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胆道出血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发生率仅次于溃疡病、门静脉高压症,与出血性胃炎相近。在上消化道出血的鉴别诊断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1但道出血的病因导致胆道出血的病因很多,主要有外伤性、感染性、医源性、肿瘤性疾病和一些先天性异常引起,部分病例原因不明。具体的病因有:1.1外伤性肝外伤引起胆道出血在40年代已有报告,直到目前,在国外仍是胆道出血的主要原因。1.2肿瘤性肝癌或胆管癌侵蚀周围的血管,并溃破人胆道引起。1.3感染性以肝内、外胆管结石或胆道蛔虫并发胆管炎、肝脓肿引起,是我国胆道出血的主要原因。1…  相似文献   

2.
胆道出血外科治疗的合理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道胆道出血28例.其病因:感染19例(67.8%),损伤7例(25%)。本组共死亡10例(35.7%),其中1980年前治疗17例,死亡8例(47.1%);1980年后根据病因病理,合理选择治疗11例,死亡2例(18.2%)。我们认为对外伤,包括医源性损伤所致的胆道出血,宜首先考虑选择性肝动脉栓塞疗法,对感染性胆道出血,可首先采用非手术治疗。如果感染严重,非手术治疗无效,或栓塞疗法失效,则应立即手术探查。根据病灶施行胆总管引流加肝固有动脉结扎,或肝叶切除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胆道出血的原因、诊断及处理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2例胆道出血患者的出血原因、诊断与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患者中术前出血患者21例,其中胆道结石伴感染15例,肝肿瘤2例、肝门部胆管癌2例,胆囊癌1例,肝脓肿1例;术中出血患者4例,均为胆道取石术中出血,3例为胆管壁损伤出血,1例为结石卡压致左肝内胆管左门静脉瘘出血;术后出血患者7例,其中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4例,胆肠吻合术后1例,经皮肝穿术后2例。10例保守治疗,9例痊愈,1例死亡。5例行肝动脉血管造影与介入栓塞治疗,4例止血成功,1例失败后手术治愈。13例行手术治疗,均痊愈。4例术中出血,3例采用胆道镜直视下电凝法治疗,1例行左半肝切除治愈。结论胆道结石伴感染是胆道出血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医源性操作及创伤性胆道出血逐年增多,及时分析胆道出血的原因,做出正确的诊断,根据不同的病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可提高胆道出血的治疗效果原因。  相似文献   

4.
胆道出血     
由于损伤或其他原因导致肝内或肝外的血管与胆道相通,血液经胆道流入十二指肠而发生的消化道出血,称胆道出血。出血源主要在肝内(53%),其次是胆囊(23%)、肝外胆管(22%)和胰腺(2%)。过去由于对本病认识不足,治疗效果不满意,死亡率高达40~50%以上。近年来,对本病的诊断及治疗均有较大改进,治疗效果大有提高。病因一、损伤。损伤是本病主要原因,占55~90%。①肝损伤:肝损伤并发胆道出血者,已见报告200多例。其中,中央型肝损伤占1/3,肝撕裂伤占2/3。中央型肝损伤时,常是肝内小动脉  相似文献   

5.
胆道出血(Hemobilia)为1948年Sandblom首称,是由于多种病因所致肝内或肝外胆管与血管相通造成上消化道出血。国外报告出血来源于肝内胆管的占53%,胆囊23%,肝外胆管22%,胰腺2%。国内报告来源于肝内达88.52~97.4%。以往因胆道出血来势凶险,不易确诊,治疗措施不力,死亡率高达40~50%。近年随着临床经验积累和基础研究的深入,以及诊断治疗的改进,疗效已大有改善。 病因和病理 胆道出血的原因分为:①外伤;②感染;③胆石;④蛔虫;⑤肿瘤;⑥血管疾病;⑦胆道手术;⑧其他等。国外报告外伤是胆道出血的主  相似文献   

6.
