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复方黄黛片及其与化疗交替序贯应用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PML/RARα融合基因的影响。方法:采用复方黄黛片及其与化疗序贯治疗42例APL患者,并采用RT-PCR技术监测PML/RARα融合基因。结果:①CR后1个月内融合基因转阴率达92.3%(12/13),12个月内达100%(34/34);②长期监测表明86%(31/36)的患者处于持续阴性状态。③治疗过程中融合基因转为阳性的患者加强治疗可再度转为阴性,处于持续的血液学和分子学缓解状态。结论:复方黄黛片治疗APL有很高的分子学缓解率,联合化疗可使86%以上患者处于持续血液学和分子学缓解状态。  相似文献   

2.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特征性细胞遗传学异常t(15;17)染色体的易位形成PML/RARα融合基因.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复发、难治APL缓解率达52%~92%,初治患者可达57%~88%[1~3].复方黄黛片(曾用名:复方青黛片)含有效成分雄黄及青黛,治疗APL患者缓解率达98.3%[4].我们应用三氧化二砷或复方黄黛片与化疗方案联合治疗初治APL患者共2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实时定量PCR检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 PML/RARα融合基因表达水平的意义.方法 用扩增培养的NB4细胞的PML/RARα融合基因进行梯度稀释作为标准品,ABL作为内参,建立标准曲线.采用TaqMan法进行实时定量PCR,并对方法的可靠性、可重复性及灵敏性进行测定.对14例APL患者在初治、诱导缓解及巩固治疗3个时期的PML/RARα mRNA转录本水平进行动态定量监测,结果以NQ表示,NQ=PML/RARα mRNA的拷贝数/ABL mRNA的拷贝数×105.结果 实时定量PCR方法可以检测出1×10-5μ g NB4细胞cDNA中PML/RARα的融合基因,其重复性和稳定性Ct值变异系数分别为1.77%和2.11%.14例患者初治时骨髓PML/RARα融合基因平均水平为3 731,经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双诱导缓解时PML/RARα融合基因平均水平为231,化疗与维甲酸序贯巩固治疗2个疗程后PML/RARα融合基因平均水平为116.治疗前后比较,PML/RARα基因转录本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 实时定量PCR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表达敏感性好、特异性高、重复性好,可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的诊断和微小残留病的检测.  相似文献   

4.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特征性细胞遗传学异常t(15;17)染色体的易位形成PML/RARα融合基因。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复发、难治APL缓解率达52%~92%,初治患者可达57%~88%[1~3]。复方黄黛片(曾用名:复方青黛片)含有效成分雄黄及青黛,治疗APL患者缓解率达98.3%[4]。我们应用三氧化二砷或复方黄黛片与化疗方案联合治疗初治APL患者共2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我院2003年1月~2005年12月共入组初治APL患者20例(男12,女8),年龄14~69岁,中位年龄27.5岁,所有病例外周血象及骨髓象均符合文献[5]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 PML/RARα融合基因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用Taqman探针检测32例初治APL患者的PML/RARα融合基因3种异构体表达水平,并对治疗过程中的20例患者融合基因表达水平进行动态观察. 结果:①实时定量RT-PCR的敏感度为101拷贝数/μl,标准品日间差异及日内差异平均变异系数均<5%;②32例PML/RARα融合基因阳性的初治APL患者中,21例为PML/RARα融合基因长型异构体,11例为PML/RARα融合基因短型异构体;③32例初治患者PML/RARα融合基因表达量中位数和±s分别为1.44%,(1.29±1.46)%.比较异构体长型及短型标准拷贝数(NCN)中位数和±s分别为1.40%,(1.46±1.18)%和1.28%,(1.39±1.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20例治疗后APL患者PML/RARα融合基因表达水平随着临床治疗而改变.结论:①建立了检测APL微小残留病的高敏感性、高特异性的实时定量RT-PCR方法;②32例初治APL患者PML/RARα融合基因长型及短型异构体mRNA NC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PML-RARα融合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与临床疾病发展相一致,有助于疗效评价、微小残留病的检测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6.