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索应用异丙酚和咪唑安定在胃镜检查中的镇静效果。方法将48例胃镜检查患者分为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胃镜检查;24例治疗组,采用先使用异丙酚和咪唑安定麻醉患者,进行胃镜检查,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反应和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采用先使用异丙酚和咪唑安定麻醉患者,进行胃镜检查治疗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和临床反应均好于采用常规胃镜检查的对照组患者,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先使用异丙酚和咪唑安定麻醉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在临床反应和各项指标均优于采用常规胃镜检查的患者,值得在临床治疗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异丙酚与咪唑安定在无痛人流中的临床选择。方法将400例行人工流产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0例,均于术前缓慢静脉推注芬太尼0·05~0·1mg后,观察组静脉推注异丙酚1·0~2·0mg/kg;对照组静脉推注咪唑安定0·07~0·1mg/kg。观察两组术中镇痛效果,宫颈口松弛度及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情况,比较两种方法在无痛人流术中应用的优缺点。结果两组的镇痛效果、宫颈口松弛度及人流综合征发生情况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发生一过性呼吸抑制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两种方法均有良好的镇痛效果,但异丙酚组术中发生呼吸抑制明显高于咪唑安定组,临床上应根据患者妊娠时间、手术的难度等来选择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芬太尼-咪唑安定及芬太尼-异丙酚在胃镜检查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300例行胃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100例,芬太尼-咪唑安定组(Ⅰ组)、芬太尼-异丙酚组(Ⅱ组)和常规胃镜组(Ⅲ组),观察和记录3组患者的反应(恶心呕吐、呛咳、躁动、咽痛、头晕、嗜睡、乏力、恐惧等)以及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合度(SpO2)的变化和唤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结果:与Ⅲ组比较,Ⅰ、Ⅱ组不良反应少,胃镜操作时间短,患者舒适无痛苦;Ⅰ、Ⅱ组检查中MAP、HR及SpO2变化基本在正常范围内,而Ⅲ组检查中MAP及HR显著升高,且92%患者感觉不适。结论:在胃镜诊疗中应用芬太尼-咪唑安定或芬太尼-丙泊酚均可有效地消除患者的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方便医生的操作和诊断,且并发症少,更加有效、舒适和安全。  相似文献   

4.
余四新  郭锡恩 《淮海医药》2001,19(3):245-245
目的 观察咪唑安定+异丙酚联合用药对血液动力学影响及苏醒质量。方法 择ASAⅠ-Ⅱ级颅内占位手术32例,随机分为异丙酚组(P组)、咪唑安定+异丙酚组(D+P组)。麻醉诱导。P组:异丙酚2.0-2.5mg/kg;P组:异丙酚4-8mg.kg^-1.h^-1,D+P组:先以咪唑安定0.08-0.12mg/kg,术毕前2h改为异丙酚2-4mg.kg^-1.h^-1持续泵入,两组镇痛肌松均用芬太尼2-4μg.kg^-1.h^-1,维库溴铵0.05-0.1mg.kg^-1.h^-1。分别于术前(T1)、术始(T2)、术中(T3)、术毕(T4),送回病房(T5)5个时点记录BP和HR,手术结束后记录患对指令的反应和完全清醒的时间。结果 两组各项指标及麻醉恢复情况差异有显性(P<0.05)。结论 咪唑安定与异丙酚联合用药,麻醉效果佳,不良反应少,费用低,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5.