���������Ե�����Ѫ���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胆道出血 (hemobilia) ,亦称胆血症、血胆症或血性胆汁 ,是基于肝内或肝外血管与胆管病理性的沟通 ,血液经胆道流入十二指肠而发生的消化道出血 ,是上消化道出血的来源之一 ,在国内仅次于消化性溃疡、门静脉高压、急性胃粘膜糜烂引起的消化道出血。损伤性胆道出血多由外伤及医源性损伤导致 ,因其病情凶险、病程反复而又易误诊 ,需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本文就损伤性胆道出血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急诊情况下的诊治作以下讨论。1 病因损伤性胆道出血主要由外伤及医源性损伤引起。Curet收集因损伤致胆道出血 73例 ,其中闭合性损…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单中心早期开展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后肝脓肿(LA)的病因及诊治经验。方法 2017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接受LPD后继发肝脓肿病人4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分析病因及治疗方法。结果 4例均系LPD后继发肝脓肿。例1为术中损伤肝右动脉主干分支;例2系肝右动脉起源自肠系膜上动脉,术中误损伤结扎;例3系肠系膜上静脉楔形切除术后狭窄;例4系反复胆道逆行感染。4例均经抗生素治疗联合介入治疗后痊愈。例1术后16个月因肝脏多发转移、腹水死亡;例2术后已健康存活19个月,无复发转移;例3术后26个月因肝脏多发转移、胰头区淋巴结转移死亡;例4术后13个月因反复胆道逆行感染死亡。结论 LPD后肝脓肿主要与肝脏供血动静脉损伤以及反复胆道逆行感染有关。合理使用抗生素联合介入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血管损伤的原因及防治(附33 584例报道)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了解我国目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血管损伤并发症的概况,方法:利用中文生物医学数据库,对近年正式发表的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血管损伤并发症例数,患者危险程度,血管损伤的部位,损伤原因,并发症发生的时间及治疗方法。结果:在33584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资料中,共有86例并发血管损伤,发生率为0.26%,与文献^[1]报道相符,其中胆囊动脉出血47例,占0.14%,胆囊床出血,渗血24例,占0.07%,穿刺孔出血6例,肝静脉出血2例,肝动脉出血1例,其他及不明原因出血6例,出血不止,抢救无效导致死亡5例,结论:血管损伤作为LC所特有的严重并发症已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被认为是LC致命的技术性并发症之一,是导致LC中转及术后再剖腹手术的重要原因,因此,根据血管损伤的原因加以预防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肝移植后肝脏组织活检的动态病理学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分析肝脏组织活检在肝移植后常见并发症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在52例原位肝移植中,27例因肝功能障碍在术后0~330d不等接受肝脏活检。其中经皮肝穿刺44次,肝脏楔形活检6次,总计活检50次。标本经常规行HE染色,并根据需要加染组织化学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作显微镜观察。结果:急性排斥反应分别占受检病例及总移植病例数的48.15%和25.00%;慢性排斥反应分别占两者之14.81%和7.69%;保存/再灌注损伤分别占25.93%和13.46%;肝动脉栓塞分别占11.11%和5.77%;肝内胆道损伤占7.41%和3.85%;CMV感染占3.70%和1.92%;肝炎复发占3.70%和1.92%;可疑药物性肝损伤占11.11%和5.77%。结论:急性排斥反应和保存/再灌注损伤是移植后早期肝功能障碍的主要因素;肝动脉栓塞和供肝冷缺血可导致肝内胆道损伤;急性排斥反应及病毒感染与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有关;而药物诱发的肝损伤因缺乏特异性改变则应密切结合临床并采取排除诊断法。  相似文献   

10.
