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四弯风汤联合西药治疗特应性皮炎34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特应性皮炎原称异位性皮炎、遗传过敏性皮炎,是一种与遗传过敏素质有关的特发性皮肤炎症性皮肤病。2岁以前发病,表现为持续12个月的皮肤瘙痒,皮疹好发于身体屈侧部位,故又称为“四弯风”。有全身皮肤干燥史,常伴发哮喘、过敏性鼻炎,或亲属中有过敏性疾病史。临床常应用口服抗组胺药物、局部外用润肤剂和糖皮质内固醇激素,临床疗效不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2.
特应性皮炎中西医诊治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 AD)是一种瘙痒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通常始发于婴幼儿,缓解与复发交替并可能伴随终身,约70%的患者有过敏性家族史。AD临床表现为湿疹和极度瘙痒,一部分患者常同时患有哮喘、过敏性鼻炎等。近年来,AD的发病率有所上升,发病率达100k-20%。该病病因复杂,有难治疗、易复发等特点,故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3.
分型辨治特应性皮炎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正才 《辽宁中医杂志》2003,30(11):911-912
特应性皮炎 ,又称遗传过敏性皮炎、异位性皮炎 ,是一种由多种因素互相作用而形成的一种慢性复发性、瘙痒性、炎症性比较难治的皮肤病。中医根据临床表现 ,将其归属于奶癣、胎疒敛 疝 ,妇人少疮 (干疒敛 和湿疒敛)、婴儿湿疮、四弯风等范畴。现根据其主证特点 ,按照辨证施治的原则 ,对其病因病机及治疗加以讨论。1 病因病机经云 :“诸痛痒疮 ,皆属于心 ;诸湿肿满 ,皆属于脾”。明·陈实功在《外科正宗》中说 :“奶癣 ,因儿在胎中 ,母食五辛 ,父餐炙搏 ,遗热与儿 ,生后头面遍身发为奶癣。”《医宗金鉴》说 :“此症生婴儿头顶 ,或生眉端 ,又名…  相似文献   

4.
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中医辨治体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马利斌 《四川中医》2004,22(7):23-23
激素依赖性皮炎是由于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不当而引起的面部皮炎的一种,属近年来出现的新病种,在传统中医医籍中并无记载。作者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认为,面部皮肤病与风邪密切相关。面部为诸阳之会,风为阳邪,易袭阳位。长期外用激素类药膏,药毒之邪日久滞留于面部,风邪与毒邪相合为患,郁而化热,浸淫血脉,故面部出现红斑、灼热、瘙痒、色素沉着、痤疮。辨证为风热毒邪蕴肤。治宜疏风清热,凉血解毒。方用荆芥、防风、蝉衣、僵蚕、牛蒡子疏风透表;石膏、知母清热泻火;丹皮、生地、当归养血、凉血、活血;野菊花、蒲公英、生甘草清热解毒;苦参、白鲜皮清热利湿止痒。诸药合用,共奏疏风清热、凉血解毒止痒之功。  相似文献   

5.
刘静  傅杰  喻桃 《江西中医药》2009,40(7):75-77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反复发作的皮肤病,与中医学的"胎敛疮"、"奶癣"、"湿疮"、"四弯风"、"血风疮"等相似,近年来中医药对其研究较多.本文综述了特应性皮炎的中医病因病机、证候分型、辨证论治及相关实验方面的最新研究,认为特应性皮炎是由于脾肾亏虚,外加风、湿、热诸邪,相搏于皮肤而发病.其证型相当复杂,应根据皮损和全身症状、发病不同年龄阶段、急性期和慢性期等不同而进行辨证论治.并指出特应性皮炎的中医研究应该更加规范化,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统的特应性皮炎证治体系.  相似文献   

6.
特应性皮炎(AD)是皮肤科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瘙痒性、炎症性皮肤病。笔者认为,AD的核心病机在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脏腑失调,其中尤以脾胃失调为本。而根据本病发病的不同年龄段和不同疾病阶段,其核心病机又具有动态可变性。婴儿期及儿童期AD病位在心,与脾、肾相关,急性期以心火亢盛为主;亚急性期以心火脾虚交织互见为主;慢性期及稳定期多表现为热盛伤阴导致的阴虚血燥、血虚血燥,或久病耗伤导致的脾肾不足。青少年及成人AD病位在脾,与肝、肾密切相关,急性期病机多为肝经湿热,血热生风;慢性期多为脾虚湿蕴,燥湿互化;稳定期多为脾虚血燥、阴虚血燥或脾肾不足。老年AD病位在肾,与脾密切相关,急性期病机多为顽湿蕴肤,慢性期及稳定期多为脾肾不足。对于其辨治思路的把握应从以下几点入手:重视先天肾精,加强调理禀赋;固护后天脾胃,调养五脏;从年龄、分期、虚实等多角度辨治,标本兼顾;重视预防调护,内外并重,关注整体。采用中医多种治疗手段,调理禀赋,辨证论治,同时发挥中医优势,对于指导AD临床诊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过敏性湿疹即大家熟知的异位性湿疹,它是有家族过敏史的一种过敏性湿疹。即患者或家族常伴有哮喘、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的病史。现代称特应性皮炎,还有离位性湿疹、体质性湿疹等名称。  相似文献   

