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T表现及分型。方法搜集经内镜活检和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23例,其中来源于胃11例,小肠6例,小肠及盲肠、结肠同时受累3例,结肠3例。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部分行强化CT扫描、胃肠钡餐造影及内镜检查。结果 11例胃非霍奇金淋巴瘤中原发性9例,继发性2例。胃非霍奇金淋巴瘤CT表现分两类:1弥漫性胃壁增厚型7例;2局限性胃腔内肿块型4例。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共12例,原发性10例,继发性2例。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CT表现分3类:1弥漫性肠壁增厚型8例;2肿块型3例;3肠系膜受累伴腔外肿块型1例。结论 CT检查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可提供病变部位、范围和类型,有无周围侵犯及淋巴结转移等信息,并可对病变进行准确分期,在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胰腺恶性畸胎瘤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女,43岁。左上腹部包块3年伴疼痛1月余入院。查体:左上腹侧卧位时,可触及一活动度差、无压痛肿块。肝、脾未触及。实验室检查无异常。B超报告左上腹探及一大小约为9cm×10cm包膜完整的包块,其周边有一不连续的强回声环,内为高低混杂回声区。X线钡餐检查:胃呈钩型,胃体大弯侧可见一弧形压迹影。2 4h后复查,脾区结肠受压向8下移位,局部结肠移动度好,结肠黏膜无破坏。CT平扫见胰尾处一大小约为9cm×10cm×11cm囊实性混杂密度病灶,CT值-3 0~42HU ,周边有不连续的弧状钙化(图1)。CT诊断为胰尾处畸胎瘤。手术所见:完整切除胰尾处灰褐色…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pancreatogenic segmental portal hypertension,PSPH)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和特征.方法 对32例胰源性门静脉高压患者,使用16排多层螺旋CT行上腹部CT平扫、多期相增强扫描,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等图像后处理技术显示异常的脾静脉及侧枝血管情况.结果 脾静脉均有受压、血栓或受侵表现,孤立性脾静脉阻塞中,食管静脉(EV)、胃短静脉(SGV)、胃冠状静脉(CGV)、胃网膜静脉(GEV)、胃结肠干(GCT)曲张分别占9.37%,67.65%,65.63%,96.88%,28.13%;非孤立性脾静脉阻塞伴有肠系膜上静脉SMV阻塞时,其属支结肠右上静脉(RSCV)、胃结肠干(MCV)、胰十二指肠前上静脉(ASPDV)曲张例数分别为15.63%,18.75%,5.88%.同时伴门静脉海绵样变5例.结论 MSCT及图像后处理系统对PRPH诊断具有莺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作者对2例志愿者与22例患者(包括结肠癌4例,胃癌5例,十二指肠肿瘤3例,腹腔淋巴瘤1例及其他病变9例)做了顺行性小肠充气MRI检查。检查前禁食12~18小时,口服胃复胺5~10mg后左侧卧位,经鼻胃管于20~30分钟内缓慢向胃内注入空气1700~2500ml。丁溴莨菪硷20mg肌肉注射、20mg静脉注射后行MR检查。结果表明,胃扩张良好18例,空肠扩张好19例,结肠扩张好21例,由于肠系膜上动脉压迫  相似文献   

5.
《中华创伤杂志》2001,17(11):656-658
目的探讨胰体尾损伤后行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11年来我院胰体尾局限性损伤后行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28例的临床资料.本组中4例因合并脾血管损伤于血管损伤处切断并结扎,另有6例脾动静脉未能从胰体尾部游离而一并切除,此10例均精心保留了脾门与胃体底之间至少2~3支胃短血管及胃网膜左血管.本组有外伤性脾破裂15例,其中11例行脾缝合修补术,4例行脾部分切除术.结果术后观察及随访主要指标为白细胞吞噬试验、脾脏CT、B超及99mTc扫描检查等,除1例术后脾脏出现一过性血供不良外,其余27例术后效果均满意.结论胰体尾损伤只要符合保留脾脏的原则,行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是可行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网膜囊脾隐窝及胃脾韧带区胰源性假性囊肿形成的解剖学基础、病理机制及CT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网膜囊及胃脾韧带区胰源性假性囊肿的CT征象。结果:8例网膜囊区假性囊肿有2例延伸到网膜囊脾隐窝,6例胃脾韧带区假性囊肿均与脾门、胰尾部病变有联系,1例为胰周多发囊肿。结论:脾肾韧带及胃脾韧带的连续性是胃脾韧带区胰源性假性囊肿形成的解剖学基础;囊肿与脾门是否连续是鉴别网膜囊脾隐窝与胃脾韧带区胰源性假性囊肿的重要依据;CT检查对胰源性假性囊肿的诊断、定位及其动态监测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腹内疝的CT诊断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兰庆茂 《临床放射学杂志》2006,25(12):1130-1132
目的探讨腹内疝的术前CT诊断,以提高对本病影像学的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腹内疝的临床及CT资料。结果10例术前CT检查均表现为小肠梗阻,其中2例考虑腹内疝。术后证实为十二指肠旁疝4例.腹部术后粘连致内疝形成3例,先天性肠系膜裂孔疝1例,小网膜疝1例,结肠周围疝1例。10例中有2例小肠坏死行小肠部分切除。结论腹内疝术前诊断较困难,多诊断为肠梗阻,CT检查仔细观察小肠走行及梗阻部位、形态,结合临床资料,可以明确诊断或提示本病的存在。  相似文献   

8.