隐匿性胆道出血误诊原因及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隐匿性胆道出血的误诊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1年-2000年收治的隐匿性胆道出血5例临床资料。结果 2例出血位于肝内,3例位于肝外。出血原因:2例为肿瘤,2例为炎症,1例原因不明。4例治愈,1例术后5月死亡。结论 对因治疗是处理胆道出血的可靠方法。术中胆道镜、肝动脉造影对判别出血的部位可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皮下自袢型胆肠吻合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狭窄合并肝内胆管结石的经验及治疗效果。方法肝门部胆管狭窄合并肝内胆管结石53例,采取皮下盲袢型胆肠吻合,其中皮下盲袢Roux—ell—Y型33例(62.3%);皮下盲袢间置卒肠型5例(9.4%);皮下奇袢间置窑肠胆道腹壁型15例(28.3%).、结果术后发生近期并发症6例:胆漏2例,胆道出血1例,切口感染3例;远期并发症5例:反流性慢性胆管炎2例,胆肠吻合口狭窄2例,吻合口癌1例。残石率13.2%,优良率88.6%,结石复发率6.8%。术后经皮下盲袢行胆道镜取石10例(残余结石7例,复发结石3例),扩张吻合口狭窄2例,活检1例.结论皮下盲袢型胆肠吻合术是治疗肝门部胆管狭窄合并肝内胆管结石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胆道手术中意外,以大出血为最紧急。1970~1983年我院施行1,685例胆道手术中发生大量出血6例,占同期胆道术中并发症11.4%(6/52),其中3例死亡,现复习有关文献,谈谈我们几点体会。一、胆道术中大出血原因全身原因可因胆道梗阻、胆质血症、肝功能损害等致凝血机能紊乱,术中如有肝实质损伤时,极易因凝血障碍出血不止。本组1例重度阻塞性黄疸,术中暴露肝门,拉钩撕裂肝实质出血不凝而死亡,死后尸检并无大血管损伤。局部原因则为术中血管损伤,其来源常有3处。即胆管周围大血管,胆管壁及Calot三角处的胆囊动脉,肝右动脉。而后者所致损伤性出血,历来为文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脏钝性外伤所造成肝脏损伤的螺旋CT表现征象。方法收集17例肝脏钝性外伤病例的临床与CT资料。所有病例均行标准化的上腹部螺旋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着重观察肝脏实质、肝内血管及胆管的形态、密度和完整性,同时也观察肝门结构、肝周及腹膜腔、腹膜后等区域。结果本组12例发现肝实质裂伤(70.6%);9例发现血肿(52.9%),其中5例为肝实质内血肿,4例为肝包膜下血肿;1例(5.9%)发现血肿内的活动性出血;2例(11.8%)发现肝静脉的损伤(撕裂);7例(41.2%)显示肝内门静脉分支周围的“晕环”征。本组有13例合并腹腔内积液(血).3例合并右侧肾上腺血肿.8例合并胸水.3例合并肋骨骨折。结论肝脏钝性损伤可出现肝实质的裂伤、血肿、活动性出血以及肝内静脉的撕裂等表现。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医源性胆道损伤治疗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医源性胆道损伤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自1989年1月至2005年1月收治的医源性胆道损伤患者38例,其中胆总管横断伤3例,行胆管端端吻合T管引流术1例,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2例;肝总管横断伤6例,行胆管端端吻合T管引流术2例,胆肠Roux-en-Y吻合术4例;胆总管部损伤5例,行胆管壁缺损修补T管引流术2例,胆肠Roux-en-Y吻合术3例;肝总管部分损伤9例,行胆管壁缺损修补T管引流术3例,胆肠Roux-en-Y吻合术6例;胆总管、肝总管、左肝管缝扎各3、8、4例,均行Roux-en-Y吻合术。结果失访2例,36例获随访,时间1—14年,痊愈30例(78.9%)。胆道狭窄并结石形成3例,再次行Roux-en-Y吻合,术后反复发作胆道感染2例,死亡1例。结论医源性胆道损伤一经确诊,应有计划、有步骤地采取合理的治疗程序,术式要视损伤后时间、部位、程度及类型而定。  相似文献   

15.
