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丙撑亚胺(Propylenimine),又名甲基氮丙啶(Methyl Aziridine),属于氮丙啶类烷化剂,工业上用于合成粘合剂、固化剂、昆虫不育剂及抗癌药物。丙撑亚胺为挥发性液体,易溶于水及脂类,水溶液呈碱性,易加成聚合,易与酸类或硫醇类化合物发生开环反应。丙撑亚胺属于高毒类化学物质,  相似文献   

2.
<正>化疗药物外渗是指化疗药物在输注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渗漏到皮下组织中,使注射部位出现疼痛、肿胀、红斑,此时检查静脉通路应无回血[1]。通常蒽环类化疗药物引起的外周静脉注射药物外渗的频率可以从0.1%至6%的[2-4]。蒽环类药物被认为是最容易引起外渗的代表性的药物,因此其形成溃疡和组织坏死的风险非常高。如果不能及时治疗,治疗的最终和最糟糕的结果将是灾难性的。那患者将面临的是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右丙亚胺对紫杉醇所致心脏毒性是否具有防治效果.方法6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紫杉醇组、紫杉醇+小剂量右丙亚胺组、紫杉醇+大剂量右丙亚胺组.分别于用药第8周末及16周末每组处死大鼠各8只,测定血清肌钙蛋白I(cTnI)、血清肌钙蛋白T(cTnT)水平,并取大鼠心肌组织制作病理切片,于光镜下观察其显微结构,比较其中的差异.结果8周末紫杉醇组与空白对照组对比,血清cTnI、cTnI浓度升高,右丙亚胺组升高幅度高于紫杉醇组,但差异无统计意义(P>O.05).16周末紫杉醇组与空白对照组对比,血清cTnI、cTnI浓度升高,右丙亚胺组升高幅度高于紫杉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16周末紫杉醇组细胞及间质充血水肿,右丙亚胺组较紫杉醇重,病理积分高于紫杉醇组.结论右丙亚胺会加重单药紫杉醇所致的心脏毒性.  相似文献   

4.
5.
6.
右丙亚胺对阿霉素引起的心脏毒性防治效果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右丙亚胺对蒽环类药物(阿霉素)所致心脏毒性的防治效果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31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阿霉素[3 mg/(kg·week)×10,iv]组和阿霉素+右丙亚胺组[60 mg/(kg·week)×10,iv或ip],分别于用药前、用药第4周末及10周末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肌钙蛋白Ⅰ(cTnI)和脑钠肽(BNP)水平,超声心电图机检测心功能变化,并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及心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阿霉素组实验前后对比,血清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升高(P<0.05),cTnI和BNP浓度升高(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下降(P<0.05);右丙亚胺可明显降低MDA、cTnI和BNP水平(P<0.05),使LVEF和LVFS值升高(P<0.05),并能减轻心肌病理损伤,减少心肌凋亡细胞.结论 右丙亚胺对阿霉素所引起的心脏毒性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是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降低脂质过氧化产物含量和减轻心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
药物研制的结果经常无法预言,常令人失望、受挫折,但偶然也令人兴奋,具有潜在价值的结果也会意外地出现。对原来作为抗癌药物研制的丙亚胺(ICRF-159)及其D-异构体(ICRF-187)都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室和临床试验;药物在动物试验中有效,在临床上则无效。然而,因为它的微妙,以及在动物实验中  相似文献   

8.
9.
10.
三叶青的毒理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三叶青为葡萄科植物三叶崖爬滕Tetrastigma hemsleyanum Diels et Gilg的根,又名金线吊葫芦、石老鼠。在浙江民间素有食用习俗,为评价其安全性。我们按《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年版)中“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试验”进行实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右丙亚胺对柔红霉素所致心脏毒性的防治作用.方法 观察10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在接受含柔红霉素化疗时合用右丙亚胺后心电图及左室射血分数(EF)的变化.并与未使用右丙亚胺的对照组12例作比较.结果 在柔红霉素方案化疗1个疗程后,右丙亚胺组与对照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分别为10.0%(1/10)和25.0%(3/12),左室EF下降超过10%的发生率分别为10%(1/10)和16.7%(2/12),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个疗程后,右丙亚胺组与对照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分别为20.0%(2/10)和50.0%(6/12),左室EF分数下降超过10%的发生率分别为20.0%(2/10)和41.7%(5/12)(P<0.01).对产生心脏毒性的8例患者,在其后再次接受含柔红霉素方案化疗时联合使用右丙亚胺,2个疗程结束后有5例患者异常心电图转为正常,4例患者EF分数得到恢复,无一例心脏损害加重.结论 右丙亚胺对柔红霉素所致心脏毒性的发生有一定的防护作用,并且对已经形成的损害有一定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二苯醚的急性毒性、蓄积毒性、经皮吸收率、诱发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PCEM)及致畸作用等。实验结果表明,二苯醚经口染毒小白鼠的 LD_(50)为3160mg/kg。其95%可置信区为2050~4880mg/kg。大白鼠蓄积系数 K 值为5.3,2及4h 经皮吸收率分别为12.1及12.5T%。诱发 PCEM 的出现率,当剂量为632.0mg/kg 时为4.83‰,1264.0mg/kg 时为6.67‰,无剂量一效应关系,但与对照组比较 P<0.01。提示二苯醚具有一定的细胞遗传毒性。致畸实验仅骨骼检查有畸形,但未发现剂量一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3.
应用小鼠急性毒性实验、大鼠与犬的亚急性毒性实验以及LD_(50)测定,对藻酸双酯钠毒理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鼠一次口服的LD_(50)为12 230.2mg/kg;在大鼠亚急性毒性实验中,三组用药大鼠(50mg/kg,428mg/kg,1070.2mg/kg)各脏器未发现与药物毒性有关的病理改变,外周血象和肝、肾功能也均为正常;犬的亚急性毒性实验发现,两用药组凝血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1),其中用药量为316.46mg/kg(1/8LD_(50))组犬的肝细胞多呈混浊肿胀,少数发生脂肪变性,肾近曲小管肿胀混浊.提示该药属微毒药品;大剂量长期使用对肝、肾有轻微毒性.  相似文献   

