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3 毫秒
1.
儿童臀肌挛缩症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儿童臀肌挛缩症的CT表现。方法对6l例经CT诊断为臀肌挛缩症,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患儿进行研究,并与20例正常臀肌的CT表现作对照。结果在61例臀肌挛缩症中,57例(93.4%)是双侧挛缩,4例(6.6%)是单侧;CT主要表现:(1)臀肌体积缩小,118侧(100.0%)臀大肌体积缩小,16侧(13.6%)臀中肌体积缩小;12侧(10.2%)梨状肌体积缩小;4侧(3.4%)臀小肌体积缩小;4侧(3.4%)髋关节后方关节囊挛缩。(2)注射点区臀肌钙化、坏死。95侧(80.5%)臀肌有钙化,24侧(20.3%)臀肌有斑片状坏死。(3)条索状挛缩带,81条位于臀大肌外侧,从臀大肌外上缘到髂筋束,36条位于臀大肌骶骨侧。(4)肌间隙增宽,轻度38侧(32.2%),中度53侧(44.9%),重度27侧(22.9%)。结论CT扫描能正确诊断臀肌挛缩症,明确病变范围及程度,对术前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空洞型肺癌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空洞型肺癌的CT表现特点,提高空洞型肺癌的诊断水平。方法 总结了19例经手术及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空洞型肺癌的临床与CT表现。结果 病变均位于肺周围部,即所谓周围型肺癌。其中,薄壁空洞4例(2l%),厚壁空洞10例(53%),厚壁空洞伴壁内结节5例(26%);边缘有分叶征4例(2l%),毛刺征2例(10.5%),瘤周胸膜凹陷征8例(42%),血管集束征4例(2l%),空洞伴液平3例(16%)。伴纵隔淋巴结转移8例,骨转移4例,脑转移3例,肝转移5例;鳞癌15例、腺癌4例。结论 空洞型肺癌具有特征性cT表现,结合临床多能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3.
对37例高血压腔隙性脑梗塞患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T3(FT3)、游离T4(FT4)、甲状腺结合球蛋白(TBG)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发现T3、T4、FT3、TBG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TSH、FT4与对照组无显性差异(P>0.05),T4/TBG比值正常,反复发病的腔隙性脑梗塞组T3下降更明显。本就其改变的机制及其临床意义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α粒子辐射诱导人肺鳞癌裸鼠转移模型。方法 α粒子辐射诱导人肺鳞癌细胞系BERP35T4原代接种裸鼠皮下,后采用组织块接种的方法,在鼠间连续传代3次.计算原代成瘤率及传代成活率,并观察肿瘤的转移情况,病理切片和免疫组织化学鉴定肿瘤的性质和来源.结果 (1)α粒子辐射诱导人肺鳞癌细胞系BERP35T4原代接种成瘤率为44.4%(4/9);(2)原代肿瘤的体表转移率与肺转移率均为25%(1/4);(3)病理切片鉴定为低分化鳞状上皮细胞癌;(4)免疫组织化学显示CK3和EMA表达阳性。结论 采用组织块接种的方法,在α粒子辐射诱导人肺鳞癌细胞系BERP35T4的基础上,经过裸鼠体内连续传代3次,成功地建立了人类肺癌裸鼠转移模型。  相似文献   

5.
胫骨开放性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胫骨开放性骨折的治疗原则。方法对1995年1月-2001年12月收治的152例胫骨开放性骨折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按Gustilo法进行分型,其中Ⅰ型56例,Ⅱ型37例,ⅢA型33例,ⅢB型17例,ⅢC型9例。随访20~65个月,平均40个月。结果56例Ⅰ型损伤3~4个月骨折愈合,无感染。33例Ⅱ型损伤3~5个月骨折愈合,4例(11%)需Ⅱ期植骨,4例(11%)感染。26例ⅢA型损伤4~6个月骨折愈合,7例(21%)需Ⅱ期植骨,8例(24%)感染。11例ⅢB型损伤4~8个月骨折愈合,6例(35%)需Ⅱ期植骨(3例多次植骨),8例(47%)感染。ⅢC型损伤中截肢5例(3例Ⅰ期截肢);2例延期截肢;4例经多次植骨,6~8个月骨折愈合;6例(67%)感染。结论胫骨开放性骨折应视为急诊手术,尽早使用抗生素,充分冲洗,彻底清创,稳定骨折,延迟闭合伤口,早期进行自体骨移植。  相似文献   

6.
