率为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电针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动眼神经麻痹5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动眼神经麻痹52例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2例采用电针配合太阳穴注射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对照组52例采用单纯电针治疗.观察2组的总体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38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痊愈27例,有效13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76.9%.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电针配合太阳穴注射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疗效显著,比单纯电针治疗具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电针治疗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3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根据辨证分为外感风邪型、脾胃虚弱型、肝肾阴虚型,主穴选攒竹、阳白、丝竹空、太阳穴,配穴依据不同证型选取足三里、三阴交、合谷、风池、百会及背俞穴、脾俞穴、胃俞穴、肝俞穴、肾俞穴等随证加减,治疗两疗程后进行疗效统计。结果:肝肾阴虚型17例,有效率93%;脾胃虚弱型10例,有效率90%;外感风邪型5例,有效率80%。结论:电针治疗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针刺能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使肌肉收缩加强,损伤部位神经的肌肉功能使之发生被动收缩,改善肌肉的血液循环和营养,保留肌肉的正常代谢.针灸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方法主要包括:单纯针灸疗法,电针疗法,针灸配合其他疗法等,方法多样,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查阅相关文献,从针刺取穴、针刺方法两大方面对针刺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研究进行概述,发现临床操作中存在对针刺角度、深度,行针力度等缺乏统一标准等问题,因此,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因时、因地、因人制宜,以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动眼神经麻痹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动眼神经麻痹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对35例动眼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明确诊断后对症、对因治疗,2个月内动眼神经麻痹恢复正常者23例,占65.7%;部分恢复者11例,占31.4%;失去联系1例,占2.8%。结论动眼神经麻痹患者病因复杂,应尽早期明确病因,正确诊断,针对病因治疗,才能获得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推拿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电针配合推拿(治疗组)、电针组和推拿组(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优于对照组83.3%和80%(P<0.05)。结论电针配合推拿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丹参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动眼神经麻痹36例40只眼,随机分为2组,每组20眼,两组在综合治疗,积极控制血糖的同时,治疗组予丹参冻干粉穴位注射;对照组单纯予穴位针刺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66%,对照组总有效率8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丹参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动眼神经麻痹能缩短患者的病程,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以动眼神经麻痹为首发症状的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的病因,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方法:9例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患者均以动眼神经麻痹为首发症状,均无典型糖尿病症状,单眼受累,经过及时诊断及治疗,均完全康复.结论:以动眼神经麻痹为首发症状而就诊眼科的患者,要积极查血糖、血脂等,找出病因,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针灸配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面神经麻痹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面神经麻痹患者80例,随机分为针灸配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组(治疗组)和针灸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对2组进行Portmann评分、H-B分级、临床疗效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组Portmann评分,H-B分级Ⅰ级、Ⅱ级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Ⅲ级、Ⅳ~Ⅵ级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5.0%,高于对照组的77.5%(P<0.05).结论 针灸配合康复功能训练较单独针灸治疗面神经麻痹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动眼神经对眼球功能的调节具有重要作用,主要支配提上睑肌、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下斜肌、瞳孔括约肌、睫状肌等.动眼神经麻痹作为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常出现复视、上睑下垂、眼肌麻痹、瞳孔功能障碍等一项或多项表现;其病因复杂,常见有颅内动脉瘤、脑血管梗死或出血性疾病、糖尿病、颅内炎症、颅脑外伤、先天性等.每种病因所致的动眼神经麻痹均有其相应的临床特征.本文综述了动眼神经麻痹的常见病因和相应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体征、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为临床上快速、准确地寻找病因并进行有效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球囊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所致动眼神经麻痹患者动眼神经功能恢复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
择我院神经外科2005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87例球囊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后动眼神经麻痹患者为观察对象,
采用自编问卷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球囊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
瘘所致动眼神经麻痹患者动眼神经功能完全恢复时间为1~6月,平均恢复时间为33.32±16.76 d。年龄、术前动眼神经麻痹程
度、从外伤后动眼神经麻痹到接受治疗时间、球囊使用数量与患者动眼神经功能恢复时间呈正相关,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瘘
口流量与患者动眼神经功能恢复时间呈负相关。结论球囊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所致动眼神经麻痹患者动眼神经
