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一般资料 1980年6月至1985年2月我院收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200例,其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下称出血)12例。12例中男4例,女8例。21~50岁11例,70岁1例。出血以乐果多见(6/36)、敌敌畏(2/25)次之,比文献记载高。3911(1/13)、1059(1/15)、1605(2/69)中毒并发出血较少。辛硫磷(25例)、敌百虫(17例)中毒未发现1例并发出血。皮肤吸收中毒108例并发出血2例,消化道吸收中毒92例出血10例。服毒量40~250毫升38例,并发出血8例;小于20毫升54例,并发出血4例。重度中毒50例、出血8例,中度中毒34例、出血2例,轻度中毒116例、出血2例。表现呕血或便血,或二者兼有。出血距接触毒物时间20分钟1例,  相似文献   

2.
中药止血汤早期胃管饲入加早期静脉滴注甲氰咪胍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所致上消化道出血,效果确切。观察组50例,发生上消化道出血8例(占16%),轻型出血7例,重型出血1例,无1例因出血而致死亡。对照组40例,发生上消化道出血21例(占52.5%),轻型出血8例,重型出血13例,因消化道出血而致死亡7例,两组比较差异高度显著(P<0.01)。本组病人 在应用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或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脑内出血的部位、体积与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25例急性脑内出血患者的出血灶体积及部位,统计比较不同出血灶体积及部位患者SAP的发生率。结果:225例急性脑出血(AICH)患者按出血体积大小来分,小量脑出血组(67例),中量出血组(97例)及大量出血组(61例),SAP的发生率分别为31.3%、50.5%、98.4%,大量出血组SAP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按出血部位来分,基底节(66例)、丘脑(53例),脑叶(45例)、脑干(10例)、小脑(28例)、脑室(14例)、多部位(9例)出血。SAP的发生率分别为48.5%、66%、24.4%、90%、67.9%、85.71%、88.9%。脑叶出血、基底节出血显著低于其他各组出血(P<0.05)。结论:大量脑出血、多部位出血、脑室、脑干、丘脑、小脑出血患者更容易发生SAP。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中期妊娠引产出血原因以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该院产科进行中期引产的孕产妇作为探讨对象,寻找中期妊娠引产出血原因,并探讨不同护理方式对减少产后出血量的影响。结果:200例中期妊娠引产产妇中22例发生出血,出血率为11.0%,其中催产素(18例)引产产后出血2例,出血率为11.1%,米索前列醇和米非司酮(28例)引产后产后出血1例,出血率为3.6%,利凡诺尔(134例)引产后产后出血18例(13.4%),剖宫产取胎(11例)后发生出血1例,出血率为9.1%,水囊(9例)引产产妇产后未发生出血;导致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包括宫缩乏力、胎盘胎膜因素以及凝血功能障碍异常;观察组产妇引产后2h和24h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期妊娠产妇引产后出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引发原因主要以胎盘胎膜残余、凝血功能障碍和宫缩乏力为主,针对引产出血原因给予术前心理疏导护理,可明显缩短出血时间和减少出血量。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心得安预防20例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再出血的效果。心得安组半年内无1例再出血,1年内6例再出血,再出血率为30%;对照组20例中,半年内再出血者16例(再出血率80%),1年内20例全部再出血,再出血率100%。两组间有极显著差异(P<0.001),提示心得安预防肝硬化上消化道再出血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1355例剖宫产术时及术后出血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1983~1085年1,355例剖宫产术时术后24小时内出血进行分析,出血≥400ml者206例,剖宫产后出血率为15.2%。剖宫产指征中,相对性头盆不称中57例发生术时及术后出血,其产后出血率19.79%(P<0.05);前置胎盘15例发生术时出血,其产后出血率53.57%(P<0.01)。新生儿体重≥4,000g者24例发生术时及术后出血,其产后出血率为34.28%(P<0.01)。术时胎盘徒手剥离者,66例术时及术后出血,其产后出血率为36.67%(P<0.01)。206例剖宫产后出血中,9例(0.66%)作子宫切除术。