吴取  余树春 《江西医药》2001,36(6):439-441
异丙酚是一种短效的静脉麻醉药.催眠及镇静作用迅速、平稳、苏醒快而完全、毒性小、体内无积蓄、且不同剂量有不同程度的镇吐作用,但镇痛作用较弱,剂量偏大或注药速度过快易抑制呼吸和循环系统[1].很小剂量的氯胺酮即有较强的镇痛及交感神经兴奋作用.而咪唑安定亦有明显的抗焦虑、催眠和顺行性遗忘作用.本文旨在研究异丙酚与氯胺酮合用和咪唑安定与氯胺酮合用于小儿麻醉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作者观察 40例异丙酚与咪唑安定诱导气管插入导管后心血管反应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择期手术 40例患者 ,ASA ~ 级。男性 2 3例 ,女性 17例 ;最大年龄 76岁 ,最小年龄 18岁。随机分成两组 : 组 ,平均年龄 46 .7岁 ,诱导用异丙酚 2 mg/ kg、芬太尼 0 .0 4mg/ kg、东莨菪碱 0 .0 6 mg、司可林 2 mg/ kg,快速行气管内插管。 组 ,平均年龄 42 .5岁 ,用咪唑安定代替异丙酚 ,其他同 组。监测与诱导前及气管插管后 1、 3、 5、 7分钟 ,循环系统 HR、SBP、DBP、 MBP以及 SPO2 的变化 ,所有收集的资料数据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见表 1、 2。…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异丙酚、芬太尼及咪唑安定在短小手术患者中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00例短小手术患者分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本研究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异丙酚联合芬太尼麻醉方式,而观察组患者进行异丙酚、芬太尼及咪唑安定复合麻醉方式,观察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在整个麻醉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稳定,观察组患者在麻醉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效果和肌肉松弛效果方面均明显短于/优于对照组患者的(P〈0.05)。结论异丙酚、芬太尼及咪唑安定复合麻醉方式麻醉短小手术患者疗效确切,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具有麻醉具有起效快、麻醉效果好和肌肉松弛效果满意的特点,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8.
廖兴文  张诗渊  刘志强 《江西医药》2005,40(Z1):746-747
目的探讨麻醉状态下消化内镜检查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接受胃镜检查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二组,ASAI~II级,麻醉组50例予以咪唑安定0.06mg/kg、异丙酚1.5~2mg/kg静脉注射,50例为对照组。观察患者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观察手术操作时间,清醒时间、不良反应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麻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检查中血压、心率较检查前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患者的满意度和愿意再次接受检查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小剂量咪唑安定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应用于胃镜检查安全可行,可明显减轻痛苦和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异丙酚和咪唑安定对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效果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异丙酚和咪唑安定两种药物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镇静效果差异。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08年5月ICU收治的320例机械通气患者,分为两组,异丙酚组120例,咪唑安定组200例。异丙酚组:插管前予静脉注射异丙酚1.00—3.00mg/kg,插管后行机械通气,用输液泵持续予静脉注射异丙酚0.50—4.00mg/(kg·h),镇静持续时间为(25±5.6)h。咪唑安定组插管前则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6—0.30mg/kg行镇静诱导,插管后行机械通气,用输液泵持续予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4—0.20mg/(kg·h)。镇静持续时间为(28.5±6.4)h。结果药物起效时间异丙酚组为(15±5)s,咪唑安定组为(63.1±10.3)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均达到Ramsay氏分级标准3~4级之间,异丙酚组所需时间为(20±15)min,咪唑安定组所需时间为(30±16)min。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呼吸均有明显改善(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停药后神志恢复时间:异丙酚组(9.6±6.5)min,咪唑安定组(55±10.7)min,两组比较P〈0.01。异丙酚组有5例出现血压下降。结论异丙酚和咪唑安定用于ICU危重患者的镇静均能取得满意的镇静效果。  相似文献   

10.
