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通过观察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治疗大鼠脑损伤前后大脑皮质神经元β-连环蛋白(β-catenin)的表达变化,探讨NSCS移植治疗对脑外伤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自由落体撞击大鼠左脑大脑皮质运动感觉区以制作脑外伤模型,移植培养的NSCS,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印迹方法检测脑外伤后2w和4w及脑外伤神经干细胞移植后...  相似文献   

2.
HLA半相合移植为克服重症移植物抗宿主疾病 (GVHD)方法之一 ,常经去除T细胞移植 (TCD)。而未经去除T细胞HLA半相合移植尚无有关免疫功能监测报告 ,我们连续对 15例白血病病人行HLA半相合未去T细胞骨髓移植术后不同时期的免疫功能变化进行动态的观察。材料和方法病例 :15例白血病患者 (男 12例 ,女 3例 ,平均年龄 17.1岁 )接受HLA 2~ 3个位点不匹配的亲缘骨髓移植。移植过程详见文献〔1〕。淋巴细胞亚群和体液免疫功能的测定 :移植后患者每天进行血常规和白细胞分类的测定至中性粒细胞 >0 .5× 10 9 L。在移植术后 1…  相似文献   

3.
目的 将大鼠胚胎胸腺与后肾原基联合移植至无胸腺裸小鼠,探讨联合移植能否重建受体细胞免疫功能并诱导受者对异种供者器官的特异性免疫耐受的关系.方法 从受孕第15天(E15)的Lewis大鼠胚胎中提取胸腺、后肾原基,分别植入BALB/c裸小鼠腹腔右肾包膜下及大网膜内.移植后第10周,行胸腺、后肾移植物的形态学检查及移植后肾的功能检测;并进行外周血T淋巴细胞流式细胞学检测、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及皮肤移植试验.结果 移植后第10周,移植胸腺及后肾形态发育良好.移植后肾显示一定的排泄功能,联合移植受体双肾切除后的生存时间明显延长(P<0.05).联合移植受体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重建良好;其淋巴细胞对胸腺供体来源的Lewis大鼠脾细胞的刺激呈特异性低反应(P<0.01);且胸腺供体来源的大鼠移植皮片平均存活时间明显大于C57BL/6小鼠、BN大鼠移植皮片存活时间(P<0.01).结论 E15 Lewis大鼠胚胎胸腺、后肾原基联合移植至细胞免疫缺陷的裸小鼠,移植物可生长分化形成器官并发挥功能,受体裸小鼠能重建免疫功能,并有可能诱导对同源供体器官的特异性异种移植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4.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岳患者的免疫功能受到严重损伤,移植后免疫功能低下主要表现在:①免疫个体发生学过程再现的削弱;②缺乏长期稳定的供体免疫功能的转移; ③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④胸腺功能的降低。临床实践证实,清髓性治疗后患者的免疫功能处于麻痹状态可以持续1年之久。  相似文献   

5.
