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讨外阴、阴道和宫颈尖锐湿疣(CA)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型别的分布状况以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基因芯片结合PCR技术对63例外阴尖锐湿疣、61例阴道尖锐湿疣和65例宫颈尖锐湿疣组织行23种HPV基因型检测,并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63例外阴尖锐湿疣组织中检出HPV阳性者56例,HPV感染率为88.89%(56/63);61例阴道尖锐湿疣组织中检出HPV阳性者55例,HPV感染率为90.16%(55/61);65例宫颈尖锐湿疣组织中检出HPV阳性者62例,HPV感染率为95.39%(62/65)。结论 HPV感染与外阴、阴道和宫颈尖锐湿疣的发病密切相关,HPV6和11是主流型别,以外阴尖锐湿疣最为常见。基因芯片结合PCR技术是适合应用于临床行HPV分型诊断的一种方法,具有敏感性好、特异性高的特点。对女性外阴、阴道和宫颈尖锐湿疣的临床诊断、治疗及其疫苗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倪麟 《江西医学检验》2004,22(6):562-563,570
一,A型选择题1.下列哪项不符合原红细胞的特点()A胞体外缘可见伪足突起B染色质呈粗颗粒状C核仁较大,界限不清D胞质呈均匀淡蓝色E核仁3个以上者一般少见2.下列哪项不是骨髓稀释的标志()A骨髓有核细胞增生低下或极度低下B未见骨髓小粒和脂肪滴C杆状核细胞的比例小于分叶核细胞D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原发性宫颈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表型.方法 对1例宫颈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检测,复习临床资料和相关文献.结果 本例宫颈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临床表现为阴道不规则出血伴宫颈肿物.镜下见肿瘤细胞排列呈器官样结构,瘤细胞比小细胞癌大,细胞呈多角形,核大、胞质少,核染色质粗,核仁明显,核分裂活跃.局部可见坏死.免疫组化:肿瘤细胞Syn、CD56和CK8(+),CK5/6、CD10、CD15、desmin、S-100、CD20、vimentin、CD3、p53、SMA、D2-40、HMB45和TTF-1(-).结论 宫颈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种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需与宫颈低分化鳞状细胞癌、低分化腺癌、类癌、不典型类癌、小细胞癌及其他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4.
阴道镜在宫颈湿疣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宫颈后分两大类:肉眼可见的宫颈尖锐湿疣为宫颈临床HPV感染,肉眼不可见的尖锐湿疣及扁平湿疣为宫颈亚临床HPV感染(SPI).宫颈SPI肉眼不可见,需借助阴道镜及病理检查确诊[1],因此,宫颈SPI肉眼观察易漏诊,延误治疗.研究表明:宫颈SPI远较宫颈临床HPV感染为多,且与宫颈癌的形成更为密切相关.阴道镜检查结合镜下活检是发现宫颈SPI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组织细胞肉瘤(H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学表型、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 分析4例Hs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活检或切除的肿瘤组织标本采用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EnVision法免疫组化染色,电镜观察,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4例HS患者中男女各2例,年龄范围22~65岁(平均43.25岁);发生部位为淋巴结2例、皮肤1例、结肠1例.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肿瘤组织的形态学特点为肿瘤细胞弥漫浸润、散在分布、互不黏附,瘤细胞体积中等到大,呈圆形、卵圆形、多角形、上皮样.胞质较丰富,略嗜酸性,部分细胞胞质呈泡沫状,核圆形、卵圆形,偏位,核染色质空泡状,核仁嗜碱性,核分裂象多见,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3例见舣核瘤细胞,多形性明显,可见多核瘤巨细胞,2例可见灶状泡沫状胞质的瘤细胞,1例可见灶状肉瘤样梭形细胞区,2例可见噬血细胞现象.4例均见到多少不一的炎细胞背景.4例患者均弥漫表达a-1-ACT、CD68、CD163、溶菌酶,3例表达CD45、CD45RO.