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胃管置入法是基础护理中常用的技术操作之一。但由于在置管过程中易引起病人不适,使置管困难,导致置管失败。近年来,国内同行对成人鼻胃管置入法进行大量研究和改进,对提高插管成功率,减轻病人痛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现综述如下。1一般成人胃管置入法传统置管方法是将鼻胃管沿病人一侧鼻孔插入至10cm~15cm处,嘱病人做吞咽动作,并顺势将胃管置入至预定长度[1],采用此方法,当胃管通过咽部刺激喉上神经易引起恶心、呕吐而致插管失败。张红燕等[2]报道,对于意识清醒病人宜用缓速插胃管法,此法因速度较慢、用力较小,对病人食管刺激症状明显较快…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普外科胃肠道手术患者胃管置入长度。方法:选择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按操作规范将胃管置入,置管长度为耳垂-鼻尖-剑突,约45~55cm;试验组置管长度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8cm,约53~63cm,同样按操作规范将胃管插到所需的长度。医生在术中调整胃管长度,术后测量调整后的胃管长度。结果:试验组胃管置入长度明显接近实际应置入长度。结论:留置胃管时应根据其置管目的,调整胃管的置入长度,普外科胃管置入长度应适当延长。  相似文献   

3.
钢丝导引置鼻胃管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钢丝导引置鼻胃管的临床应用孙红梅对处于昏迷状态或手术后麻醉尚未完全苏醒不能配合吞咽的病人,或使用呼吸机后气管插管压迫食道人口,致使鼻胃管的置入比较困难的病人。我们采用心血管造影或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后弃用的钢丝做芯来导引置鼻胃管,共20例,一次成功率达1...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不同患者留置胃管的置管一次成功率与正确率.方法:就鼻胃管置管长度、方法、胃管置入后的管理问题综述.结果:置入鼻胃管插入长度应在体表测量基础上延长10~15 cm,留置胃管更换时间根据病情、胃管类型决定,硅胶胃管21~30 d更换,复尔凯胃管60~180 d更换.结论:加强留置胃管患者的护理,保持管腔通畅才能适当延长留置胃管时间,减少插管次数,减少感染并发症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改良鼻胃管置入长度对肠内营养患者反流误吸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经鼻胃管肠内营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置管长度为60-70cm,对照组按国内护理教科书要求置入45-55cm,比较两组患者置管期间反流、呛咳及误吸的发生率。结果经比较观察组仅有1例患者发生了反流,2例患者发生呛咳,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长鼻胃管置入长度,保证胃管末端达到胃幽门部,可有效地防止营养液从胃管末端侧孔流出后反流,促进营养液在胃内消化,可减少反流、误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鼻胃管置入法是基础护理中常用的技术操作之一 ,虽大部分护士都能熟练掌握其操作方法 ,但临床置管困难 ,置管异常的现象仍屡见不鲜。近年来 ,常规的鼻胃管置入法已不能满足清醒病人、昏迷病人、特殊病人的置管需要。因此 ,对鼻胃管置入的研究更加注重个体化与操作方法的多样化 ,广大护理同仁进行了大量的尝试和研究。现就不同患者鼻胃管置入法进行综述。1 新生儿插胃管方法由于新生儿吞咽、咳嗽反射均不完善 ,因而加大了插胃管难度 ,贺雪琴提出改良新生儿插管法[1] 。即在插胃管过程中当胃管下至 5~ 7cm时 (快到达咽喉部 ) ,助手迅速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改良胃管置入长度对颅脑损伤术后气管切开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 60例行鼻胃管插管的患者根据胃管置管长度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置管长度45~55 cm,观察组采用改良胃管,胃管置入长度55~65 cm。比较2组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肺部发生率16.67%(5/30),低于对照组的46.67%(1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胃管置入长度能有效降低颅脑损伤术后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陈进翠  陈芳 《全科护理》2014,(20):1834-1834
正留置鼻胃管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由于面部皮肤代谢、出汗等原因易导致胶布固定不牢;个别病人对胶布过敏;颜面部有创伤不宜使用胶布;病人躁动和意识不清病人易使鼻胃管滑脱。为此,笔者改良了固定鼻胃管的方法,经临床应用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1材料取棉质肤色布条1根,修剪成宽度约1.5cm,去掉毛边,长度根据病人胖瘦而定,一般90cm~105cm。2方法插入鼻胃管并确认胃管在胃内后,用宽约1cm胶布于鼻胃  相似文献   

9.