周结贤  龙丽  林萍 《海峡药学》2016,(4):170-171
目的 探讨咪唑安定与异丙酚复合诱导在妇科肿瘤患者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8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妇科肿瘤并于我院进行手术的1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其中观察组采用芬太尼、琥珀胆碱、异丙酚与咪唑安定进行复合麻醉诱导,对照组采用芬太尼、琥珀胆碱、异丙酚进行单纯诱导,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插导管前以及插导管后血压和心率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患者插管前后心率以及动脉压有明显变化,插管后比插管前有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在插管前后动脉压和心率没有明显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咪唑安定与异丙酚复合诱导在妇科肿瘤患者麻醉中具有有效并且安全的特点,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实施急性脑出血手术的过程中,应用丙泊酚和咪达唑仑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114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7例,观察组应用丙泊酚进行麻醉,对照组应用咪达唑仑进行麻醉。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率和血压,观察组相对于治疗前,治疗后HR和MAP改善比较明显;而对照组改善较差,临床效果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急性脑出血手术的过程中,应用丙泊酚进行麻醉,具有更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在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下咪达唑仑和丙泊酚做为硬膜外静脉辅助用药时,起效时间,恢复时间,使用剂量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78例择期下肢手术患者,ASA分级I~II级,随机分为咪迟唑仑组(M组)和丙泊酚组(p组),硬膜外麻醉完善后分别恒速输注0.1%的咪达唑仑和1%丙泊酚注射液,然后分别记.录两组患者达到预期镇静深度的时间,用药剂量,恢复时间,静脉用药总量,平均动脉压(MABP),心率(HR),脉搏血样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不良反应(术中知晓,注射痛,烦躁,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达到预期镇静深度的时间M组和P组分别为11.0±3.66(min)、6.2±1.88(min)。恢复时间M组和P组分别为18.6±6.50(min)、10.1±3.65(min),M组长于P组。平均动脉压(MABP)较基础值波动〉20%M组2例(5.3%),P组11例(28.9%)。需面罩加压给氧,M组11例(28.2%)p组8例(20.5%)。不良反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作为硬膜外麻醉静脉辅助用药时,咪达唑仑和丙泊酚均能达到预期的镇静深度,丙泊酚起效和恢复时间均较咪达唑仑短,但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咪逸唑仑剧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异丙酚、咪唑安定和依托咪酯用于小儿全麻诱导作用。方法患儿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三组,分别给异丙酚(P组)2.5mg·kg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全胸腔镜下与右侧开胸小切口房间膈缺损修补术的治疗效果。方法成人房间隔缺损患者随机分为全胸腔镜组(28例)和右侧开胸小切口组(22例)。结果两组均无死亡。全胸腔镜组与右侧开胸小切口组体外循环时间分别为(125+41)min和(55±8)min(P〈0.05);升主动脉阻闭时阃分剐为(34±16)min和(19±5)min(P〈0.05);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分别为(6.4±1.6)h和(6.8±1.7)h(P〉0.05);术后胸液引流量分别为(102±20)mL和(133±28)mL(P〉0.05),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5.9±1.15)d和(5.8±2.1)d(P〉0.05)。结论早期行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较侧开胸小切口手术操作时间稍长,但患者术后恢复无差异。  相似文献   

15.
花粉症患者血清可溶性ICAM-1与IgE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 1(s ICAM- 1)在花粉症发病中的意义及其与血清总Ig E(t Ig E)水平的关系。方法 对 2 0例花粉症患者及 2 0名健康人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L ISA)测定血清s ICAM- 1,用荧光免疫法测定血清 t Ig E和蒿草花粉特异性 Ig E(W6 )。结果 在 2 0例花粉症患者的血清中均定量测出蒿草花粉的特异性 Ig E;患者组的血清 s ICAM- 1和血清 t Ig E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P<0 .0 0 0 1) ;并且 ,花粉症患者组的 s ICAM- 1与 t Ig E存在直线正相关 (r=0 .5 86 5 ,P=0 .0 0 7)。结论 花粉症患者血清中的 s ICAM- 1明显高于正常人 ,血清 t Ig E水平与 s ICAM- 1的含量存在直线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咪达唑仑与丙泊酚用于机械通气镇静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涛  刘映  钱明江  梅鸿 《中国药房》2010,(44):4176-4177
目的:对比观察咪达唑仑与丙泊酚用于机械通气镇静的疗效。方法:将101例重症创伤需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咪达唑仑组(n=33)、丙泊酚组(n=33)和联合组(n=35),分别给予相应治疗。采用Ramsay分级标准评估镇静效果。结果:联合组在药物起效时间、达到满意深度时间、恢复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均优于咪达唑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丙泊酚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联合组在治疗费用上明显低于丙泊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于咪达唑仑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咪达唑仑联合丙泊酚用于机械通气镇静效果明显且治疗费用较低。  相似文献   

17.