电镜检杳4例患者均显示肿瘤细胞胞质丰富,内含溶酶体,不见Birbeck小体、细胞间连接及指状突起.4例均进行了随访,3例确诊后6~13个月死亡,1例局限于皮肤及皮下者现存活.结论 HS为一种罕见的显示成熟组织细胞形态和免疫表型特征的恶性肿瘤,其诊断是在形态学的基础上依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电镜观察进行排除性诊断.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中幼稚巨核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根据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回顾性分析11例急性巨核白血病患者骨髓巨核细胞的形态结构和血小板过氧化物酶(PPO)表达情况。结果表明:11例中7例例巨核细胞直径在20μm以内,其中2例细胞直径10-15μm,PPO阳性率50%以上,大部分细胞外形规则,大小均匀,表面突起少,核不规则,核质比大,胞浆颗粒细小,分界膜发育不完全,管道排列无规律;5例巨核细胞直径20μm左右,PPO阳性率在8%-22%之间,核呈圆形或马蹄形,异染色质不等,其中3例无幼稚分界膜和致密颗粒,2例偶见。11例中5例细胞直径在20-40μm之间,PPO阳性率16%-80%,大细胞表面有不规则突起,核质比不等,核不规则,异染色质多,核仁不明显,胞质有成熟分界膜结构、管道系统和成熟α-颗粒。结论:大部分患者巨核细胞以Ⅰ期分化阶段为主,少数病例伴有少量Ⅱ、Ⅲ期细胞;相同或不同患者骨髓中未成熟巨核细胞的发育程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胰腺腺癌的病理诊断常常比较困难 ,特别是在小标本活检冷冻切片以及转移灶中。本文报道一种导管腺癌 ,它貌似良性 ,但在形态学上与众不同 ,其特点为胞质内明显的微囊泡结构 ,使得细胞具有类似前列腺中见到的泡沫状外观。这种亚型我们称之为泡沫腺体型 (FGP) ,经常在冷冻切片和活检标本中被误诊 ,而且其病理分级常在手术标本中被低估。诊断特征包括 :①白色清晰的泡沫样“微囊泡”胞质 ;②胞核浓染 ,通常为扁平状 ,位于基底 ,使人联想到宫颈内口 (被称为“恶性腺瘤”)或胃小凹腺体 ;③核轮廓不规则使得一些区域的核表现为皱缩状 ;④近腔面…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外周血或骨髓肿瘤性NK细胞形态特征,为NK 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的诊断提供细胞形态学的线索和证据。方法?收集4例确诊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及2例确诊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骨髓或外周血标本,其肿瘤性淋巴细胞均经流式细胞术(FCM)免疫表型分析和/或病理活检证实为肿瘤性NK 细胞。观察其细胞形态特点,分析肿瘤性NK 细胞的总体特征。结果?6例患者肿瘤性NK细胞形态特征相似:胞体总体偏大且形状不规则,周围可见一个或多个伪足样突起;胞核形态多样,染色质聚集,核仁不见或模糊不清;胞浆量较丰富,呈嗜碱性,有厚实感,浆内可见多少不等的粗大或细小紫红色颗粒。结论?肿瘤性NK细胞有特殊的形态学特征,与3种反应性淋巴细胞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9.
淋巴结指突状树突细胞肉瘤临床病理观察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探讨淋巴结原发性指突状树突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提高对该肿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对2例指突细胞肉瘤进行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及电镜观察。结果2例肿瘤均位于颈部淋巴结,光镜检查肿瘤组织呈席纹状、旋涡状或杂乱排列,瘤细胞卵圆形、梭形,胞质少,核卵圆形或短梭形,染色质细,少数有核仁,分裂象多见。瘤细胞S-100、CD68及vimentin( ),CD21、CD34、CK、CD45、SMA及HMB45均(-)。电镜下瘤细胞胞质有大量长指状突起,无桥粒连接及Birbeck颗粒。结论指突状树突细胞肉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预后差。诊断主要依靠电镜及免疫组化,并应与滤泡树突细胞肉瘤、朗格汉斯细胞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黑色素瘤、梭形细胞癌及其他肉瘤鉴别。  相似文献   

10.