应用牵拉气管法为气管插管病人留置胃管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霞  尤汉平 《护理研究》2006,20(7):1759
人工气道是将导管经口或鼻腔插入气管或气管切开置入套管所建立的气体交换通道。急危重病人建立人工气道后,一般都需留置胃管进行消化道监测或肠内营养支持。由于气管导管及气囊的压迫间接引起食管狭窄甚至使入口闭塞,并且病人处于镇静或昏迷状态,无自主吞咽动作,采用气囊放气和前倾头部置胃管一次成功率较低。为减少反复插胃管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及不良反应,仔细分析气管与食管的解剖特点,总结出一种简易可行的留置胃管方法,即当胃管置入14cm~16cm(咽喉部)时,一手轻轻向上牵拉气管,另一手迅速将胃管置入10cm,使其通过食管的狭窄处后,再按常规置胃管到预定长度。经临床使用,此方法均能一次成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鼻腔湿化在脑出血术后病人经鼻留置胃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2例脑出血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给予对照组病人常规经鼻置入胃管,观察组在置入胃管前使用利多卡因联合巴曲亭进行鼻腔局部湿化,比较两组病人置管前后平均动脉压(MAP)波动最大差值、鼻腔出血发生率和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结果]观察组置管过程MAP波动最大差值明显低于对照组,鼻腔出血发生率(4. 3%)明显低于对照组(23. 9%),一次性置管成功率(87. 0%)高于对照组(56. 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脑出血病人经鼻置入胃管前用利多卡因联合巴曲亭进行鼻腔湿化,能够有效控制病人因置入胃管导致的血压波动,降低鼻腔出血发生率,提高一次性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下行急诊腹腔脏器严重损伤及胃肠道手术前,置入胃管是防止胃内容物返流误吸入气管的重要手段。在临床工作中,我们遇到9倒置管失败,其中7例病情危重,病人处于休克状态,烦操不安,置管不配合;另有2树常规胃管置人后,术中发现胃管置人失败。由于病情危重,为了争取手术时间,在气管导管插入麻醉后,我们采用胃管内插入扎丝来增加胃管硬度的方法置人胃管,结果均一次获得成功。现将应用体会介绍如下。1物品准备1.1用物同鼻饲法,另备一根长度较胃管长约10cm、直径小于胃管内径的内固定器材扎丝,将扎丝两端利缘磨…  相似文献   

12.
