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陈映红 《海峡药学》2010,22(4):186-187
对我院232例ADR报告作回顾性分析。结果ADR涉及的药品种类及例次中,以抗生素、中药针剂领先;ADR临床表现上.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见,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  相似文献   

2.
131例药品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方法:将医院2006年收集到的131例ADR进行分类汇总,并加以统计分析。结果:131例ADR中,化学药品引发121例,中成药引发10例。在121例化学药品所致ADR中,静脉给药引发者最多,占总例数的49.62%;抗微生物药引起的ADR居首位;皮肤及附件损害是ADR的最主要表现,占总例数的52.89%(64例),而较严重的ADR有10例。结论:ADR的发生与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等多种因素相关,应加强对ADR的监测及相关知识的宣传,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现代药物学中由于药物的不良反应可以看到许多震撼人心的纪录,随着医药卫生事业的迅猛发展,新药产品的不断涌现,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的突出表现--药源性疾病,已成为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们必须引起注意的紧迫问题,如不能尽早或及时识别药源性疾病,将给患者带来不堪设想的后果.方法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利用自发呈报的方式,收集到2000年1-12月52所医院及疗养院的1534份不良反应报表,采用Fox-Pro数据库系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文就不良反应报表的基本情况、所涉及的药品分布、临床表现及转归等情况进行汇总,根据1534例不良反应报表统计,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常见,为769例次,占全部例次的44.01%;1534份ADR病例共涉及16大类药物,其中抗感染药物所致ADR数量最多,占全部ADR病例的54.17%,60岁以上的达521例;1534份ADR报表中,有14例患者死亡,均怀疑与药品不良反应有关.结论我们应采取1、加强监测工作,针对一些毒性大的药物,应定期进行血药浓度监测.2、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及时掌握药物不良反应信息,汇总、分析、评价,按规定向国家ADR监测中心报告,并定期向各个报告单位反馈信息资料.3、深入临床,开展"药师下临床"活动,参与临床科室的日常用药,及时掌握用药情况及存在问题,协助临床医生在用药时做到"有效、安全、经济".4、加大奖惩力度,充分调动监测员的工作积极性.5、加强合理用药知识的宣传与教育,适时开展宣传、教育、培训、以及交流工作经验,推广各个报告单位的先进工作经验,共同提高广大患者的用药常识.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医院近两年上报的98例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品种、抗菌药物类别及其不良反应发生率、ADR累及器官或系统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抗菌药物、心血管药物及中药制剂引发ADR较多;给药方式以静脉给药导致ADR最多。对各类抗茵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发生例数较多的是氟喹诺酮类和头孢菌素类药物,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的是糖肽类、抗病毒类、碳青霉烯类药物。结论对引发不良反应较多的药物应加以重视,并加强用药监测,以利安全、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某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规律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正确判断ADR及药品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对该院2013年收集到的366例有效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6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103种;≥50岁的患者发生ADR的比例最高(189例,占51.64%);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最多(334例,占91.25%);最易引发ADR的药物为抗感染药物(87例,占23.77%),其次为心血管药物(73例,占19.95%);ADR损害类型主要以心外血管系统损害为主(106例,占22.80%),其次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00例,占21.50%)。结论:临床应重视和加强ADR监测工作,以规范临床合理用药,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赵群  司继刚 《齐鲁药事》2011,30(1):57-59,61
目的分析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安全信息。方法对我院2006~2009年收集到的1 879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的年龄、性别、药品种类、给药途径、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879例ADR中,抗微生物类药物报告最多,占42.42%(797例),其次为中药制剂;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ADR累及的系统—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等。结论应加强ADR监测,特别是抗微生物药和中药注射液的监测,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该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引发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对该院2010—2012年收集到的188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年人发生ADR的概率较高;抗感染药物引发ADR的比例最高(51.60%),其次为中药注射剂(22.39%);静脉给药途径较其他给药途径更容易发生ADR(83.51%);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30.32%),其次为消化系统及循环系统损害(21.83%)。结论应加强医院ADR的报告及监测工作,确保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232例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的系统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2013年上报的232例ADR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ADR累及系统或器官及临床表现、药品剂型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各年龄段ADR发生的性别构成比是不同的(X2=74.04,P<0.05);232例ADR中,其发生为348例次,最常见的受累系统是消化系统,共114例次(32.98%),其次为皮肤及其附件,为69例次(19.82%),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的受累分别占10.91%和10.63%;232例ADR中,化学药品134例,中药98例,结果显示有明显统计学意义(X2=54.55,P<0.05);本组ADR判定为可能85例,很可能147例;ADR治愈80例,好转152例。结论:药物不良反应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有助于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和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4年8月至2006年3月上报的110例ADR分别从报告科室、药品种类、给药途径、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DR以临床住院病人发生的上报数量为101例,占总例数的91.8%;与抗感染用药有关的ADR最为多见,占总例数的75.5%;ADR表现以皮肤损害为主,其次为消化及神经系统损害,其中较严重的ADR有1例。结论:加强对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引发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8年收集到的260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老年人发生ADR的几率较高;抗感染药物引发ADR的比例最高(50.38%),其次为中药注射剂(10.77%);静脉给药途径较其他给药途径更容易发生ADR(92.69%);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其次为消化系统及循环系统损害。结论应加强医院ADR的报告及监测工作,确保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该院2012年1-12月收集的171例药品不良反应(ADR)信息汇总,分析ADR的发生情况、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分析总结ADR发生的相关因素、临床表现及治疗预后。