罗俊  王永旺  顾恩华  薛玉良 《中国药房》2013,(44):4182-4184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和丙泊酚对儿童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EA)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行先天性斜视矫正手术的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氯化钠注射液组(S组)、咪达唑仑组(M组)和丙泊酚组(P组)。所有患儿静脉麻醉后,M组给予咪达唑仑0.05mg/kg,静脉注射;P组给予丙泊酚1mg/kg,静脉注射;S组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2ml,静脉注射。记录3组患儿诱导时间、麻醉维持时间、术中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呼吸频率(RR);记录3组患儿苏醒和出麻醉后恢复室(PACU)时间及患儿苏醒期躁动(PAED)评分;记录所有患儿镇痛评分(CHIPPs)及EA发生率;观察3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3组患儿术中诱导时间、麻醉维持时间、MAP、HR、RR、苏醒时间、出PACU时间、CHIPP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组患儿和P组患儿EA发生率及PAE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较S组患儿EA发生率和PAED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咪达唑仑和丙泊酚可降低七氟烷麻醉患儿EA发生率和PAED评分,提高患儿复苏质量和安全,且不延长苏醒和出PACU时间,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中国药房》2017,(15):2057-2059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联合曲马多对实施胃肠外科肿瘤切除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胃肠外科肿瘤患者资料,按用药的不同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盐酸曲马多片100 mg,每日3次+咪达唑仑注射液3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60 m L中静脉泵注,2.5 m L/h,连续泵注24 h,持续3 d;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曲马多注射液100 mg,肌内注射,每日3次,连用3 d。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时间、睡眠质量评分、疼痛程度评分、术后坠积性肺炎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睡眠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疼痛程度评分、术后坠积性肺炎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达唑仑联合曲马多可显著减轻胃肠外科肿瘤患者术后疼痛,缩短住院时间及术后下床时间,提高睡眠质量,降低坠积性肺炎发生率,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肺通气功能检查在评价心脏外科手术患者预后状况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在我院心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92例患者按照肺通气功能障碍程度的不同将92例患者分为研究1组(基本正常、轻度障碍,共49例)和研究2组(中度障碍、重度障碍,共43例)。结果研究1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均分别为8.2%、4.1%,低于研究2组患者的23.3%、18.6%,P<0.05,术后辅助呼吸脱机时间较研究2组患者早,P<0.05,住院时间较研究2组患者短,P<0.05。结论对心脏外科手术治疗患者术前的肺通气功能进行检查,可对患者的预后状况进行大致判断,有利于临床医师改进手术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沈颜红  张建新  徐宁 《中国药房》2006,17(22):1698-1701
目的研究静脉麻醉药异丙酚对油酸性急性肺损伤(ALI)大鼠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及粘附因子-1(ICAM-1)的影响。方法将80只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ALI组和异丙酚低(4mg/(kg·h))、中(8mg/(kg·h))、高(16mg/(kg·h))剂量治疗组。各组大鼠均于药物治疗4h后行腹主动脉放血处死,取肺组织分别进行光、电镜病理观察。测定肺湿干比、肺水含量,WesternBlot法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SP-A含量,分别以免疫组化(IHC)及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肺组织中ICAM-1的表达及含量。结果电镜显示ALI组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及嗜锇性板层小体损伤,低、中、高剂量治疗组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细胞器损伤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LI组肺组织肺湿干比、肺水含量及ICAM-1表达升高(P<0·05),BALF中SP-A含量减少(P<0·05);静脉输注异丙酚使ALI大鼠肺组织肺干湿比、肺水含量及ICAM-1表达降低,BALF中SP-A含量增加(P<0·05)。结论4~16mg/(kg·h)异丙酚均可抑制油酸性ALI时ICAM-1过度表达,增加BALF中SP-A的含量,减轻肺组织的损伤程度,对油酸性ALI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8mg/(kg·h)剂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