一,A型选择题 1.下列哪项不符合原红细胞的特点( ) A胞体外缘可见伪足突起 B染色质呈粗颗粒状 C核仁较大,界限不清 D胞质呈均匀淡蓝色 E核仁3个以上者一般少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副神经节瘤的细胞学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 4例副神经节瘤病例分别来自穿刺细胞学2例,术中刮片细胞学2例。行常规HE染色,光镜观察其细胞学特点,并与涎腺肌上皮瘤、小细胞性神经内分泌癌、非霍奇金氏淋巴瘤和恶性黑色素瘤等细胞学特点进行比较。结果 4例涂片细胞学量较丰富,以较单一的松散性排列的细胞为主,可见少量胞质或无胞质,细胞核呈卵圆形或长梭形,染色质细颗粒状,可见小核仁,偶见明显增大的核仁,胞质内包涵体少见,刮片细胞学中可见分枝状的血管腔隙样结构,长杆状支持细胞偶见。而浆细胞样肌上皮瘤多呈胞质较宽的单一性细胞散在性分布,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瘤细胞呈无粘连性单一性增生,恶性黑色素瘤多表现为明显增大的嗜酸性核仁,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细胞学涂片背景可见明显凝固性坏死,与副神经节瘤易于区分。结论副神经节瘤的细胞学涂片有其独特特点,细胞学检查有助于副神经节瘤的术前或术中诊断,但发生在血管旁的副神经节瘤需严格掌握其穿刺细胞学适应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以细胞病理学及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通过胸腔积液诊断浆母细胞淋巴瘤的特点。方法对1例浆母细胞淋巴瘤胸腔积液进行常规细胞学涂片、沉渣包埋、免疫组化染色、基因重排及EBV检测,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胸腔积液涂片中细胞丰富,由单个散在或松散聚集的细胞组成,细胞大,有一定量的胞质,核浆比明显增高;部分胞质空泡状;核大,单核、双核或多核,圆或卵圆形,部分细胞核形不整,染色质细颗粒状,可见单个或多个核仁。大细胞间可见核偏位的浆细胞样细胞,核分裂易见,可见凋亡小体和易染体巨噬细胞。免疫组化:肿瘤细胞CD38和CD138(+),棕黄色颗粒沉积在细胞膜或部分胞质;MUM-1(+);B细胞标记物CD20、CD79α和PAX-5(-),T细胞标记物CD3、CD4和UCHL(-),CD15、CD30、ALK、calretinin、TTF-1、AE1/AE3和EMA(-)。Ki-67指数为90%。颈部淋巴结活检证实为浆母细胞淋巴瘤。免疫球蛋白Ig重链(IgH)单克隆性基因重排,EBV(-)。结论经胸腔积液诊断浆母细胞淋巴瘤少见,难度高。诊断及鉴别诊断对免疫组化的依赖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宫颈标本(指宫颈细胞刷标本和宫颈环切标本)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及亚型分布。方法采用HPV通用引物对482例宫颈组织标本中可能存在的HPV基因进行PCR扩增,对扩增产物采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进行HPV分型。结果 482例标本共检出HPV阳性124例,总感染率为25.73%(124/482),21种亚型共检出18种,低危型42、43、44未检出。宫颈细胞刷标本组267例中共检出HPV阳性97例,感染率为36.33%;宫颈环切标本组215例中共检出HPV阳性27例,感染率为12.5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22,P<0.01)。宫颈细胞刷标本组多重感染率(包括同时感染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亚型)为9.36%(25/267),宫颈环切标本组多重感染率为1.86%(4/21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6,P<0.01)。结论宫颈细胞刷标本和宫颈环切标本HPV检出率存在统计学意义,临床在采取标本时应尽可能采集宫颈细胞刷标本,以防止漏检;HPV亚型分布存在一定的地域差异,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亚型的疫苗研究,将是防治宫颈癌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4.
子宫颈小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张安民  王啸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5,12(5):335-337,i0004
目的探讨宫颈小细胞癌(SCCC)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特点和生物学行为。方法采用光镜、免疫组化对3例SCCC进行观察、随访,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不规则阴道出血。组织学显示肿瘤细胞小而圆,胞质少,核染色质深染,核仁不明显,分裂象活跃,可见坏死,肿瘤细胞呈片状浸润。其中2例合并鳞癌或腺癌。免疫组化示3例均表达至少2种神经内分泌标志(NSE、CHG_A、Syn)。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化疗以及三者相结合。2例患者2年内均死于肿瘤转移。结论宫颈小细胞癌是一种少见的高度恶性肿瘤,具有独特的病理形态特征。免疫组化对诊断SCCC有一定帮助。SCCC侵袭性强,早期即发生转移,预后极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原因.本文旨在探讨深圳市女性宫颈细胞中23种HPV感染的基因型分布情况.