<正> 鉴于脾切除后可出现凶险感染(OPSI),从而认识脾脏的抗感染免疫功能。脾切除后脾组织自体移植作为一种保留脾功能的方法受到外科界重视。但移植脾的免疫功能如何,仍不清楚。我们用兔进行脾组织自体移植,探讨再生脾在抗感染免疫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羊膜上皮细胞(AECs)移植对大鼠损伤脊髓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表达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取E12d~14d的SD大鼠AECs体外培养;改良-Allen撞击法制备大鼠脊髓损伤(SCI)模型,并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CI+生理盐水对照组和SCI+AECs移植组;分别于术后第1、3、7、14和28天通过BBB 神经行为学评分法对神经功能进行评估,观察其恢复状况,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法检测脊髓组织GAP-43表达的变化.结果: GAP-43的表达于脊髓损伤后第7天显著增加,AECs移植后损伤脊髓中的GAP-43持续高表达至第28天,而盐水对照组的表达于术后14d左右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与盐水对照组相比较,AECs移植后2~4周脊髓损伤大鼠的后肢运动功能得到一定的改善.结论: AECs移植后可使损伤大鼠脊髓GAP-43的表达增高,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背景:肢体移植后肢体生存时间的延长和移植后肢体功能的恢复是关系到肢体同种异体移植能否在临床广泛开展的决定性因素。目的:观察短期免疫抑制治疗对肢体移植后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短期组:肢体移植后应用免疫抑制剂14d;长期组:肢体移植后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直到取材。对照组单纯肢体移植组术后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术后采用足迹分析、免疫组织化学对组织形态观察评价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与结论:短期组与长期组的功能恢复无明显差别(P0.05),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组织形态观察显示短期组神经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短期组与长期组神经纤维再生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长期组有3只大鼠因为免疫抑制剂影响导致死亡,对照组与短期组均没有动物模型死亡现象。结果提示,短期应用免疫抑制治疗可迅速减轻周围神经损伤后发生的免疫排斥反应,从而快速改善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的微环境,提高神经的再生速度和质量,取得了与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同样的效果而没有致命的不良反应,对于临床应用免疫抑制剂有潜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介入技术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超选择性移植入门静脉分支的可行性:观察移植MSC对肝功能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新西兰白兔MSC,用5-Bromo-2-deoxyuridine(BrdU)标记后,采用介入技术超选择性注入肝硬化兔的门静脉二级分支内,移植后3周取肝脏标本,用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移植细胞,同时做血清肝功能检测[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蛋白(TP)、白蛋白(Alb)],观察移植MSC前后的肝功能变化.结果 超选择性门静脉MSC移植后3周,对移植区肝脏做冰冻切片、荧光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显示,存活的16只动物中有13只结果为阳性,移植阳性率约为81.2%(13/16),证实移植的MSC可以在病理性肝脏组织内存活;移植MSC至病理性肝脏(肝纤维化)后,血清ALT下降,与移植MSC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6.96±63.12)U/L比(101.26±39.23)U/L,P<0.05],AST、TBiL、DBiL、TP、Alb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介人技术做超选择性门静脉分支内MSC移植可以作为一项治疗肝硬化的新手段,但需要在提高移植细胞存活率、客观评价疗效(改善肝脏功能)等方面做进一步工作.  相似文献   

9.
作者在小鼠同种胰岛组织移植前用不带Ⅰ区相关抗原(Ia)的供鼠红细胞免疫受鼠,以期延长移植物存活时间。给雄性B6小鼠(C57B1/6J,H-2~b)静脉注射链脲霉素(Streptozotocin)(180mg/kg体重)以造成糖尿病,血糖3次测定>400mg/100毫升者用作受鼠,移植后血糖3次>200mg/100毫升时定为有排异反应。免疫用之红细胞取自B10.BR(H-2~k)和B10.S(H-2~5)小鼠,经抗Ia抗血清及豚鼠血清(补体)共同孵育及稀释后由昆静脉注入受鼠。胰岛组织供鼠为B10.BR(H-2~k),胰岛细胞游离后立即经门静脉注入受鼠。实验分4组:1、移植前用已处理之B10.BR红细胞免疫;2、移植前用已处理之B10.S红细胞免疫;3、移植前用未处理之B10.BR全血免疫;4、移植前未免疫,作为对  相似文献   

