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从25年前发现费城染色体(Ph)以来,对人类白血病染色体的大量深入研究表明:Ph染色体通常是由第22号染色体与第9号染色体相互易位而变短了的第22号染色体,t(9;22)(q34;q11).绝大多数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都有这种起源于22号染色体的标记性Ph染色体;而在急性白血病(ALL)中则极为少见.作者在系列文章中首次报道CML中Ph染色体的一种新结构以及在ALL中发现的隐匿的Ph染色体;并对在CML中首次发现的起因于四个断裂点的复杂Ph易位加倒位的结构重排进行描述.但是关于Ph染色体的结构重排以及由此而引起的诸如c-abl,c-sis之类癌  相似文献   

2.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是一种粒细胞增殖性疾患,临床可分三期。起始期的细胞遗传学特征为,具有9q34与22q13相互易位形成的Ph染色体。c-abl和bcr基因分别位于9号和22号染色体长臂的断裂点附近。基本上具有t(9;22)的CML患者都存在这两个基因的相互易位。当CML发展至急变期(CML-BP)时,就出现另一些细胞遗传学畸变。其中最为常见的是Ph染色体复制和  相似文献   

3.
Ph染色体常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通常情况下,这种染色体是t(9;22)(q34;q11)平衡易位的结果。92%的CML的阳性病例都有这种典型的易位,其余8%是特殊的易位,它的构成可以是9号、21号染色体以及至少一个其他染色  相似文献   

4.
90%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有特殊的Ph染色体异常。Ph由9及22号染色体间相互易位形成。易位结果使c-abl原癌基因从9号染色体q34的正常位点移至22号的q11。22号染色体断点发生于很局限区域称为主要断点集合区(M-BCR)。该区域基因由大量内含子和外显子构成,相应命名为bcr或ph1基因。易位导致形成一个嵌合基  相似文献   

5.
Ph染色体通常由9号染色体和22号染色体易位(标准易位)引起,见于90%以上CML患者。少数病例,Ph可起源于变异的或较复杂的易位(变异易位和复杂易位)。一些病例,由于涉及Ph另外的染色体重组,隐匿了典型22q-外貌特征而不易被清楚地识别。近来已证实22号染色体断裂点簇区(bcr)与9号染色体癌基因c-abl之间的重组是Ph(+)CML稳定的和特征性的遗传学重组。这种bcr/c-abl重组可以以标准的、变异的、隐匿的Ph形式存在,也可能存在于一种外观Ph(-)CML病例。结合高分辨显带技术和分子遗传学研究在识别  相似文献   

6.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是一种起源于多能干细胞恶性转化的骨髓增生性疾病,临床上以骨髓和外周血中出现过多的粒细胞及其前体细胞为特征。迄今引起CML的特殊病因尚未明瞭。细胞遗传学研究表明:大约90%以上的CML患者其白血病细胞中可发现Ph染色体,其通常由9号和22号染色体相互易位[t(9;22)(q 34 1;q11 21)]形成。近几年对CML的基因重排及其与临床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  相似文献   

7.
Ph染色体最初认为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所特有。染色体显带技术问世后,发现大多数CML Ph染色体是t(9;22)(q34;q11)易位。分子学研究显示:染色体易位后(断裂点在bcr区),BCR与ABL基因融合成一个杂合基因,该基因转录成一个异常的杂合mRNA,进而翻译成为bcr-abl杂合蛋白即P21~(ber-abl)。60年代和70年代分别报导过Ph阳性急性粒细胞白血  相似文献   

8.
135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细胞遗传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的细胞遗传学特点及意义.方法采用24h短期培养法制备骨髓染色体.G显带技术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并照相.结果本研究135例患者中有108例Ph( )(占80%),27例ph(-)(占20%);108例Ph( )病例中,具有典型易位即t(9;22)(q34.1;q11.21)100例,变异易位和涉及其他染色体异常的有8例.47,XX, 8,t(9;22)/46,XY 1例;49,XY 8、 9、 20,双Ph( )1例;46,XX,t(9;22)-17 i(17q)1例(慢粒急变).2例单纯变异Ph易位t(17;22)和t(21;22),3例复杂变异易位为46,XX,t(5;9;22)和46,XX,t(7;9;22),46,XX,t(9;12;22).结论白血病进行细胞遗传学研究对疾病的诊断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大多数(>90%)慢粒(CML)患者有标准的9和22号染色体的易位,导致费城染色体的形成。具复杂易位染色体的起因,也是由于bcr/abl基因融合的结果,这种基因融合,细胞遗传学水平尚无法观察。众所公认,存在于9 q34的癌基因abl易位到22q11的断裂丛集区(bcr),形成异常的基因,在一些患者是所谓Ph阴性慢粒。特别有兴趣的是Ph阴性和有额外染色体参与的不寻常或变异的易位,本文提供一例以前未见报道的Ph阴性慢粒的变异易位,细胞遗  相似文献   

