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Wnt信号通路与牙胚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牙齿的发生、分化是牙源性上皮与外胚间充质相互诱导、相互作用的结果。牙胚发育过程中复杂的信号调控体系是近年来口腔科学研究领域的难点和热点。现已初步证实Wnt信号通路是参与牙胚发育过程重要的分子信号调控因子。在牙胚发育过程中,随着Wnt信号通路调控机制的阐明,必将为牙再生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该文就近几年对Wnt信号通路与牙胚发育关系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牙齿发育的调控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牙齿发育是牙源性上皮与间充质细胞间相互诱导、相互作用的结果。本文从牙齿发育信号的启动、颅神经嵴细胞在牙齿形态发生中的作用以及上皮 -间充质的交互式作用三个方面简述牙齿发育的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3.
Wnt信号通路包括经典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和非经典通路,对个体组织发育和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具有重要调控作用,在包括颅面部器官在内的几乎所有器官发生过程中都必需Wnt信号通路的调控。研究发现,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不仅在牙齿发育过程中参与了上皮和间充质的相互作用,在牙囊细胞的分化过程亦有Wnt信号通路的参与。本文就Wnt信号通路在牙齿发育和牙囊成骨/成牙骨质向分化中的调控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牙齿发育是一个长期、连续、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多种信号分子参与调节,其分子机制可总结为:通过外胚层来源的上皮和下方间充质互相作用,调节牙齿的形态学发生。本文就牙齿发育的各个信号通路及其相互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Notch信号通路是一种高度保守的细胞间信号传导机制,该信号激活后,可通过"旁诱导效应"调控自身和周围干(祖)细胞的分化、增殖。Notch信号的正常表达和激活对于牙胚发育、牙齿的形成和萌出十分重要。在牙胚发育的不同时期,牙源性上皮和间充质中的Notch信号因子受到生长因子(FGFs、BMPs等)的调控,会得到不同程度的表达和维持,从而在成牙本质细胞及成釉细胞的分化、牙体硬组织的矿化、牙尖发育模式的形成和牙根的形成等一系列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前,间充质干细胞结合组织工程技术再生牙齿组织是牙齿组织生物性再生修复研究的前沿问题.但如何促进间充质干细胞成牙分化是促进其介导牙齿组织再生的关键.目前,已发现多条信号通路参与了细胞的成牙分化及牙体组织形成的调节,包括Wnt/β-catenin、Notch、BMP、MAPK通路,但其具体的分子调控机制仍未完全明确,限制了研究及临床转化应用.本文就调控细胞成牙分化的主要信号通路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牙齿发育是一个长期、连续、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多种信号分子参与调节。本文以小鼠牙齿发育为例,综述了目前已知的Shh诱导牙齿发育的分子机制,包括Shh参与牙齿发育的启动,Shh与多生牙和融合牙的关系,Shh对牙齿替换过程的影响以及Shh与其他信号分子在牙齿发育过程中的相互作用,为进一步研究牙齿发育及Shh在牙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初级纤毛是哺乳动物细胞表面特化的细胞突起,其内部存在大量调控细胞生命活动的信号分子,参与构成细胞内的信息传递系统。近年来研究发现,牙组织细胞有纤毛存在,并且纤毛病患者可同时伴有牙齿发育异常表现。说明细胞纤毛可能参与牙发育过程。本文旨在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初级纤毛在牙齿发育中的功能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阐示细胞纤毛中信号分子的功能及作用通路,拓展对牙发育机制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牙发育过程是在复杂的信号分子级联网络精密调控下,上皮和间充质相互作用而诱导分化的器官发生过程。本文从牙齿形态发生不同阶段,牙胚上皮和间充质细胞命运改变的角度出发,对近年来牙齿发育过程中形态调控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增进对器官发育和形态发生的认识,为牙再生过程中精准调控再生牙形态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初级纤毛是位于大多数哺乳动物细胞表面,感受外环境刺激并传导信息的一种细胞器,在组织发育过程中参与调控各种信号通路。本文就初级纤毛在牙发育中的分布及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文献复习结果表明,在牙发育过程中,初级纤毛在上皮与间充质的相互诱导中发挥重要作用,且随细胞不断增殖分化,初级纤毛的分布呈现出时间和空间依赖性。尽管此分布特征的原因尚不明确,但部分实验证据表明其与初级纤毛所分布的细胞与组织的功能相适应。初级纤毛在牙发育过程中主要参与调控Hedgehog和Wnt两种重要的信号通路,编码纤毛蛋白的基因(如Kif3a、Evc/Evc2和Ift等)可通过对这两种信号通路的调控来影响牙齿的发育,并且两种信号通路之间存在交互作用。相关基因(如Ofd1,Bbs等)的缺失也可通过损害纤毛的结构或功能破坏上下游信号的传导,引起多种类型的牙齿发育不良,包括小牙、釉质发育不全、牙齿缺失或颅面部畸形。  相似文献   

11.