本文对产后出血的原因及处理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出血的原因及有效防治措施.方法:对1365例剖宫产产妇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并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65例剖宫产出血139例(出血量>1000ml),占剖宫产产妇总数10.18%,其中术中出血122例(8.93%),术后出血17例(1.24%).出血139例中,子宫收缩乏力出血96例(69.0%),缝合不当出血24例(17.3%),胎盘胎膜因素所致出血19例(13.7%).结论:剖宫产出血主要原因为宫缩乏力及缝合方法不当等,迅速缝合切口,B-lynch缝合术是有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本文收集的17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中有26例(15.3%)发生再出血,其中10例发生在首次出血后的2周内。腰穿是区别再出血和脑血管痉挛的重要手段。本组144例首次出血死亡率9.7%,而再出血病死率42.3%(P<0.01)。本文强调了再出血治疗中的6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用急诊纤维内镜检查177例上消化道出血,内AGMB87例(49.15%),消化性溃疡出血60例(33.90%),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0例(5.65%),其他疾病20例(11.30%)。改变了常见出血病因的传统观念,针对出血病因及检查特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术后出血的原因和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10年4月该院施行的279例PD术的临床资料。术后出血的诊断采用国际胰腺外科研究协作组(ISGPS)的胰腺切除术后出血(PPH)定义及分级标准。结果 18例(6.5%,18/279)发生术后出血,其中消化道出血6例,腹腔内出血12例;早期出血6例,迟发性出血12例;轻度5例,重度13例;B级11例,C级7例。出血时间为术后1h~20d,中位时间为5.5d。再手术10例(55.6%,10/18),死亡4例(22.2%,4/18)。结论及时而果断的再手术是处理PD术后并发出血的一个重要手段。精细熟练的操作、严密吻合、彻底止血及有效预防胰瘘、腹腔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是减少术后出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内镜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356例,其中内镜治疗相关性消化道出血108例,非内镜治疗相关性消化道出血248例。内镜下明确出血部位,根据出血方式选择钛夹、黏膜下注射1/10 000肾上腺素、氩离子凝固术(APC)或局部喷洒8%去甲肾上腺素止血治疗。结果 356例患者中即时止血成功350例(98.31%),术后2周内再出血14例(3.93%),再次内镜下止血成功9例(2.52%),11例(3.08%)内镜下止血失败转外科手术治疗,内镜治疗总有效率为96.91%(345/356)。11例内镜止血失败患者的出血原因均为动脉出血。结论内镜治疗急性上消化道非静脉曲张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动脉出血有可能影响内镜止血效果,应及时转外科治疗,以免失去抢救时机。  相似文献   

12.
庞则娟 《右江医学》2004,32(6):633-634
颅脑损伤后患者易并发上消化道出血 ,笔者回顾性调查14 5例颅脑损伤病例 ,并发上消化道出血 4 6例 (31.7% )。现将护理对策介绍如下。临床资料   14 5例颅脑损伤患者 ,并发上消化道出血 4 6例 ,其中男2 9例 ,女 17例 ,年龄 2 0~ 6 5岁 ;呕血 15例 ,黑便 2 3例 ,大便潜血试验阳性 8例。临床诊断 :脑干损伤 4 1例 ,并发上消化道出血 2 8例 (6 8.3% ) ;脑内血肿 2 4例 ,并发上消化道出血 8例 (33.3% ) ;硬膜下血肿 4 3例 ,并发上消化道出血 7例 (16 .3% ) ;硬膜外血肿 37例 ,并发上消化道出血 3例 (8.1% )。本组病例显示 :原发性脑损伤愈重 …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绝经后阴道出血的病因与恶性肿瘤的关系。方法 :对绝经后阴道出血 315例进行临床和病理检查资料分析。结果 :生殖器炎症 15 6例 (49.5 2 % ) ,功能性子宫出血 87例 (2 7.6 2 % ) ,恶性肿瘤 33例 (10 .4 8% ) ,其它疾病 39例 (12 .38% ) ;绝经 1~ 10年阴道出血 2 0 4例恶性肿瘤 14例 (6 .86 % ) ,绝经 11~ 2 0年阴道出血 89例恶性肿瘤 11例 (12 .36 % ) ,绝经 >2 0年阴道出血 2 2例恶性肿瘤 8例 (36 .36 % )。结论 :绝经后阴道出血的主要原因是生殖器炎症 ,绝经时间长的阴道出血恶性肿瘤的发生率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14.