10.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面临的重要问题是移植后感染和肿瘤复发 ,移植后免疫重建迟于造血重建 ,甚至两年后免疫功能仍有缺陷 ,因此移植后免疫状态的研究对于指导免疫重建、防治感染及免疫治疗等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移植后免疫细胞的数量、功能变化及其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监测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患者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外周血中的T细胞受体重排删除环(TRECs)水平, 了解移植后早期的T细胞免疫重建情况.方法:AML患者15例分别在allo-HSCT前以及allo-HSCT后每隔2周收集外周血, 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s)中的TRECs水平;7例年龄相近的正常人外周血样本作为对照.流式检测CD45RA+细胞亚群和CD45RO+细胞亚群的阳性率.结果:allo-HSCT组移植前的TRECs平均拷贝数为(1.42±1.51)拷贝/1000 PBMNCs, 明显低于正常组的(3.03±0.45)拷贝/1000 PBMNCs水平;移植后第12周的TRECs平均拷贝数为(1.67±1.93)拷贝/1000 PBMNCs, 与正常相比仍然较低.移植后8周内以CD45RO+/CD4+细胞的扩增为主, 而外周血TRECs水平在allo-HSCT后4周左右出现短暂地升高趋势, 随后又下降, 至allo-HSCT 8周后才开始稳步上升.有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病史的移植患者的外周血TRECs水平显著降低, 明显低于无aGVHD病史移植患者的外周血TRECs水平.3例移植后早期复发的患者的外周血TRECs水平降至基线水平或检测不到.结论:不同个体T细胞免疫重建时间存在差异;AML患者在allo-HSCT后早期(90 d内)的胸腺输出功能仍处于恢复阶段, 移植后4周内的免疫重建仍以来源于供者细胞的外周扩增为主;外周血TRECs水平可能与AML患者allo-HSCT后病情的发展、转归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基因转染胚胎干细胞(ESC)诱导分化的心肌细胞IGF-1的表达及移植于大鼠慢性心梗模型后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心梗模型后将心梗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注射移植转染心肌细胞(心肌细胞组)、转染IGF-1基因(IGF-1基因组)和DMEM培养基(DMEM组).取心标本作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并计数血管密度.结果:IGF-1基因转染的心肌细胞表达IGF-1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移植细胞在移植区存活;H-E染色血管计数显示转染心肌细胞组有更多的新生血管形成.结论:IGF-1基因转染心肌细胞后表达分泌IGF-1增加,可促进梗死区新生血管形成,有利于移植细胞的存活,能更好地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3.
探讨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对脊髓损伤修复的可能作用及其对bFGF表达的影响,为BMSCs修复脊髓损伤提供实验依据。采用改良的Allen的WD法建立脊髓(T12节段)损伤模型,将6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A组)、损伤后未移植的对照组(B组)和BMSCs移植治疗组(C组)。通过BBB行为学评分记录两组动物后肢恢复功能,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FGF的表达。结果显示:BMSCs移植组BBB评分高于对照组;bFGF在各组大鼠脊髓中均呈阳性表达,损伤后对照组与BMSCs移植组各个时点的表达量仍高于正常组(P<0.05),7d最高,后渐下降,但21d表达仍高于正常。其中BMSCs移植组与对照组各个时点的bFGF表达量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果提示:BMSCs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模型有助于其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GVHD 和GVL 是影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成败的关键因素。骨髓不仅是造血器官,更是免疫器官,骨髓中的免疫微环境关乎移植后造血重建、免疫功能重建、移植后白血病复发。本文将从骨髓微环境的病理生理特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免疫功能重建、骨髓免疫微环境与移植后造血恢复及移植后白血病复发等角度,综述近年来关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骨髓免疫微环境重建与造血重建和白血病复发相关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5.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面临的重要问题是移植后感染和肿瘤复发,移植后免疫重建迟于造血重建,甚至两年后免疫功能仍有缺陷,因此移植后免疫状态的研究对于指导免疫重建、防治感染及免疫治疗等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移植后免疫细胞的数量、功能变化及其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同种异体大鼠外耳廓移植模型,进行异体复合组织移植免疫的实验研究.方法以Lewis大鼠为供体、BN大鼠为受体,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吻合血管的全耳廓异体移植,观察移植耳排斥反应的大体表现及组织学特征.结果20只受体动物移植术后全部存活,吻合血管即刻通畅率为100%,移植耳廓呈现典型的免疫排斥反应过程,平均存活时间为(7.8±1.7)d.