小细胞肺癌的螺旋CT表现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明确未治疗小细胞肺癌的螺旋CT表现特征,以利于提高CT诊断的准确性。资料与方法 搜集未经治疗且行胸部螺旋CT增强扫描并经病理证实的小细胞肺癌32例,观察其胸部螺旋CT表现特征,结合其他临床资料进行分期。结果 32例小细胞肺癌中,局限性病变6例(18.8%),广泛播散性病变26例(81.2%);中心型27例(84.4%),周围型5例(15.6%)。3l例(96.9%)表现为肺内肿块或结节,其中肿块密度均匀29例(90.6%),钙化及空洞各1例。19例(59.4%)发现支气管狭窄,16例(50%)伴阻塞性肺炎,10例(31.3%)伴阻塞性肺不张。14例(43.8%)纵隔大血管被包埋或侵犯。31例(96.9%)肺门淋巴结增大,25例(78.1%)纵隔淋巴结增大。转移至对侧肺5例(15.6%)、神经系统5例(15.6%)、腹部脏器(肝、肾上腺)4例(12.5%)、骨骼3例(9.4%)。结论 小细胞肺癌以中心型为主,呈实体性生长,CT上肿块密度较均匀,易侵犯支气管及纵隔大血管,伴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7.
胰腺癌侵犯胰周主要血管的CT表现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 的分析多层螺旋CT(MSCT)胰腺检查,胰腺癌侵及胰周主要动、静脉的不同CT表现特征。方法 MSCT诊断胰腺癌68例患者中,33例行手术治疗(其中12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1例剖腹探查发现不可切除),病理结果均证实为胰腺导管细胞癌。术中由手术者仔细探查胰周主要血管[肠系膜上动脉(SMA)、腹腔干(CA)、肝动脉(HA)、肠系膜上静脉(SMV)及门静脉主干(PV)]。结果 165支受检血管中,手术探查发现103支血管未受侵犯,其余62支血管受侵,MSCT术前检查,8.1%(5/62)受侵血管误判为未受侵犯(假阴性)。其余受侵的胰周主要动、静脉(57支)具有不同的CT表现特征:胰周主要动脉受侵时,均被肿瘤包绕大于管周的1/2或完全包埋于肿瘤中。胰周主要静脉受侵时,部分静脉血管被肿瘤包绕小于管周的1/2:SMV为4支(4/17),PV为2支(2/13),但同时均出现管壁受浸润或管腔狭窄或管腔形态改变;胰周静脉受侵犯时出现管腔狭窄或闭塞的机会较胰周动脉大:SMV为11支(11/17),PV为12支(12/13),而CA为3支(3/8),HA为4支(4/7),SMA为4支(4/12);胰周静脉受侵犯时管壁呈浸润性改变的比例较胰周动脉高:SMV为11支(11/17),PV为7支(7/13),而CA为3支(3/8),HA为2支(2/7),SMA为6支(6/12)。结论 胰周动、静脉受侵及时,其CT表现具有不同特征。  相似文献   

8.
儿童腹腔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T表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儿童腹腔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T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经病理证实的儿童腹腔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T表现。其中男8例,女6例,年龄3~14岁。10例经手术、4例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结果 儿童腹腔非霍奇金淋巴瘤CT征象为:(1)腹腔多发、巨大、不规则形肿块(14例);(2)肠壁增厚(6例);(3)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融合、伴腹膜后淋巴结增大,包绕肠系膜血管和腹腔干,形成所谓的“三明治征”(6例);(4)肠管动脉瘤样扩张(4例);(5)肠腔内可见气.液平面(2例);(6)浸润邻近器官,其中脾脏1例、肾脏1例、肝脏1例;(7)引起不完全性肠梗阻(1例);(8)增强扫描肿瘤实质中度强化(13例);(9)合并腹水(4例)。结论 CT检查对儿童腹腔淋巴瘤的诊断以及明确病灶范围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成人活动性肺结核的CT表现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分析成人活动性肺结核的CT表现,明确其CT特征。资料与方法肺结核组61例,肺炎组40例,均行常规螺旋CT扫描和HRCT扫描。分析各自的影像学表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肺结核组:肺实变影60例(98.4%);合并空洞21例(34.4%);小叶中心结节或直径2-4mm分支线样结构(春芽征)42例(68.9%);直径5-8mm边缘模糊的结节50例(82.0%);支气管扩张43例(70.5%);不规则线影49例(80.3%);疤痕性肺气肿21例(34.4%);血管束变形40例(65.6%)。肺炎组:肺实变影32例(80.0%);合并空洞5例(12.5%);小叶中心结节或直径2—4mm分支线样结构(春芽征)16例(40.0%);直径5-8mm边缘模糊的结节8例(20.0%);支气管扩张2例(5.0%);不规则线影20例(50.0%);肺气肿4例(10.0%);血管束变形14例(35.0%)。结论典型的活动性肺结核CT表现有其特点,发生在常见或非常见部位的肺实变影,伴有局限或广泛的支气管播散灶,在HRCT上观察到小叶中心结节或2—4mm分支线样结构(春芽征)和5-8mm边缘模糊的结节影,均应初诊为活动性肺结核;同时出现钙化或纤维化的征象,则强烈支持肺结核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影响高龄食管贲门癌手术的因素。方法:对46例高龄食管贲门癌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切除44例,切除率95.7%。出现并发症14例(30.4%),肺炎、肺不张、肺部感染8例(17.4%),胸腔积液5例(10%),心律失常18例(39.1%)(室上性心动过速13例、房颤2例、室性早搏3例),吻合口瘘2例(4.5%),死亡1例(2.2%)。术后平均住院16d。1年生存率80%(32/40),3年60%(18/25),5年30%(3/10)。结论:对高龄食管贲门癌患者采取手术治疗可以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1.