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治疗经历了蒽环类药物为主的联合化疗,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亚砷酸(As2O3)治疗3个阶段,由于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上存在PML/RARα融合基因,ATRA和As2O3作用于PML/RARα融合基因诱导分化及凋亡,使APL在治疗上有很大的突破,甚至可以治愈。尽管如此,仍有约12%~30%的患者在早期诱导缓解失败、复发或死于相关并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PML/RARα融合基因在监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微小残留病(MRD)中的意义.方法:诱导缓解及巩固维持治疗期间,采用筑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患者骨髓细胞中PML-RARα融合基因的变化.结果:长期随访的18例完全缓解(CR)患者,2例分子学复发.其中1例发生于CRI后4个月,诱导缓解治疗后获CR2,CR2后2个月再次分子学与血液学的复发,诱导治疗1个疗程获得CR3;1例发生于CR1后74个月,诱导缓解治疗后获得CR2,随访结束时生存期已达106个月.结论:在CR期定期监测PML-RARα融合基因,可尽早发现分子学复发,及时治疗可避免血液学复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hybridization,FISH)检测维A酸受体α(RARα)基因重排对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的诊断价值。方法:对骨髓形态学检查呈典型的APL改变而常规染色体R显带核型分析t(15;17)及RT-PCR检测RARα基因重排两者皆为阴性的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采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检测RARα基因的重排。结果:2例FISH检测为阴性,1例80%的细胞中显示早幼粒白血病基因(PML)/RARα融合信号,1例PML/RARα融合基因信号阴性,但99.8%的细胞显示RARα基因17q21断裂点以下基因的复制及重排。结论:应用FISH技术可以在部分APL患者中检出核型及RT-PCR技术无法检出的RARα基因重排,有助于APL的确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加去甲氧柔红霉素加阿糖胞苷(AIDA)方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的分子生物学疗效。方法:在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缓解后的32例APL患者中,予去甲氧柔红霉素(IDA)加阿糖胞苷巩固化疗2个疗程,治疗前后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水平。结果:临床和血液学安全缓解29例(91%),部分缓解2例(6%),总有效率97%。分子生物学缓解率达31%,10例转阴者随访1年内连续2次检测基因持续阴性者3例(30%)。结论:AIDA方案是治疗APL达到分子生物学缓解的有效方法;年龄、治疗前白细胞数、ATRA诱导缓解时间及IDA应用的疗程和剂量,是影响APL患者分子生物学缓解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经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达完全缓解(CR)后理想的维持治疗方案,提高APL的长期无病生存时间.方法:将我院21例初治的APL患者均经ATRA治疗达CR后,维持治疗方法为三氧化二砷(As2O3)、ATRA及6-巯基嘌呤(6-MP)加甲氨喋呤(MTX)序贯交替治疗3年;观察治疗的效果及不良反应,监测微小残留病.结果:21例患者对上述治疗均有较好的顺从性,有11例患者维持治疗超过2年,无复发病例;PML/RARα融合基因初诊时均为阳性,12例持续转阴,其中维持治疗超过2年的11例患者均转阴;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少见且较轻.结论:用上述维持治疗经ATRA达CR的APL初步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其不良反应较传统的联合化疗轻,作者认为As2O3、ATRA与6-MP加MTX序贯交替治疗可能是APL理想的维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复方黄黛片是黄世林教授创制的中药复方制剂,其君药雄黄,主要成份为二硫化二砷,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有特异疗效,完全缓解(CR)率达100%,其中78.8%患者在用药44.3(31~60)d后获CR以上,而复方黄黛片联合化疗进行序贯治疗,复发率12.9%,3年生存率为88.52%,5、7、10年生存率均为86.88%。砷剂有剧毒,具有很大毒性,因此复方黄黛片的疗效在  相似文献   

12.