结果 171例ADR报告中〉60岁人群所占比例最大,女性患者发生ADR的概率明显多于男性,男女比例为0.6∶1;涉及的药品中抗菌药物、中成药和中药注射剂ADR发生率高;ADR表现中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发生率高。结论抗菌药物、中成药和中药注射剂是ADR监测的重点药物,应加强特殊人群、静脉给药方式和重点药物的ADR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与特点,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集到的279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引发ADR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的主要临床表现、ADR的级别及转归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79例ADR中,男131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5月~2012年1月上报的59例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的资料,并对其进行整理、总结。结果左氧氟沙星所引起的不良反应中,过敏性休克10例,占16.95%;消化系统7例,占11.86%;神经系统8例,占13.56%;泌尿系统6例,占10.17%,皮肤及其附件18例,占30.51%;呼吸系统4例,占6.78%;其他6例,占10.17%。在所有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中,0~20岁3例,占5.08%,其中男性1例,女性2例;21~60岁48例,占81.36%,其中男性16例,女性32例;60岁以上8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5例。在所有患者中,使用口服8例,占13.56%;静脉输注49例,占83.05%;滴眼液2例,占3.39%。结论左氧氟沙星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可涉及全身各个器官与组织,并且以用药剂量较大且给药途径为静脉的中年女性多见,在使用时需密切关注患者的全身情况,做到合理用药,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并探讨米卡芬净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类型及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内外有关米卡芬净不良反应的病例报道,对其不良反应发生类型及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米卡芬净的不良反应以皮疹、胃肠道反应及肝损害最为多见,另外可见心血管疾病、溶血及过敏反应等。结论鉴于米卡芬净可造成患者多个器官和系统的不良反应,医药人员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加强不良反应的监测,减少和防止ADR的发生率,以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779例药物不良反应报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s)在我院的发生情况及其给患者造成的危害。方法:对我院1999年1月~2005年12月收集到的779例ADRs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涉及ADRs的药物共118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居多,静脉给药是引起ADRs的主要给药途径,主要的ADRs类型为皮肤损害及全身性损害。结论:应重视临床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  相似文献   

16.
100例药品不良反应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对10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100例药品不良反应中,31岁以上的药品不良反应病例发生率相对比较高占87% 皮肤及其它附件的损害占30% 静脉途径给药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占82% 涉及药品不良反应的药物共150种,其中抗感染药占65%,其次是中药注射剂占10%.结论 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报告工作,以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临床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产生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措施。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法对68例采取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分析、整理,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出现的原因、具体类型、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应用类型进行归纳总结,同时制定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的合理应用措施。结果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应药物类型包括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唑林、头孢西丁、头孢呋辛、头孢他啶、头孢地嗪,占比分别为14.71%、13.24%、11.76%、7.35%、13.24%、20.59%、19.12%。常见不良反应类型包括血液系统反应、变态反应、胃肠道反应、肾肝毒性反应,占比分别为11.76%、26.47%、57.35%和7.35%;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超剂量用药、未进行药敏试验、无指征用药、重复用药,占比分别为32.35%、4.41%、23.53%和39.71%。结论临床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过程中,应保证药物应用的合理性及安全性,利用合理用药方法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药物治疗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2010年上报的167例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药品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ADR累及的器官和临床表现、ADR的转归与评价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67例ADR报告中,7例为皮试阳性,有效报告160例,其中男84例,女76例,平均年龄为54.37岁;ADR涉及药品12类73种;静脉给药144例(占90%),口服给药11例(占6.87%),皮下注射给药5例(占3.13%);导致ADR发生前3位的药品中,抗感染药物83例(占51.87%),中药制剂40例(占25%),消化系统用药9例(占5.6%)。ADR的表现中,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要症状;ADR多为一般性的(占97.5%),严重的4例(占2.5%),并且转归良好,无死亡病例。结论2010年我院ADR发生的年龄和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抗感染药物、中药制剂及静脉给药途径是发生ADR的主要易感因素,提示我们应加强对其使用的监督管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该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该院2009年1月-2009年12月收集到的24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4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男女之比1∶1.0339,60岁以上老年患者发生率较多,占30.00%;其中抗感染药物占首位(70.83%),静脉给药方式为主要途经(76.25%);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66.25%)。新的不良反应19例,其中严重的1例;严重的不良反应14例。结论应加强ADR的监测和ADR知识的宣传,避免或减少其重复发生,对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我院门诊注射中心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与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医院2011年门诊注射中心发生的104例药品AD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40岁患者发生ADR比例最大(63例,占60.58%);104例药品ADR中,静脉滴注较其它给药途经更易引起ADR(101例,占97.12%);抗微生物药物引起的ADR最多(70例,占67.31%),氟喹诺酮类是引发ADR的主要抗微生物药(28例,占40.00%);中药注药剂ADR发生率为26.93%(28例);ADR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67例,占64.42%)最为常见。结论应慎用静脉用药,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药和辨证使用中药针剂以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