10.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Ph~1染色体典型的易位型是第9号和22号长臂之间的相互易位,即t(9q+;22q-)。然而,不到10%的Ph~1染色体病例易位至其他染色体,倘若仅涉及一个染色体称简单的不寻常易位,涉及三个染色体以上称复杂的不寻常易位。第19号长臂简单不寻常易位已有报道,但涉及其短臂简单不寻常易位还未见有报告。本文记述了一例CMLPh~1阳性女患者涉及第19号短臂不寻常易位。本研究对患者骨髓和外周血进行Q和G  相似文献   

11.
Ph染色体最初认为是较短的第22号染色体,并在约90%的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患者中发现。Ph染色体的t(9;22)将正常位于9号染色体的abl癌基因易位到22号染色体上,并与bcr基因融合,形成了新的bcr/abl融合基因,结果转录出新的8.5kb mRNA,由此翻译出具有210000分子量的融合蛋白质(P210)。在初次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LL)的病人中,约5%的儿童和20~30%的成人也发现有Ph染色体。一些Ph(+)-ALL病人,可能在确诊前已处于未发现的CML慢性期。最近有二篇报道引起了作者的关注,一篇报道5例Ph(+)-ALL病人中的3例为bvr(-)。另一报道  相似文献   

12.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L)患者除有Ph易位外,一少部分病例往往出现其它附加染色体畸变。慢性急变时异常染色体占病例的75%,一般包括双Ph、+8、+19、等臂17q染色体,也包括各种易位。最近,Rubin和他的同事在3例Ph阳性CML急变期病人中识别出一种新的异常核型-t(3;21)(q26;q22)。作者又报导两例t(3;21)(q26;22)出现在Ph阳性CML慢性期的病例。病例1:女性,黑人,18岁,1982年5月出现乏力,脾大。血象:血红蛋白9.7mg%,白细胞3.72×10~(11)/L,母细胞  相似文献   

13.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是一种克隆性疾病,绝大多数患者的白血病细胞有固定的细胞遗传学异常,表现为9号染色体和22号染色体长臂交互易位,即出现Ph染色体.Ph染色体在分子水平上形成bcr/abl融合基因[1].Ph染色体可以出现在CML的所有白血病细胞,故作为发病确诊和微小残留病的主要指标.α-干扰素(α-IFN)是目前CML的首选治疗方案,据认为可以达到细胞遗传学缓解即Ph染色体消失.我们观察了1994-1999年期间应用α-干扰素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前后Ph+染色体的变化,并比较了应用直接法和短期培养法得到Ph的阴转率,并同时检测了8例患者的bcr/abl融合基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在诊断变异Ph易位及Ph(-)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cytic leukemia,CML)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常规R显带方法,对9例伴有变异Ph易位和2例Ph(-)CML患者采用双色双融合bcr/abl探针进行FISH检测.结果 9例变异Ph易位CML患者异常核型除涉及9和22号染色体外,还涉及1、3、5、12、13、15、17、21号染色体,且部分类型为重现性异常,FISH结果均为阳性,信号特征为2R2G1Y;2例Ph(-)CML患者核型正常,FISH结果阳性,信号特征分别为1R1G2Y和1R1G1Y.结论 FISH技术对伴有变异Ph易位及Ph(-)CML患者的诊断更具有优势,可根据阳性细胞信号特征分析其异常核型,判断标记基因异常改变情况,是常规染色体显带分析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5.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通过t(9;22)易位,使位于9q34的ABL 癌基因和22q11.2的BCR基因融合,这种杂合基因产生的蛋白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并与骨髓组织生成细胞的恶性转化有着因果关系。我们仅仅知道这种相互易位中ABL向22q~-转移对致病的重要性,但相对大量的染色体从22号易位到9号与所有已知的致病结果或细胞功能改变却没有关联。本文作者报告第6例22q~-且未见22q末端实体易位证据的CML,然而该例患者经Southern印迹分析检出BCR重排。象这种没有22q实体易位,检出一次BCR重排的尚属首例。女性患者,年龄49岁,先前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6.
CML特异性费城染色体(Philadephia,Ph)是由t(9:22)(q34:11)易位形成。9号染色体原癌基因abl(Abelson protooncogene)易位至22号染色体的断裂点簇集区(breakpoint cluster region,bcr),发生重排,产生bcr/abl融合基因,引起CML的始动突变。融合基因bcr/abl几乎见于所有的慢性粒细胞性自血病、25%-50%的急性B系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和约5%的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中,本文统计了进行染色体和ber/abl融合基因检查的初诊血液病66例,对其骨髓细胞染色体核型及bcr/abl融合基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一例患有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的男性白人,年龄40岁。使用PHA刺激淋巴细胞的方法对其进行染色体研究,发现他具有结构性罗伯逊易位t(15;22)。又分析其非刺激的骨髓,发现除了有上述易位外还有标准的Ph染色体:t(9,22)(q34;q11)。临床表现为正常男性,血液病学诊断则是一个典型的Ph阳性的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人。综合现有的病例,报道过的类似病例总共有六例。因为病例这么少,到目前为止还  相似文献   