14.
李莺 《当代医学》2021,27(22):159-160
目的 探讨右丙亚胺联合参麦治疗靶向药物心脏毒性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62例靶向药物心脏毒性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两组均予以蒽环类药物进行化疗,对照组采用传统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组采用右丙亚胺联合参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生物学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T(CTnT)及心电图异常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LVEF、CTn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LVEF均降低,CTnT均升高,但观察组变化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右丙亚胺联合参麦治疗靶向药物心脏毒性效果优于传统丹参注射液治疗,可减缓心功能受损,减少心电图异常变化,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5.
茶色素毒理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研究对从湖北绿茶提取的茶色素进行了毒理学研究。结果指出,急性毒性试验小鼠口服给药,每组20只,以改良寇氏法计算,LD50为9.15g/kg,最低剂量组20只小鼠,7天内无一死亡及中毒,表明茶色素口服安全范围大。长期毒性试验中给大鼠按低、中、高不同剂量连续给药9周,高剂量组为900mg/kg,为临床推荐用药剂量的20倍,均未见动物出现外观、体重、血象、肝、肾功能及实质脏器组织的毒性改变。本研究为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安全性评价提供毒理学依据.方法 采用急性毒性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Ames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和大鼠30天喂养试验进行检测.结果 多不饱和脂肪酸对雌雄性小鼠和雌雄性大鼠经口LD50均>20.0g/kg体重,属无毒类.三种致突变实验均未显示出致突变性,对大鼠30天喂养实验各项指标均未见明显毒性,大鼠30天喂养试验无损害作用剂量为6.66g/kg体重.结论 多不饱和脂肪酸一、二阶段毒性试验结果 均未表现出明显毒性,食用安全.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探讨右丙亚胺对柔红霉素所致心脏毒性的防治作用。方法 10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在接受含柔红霉素化疗方案时合用右丙亚胺作为治疗组,与同期单用化疗的对照组作比较,回顾性分析两组在不同疗程时心电图及左室射血分数的变化情况。对产生了心脏毒性的8例患者,在其后含柔红霉素化疗中,均加用右丙亚胺,观察心电图及左室射血分数的变化情况。结果 在含柔红霉素方案化疗1个疗程后,单独化疗组与右丙亚胺联合化疗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分别为25% (3/12)和10%(1/10);同时并左室射血分数下降超过10%的发生率分别为16.6%(2/12)和10%(1/10),两者均无统计学差异。3个疗程后,单独化疗组与右丙亚胺联合化疗组心电图异常累积发生率分别为50% ( 6/12)和25%(2/10);同时并左室射血分数下降超过10%的发生率分别为41.7%(5/12)和25%(2/10),两者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对产生心脏毒性的8例患者,在其后再次接受含柔红霉素方案化疗时联合使用右丙亚胺,2个疗程结束后有62.5% (5/8)患者异常心电图转为正常,50%( 4/8)患者射血分数得到恢复,无一例心脏损害加重。结论 右丙亚胺对柔红霉素所致心脏毒性的发生有一定的防护作用,并且对已经形成的损害有一定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比较右丙亚胺联合参麦注射液对降低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临床明确诊为癌症患者在均应用蒽环类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三组均给予蒽环类药物进行治疗,A组:右丙亚胺组,在应用蒽环类药物基础上单独加用右丙亚胺静脉滴注,B组:参麦组则对该组患者加用参麦注射液50mg/日,C组即右丙亚胺联合参麦注射液组,上述三组均在应用蒽环类药物化疗开始即对应应用,连续应用12天,并记录观察三组患者中出现心脏毒性反应的发生比率。结果:比较三组患者心电图变化、心脏彩超变化、心肌酶学化验及发生其他心源性损害的比例,其中C组发生心脏毒性的概率低于A、B两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应用蒽环类药物治疗的癌症患者,右丙亚胺联合参麦注射液可以有效减轻蒽环类药物对心脏的毒性作用,可减少蒽环类化疗药物在治疗癌症的同时带来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9.
用益灵霜进行动物的皮肤毒性试验,其结果证明:用三个剂量(4,7.6和17mg/cm~2)涂擦大鼠皮肤10天,未引起皮肤局部和全身性不良反应;用13g/kg的剂量给大鼠灌胃,未出现中毒症状和致死作用,属于无毒的化合物;给白兔皮肤斑贴0.5g益灵霜,未引起皮肤刺激性反应;经白豚鼠的开放式皮肤吸收致敏试验,未出现过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扇贝多肽的毒理学作用.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以小鼠为受试动物,采用一次性静脉注射和腹腔注射给药两种方法.观察扇贝多肽的急性毒性反应;应用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染色体畸变实验和伤寒沙门菌基因回复突变实验研究扇贝多肽的致突变作用.以大鼠为受试动物,通过血液生化学指标的检测和心、肝、脾、肺、肾等主要脏器的病理组织学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