胃肠道原发性淋巴瘤的钡剂造影与CT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胃肠道原发性淋巴瘤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诊断、鉴别诊断及与病理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或内镜活检证实,并有较完整的消化道造影、部分CT检查资料以及部分手术后标本涂钡摄片的胃肠道恶性淋巴瘤29例,包括胃20例,十二指肠1例,小肠5例,结肠3例。结果上胃肠道气钡双重造影检查,20例胃原发性淋巴瘤中单个较大的不规则形充盈缺损9例,7例形成“牛眼”征;多个大小不等卵石样充盈缺损6例;单个巨大溃疡3例,1例表现为典型的“半月综合征”;多个大小不等浅淡龛影2例;7例胃腔变形,胃壁柔软,蠕动减弱,与以上各类型并存。1例十二指肠原发性淋巴瘤表现为多个大小不等的充盈缺损伴条形龛影。5例小肠原发性淋巴瘤,肠腔狭窄、狭窄段以上肠管扩张2例,3例仅表现为小肠套叠。3例结肠原发性淋巴瘤,肠腔对称性环形狭窄1例,肠腔非对称性充盈缺损伴龛影形成2例。4例胃原发性淋巴瘤CT平扫及增强扫描,1例弥漫性胃壁增厚,增强后胃壁强化明显;3例腔内不规则形肿块,增强后明显均匀强化。4例中3例胃周脂肪间隙欠清晰。2例结肠原发性淋巴瘤CT表现为一侧肠壁见软组织肿块影,增强后明显均匀强化。29例病理组织学结果,非霍奇金淋巴瘤28例,其中B细胞性25例,T细胞性3例;霍奇金淋巴瘤l例。结论 气钡双重造影是诊断胃肠道原发性淋巴瘤主要和首选的检查方法。CT扫描是对气钡双重造影有效的补充,它可以观察胃肠道壁受累的程度和范围、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肿瘤的TNM分期等。  相似文献   

9.
王康  王之  赵泽华  李铭   《放射学实践》2012,27(12):1351-1355
目的:探讨结肠恶性肿瘤少见CT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描述这15例结肠恶性肿瘤CT、MRI表现,并与临床病理作探讨分析。15个病例中有2例只做CT平扫,其余均行CT平扫加增强,所有病例作多平面重建(MPR)观察,另有1例做了MRI检查。结果:15例结肠肿瘤包括结肠粘液腺癌3例,其中1例为结肠多发癌灶;绒毛状腺瘤癌变4例;低分化腺癌3例,其中2例为胃、大小肠或结肠多发低分化腺癌;直肠腺癌并直肠套叠2例;结肠恶性淋巴瘤3例。对照手术病理,CT诊断符合率53.3%,误诊原因主要是忽略了对肠癌肠壁增厚及其它特征性表现的观察。结论:结肠恶性肿瘤一些影像表现容易混淆,如对肠壁病灶作仔细分析并结合临床病史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对胰体尾损伤行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探讨胰体尾损伤后行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11年来我院胰体尾局限性损伤后行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28例的临床资料。本组中4例因合并脾血管损伤于血管损伤处切断并结扎,另有6例脾动静脉未能从胰体尾部游离而一并切除,此10例均精心保留了脾门与胃体底之间至少2-3支胃短血管及胃网膜左血管,本组有外伤性脾破裂15例,其中11例行脾缝合修补术,4例行脾部分切除术。结果:术后观察及随访主要指标为白细胞吞噬试验,脾脏,CT,B超及^99m Tc扫描检查等,除1例术后脾脏出现一过性血供不良外,其余27例术后效果均满意,结论:胰体尾损伤只要符合保留脾脏的原则,行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是可行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超低密度脂肪对比剂螺旋CT结肠成像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超低密度脂肪对比剂螺旋CT结肠成像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  16例受检者肠道准备后 ,经直肠导管注入超低密度脂肪对比剂 (CT值 - 2 0 0~ - 2 4 0HU) 15 0 0ml,观察螺旋CT结肠成像质量 ,病变的检出率 ,受检者对超低密度脂肪对比剂的耐受性和对比剂的副作用。