18.
在很多伴有人体肿瘤发生的染色体异常中,最常见的是Ph染色体,至少90%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带有这条染色体,它来源于9号和22号染色体之间的易位(臂间交换).长期以来,人们就怀疑正是这个易位激活了一个细胞癌基因,这个癌基因再刺激骨髓干细胞及其后代使其毫无控制地增殖.三年多以前已由鼠Abelson-白血病病毒的癌基因(v-abl)〔它是细胞原癌基因(c-abl)的同源物〕确定.在CML病人中含有这个c-abl.但是易位怎样改变这个abl基因,人们并不清楚.现在Shtivelman等和Heister-Kamp等提出:易位使c-abl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4例合并继发性der(9)t(9;22)(q34;q11)inv(9)(p22q34)异常的Ph阳性白血病的临床及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 应用骨髓细胞直接法或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经R显带进行核型分析.应用BCR/ABL双色双融合探针和9号染色体短臂及长臂涂染探针分别对4例伴有inv(9)(p22q34)的Ph阳性患者标本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和染色体涂染分析.用逆转录PCR检测BCR/ABL融合基因转录本.结果 1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核型中有3种克隆,分别为正常细胞、t(9;22)(q34;q11)异常细胞、同时合并der(9)t(9;22)衍生克隆和Ph以及其它异常,即t(8;12)(q12;p11),der(9) t(9;22)inv(9) (p22q34),der(22)t(9;22)细胞.其余3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均同时合并Ph和der(9)t(9;22)(q34;q11)inv(9)(p22q34).FISH结果显示,3例有1红1绿两个融合信号、2红2绿1个融合信号、且在中期分裂相中发现1红1绿荧光信号分别位于9号染色体的两端;另1例67.5%的细胞有2红1绿1融合信号,有1绿色信号的缺失即表明BCR基因的缺失.染色体涂抹检测发现4例患者均有9号染色体的倒位.逆转录PCR检测均为b3a2转录本.该继发异常既可发生于Ph阳性CML慢性期或急变期,也可发生于原发性Ph阳性AML.该异常核型可能与预后不良相关.结论 合并继发性der(9)t(9;22)(q34;q11)inv(9)(p22q34)异常的Ph阳性白血病是一种少见但可再现的Ph继发性异常,具有独特的临床和分子遗传学特点.  相似文献   

20.
Y染色体重复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一种罕见的染色体演化,关于出现此种非整倍体的意义,目前尚未见有探讨。本文报导两例CML急变期骨髓细胞发现Y染色体重复的研究,作者结合文献资料进行比较,并提出了初步的看法。两例CML均为老年男性,一例62岁,慢性期核型为46,XY,t(9;22)(q34;q11),急变期核型演变为48,XYY,+21,t(9;22)(q34;q11)。另一例56岁,慢性期核型为46,XY,t(9;22)(q34;q11),急变时除出现Y染色体增加外还伴有其它染色体的重复(8和Ph~1)、易位[t(6;8)(q34;q11)]和17号等臂染色体[i(17q)]。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