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小腿肚内侧系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阴肾经循行之处,故按捏这一部位,对上述经络所在的穴位均有一定刺激作用;对膝以下的远端穴位除有局部治疗作用外,尚可治疗经络所系之脏器的病痛。足太阴脾经与胃相联,故而按捏此处可能治疗胃之疾患。每天捏一捏小腿肚部位:小腿肚内侧1/3处的肌肉部分(腓肠肌内侧缘)。方法:用手捏住上述部分肌肉,拇指与四指相对,稍用力按捏,以自觉有较强的酸痛为度。  相似文献   

2.
正足太阴脾经共有21个穴位。11个穴位分布在下肢内侧面,10个穴位分布在侧胸腹部。首穴隐白,末穴大包。足太阴脾经是阴气最盛的经络,所有本经络穴善于对里寒里虚发挥效用。它的循行路线是:在体内,属脾、络胃,并与心及舌根相连。在体表,由足大趾沿下肢内侧(由中部转向前部)、腹部、胸部,止于侧胸部,本经有病时,主要有胃痛、呕吐、  相似文献   

3.
齐淑兰针刺治疗拇外翻首选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穴位,以通利关节、疏通经络,同时在病变局部使用围刺法,以缓解局部肿胀疼痛,减轻拇外翻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经络穴位介入自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选穴规律。方法:通过筛选2007年~2017年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pubmed数据库上的关于络穴位介入自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试验文献,运用频数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分析选穴规律和特点。结果:总共纳入文献126篇,选用经络8条,穴位19个,选穴频次201次。结论:最终得出选穴频次最多的穴位为足三里、曲池、血海、肺俞、膈俞,每条经络的选穴比例以手阳明大肠经最高,其次为手厥阴心包经和足太阴脾经,最常用的经脉为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经络穴位介入自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选穴规律。方法:通过筛选2007年至2017年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pubmed数据库上的关于络穴位介入自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试验文献,运用频数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分析选穴规律和特点。结果:总共纳入文献126篇,选用经络8条,穴位19个,选穴频次201次;最终得出选穴频次最多的穴位为足三里、曲池、血海、肺俞、膈俞,每条经络的选穴比例以手阳明大肠经最高,其次为手厥阴心包经和足太阴脾经,最常用的经脉为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  相似文献   

6.
经络与穴位: 第一組穴位:合谷,曲池,足三里,公孙,三阴交,太冲。按:本組穴位,以手、足阳明经及足太阴脾经为主;并以肝經之原穴配合之。以健脾、益胃,恢复疲劳,利大、小便,退黄,促使肝功能正常为目的。故患者初入院时,此組穴位連用三天。第二組穴位:內关,劳宮,曲泉,中封,太冲。按:本組穴位以手、足厥阴經为主。以去湿、平肝、退黄,促使肝功能正常为目的。只用  相似文献   

7.
陈云林  陈向武 《中国针灸》1999,19(12):728-728
笔者搜集民间用毫针点刺穴位、经络段治疗湿阻或水湿,疗效显著,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64例,其中男40例,女24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55岁;病程短者6天,最长2个月。其共同症状为:四肢酸重,纳呆,胸腹胀闷,舌苔厚腻等。其中44例为湿困脾胃型,20例为湿热中阻型,全部经中西药物治疗无效而要求点刺治疗者。2 治疗方法选穴:足阳明胃经胸部全部穴位,足太阴脾经胸部全部穴位,足太阳膀胱经背部全部穴位,及四肢穴:十宣、八邪、五趾穴八风。临床根据辨证施治,如以湿困脾胃型治疗为例,点刺应以四肢穴及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为主,足太阳膀胱经为辅。加…  相似文献   

8.
赵吉平教授治疗原发性痛经时重视经络诊察,应用循、按、切等方法发现痛经形之于外,即经络上的反应点,包括腧穴、阿是穴。发作期重点循按足太阴脾经,以三阴交、地机、阴陵泉为主,休止期重点循按足太阳膀胱经及足阳明胃经,以肝俞、脾俞、胃俞、肾俞及足三里为主。虚实之证不同,医生指下和患者体感不同,结合经络诊察的结果通过不同的针刺手法以达到治疗目的。赵吉平教授重视痛经的兼证治疗及治疗时机的选择,兼证的缓解与时机选择对减轻患者的疼痛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之穴 ,足三阴经之会穴 ,因适当足太阴、少阴、厥阴三阴经之交会而得名。近十余年通过临床实践及综合文献 ,试述其临床应用。1 三阴交治疗神经精神系统疾病  近代研究针刺三阴交 ,可引起大脑皮层抑制过程深度加深 ,并具有使兴奋与抑制过程恢复平衡的调整作用 ,针刺三阴交、内关、百会治疗失眠 ,以上报导治疗 42例 ,有效率达 87%。有报导以三阴交、内关、神门、丰隆、涌泉、人中等治疗精神病 880例 ,总有效率达 94.3 2 %。2 三阴交治疗泌尿系疾病  三阴交 ,足太阴脾经穴位 ,足三阴经之会穴。统治足三阴经所主治的病症…  相似文献   