结果 结、直肠内充盈超低密度脂肪对比剂后 ,CT横断位图像质量良好 ,能顺利进行包括CT仿真内镜在内的螺旋CT结肠成像检查。结、直肠各段 1级扩张和准备分别为 71.1% (12 8个肠段中 91个 )和 4 8.4 % (12 8个肠段中 6 2个 )。 >10mm病变的检出率 88.9%。 14个结、直肠癌均检出且定位准确。受检者在检查期间和检查后 4 8h随访中无明显不适。结论 超低密度脂肪对比剂在螺旋CT常规检查和包括仿真内镜在内的螺旋CT结肠成像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在胃底静脉曲张的常规造影检查中作为辅助方法的重要性。材料与方法:报道了17例胃底静脉曲张的钡餐造影表现及其中2例的CT表现,患者年龄30~81岁,平均5O岁,男性15例,女性2例。全部病人经受低张双对比钡餐造影检查,其中2例加做CT检查。结果:钡餐造影表现:胃底粘膜皱襞粗大、迂曲、相互重叠,形成不规则充盈缺损,呈现所谓“假肿瘤样”表现,以贲门为中心延伸至胃底全部,有时胃空泡内可见软组织结节影。CT表现:食管与胃底后壁间簇集有圆形或结节状软组织密度影,造成胃底内腔壁不规则。结论:当静脉曲张病人出现了胸腔纵膈、脾、肾及后腹膜等部位的异常团块时,应通过CT扫描作出确诊。  相似文献   

13.
作者报道了11例胃肠道淋巴瘤的MRI表现,原发9例,继发累及2例,平均年龄43岁,侵犯部位包括: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及肠系膜、涉及的诊断方法有:内窥镜指导下淋巴结活检、剖腹探查、针吸组织学病理检查。所有病例均行常规钡餐检查,其中7例作CT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MSCTP)在食管胃静脉曲张栓塞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对50例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每例病人均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显示(VR)3种后处理方法显示门静脉系统血管.对42例明确显示食管胃静脉曲张相关侧枝血管的患者进行了介入栓塞治疗,5例门静脉海绵样变难以分清相关侧枝血管及3例门静脉部分血栓形成不能行介入栓塞治疗的患者做了内镜套扎或硬化治疗.比较42例患者MSCTP和术中直接门静脉造影对食管胃静脉曲张相关侧枝血管显示的差异性.结果 MSCTP显示50例食管胃静脉曲张(100%),胃左静脉38例(76%),胃后或胃短静脉17例(34%),胃肾和/或脾肾分流5例(10%),门静脉血栓形成海绵样变5例(10%),2例门静脉和1例脾静脉血栓阻塞部分管腔.42例2种检查方法对食管胃静脉曲张相关侧枝血管显示的差异性检验(χ2=2.00,P>0.05),表明二者无显著差异.结论 MSCTP能直观显示食管胃静脉曲张及与之相关的侧枝血管.可明确曲张血管的供血血管,明确是否存在门静脉的血栓及栓塞范围,有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缩短手术治疗的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儿童肠重复畸形的CT表现及特征。方法 对28例肠重复畸形患者行CT检查,分析CT表现。结果 28例肠重复畸形中病灶位于胃囊2例,十二指肠2例,空肠2例,回肠8例,回盲部12例,结肠2例;其中肠外囊肿型21例,肠内囊肿型3例,肠外管状型4例; 28例患儿CT表现均呈圆形、类圆形或管状型低密度灶,CT值-3~13 HU,其中厚壁23例( 2 mm),薄壁5例。结论 肠重复畸形的CT检查具有一定特征性可作为首选,有利于提高本病术前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多排螺旋CT(MDCT)表现与其生物学危险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经病理证实的GIST患者的MDCT表现(包括CIST的大小、坏死与否、牛长方式、形态及强化程度),并与其生物学危险性分级进行对照.结果:本组43病例中,病理证实胃GIST21例,小肠GIST11例,肠系膜GIST6例,十二指肠GIST2例,网膜GIST1例.结肠GIST2例.