曾冬明  王小宜   《中国医学工程》2007,15(2):177-180
目的探讨新生儿颅内出血的CT表现特点。方法对42例新生儿颅内出血病人的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本组42例新生儿颅内出血中,蛛网膜下腔出血36例(86%);其中12例合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2例合并脑室内出血,2例合并脑实质内出血,1例合并硬膜下出血;脑室内出血3例(7%),2例合并HIE;室管膜下出血2例(4%);脑实质出血2例,1例合并脑实质出血(IPH)和HIE;硬膜下出血3例(7%),均合并头皮下血肿。结论CT检查能对新生儿颅内出血作出准确的诊断,能精确显示出血部位、程度及分型,这些改变与病因、预后有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常见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方法 :按年龄 ,性别对相关病人分组 ,并对诊断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 5例上消化道出血中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 5 4例 (37.2 4 % ) ,胃溃疡出血 30例(2 0 6 9% )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 37例 (2 5 5 2 % ) ,胃粘膜病变 10例 (6 90 % ) ,其余病变出血者占 14例(9 6 6 % )。其中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男性较女性多见。年龄在 4 0岁以上发病增多。结论 :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胃溃疡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胃黏膜病变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 ,其中在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中 ,男性发病较女性高 ,年龄大于 4 0岁者上消化道出血发病率明显增高 (P <0 0 1)。  相似文献   

16.
对14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了紧急内窥镜检查(简称镜检),130例(92.8%)被发现出血病灶,其中120例(85.7%)见有活动性出血或近期出血。24小时内镜检者,出血病灶发现率为93.9%,24~48小时为74.1%。25例(17.8%)见有二个出血病灶。引起出血的主要病因有消化性溃疡(34.3%)、急性粘膜病变(26.4%)、胃癌(17.1%)和慢性胃炎(8.6%)。另10例(7.1%)出血原因不明。镜检对各种出血原因的诊断价值优于钡餐检查。4例(2.8%)于镜检后再度出血,但无一例因镜检而死亡。误诊和漏诊共6例(4.3%)。紧急内窥镜检查安全、可靠、确诊率高,有助于及早采取合理的治疗和减少不必要的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相关罕见出血的原因及治疗方案。方法对行ERCP联合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S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 423例患者,ERCP+EST治疗中即刻出血44例,延迟出血1例,出血发生率为3.16%(45/1 423)。出血直接原因:42例为EST切口出血,3例罕见出血原因分别为憩室出血、胆管壁损伤出血、胆管壁血管瘤出血。结论 ERCP术中一旦发生出血,内镜下止血是有效且安全的,若内镜治疗失败,可行十二指肠动脉栓塞疗法或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我院自1985年4月至1990年5月,用TH肝胶(西安化工研究所研制)栓塞治疗门静脉高压症食管静脉破裂出血49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共49例,男性36例,女性13例。年龄4~62岁。择期手术33例,急症手术16例。手术死亡2例(4%)均伴肝癌。再出血7例(14.9%),再手术3例。随访47例,随访时间6月至5年。效果优(能恢复工作,无出血)22例(44.9%),良(能做轻工作、无出血)14例(28.6%),优良率共73.5%。差(有出血史)7例(14.9%)。死亡4例(8.24%),其中再出血死亡2例,肝衰死亡2例。总病死率12.24%。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及预防措施。方法分析118例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依次为消化性溃疡43例(36.4%)、胃癌23例(19.5%)、急性胃黏膜病变22例(18.6%)、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6例(13.6%)、其他14例(11.9%)。结论消化性溃疡是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其次为胃癌及急性胃黏膜病变。上消化道出血常见诱因为药物和长期精神紧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全国范围登记的经阴道无张力尿道悬吊术(TVT)并发出血的问题。研究设计:研究对象为在注册处登记的TV T术中出血增多或因出血或血肿而再次手术的妇女。结果:5578例TVT术中151例(2.7%)报告有出血问题。术中出血增加报告106例(1.9%),再次手术(或转换手术)有45例(0.8%)(5例患者两种情况兼有)。103例(95%)患者术中出血增多经保守方法处理。共计45例(0.8%)患者因为出血或血肿再干预。再干预包括34例剖腹手术、4例经阴道血肿清除、3例经耻骨上导管干预,2例阴道切口干预(1例患者情况具体不祥)。12%的出血考虑动脉因素(包括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