8.
肤乐霜治疗婴幼儿湿疹和特应性皮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肤乐霜治疗婴幼儿湿疹和特应性皮炎的效果有效性,并观察其安全性。方法:选取什么医院什么时间段婴幼儿湿疹和特应性皮炎患儿71例,给予肤乐霜均匀涂于患处,2次/d。在治疗前后分别对红斑、水肿/浸润/丘疹、抓痕、渗出/结痂、鳞屑/干皮征、苔藓样变的积分进行评价并记录不良事件。结果:肤乐霜治疗湿疹和特应性皮炎的总显效率为62%,其中急性湿疹为68.2%,亚急性湿疹为62.5%,慢性湿疹为53.3%,特应性皮炎为61.1%。婴幼儿湿疹和特应性皮炎总显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的SCORDA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0.01);不良反应均为一过性,未影响治疗。结论:肤乐霜对婴幼儿湿疹和特应性皮炎均有良好疗效,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滋阴除湿方治疗异位性皮炎4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异位性皮炎(AD)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又称特应性皮炎。归属中医“顽湿”范畴。笔者自2000-01~2005-12采用以滋阴除湿为主的中药治疗异位性皮炎43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82例患者均为门诊及住院确诊的异位性皮炎病人。治疗组43例,男24例,女19例,年龄2~51  相似文献   

10.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目前尚无较为确切的治疗方法.我科在1998年-2001年间采用中医药辨治42例银屑病,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万英  赵相雨 《光明中医》2016,(9):1311-1313
近年来小儿特应性皮炎的发病率日趋上升,中医认为其多由于患儿先天禀赋不足,血热内盛及后天调摄不当而致肺脾俱虚加之感受风、湿、热邪导致发病。中医药通过辨证论治,分期分型内服外治,注重调护等治疗方法,在治疗特应性皮炎方面的疗效显著,并在防止复发方面,显现出比单纯应用西药更明显的优势,同时能够更好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咳嗽是临床常见病,常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及工作。无论外感或内伤咳嗽,均属肺系受病,与脾肾相关。临证中,细究本病的病因病机是关键,谨守辨证论治,讲究三因治宜,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当代中医对特应性皮炎(AD)辨证治疗的经验,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86篇文献,使用ACCESS建立包含四诊信息、辨证分型、内服及外用中药、外用西药等为字段名的数据库。采用SPSS Clementine12.0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结果:发现一些常见证型、四诊信息、中药及中药与中药、证型与中药之间的对应规律。结论:AD病机主要以脾虚为主,可兼加湿邪或血燥,其次为湿热阻滞等;用药多集中于健脾益气祛湿、清热解毒祛风等;从脾论治的用药规则,可为中医临床辨证用药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欧阳卫权教授运用经方论治特应性皮炎,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先辨六经定方向,次辨方证是尖端;注重整体辨证观,透过皮疹看本质;重方证体质辨识,拓展经方治皮病;灵活用药多思考,内外合治快起效。且在辨证论治过程中强调要万病识机,通过抓住方证背后的病机来拓展经方的适用范围,创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应用于其中。  相似文献   

15.
痤疮有平和质型痤疮、阳虚质型痤疮、阴虚质型痤疮、气虚质型痤疮、痰湿质型痤疮、湿热质型痤疮、气郁质型痤疮、血瘀质型痤疮和特禀质型痤疮等9种类型,不同的证型给予相应的治疗大法,但该病病机复杂,在治疗中不能拘泥一法,注意在清热解毒时要宣郁,苦寒燥湿时要滋阴,化瘀时要扶正,补虚时要祛邪;再选用相应的预防方法,使机体的抵抗力得到提高,从而机体的生命活动处于阴阳协调、体用和谐、身心健康的最佳状态,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疗痤疮,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辨证治疗眩晕病临床心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融汇历代医家对眩晕的认识,结合个人数十年临床经验,提出中医治疗眩晕病应遵循的原则:用灵活的思维详加辨证,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协调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恰当运用补肾调肝理脾之法;遣方用药当善守达变。详细地论述了眩晕病的病因病机,以虚实为纲,分为8个证型,并列出了相应的施治方药。  相似文献   

17.
《山东中医杂志》2017,(8):666-668
脂肪肝的中医辨证论治思路灵活多样,与西医治疗相比临床疗效稳定。脂肪肝的治疗原则不离疏肝理气、健脾化痰,注重痰瘀同治,不忘补肾益精,用药时化痰防瘀、祛邪不伤正,临床观察远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归纳整理中医分型论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经验,并总结分析其临床常见证型。方法:利用中国期刊网(CNKI)数据库,通过主题词与自由词结合的方式,检索2007年8月至2017年8月10年间国内相关文献,对各文献提出的论治经验逐一统计、分类、分析。结果:近10年来,中医主要从6大方面论治本病,分别为从肝脾相关论治、从肝脾肾同调论治、从肝风论治、从情志论治、从脾胃升降论治以及从浊毒论治。结论:从上述论治经验可归纳出肝脾不调证、脾肾阳虚证、肝风内动证、心神不养证、脾胃不和证与浊毒内蕴证六大临床常见证型,临床辨证后分别施以肝脾同调法、肝脾肾同调法、柔肝息风法、养心安神法、辛开苦降法以及化浊解毒法治疗可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9.
介绍孙建华主任辨治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经验。认为肠易激综合征是以脾(肾)虚为本、气滞为标的本虚标实之疾,日久多寒热错杂,虚实互见,脾虚是贯穿本病的一个基本病理过程;治疗以调补脾肾、调中化滞为法,并强调饮食调养。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