高度危险性17例,中度危险性10例,低度危险件11例,极低危险性5例.CT发现43例,40个定位正确,分别是胃21例、小肠10例、肠系膜5例、十二指肠2例、结肠2例,3例定位错误,分别为1例肠系膜误判为来源十小肠、1例网膜误判为米源于肠系膜、1例小肠误判为来源丁肠系膜.CT影像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GIST的大小、坏死与否、生长方式及形态与GIST的生物学危险性具有统计学意义,GIST的强化程度与GIST的生物学危险性小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肠道间质瘤多排螺旋CT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术前评估GIST的生物学危险性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王康  赵泽华  王之  李铭   《放射学实践》2013,28(2):191-195
目的:探讨CT对肠道急腹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经手术病理(n=18)或结肠镜(n=4)证实的肠道急腹症患者的病例资料,22例中5例仅行CT平扫,余17例均行CT平扫、增强及多平面重组(MPR),另有6例行CTA检查。结果:对照临床及手术病理结果,22例肠道急腹症CT病变检出率为95.5%(21/22),误诊率为27.3%(6/22),CT诊断符合率72.7%(16/22),CT诊断符合病例:十二指肠降部动静脉畸形、十二指肠降段及邻近水平段纵形撕裂、右结肠动脉栓塞致升结肠坏死、回结肠动脉栓塞致回肠及肠系膜坏死、结肠脾曲急性肠炎、肠系膜下动脉血栓伴左半结肠炎各1例,异物肠穿孔2例,小肠扭转3例,乙结肠扭转2例,闭孔疝3例。结论:肠道急腹症的CT表现容易混淆,仔细分析肠壁病变并结合临床病史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患者 女 ,70岁。发现左腹部包块 10天余 ,伴发热、腹胀、腹泻来院就诊。查体 :左腹部可扪及约 10cm× 7cm× 3cm大小包块 ,质硬 ,无压痛 ,余未见明显异常。B超提示左腹部包块 ,结肠肿瘤待排。临床拟诊 :左结肠癌。钡剂灌肠检查 :乙状结肠、降结肠依次显影 ,通过结肠脾曲时见钡剂进入胃内 ,脾曲结肠管腔不规则 ,黏膜紊乱 (图1)。口服钡剂见胃体小弯侧一充盈缺损 ,胃腔狭窄 ,胃大弯与结肠脾曲段有钡剂相通。胃镜检查 :胃体见巨大环形溃疡 ,边界不清 ,底部凹凸不平 ,表面有新生物。取组织活检。病理诊断 :低分化腺癌。临床诊断 :胃癌合…  相似文献   

19.
钝性脾损伤的CT表现及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CT在钝性脾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6例钝性脾损伤病人进行CT检查并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中完全性破裂28例,中心破裂5例,包膜下破裂3例.CT表现为脾内血肿,脾撕裂,包膜下血肿,脾周血肿及腹腔积血.同时发现肝、肾、胃、十二指肠、腰椎、肋骨等多发性损伤.31例手术,5例保守治疗.结论CT扫描能正确估计钝性脾损伤的损伤范围和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20.
间叶来源胃肿瘤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袁立新  杨军 《放射学实践》2006,21(6):573-576
目的:通过分析间叶来源的胃肿瘤影像表现,加深理解该肿瘤的CT诊断价值。方法: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间叶来源的胃肿瘤均行钡餐造影检查,其中16例行螺旋CT平扫加增强检查,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结果:18例间叶来源的胃肿瘤,包括胃间质瘤12例、胃平滑肌类肿瘤4例、胃血管球瘤1例、胃脂肪瘤1例。钡餐造影表现为充盈缺损16例,黏膜皱襞变平或消失15例,出现龛影6例;CT表现为腔内肿块16例,腔外2例,肿块最大10cm×7cm,最小直径1.5cm,肿块分叶10例、肿块内钙化5例,肿块中央见溃疡5例,液化坏死4例;CT值为负值的1例,增强后明显强化12例;2例肝脏转移,1例后腹腔淋巴结转移。结论:间叶来源胃肿瘤在钡餐造影中以共性表现为主,CT不仅显示率高,且有某些特征性表现,可提供定性及分期方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