天津市成人垂体-甲状腺轴激素参考范围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垂体-甲状腺轴激素是反映甲状腺功能的重要指标,目前多采用化学发光法(CLIA)检测,该法快速、稳定、准确,但其配套试剂需进口,参考范围依据国外标准。而不同地域、人群激素水平存在差异,故本研究对天津市健康成人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总甲状腺素(TT4)、灵敏促甲状腺激素(sTSH)进行测定,以建立本地区参考范围,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泽泻醇提物对亚临床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CH)母鼠甲状腺功能及仔鼠神经功能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取85只8周龄SPF级Wistar雌鼠,其中15只行假手术处理作为假手术组,另70只采用甲状腺切除+皮下注射左旋甲状腺素(L-T4)制备SCH模型,造模成功62只,随机分为模型组(n=15,等体积生理盐水)、低剂量泽泻醇提物组(n=15,9 g/kg泽泻醇提物灌胃)、高剂量泽泻醇提物组(n=16,36 g/kg泽泻醇提物灌胃)、L-T4组(n=16,4.5μg/kg L-T4灌胃),1次/d,干预时间为妊娠10 d(E10)至仔鼠出生后21 d(P21)。E17时,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母鼠血清促甲状腺素(TSH)、甲状腺素(T4)水平。P21时,ELISA法检测仔鼠海马组织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Westernblotting检测仔鼠海马组织原肌球蛋白受体激酶A(TrkA)、p-TrkA、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p-CREB蛋白表达水平。P...  相似文献   

13.
多层螺旋CT后处理在骨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在骨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34例骨肿瘤患者行MSCT扫描后,做多层面重建(MPR),最大强度投影(MIP),三维重建(3D),四维重建(4D)4种后处理。结果每一种重建图像均显示了所有的肿瘤。MPR准确显示了肿瘤的范围及细微结构;MIP及3D能立体显示骨改变;4D能立体显示骨改变及肿瘤的范围和细微结构。4种后处理图像结合横断层面原始图像能从不同方向准确显示肿瘤的范围、骨改变及骨膜反应的形态。结论MSCT后处理对病变的显示全面准确,结合横断面图像,可对骨肿瘤做出准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咯血患者导管栓塞治疗后复发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目的 探讨经导管支气管动脉栓塞(TBAE)治疗大咯血后复发的原因及预防措施。资料与方法 56例咯血患者接受TBAE治疗,其中支气管扩张38例,肺结核7例,肺癌6例,肺切除术后咯血4例,支气管动静脉畸形1例。咯血量150~700ml。56例共栓塞靶血管79支,其中单纯使用明胶海绵颗粒(GSP)栓塞41例,使用GSP 丝线线段栓塞4例,使用GSP 无水乙醇栓塞3例,使用GSP 聚乙烯醇(PVA)栓塞4例,单纯使用PVA栓塞4例。所有病例随访1年以上,对有咯血复发的病例均重复行DSA及栓塞治疗。结果 56例患者TBAE后30min~4h咯血均完全停止,但栓塞后1周、1个月、6个月和1年分别有7例(12.5%)、10例(17.9%)、12例(21.4%)和13例(23.2%)复发。复发的原因包括支气管动脉再通(5例)、支气管动脉漏栓(3例)、非支气管动脉供血(3例)和原发病进展(2例)。采用长效栓塞剂联合栓塞,寻找多支支气管动脉及参与供血的膈动脉、肋间动脉、胸廓内动脉等非支气管动脉并予以栓塞,积极治疗原发病是预防咯血复发的主要措施。结论 认识咯血患者栓塞后复发的原因对预防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4(TLR4)在高温致热射病大鼠心功能损伤及心肌铁死亡中的作用。方法 (1)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热射病(HS)组,每组12只。热打击期间,采用肛温计测量大鼠核心体温,BL-420F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测量大鼠心率及平均动脉压。(2)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铁死亡抑制剂(Liproxstatin-1)组、HS组与HS+Liproxstatin-1组,每组6只。建模前30 min,Liproxstatin-1组和HS+Liproxstatin-1组腹腔注射Liproxstatin-1(10 mg/kg)。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溶质载体家庭成员7A11(SLC7A11)蛋白表达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SLC7A1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4)蛋白的表达。(3)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TLR4抑制剂(TAK-242)组、HS组与HS+TAK-242组,每组12只。建模前30 min,TAK-242组和HS+TAK-242组腹腔注射TAK-242(3 mg/kg)。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心肌组织中TLR4蛋白...  相似文献   

16.