t(15 ;17)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的特异性染色体易位 ,分子水平上它导致PML/RARα融合基因。大约80 %的APL患者应用常规细胞遗传学 (CC)技术可检出该易位 ,其余 2 0 %的病例 ,CC检测常显示正常核型 ,而逆转录 PCR(RT PCR)仍能检出PML/RARα基因重排 ,提示存在着隐匿性t(15 ;17)易位[1] 。近年来我们应用PML和RARα两种序列探针和双色间期荧光原位杂交 (D FISH)技术对 7例CC检测缺乏典型t(15 ;17)的APL患者进行检测 ,以探讨该技术对隐匿性t(15 ;17)APL的诊断价值。一、资料和方法1.对象 :7例均为 1997年 8月至 2 …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复方黄黛片与化疗交替应用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长期生存的影响。方法:采用复方黄黛片与化疗交替应用治疗APL患者62例。结果:中位缓解期为48个月;仍在随访并配合治疗的54例患者中,3、5、7、10年的无复发生存率(RFS)分别为68.41%、48.15%、38.89%和18.52%;3年生存概率为88.52%,5、7、lO年生存概率均为86.88%。结论:复方黄黛片与化疗交替应用是有效可行的缓解后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早期死亡原因探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患者早期死亡原因。方法 :分析 12例早期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患者中 ,8例外周血白细胞大于 4 0× 10 9/L ,全部患者均检获t(15 ;17)及PML/RARα 基因 ,8例PML/RARα 基因为S型 ;9例死于DIC ,3例死亡与纤溶有关。结论 :具有高细胞负荷 ,FAB亚型为M3 b ,PML/RARα 基因为S型 ,未经ATRA诱导分化即开始联合化疗的APL易于早期死亡 ;并与DIC的发生和纤溶亢进有关。  相似文献   

15.
徐健  蔡浩彦 《山东医药》2000,40(6):43-44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因起病急、病情凶险、易出血 ,伴发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 ,传统化疗效果差 ,其早期病死率极高。自 80年代中期全反式维甲酸 (ATRA)应用于临床治疗 APL后 ,其缓解率明显提高 ,病死率降低 ,尤其是近年来砷制剂的应用 ,更使APL患者的生存率增加。 APL的治疗有以下几个方面。1.诱导缓解1.1 ATRA 为目前治疗 APL的首选药物。其优点为缓解率高 ,不抑制骨髓 ,副反应少 ,使用方便。现已证实 ,ATRA可诱导早幼粒细胞分化成熟 ,使大多数患者异常的染色体 t(15,17)核型消失 ,PML - RARα融合基因分化。AT…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难治或复发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不同诱导缓解方案的疗效,诱导缓解后不同巩固维持治疗方案对预后和生存率的影响。方法:APL57例(包括初次诱导未缓解与第1次复发的APL),按照不同的诱导缓解治疗方案分组(含砷剂组:单用亚砷酸组及亚砷酸加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治疗组;不含砷剂组:单用化疗组)比较各组的完全缓解率(CR)和达到CR的时间;按照不同的缓解后治疗方案分组(亚砷酸/全反式维甲酸/化疗序贯治疗组;化疗组)比较各组复发率、总生存率(OS)、无病生存率(DFS)。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χ2检验、t检验、MannWhitney检验、Kaplan-Meier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结果:含砷剂(亚砷酸)组诱导CR率可达80,明显高于不含亚砷酸组CR率(61.4±9.04)(P<0.05);含砷剂组达到CR时间(36.36±9.56)d,较不含亚砷酸组(47.26±22.21)d显著缩短(P<0.01)。诱导缓解后的治疗对生存影响显著,全反式维甲酸、亚砷酸、蒽环类化疗序贯治疗组复发率9.0,低于化疗组38.9(P<0.05)。序贯治疗组1年、3年生存率是(74.56±4.57)、(60.09±4.64),而化疗组1年、3年生存率仅为(57.84±8.01)、(49.13±13.14)(P<0.05)。序贯治疗组的3年DFS(71.48±1.94),显著高于化疗组的DFS(51.32±13.72)(P<0.05)。结论:含有亚砷酸诱导缓解方案诱导缓解率高,达CR时间短。全反式维甲酸、亚砷酸、蒽环类化疗序贯治疗复发率低,长期生存率高。