功能恢复时间受多方面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星状神经阻滞疗法联合传统针刺与星状神经阻滞疗法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11月本院针灸科门诊及住院部、眼科门诊及住院部的60例动眼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星状神经阻滞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传统针刺方法,比较两组治疗后眼裂大小、眼球运动、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脑损伤后真性球麻痹和假性球麻痹患者治疗4周的临床疗效差异,并探索两类患者对康复治疗敏感性不同的原因。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损伤球麻痹患者70例,其中假性47例,真性23例。两组患者年龄、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给予综合性的吞咽康复治疗4周,所有患者治疗方式和时间相同,治疗前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以及吞咽X线荧光透视(video fluoroscopic swallowing study,VFSS)评定治疗前后的吞咽障碍程度,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ANOVA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评估真性球麻痹和假性球麻痹患者吞咽治疗的疗效差异。结果  康复治疗4周后,洼田饮水试验、SSA及VFSS的评估结果均证明,假性球麻痹患者的吞咽障碍改善程度优于真性球麻痹患者。结论  假性球麻痹对吞咽康复治疗敏感性高,康复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现代康复训练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针刺治疗,6个月后对比观察2组大脑动脉血流速度(VP)、血管搏动指数(PI)、发育商(DQ)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在改善VP、PI和DQ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29%(P<0.05).结论 康复训练联合针刺治疗小儿脑瘫,通过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细胞功能代谢,改善脑瘫患儿运动、视觉等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陈荣华  宣井岗  彭亚  王穗暖 《当代医学》2010,16(35):666-667
目的探讨破裂后交通动脉瘤(PComA)致动眼神经麻痹(OMNP)血管内治疗疗效。方法对9例伴有动眼神经麻痹的后交通动脉瘤患者的治疗方式及神经功能恢复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后动眼神经动眼神经功能完全恢复7例,部分恢复2例。恢复程度与治疗时机密切相关。结论血管内治疗破裂后交通动脉瘤能更快、更有效恢复动眼神经功能,具有安全、微创、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动眼神经麻痹是多种原因导致的以眼球运动障碍、眼睑位置异常和/或瞳孔受损为特征的疾病。 首诊于不同科室的动眼神经麻痹病因不尽相同,本研究分析首诊于眼科的动眼神经麻痹患者的病因、病变定位及预 后。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9 至2018 年首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眼科的137 例动眼神经麻痹住院患者的临床 资料。分析患者的病因及其在各年龄段的分布特点、病变定位、预后。结果: 在137 例患者中,动眼神经麻痹的病 因排名前3 位的依次是头部外伤(38.69%)、海绵窦病变(12.40%)、眶内炎症(9.49%),其他病因还包括颅内动脉瘤、颅 内占位性病变、脑血管病变、感染、眶内肿瘤、糖尿病、鼻腔术后等。病因中头部外伤多见于20~49 岁的青壮年, 脑血管病变多见于60~69 岁老年人,糖尿病多见于50~69 岁中老年人,其余病因类型年龄分布相对平衡。病变定位情 况:眶尖病变75 例,病因包括外伤、炎症、感染、肿瘤;海绵窦病变40 例,病因包括炎症、肿瘤、血栓;蛛网膜下 腔病变6 例,病因包括动脉瘤、肿瘤、外伤;动眼神经核病变5 例,病因为梗死;未见动眼神经束病变。有11 例因为 病因不明,所以无法定位。治疗后,动眼神经麻痹侧矫正视力改善不明显。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病变、糖尿病造成 的动眼神经麻痹患者上睑下垂及眼球运动障碍部分或完全恢复比例较高。结论: 动眼神经麻痹是造成眼肌麻痹及复 视的常见病因,首诊于眼科的动眼神经麻痹以头部外伤、海绵窦病变及眶内炎症最为多见。青壮年常见于外伤,而 中老年人则常见于糖尿病及脑血管病变等原因导致的动眼神经麻痹。病变位置以发生在眶尖和海绵窦为主。动眼神 经麻痹侧矫正视力预后较差,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病变及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的上睑下垂及眼球运动障碍预 后较好。及时查明病因是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基础和关键。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adverse reactions of Paroxetine combined with electro-acupuncture (EA) in treating depression.Methods:Forty-two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22 patients) treated with EA combined with Paroxetine,and the control group (20 patients) treated with Paroxetine alone,and the therapeutic course for both groups was 6 weeks.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and adverse reactions were evaluated with scores by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 and 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s scale (TESS), respectively.Results:HAMD scores determined at the end of the 1st,2nd,4th,and 6th week of the treatment course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The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rate evaluated at the end of the 6-week treatment was remarkably high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72.7% vs 40.0%).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TESS scores was found between the two groups.Conclusion:EA combined with Paroxetine has better clinical efficacy than that of Paroxetine alone,with milder adverse reaction and quicker initiation of effect.  相似文献   

20.
神经生长因子修复动眼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对大鼠动眼神经损伤后功能修复的影响.方法 健康S-D大鼠30只均分3组,正常对照组(10只),动眼神经不损伤,其余20只分为两组,均在海绵窦区将动眼神经切断后给予缝合,第一组大鼠每天大剂量靶器官注射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第二组不给NGF作为损伤对照,术后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行动眼神经解剖、组织学研究.结果 注射NGF的大鼠动眼神经新生神经纤维数量明显增加(P<0.01),对上直肌特异性支配作用优异,眼外肌功能恢复满意,但中脑运动神经元数量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神经生长因子对动眼神经损伤后的功能修复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