成人线粒体脑肌病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特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成人线粒体脑肌病(ME)的临床与影像学特点。方法对6例成人ME患者的临床与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观察其肌电图、脑电图、血乳酸检查、肌肉活检结果及脑CT、MRI特点。结果抽搐、运动不耐受、视听障碍、智能减退等为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肌电图示神经源性损伤(4/5例),脑电图为广泛中、重度异常(3/3例),血乳酸水平升高(4/4例),肌肉活检可见不整红边纤维(RRF)(4/6例)。影像学检查可见幕上多发病灶,呈对称性,位于额颞顶枕叶及丘脑、基底节等处,伴脑室扩大和脑萎缩,CT呈低密度1例,MRI表现为长、等T1,长T2信号影,MR血管造影(MRA)无明显的大动脉狭窄或闭塞,不同程度脑萎缩4例。结论根据线粒体脑肌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结合肌肉活检可对该病做出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7.
500例Budd-Chiari综合征介入治疗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目的 探讨Budd—Chiari综合征(BCS)介入治疗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1990—2002年接受介入治疗的BCS患者共500例,其中腔静脉阻塞型337例、肝静脉阻塞型77例、混合型86例。所有病例均行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术(PTA),其中120例还做了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结果 发生介入治疗并发症共58例(11.6%),死亡1例(0.2%)。术中并发症有误穿心包和心包填塞9例(1.8%),其中心包填塞3例(死亡1例);金属内支架脱落入右心房2例(0.4%);胸腔出血1例(0.2%);腹腔出血2例(0.4%)。术后并发症为急性再狭窄27例,其中单纯PTA后22例(5.8%,22/380),PTA 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5例(4.2%,5/120)。穿刺部位形成假性动脉瘤3例(0.6%);穿刺点出血和局部血肿形成10例(2.0%);穿刺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4例(0.8%)。结论 介入治疗BCS是1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避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内毒素对老龄和D-半乳糖致拟衰老大鼠的肝毒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内毒素(脂多糖,LPS)对老龄大鼠和D-半乳糖(D-gal)致拟衰老大鼠的肝毒性。方法:给大鼠腹腔内注射(ip)单一剂量LPS(E.coli,O111B4株),复制肝损伤。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LP)和白蛋白(Alb);光镜观察肝脏病理组织学损伤。结果:LPS 10mg/kg ip后24h,老龄大鼠血浆ALT,AST,LDH和ALP活性的升高幅度(与对照组比,分别平均升高24.7,9.0,13.3和4.2倍),显著大于D-gal致拟衰老大鼠(与对照组比,分别平均升高5.6,1.6,4.0和0.2倍);前者肝病理形态学损伤也比后者严重。结论:LPS对两种衰老大鼠的肝毒性存在较大差别,其对老龄大鼠的肝毒性明显大于D-gal致拟衰老大鼠。  相似文献   

19.
髋臼骨折368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影响髋臼骨折疗效的因素。方法 对1984年1月~2002年12月经治的髋臼骨折386例进行临床观察,所有患者按Letournel-Judet分类,就其骨折分型、患者年龄、就诊时间、伴发创伤、髋臼骨折治疗并发症、不同的手术显露和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368例经8个月~17年、平均4年11个月随访,按Matta评定法,保守治疗组27例,优11例(40.7%),良11例(40.7%),尚可3例(11.2%),失败2例(7.4%),优良率81.4%。手术治疗组341例,优111例(32.6%),良169例(49.6%),尚可57例(16.7%),失败4例(1.2%),优良率82.1%,总优良率为82.1%。无死亡和感染。结论 术前正确分析骨折移位和类型、选择适当的手术径路、良好的手术整复工具、适时手术,是提高髋臼骨折治疗效果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0.
<正>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s, NMOSD)是一种主要与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 protein-4,AQP4)抗体等相关的自身免疫性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nervous system, CNS)炎症性疾病,具有高复发率、高致残性的特点,好发于中青年女性。治疗主要以皮质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剂等为主。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免疫调节相关的新型靶向药物上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