10.
中医认为,妇人以阴血为本,而阴血与冲任二脉关系密切。根据经络学说,针灸治疗妇科病应以冲任二脉穴位为主。冲脉为奇经,本身无所属腧穴,其穴多寄于其他经脉中,其交会穴多在足少阴肾经,而八脉交会穴则在足太阴脾经上。针灸临床取穴原则上多采取远近结合的取穴法。因而,在治疗妇科疾病时,常取少腹部腧穴和下肢腧穴。少腹部以任脉经穴为主,下肢以取脾经腧穴居多。足太阴脾经,起于足大趾内侧,沿下肢内侧入腹,与肝肾交于三阴交和中极、关元等穴。脾脏属土,位居中焦,主运化,主统血,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脾经穴如三阴交、血海等从脏腑理论上…  相似文献   

11.
漫谈三阴交     
前言"三阴交"是针灸医师临床上常用的穴位,大家都熟知的.现在,这个穴位,在临床上应用得很广泛,对这个穴的效用有了新的发现,丰富了本穴的治病范围.本穴属足太阴脾经,因为它在下肢的阴面,为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三阴经之交会,故名三阴交,别名承命、太阴、下三里等.  相似文献   

12.
谢钟琪 《气功》2010,(9):837-837
如今足浴店随处可见。足浴有益健康,近几年大受群众欢迎。中医认为,在人体12条经络中有6条经络起始于足。如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  相似文献   

13.
如今足浴店随处可见.足浴有益健康,近几年大受群众欢迎.中医认为,在人体12条经络中有6条经络起始于足,如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  相似文献   

14.
李桂菊 《辽宁中医杂志》1998,25(10):473-473
舌诊,是望诊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反映了祖国医学诊断疾病的特点和手段。早在《内经》中已有“舌干”、“舌上黄”等记载。古人认为,手少阴心经之别系舌本,舌乃心之苗;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舌为脾之外候,足少阴肾经挟舌本;足厥阴肝经络舌本。舌通过经络与心、...  相似文献   

15.
气郁质是临床上常见的九种体质之一,研究发现气郁质易患郁证、失眠、惊恐等病证。《灵枢·经脉》记载了这些病证的相关经脉病变,如"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是动则病口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转侧。"此外手阳明大肠经病变也会出现郁证;烦心失眠可由手心主之别络、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病变所致;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病变会出现惊恐,故可选取相应的经络穴位治疗,如治疗郁证可选取太冲、阳陵泉、膻中、血海等穴;同样,治疗失眠可选取少府、内关、足三里、三阴交等穴;选取灵道、神门、涌泉、太冲等穴可治疗惊恐。根据"体病相关"的理论,疾病通过相应的经络穴位治疗而改善,体质也会改变。  相似文献   

16.
针刺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从脏腑辨证归肾、脾两脏,本在肾,肾阳虚衰,标在脾,脾阳虚弱,运化水湿无力,久致痰湿瘀阻治病。为探讨针刺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取穴规律,笔者利用CNKI数据库,以针刺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为关键词,检索文献里有穴位记录的有效文献共18篇。将文献中的穴位按照辨证分型归纳总结,将本病的治疗方法大致分为温阳通络法、活血化瘀法、健脾利湿法三大类。温阳通络法取穴以任脉、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穴位为主;活血化瘀法以行气活血为原则,取穴以多气多血的足阳明胃经、主藏血之肝经,化生气血之脾经为主;健脾利湿法取穴方法多以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之健脾利湿的穴位为主。  相似文献   

17.
三阴交(San yinjiao) 归经 穴属足太阴脾经;交会穴之一,为足太阴、厥阴、少阴之会。 定位 正坐或侧卧,在内踝高点直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处。 刺法0.5-1寸,可灸;穴位注射;电针;皮下埋针。  相似文献   

18.
足三里、三阴交培土法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足三里系足阳明胃经合穴.合穴是治疗胃肠疾病的重要腧穴.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之穴,又为足太阴、少阴、厥阴交会穴,具有健脾、益肾、疏肝、理血之功.足三里、三阴交二穴配伍应用,功效独特,擅于健脾理胃、补益后天,可用于诸多疾病的临床治疗.笔者也常用足三里、三阴交治疗一些疑难杂症,收效甚好.兹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辨舌,为中医诊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医学认为,舌乃心之苗,手少阴心经之别系舌本,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足少阴肾经挟舌本,足厥阴肝经络舌本。现代医学认为,舌的构造,除根部一小块舌骨之外,其余大部分为柔软的肌肉纤维,里面含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和腺体等:舌外面包被着粘膜,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近30 余年针灸治疗崩漏的文献进行研究,以探究其穴位经络应用规律,为临床针灸治疗崩漏提供参考。方法:以检索到的针灸为主要手段治疗崩漏的临床研究文献为考察对象,采用频数统计及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对针灸治疗崩漏常用的针灸方法、所选经络腧穴及取穴规律进行研究。结果:共有65 篇文献纳入研究,常用针灸方法以针刺、艾灸、耳穴为最多,常用经络有足太阴脾经、任脉、足太阳膀胱经、耳穴等。所选穴位多与肝脾肾有关且多为交会穴,耳穴选穴多辨病辩证相结合。常用穴位聚类分析后聚为四类。结论:本研究通过对针灸治疗崩漏的研究文献进行分析发现,现代临床针灸治疗崩漏以针刺为主,重视肝脾肾,配穴往往健脾,补肾、补气血、疏肝为治疗大法。这些选穴、配穴规律对指导临床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