置鼻胃管是临床上常见的基础护理操作之一,是将胃管经鼻腔置入胃内,起到抽出胃液、减轻胃内积气、积液、减轻腹胀、防止呕吐的作用,也是腹部手术前的准备工作.传统方法是护士将胃管经鼻置入相应长度后,用20 ml或50 ml空针经胃管抽出胃液或经胃管注入15~20 ml空气后用听诊器在患者胃部听有无气过水声,也可将胃管外端置入放水的碗中看有无气体溢出来证明胃管是否置入胃内.我科在临床实践中将一次性负压吸引器连接上胃管后再置胃管,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成人胃肠减压胃管留置长度循证护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术前置胃管对减少麻醉及手术中的并发症非常重要。置人胃内的胃管长度为45~55cm。作者从事普外科工作数十年,留置胃管进行胃肠减压上千例。在实际临床操作过程中,胃管留置的长度一般55cm以上,有的甚至长度达到70cm方能顺利完成胃内容物的引流,许多同事深有同感。带着这个问题,作者对胃管置入长度进行了护理循证,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留置胃管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李友珠 《护理研究》2002,16(7):386-387
置入胃管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技术。由于病人个体差异大 ,存在着种种影响胃管置入的因素 ,所以置管前应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 ,选择不同的置管方法。近年来 ,为提高留置胃管的一次成功率 ,提高治疗效果 ,护理研究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现将留置胃管方法、置管深度及置管注意事项综述如下。1 留置胃管方法的选择1.1 常规置管法[1]  对清醒病人 ,说明置管的重要性及要求配合的注意事项 ,多安慰鼓励病人 ,以取得病人主动、积极的配合。病人常取坐位或卧位 ,术者借助其吞咽动作 ,将相应型号的胃管置入 45cm~ 5 5cm即可到达胃。1.2 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NEX+10cm的鼻胃管置入深度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10例,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NEX的鼻胃管置入深度,观察组行NEX+10 cm的鼻胃管置入深度。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入院30 d后洼田饮水试验分级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置管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鼻胃管置入胃体部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以传统NEX长度为基础,增加10 cm插入鼻胃管深度,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吞咽障碍,可精准给予患者肠内营养,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张淑丽  田玉波  王利君  林静  于蓓蓓 《护理研究》2011,25(31):2882-2883
[目的]比较两种胃管置入长度对新生儿胃肠减压效果的影响。[方法]对照组按常规的置胃管方法即置入前额发际到剑突的长度抽到胃液后进行胃肠减压;实验组在常规置胃管抽到胃液后再增加2cm~5cm或前额发际至肚脐的距离,然后再进行胃肠减压。比较置管后第1天、第2天、第3天的引流量、呕吐的发生率及病情好转后停止胃肠减压的时间。[结果]实验组前3d引流量多于对照组(P<0.05),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胃肠减压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胃肠减压时胃管置入长度较常规增加2cm~5cm减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改进胃管置管长度,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鼻饲营养后胃肠道反应、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复尔凯螺旋型鼻肠管.观察组53例,插入胃管长度为55~65 cm,当插至45~55 cm时,检查胃管在胃内后,再插入10 cm,使其到达幽门部.从胃管注入温开水20 ml,拔出导引钢丝,再次用注射器快速从胃管注入温开水10~20ml,使胃管在胃内不盘曲后固定.对照组52例,按传统的胃管置入方法,长度为45~55 cm.两组的鼻饲液均使用营养科自配的营养液.记录比较两组患者置管期间反流、呛咳、误吸、吸入性肺炎、腹泻、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2例出现呛咳,无反流、误吸、吸入性肺炎发生,此4个指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观察组发生腹泻5例、上消化道出血4例,对照组分别为6例、4例,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增加胃管插入长度后,食物直接刺激幽门部,可促进体液调节,减少胃肠道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刘艳  刘坤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8):1810-1811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置入胃管的方法,找出一种更适用于临床的方法。方法选择住院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的患者使用常规方法进行插鼻胃管,观察组的患者则弃用镊子改用戴手套,并配合缓慢匀速的手法直接置入鼻胃管,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插管成功率及不良反应率。结果观察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1),而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传统的置管方法需要进行改进,弃用镊子改用戴手套配合缓慢匀速的手法置入鼻胃管的方法可提高插管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9.
对34例需置入鼻胃管但置管难度较困难的患者,先用常规的方法置胃管,2次置管失败后,休息5分钟,再在活检钳导丝引导下置入胃管.将活检钳置入胃管内,导丝前段不超出胃管内,由活检钳引导置胃管,其它操作同传统胃管置入法.34例患者留置胃管共68次(长期鼻饲患者每7天更换1根胃管,平均住院时间约2周),一次成功率100%.认为为疑难病例留置胃管用活检钳引导,一次性插菅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20.
术前置胃管对减少麻醉及手术中的并发症非常重要.置入胃内的胃管长度为45~55 cm[1].作者从事普外科工作数十年,留置胃管进行胃肠减压上千例.在实际临床操作过程中,胃管留置的长度一般55 cm以上,有的甚至长度达到70 cm方能顺利完成胃内容物的引流,许多同事深有同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