结论大鼠外耳廓移植是进行异体复合组织移植免疫研究良好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MSC)对 同种异体骨髓移植造血重建和免疫重建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同种异 体骨髓移植模型,通过生存率分析、外周血象检测、免疫细胞计数和受体免疫功能检测,综 合评价MSC对骨髓移植(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BMT)后造血重建和免疫重建的作用。 结果:(1) MSC可促进BMT后造血重建:移植后30 d,共移植组外周血白 细胞、淋巴细胞和血小板数均高于单纯骨髓移植组;共移植组骨髓细胞数也高于对照组。(2 )MSC可促进BMT后免疫重建:移植后30 d,共移植组胸腺细胞数、脾细胞总数均高于骨髓单 纯移植组;共移植组对ConA、LPS 刺激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以及对第三体来源的同种混合淋 巴细胞反应均强于单纯BMT组。结论:大鼠MSC与骨髓共移植对同种异体 骨髓移植造血重建和免疫重建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黄芪注射液对小鼠H22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移植性H22肝癌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5-Fu处理组,黄芪注射液高、中、低剂量组。分别连续腹腔注射5-Fu(25 mg.kg-1),黄芪注射液(12 g.kg-1、8g.kg-1和4g.kg-1)10 d后,处死小鼠,计算抑瘤率、外周血白细胞数、脾指数、胸腺指数I、L-2、TNF-α等指标,分析黄芪注射液对小鼠H22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黄芪注射液低、中、高剂量组能显著减少移植瘤瘤重,其抑瘤率分别为18.23%,31.49%,43.09%,其中黄芪注射液高剂量组与CTX组抑瘤率比较,抑瘤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黄芪注射液各组可不同程度地升高荷瘤小鼠的白细胞数和胸腺指数、脾指数,且能提高荷瘤小鼠血清中IL-2和TNF-α的水平(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对小鼠H22移植瘤具有明显的抑瘤作用,其作用可能与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9.
背景:免疫营养可通过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促进短半衰期蛋白质合成,调节局部及全身细胞因子的产生,维护肠道黏膜结构及功能的完整性,对术后的免疫抑制起正向调节作用。营养治疗能够明显加强肝移植围手术期机体免疫功能,但对肠内免疫营养在肝移植的应用效果至今少有报道。 目的:观察肝移植围手术期进行免疫肠内营养治疗的安全性和应用效果。 方法:将84例肝移植患者按营养治疗方式不同随机分为免疫肠内营养组和普通肠内营养组,监测移植前、移植后对肝功能、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及排斥发生率,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与结论:免疫肠内营养组移植前1 d的血清前白蛋白和胆碱酯酶水平均显著高于营养治疗前。移植前1 d免疫肠内营养组CD3+CD4+显著高于普通肠内营养组 (P < 0.05),普通肠内营养组的细胞免疫功能恢复状态比免疫肠内营养组推迟1周,移植后1~  28 d免疫肠内营养组IgA均高于普通肠内营养组(P < 0.05),两组均未增加排斥反应发生率。结果证实,疫肠内营养治疗的患者肝细胞合成功能及免疫功能均显著优于普通肠内营养治疗,免疫肠内营养对肝移植围手术期患者的康复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探讨在同种带瓣主动脉移植后早期使用免疫抑制剂降低钙含量的机制和效果。成年SD大鼠为供体;Wistar大鼠为受体,行同种异体带瓣主动脉腹主动脉的异位移植,实验组移植后给予环孢素A(CsA)15mg/kg·d,共2周。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同基因组行同一种系的近交系大鼠同种带瓣主动脉移植。各组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分别于术后2、4、8、12、16周使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大鼠CD25、CD71的表达,移植物进行光镜和电镜观察,免疫组化测定CD40的表达,同时测定钙含量。对照组移植后CD25、CD71和CD40表达的高峰时间段主要在移植后早期(2~4周),此后的表达水平逐渐回落,12周后维持在低水平。CsA组在移植后2~4周CD25、CD71和CD40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但是在8周后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无差别(P>0.05)。对照组的钙含量从4周开始升高,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升高,在12周达到高峰,此后进入平台期。CsA组在移植后4、8、12、16周4个不同时间点的钙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移植后早期,实验组的内皮细胞脱落和平滑肌细胞的坏死情况较对照组减轻。同种瓣移植后早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具有抗钙化作用,其机制在于抑制移植后早期的免疫排斥,减轻了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所受到的免疫攻击,保护了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但是否能改善同种瓣功能和血流动力学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