监测PML/RARa融合基因对提示复发和调整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方法:46例初治APL患者均采用As2O3诱导治疗,完全缓解(CR)后用DA或MA方案巩固1个疗程,以后As2O3与化疗交替治疗,每3月1次,连续治疗3年.再继以甲氧蝶呤片与巯嘌呤片维持治疗1年.结果:46例患者有38例(82.6%)达到CR,34例坚持治疗者持续缓解,缓解时间17~119个月,中位缓解时间67个月;4例CR2患者缓解时间43~ 71个月,中位缓解时间54个月.38例患者仍处于CR,生存时间131~ 18个月,中位生存时间65个月.结论:APL患者CR后,采取每年4个周期的巩固和维持方案序贯治疗,减少了化疗及As2O3的疗程,避免了长期连续用药所致的耐药,减少了药物的副作用,复发率很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伽玛刀序贯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并发肺不张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14年解放军117医院伽玛刀治疗研究中心收治的86例并发肺不张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3例,试验组患者采用伽玛刀放疗序贯吉西他滨+顺铂(GP)化疗,对照组患者仅采用伽玛刀放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肺复张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远期肺复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8.3%vs 76.7%,P0.05),试验组患者血液学毒性反应的发生率较对照组增高(58.1%vs 30.2%,P0.05),但采用对症治疗后均可缓解。结论伽玛刀放疗序贯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并发肺不张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513例临床及实验室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近20年来诊治的513例APL患者的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性别、治疗前血象、疗效及随访等临床特征和APL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MICM)实验室资料.结果 APL中位发病年龄为33岁,男女比例为1.21:1.初诊中位白细胞数为4.3×109/L,外周血涂片分类异常早幼粒细胞检出率为85.8%;免疫表型与除APL外急性髓系白血病相比较,CDⅢ、CD34、HLA-DR、CD7、CD14及CD19的表达率低(P<0.01).CD2、CD33及MPO表达则高于其他急性髓系白血病组(P<0.01).细胞遗传学检查结果显示t(15;17)特异性染色体异常者占91.7%,其中t(15;17)标准易位占75.9%,t(15;17)伴附加染色体异常占15.8%,正常核型占7.5%,简单易位及复杂易位分别占0.4%.PML/RARα基因检出率为99.6%.APL患者完全缓解(CR)率为84.7%,DIC发生率13.4%.长期随访患者中,持续CR占75.9%,5年生存率为30.7%.CD34、CD2表达及细胞遗传学类型未缓解及CR二组无区别(P>0.05).未缓解组中位白细胞数高于CR组(P<0.01).结论 MICM综合分析对APL的诊断及判断预后均具有重要意义.外周血高白细胞数患者CR率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动态监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特有的PML-RARα基因,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15例APL患者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其他化疗药物进行诱导缓解、巩固和维持治疗,并进行随访,在病程的不同阶段采集骨髓标本进行形态学检查,并采用实时定量PCR(RQ-PCR)技术检测PML-RARα基因表达.结果 15例APL患者入院时PML-RARα均为阳性,治疗中死亡1例、完全缓解14例(93%).14例完全缓解患者中2例复发,13例在病程中PML-RARα转为阴性.2例复发患者中,1例PML-RARα持续阳性,1例在病程中由阴性转为阳性.13例仍生存者中,至少已连续3次PML-RARα为阴性.结论 对APL患者跟踪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可早期发现复发病例;RQ-PCR检测PML-RARα对APL诊断、疗效判定及微小残留病变监测是一种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