肝外伤术后胆道并发症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在肝外伤术后胆道出血和胆瘘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 6例肝外伤术后胆道并发症(胆道出血1例,胆瘘3例.胆道出血合并胆瘘2例)采用介入治疗。胆道出血行肝动脉出血分支血管栓塞,胆瘘采用B超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结果 3例胆道出血(肝动脉出血)血管成功栓塞,随访3~6个月未再发生出血。5例胆瘘行B超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3例引流3~4周痊愈,1例因引流效果差改手术置管引流6周痊愈,1例伴脓肿者手术置管引流2个半月痊愈。结论 介入治疗是处理胆道出血和胆瘘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经导管栓塞治疗胆道出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国栋  黄志程 《腹部外科》1993,6(2):55-56,F004
10例胆道出血(Hemobilia)患者均经血管造影证实,其中5例为肝动脉瘤,3例肝血管瘤,1例肝动脉外伤性假性动脉瘤和1例医源性(肝穿刺活检)肝动脉损伤致胆道出血。10例中除1例未作栓塞治疗,行肝动脉结扎术,术后仍出血死亡外,其余9例均采用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术取得满意的止血效果。证明TAE是治疗胆道出血的一种及时、有效的方法。对胆道出血的血管造影表现、栓塞治疗的适应证、栓塞剂的选择和栓塞治疗的并发症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肝外胆道解剖异常的防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肝外胆道异常的诊断及处理。方法1999年10月~2008年6月1216例LC中,发现15例(1.2%)胆道解剖异常。3例胆囊管异常粗、短,开口在左右肝管汇合部;1例胆囊颈部结石嵌顿,胆总管较细,向上牵拉胆囊使胆总管走行移位;1例胆囊管与肝总管并行后低位开口,1例胆囊管在胆总管右侧回旋扭曲,开口于右肝管侧壁,2例胆囊壶腹部粘连严重,覆盖于胆总管及肝总管前方;3例在胆床附近见迷走胆管走行;3例在分离胆囊管时发现右后肝管开口于肝总管;1例Mirizzi综合征解剖不清。仔细分离,丝线结扎或上钛夹处理,解剖不清者中转开腹。结果13例顺利完成LC;2例(13.3%)中转开腹,其中1例副右肝管损伤,1例Mirizzi综合征。无腹腔内出血、腹腔感染、肠道损伤及死亡等严重并发症。15例随访3个月~4年,其中〉1年11例,无胆道狭窄及残余结石。结论LC术中精细解剖胆囊三角,确切辨认各管道关系,是预防胆道异常情况下肝外胆道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1临床资料 胆管癌栓是肝癌出现胆管转移后而形成的,由胆总管癌栓造成阻塞性黄疸的临床病例少见,约占肝癌的0.7%~1.1%,容易误诊而延误治疗。1992年6月至2001年6月10年间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普外科与吉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共收治肝癌胆总管癌栓致阻塞性黄疸患者17例,其中男13例,女4例;年龄42~71岁,平均年龄57岁。病程1个月至2年。既往有明确肝炎病史6例。临床表现为持续性黄疸15例,间断性黄疸2例,腹痛8例,寒颤、发热5例,解陶土色大便3例。HBsAg阳性11例,AFP阳性15例,术前血清总胆红素为58.2~487,3μmol/L,平均251.6μmol/L,直接胆红素为36.2~365.7μmol/L,平均193.7μmol/L。全组患者均行腹部B超检查,14例患者行CT或增强CT检查。17例均发现胆总管扩张,胆总管直径为12~25mm;发现肝脏占位性病变14例,直径4~18cm;另3例因急诊入院在术前未明确诊断。肿瘤单发13例,其中病变位于肝左叶7例,肝右叶6例;肿瘤多发4例,侵及2个肝叶。17例中因合并胆道感染行急诊手术5例,急诊手术前明确胆管癌栓者仅1例;另12例术前没有合并胆道感染。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肝内胆管结石合并急性胆管炎的诊治水平。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11年1月间在本院手术治疗的38例肝内胆管结石合并急性胆管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症9例,其中胆道出血2例、胆漏3例、膈下脓肿2例、胆道严重感染1例、切121裂开1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施行各种手术后残石率为11/38例(占28.9%),其中5例术后经胆道镜取石取尽。结论对肝内胆管结石合并急性胆管炎,利用现代影像技术,掌握合适的手术时机,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去除病因,解除梗阻,术后配合胆道镜取石,能提高疗效,降低残石率,避免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非肝动脉栓塞性胆道缺血性损伤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对60例同种原位背驮式肝移植病人术中、术后采用改善供肝血液循环的策略。结果:术后6个月内出现胆道并发症3例,发生率为5%(5/60),1例因拔T管时发生胆漏;1例经T管胆道造影导致胆道感染,胆泥形成;1例胆道吻合口渗漏。结论:肝移植术中、术后扩张血管、改善胆管微循环是预防术后早期非肝动脉栓塞性胆道缺血性损伤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