方法 从深圳市妇幼保健院体检中心的2 109例女性宫颈上皮细胞标本中提取23种HPV DNA,采用基因扩增及基因芯片技术对其宫颈细胞中的23种HPV基因型别进行检测,并对受检者的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 109例女性宫颈上皮细胞标本中检出HPV感染者446例,总的HPV感染率为21.15%(446/2 109),其中单一型别的阳性检出率为15.32%(323/2 109);单一型别的感染中HPV52型为47例,其阳性检出率为2.23%(47/2 109),其次是HPV43和58型均为38例,其阳性检出率均为1.80%(38/2 109),是单一型别感染中最主要的型别.混合型HPV感染123例,其阳性检出率为5.83%(123/2 109);其中HPV16+43、HPV16+58型各5例,均占混合型感染的4.07%(5/123),其次是HPV43+52、HPV43+56、HPV43+66型的二重感染各3例,均占混合型感染的2.44%(3/123),是混合型感染的主要型别.结论 HPV43、HPV52、HPV58单一型别及HPV16+43和HPV16+58型是感染深圳市女性宫颈细胞的主要基因型别,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可应用于宫颈细胞标本,一次可检测23种HPV基因型别,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对中国女性宫颈HPV感染基因型的分子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胃癌患者腹水常规检查结果及腹水中细胞形态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胃癌患者的腹水常规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结果腹水中低分化腺癌细胞占43.75%,病变部位以胃窦角居多;细胞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占42.5%。低分化腺癌细胞其胞体较小,有花边状突起,胞质较少,着色不均,核较大,核染色质粗糙不均,核仁清楚,呈单个、散在分布,或成团分布,如开窗样、栅栏样、镶嵌状等。结论胃癌患者的腹水中低分化腺癌细胞多见,形态不典型,容易被误认。正确识别胃癌患者腹水中的低分化腺癌细胞对临床诊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36岁.因脾大20余年就诊.查体:触诊脾大,甲乙线13.5 cm,甲丙线29 cm,丁戊线13.5 cm,质硬,表面光滑,无压痛.实验室检查:WBC 3.1×109/L,PLT 39.1×109/L,中性粒细胞46%,淋巴细胞51%,PT 18.2 s、APTT 46.6 s,FIB 1.7 g/L.骨髓检查: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粒细胞系统56.8%,红细胞系统34.8%,巨核69个/片,可见大量海蓝组织细胞,占2.4%,此类细胞胞体较大,直径均在60~80 μm之间,胞核圆形,部分可见蓝色核仁,胞浆丰富,充满蓝色的粗颗粒.报告:海蓝组织细胞病.  相似文献   

18.
王心蕊  王越晖  辛颖  倪劲松  石博  吴家祥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4):3294-3295,F003
目的:研究高糖对视网膜Muller细胞超微结构及视网膜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组织块悬浮法原代培养兔视网膜:Muller细胞,用细胞化学、电镜和免疫细胞化学等方法对细胞进行鉴定,并观察高糖条件(50mmol/L)下Muller细胞超徽结构的变化。结果:培养的细胞贴壁生长。胞体肥大,胞质丰富。过碘酸雪夫氏(PAS)染色。胞质内可见鲜紫红色颗粒。电镜下可见特征性的中间丝(直径8~10nm);免疫细胞化学显示细胞呈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S-100阳性。八因子相关抗原阴性。高糖条件下可见Muller细胞核缩小、不规则,核内常染色质增多。染色质凝结、边聚。胞质深染,可见高度扩张的粗面内质网及空泡状结构。线粒体肿胀,嵴断裂,星空泡状。胞质内可见残余体。细胞表面的徽绒毛减少,变钝。结论:细胞长时间暴露于高糖环境中,可使细胞器受损而导致Muller细胞功能下降。Muller细胞的改变可能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肛周尖锐湿疣病变患者肛周病变组织不同基因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该院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诊治的90例肛周尖锐湿疣患者肛周病变组织石蜡切片标本,分析 HPV DNA 分型检测结果。结果90例标本中,HPV 感染率为68.89%,以 HPV6、HPV11感染为主,感染率分别为23.33%、18.89%,各型别 HPV 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HPV 感染组和 HPV 未感染组切片标本挖空细胞在单个视野细胞中的百分比分别为73%、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肛周尖锐湿疣病变与 HPV 感染有关,病变组织以 HPV6、HPV11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20.
G-ALL是一种少见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亚型,胞质中可见到较多的粗大颗粒.我院诊断1例G-ALL,以胞质中含有粗大嗜天青颗粒的幼稚淋巴细胞为主,少数颗粒覆盖核上,形态似嗜碱粒细胞,在外院误诊为嗜碱粒细胞白血病.我院通过电子显微镜超微结构显示这些胞质颗粒实质类似多泡体 (瑞氏染色为嗜天青颗粒)或高尔基体.如此高比例的颗粒淋巴细胞形态学上容易误诊为其他类型白细胞,现报道如下,以进一步加深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