牙发育过程,包括胚胎早期预定成牙部位到发育形成完整的牙及牙周组织的发育成熟,是一个复杂的连续过程。牙发育实际上是牙源性上皮与脑神经嵴来源的牙源性间充质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一过程受到诸多信号的影响。Yes相关蛋白基因(YAP)是Hippo通路中的靶基因,在牙胚发育的初始阶段,可在不同部位检测到其表达。Hippo-YAP信号通路通过抑制YAP的活性,调控细胞增生和程序性细胞死亡间的平衡,从而调控器官的大小。本文就Hippo-YAP信号通路和YAP在牙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先天缺牙是牙齿发育过程中常见的牙数目发育异常,对患者的颌面部发育及美观和咀嚼功能产生严重的影响。根据有无伴发全身症状,先天缺牙可分为综合征型先天缺牙与非综合征型先天缺牙。近几年发现新的相关基因和新的突变位点及分子机制已成为目前非综合征型先天缺牙基因研究的主要方向。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文献的回顾,对与非综合征型先天缺牙主要相关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TGF-β/BMP信号通路、PAX9基因和MSX1基因、EDA/EDAR/NF-κb信号通路的分子机制以及相互调节的紧密联系进行综述,为未来先天缺牙的防治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非综合征型先天缺牙致病基因的分子机制的研究目前甚少,对于其机制的精准探索将成为先天缺牙未来主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3.
??DKK1 is an important inhibitor of Wnt signaling pathway??which blocked Wnt signaling mainly through combined with LRP5/LRP6 receptor and Kremen-1/2. DKK1 gene is involved in the process of embryonic development and osteogenic differentiation??and is related to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many oral diseases. In recent years??the research of DKK1 gene polymorphisms has become a hotspot.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DKK1 gene polymorphism sites are related to tooth agenesis. This review summarized the recent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KK1 gene as well as its gene polymorphisms and oral diseases??and provided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further studying the role of DKK1 in the development of oral diseases.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外胚叶发育不全(EDA)基因及其受体(EDAR)基因在斑马鱼早期咽齿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模式,为进一步研究其在牙齿发育过程中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 提取受精后48 h(48 hpf)的斑马鱼胚胎总RNA,之后逆转录合成cDNA,以该cDNA为模板,特异性扩增斑马鱼咽齿特异性标记基因dlx2b、Eda信号通路相关基因eda及edar基因片段,用TA克隆试剂盒将这3个基因片段分别连接到pGEMT载体上,将对应质粒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线性化,以PCR线性化做模板,选择相应的RNA聚合酶体外转录,合成dlx2b、eda及edar基因的反义mRNA探针。收集36、48、56、60、72、84 hpf的斑马鱼胚胎,运用全胚原位杂交技术检测eda及edar基因在斑马鱼咽齿发育部位的表达分布。比较原位杂交结果eda及edar表达区域与斑马鱼咽齿特异性标记基因dlx2b所指示咽齿部位的关系。结果 获得了dlx2b、eda及edar基因的反义mRNA探针。原位杂交结果显示,48~72 hpf时eda及edar在鳃弓牙齿相应部位可见强棕褐色阳性信号,与dlx2b所指示咽齿部位吻合。结论 Eda信号通路配体与受体在斑马鱼咽齿早期发育过程中即牙齿发生至形态发生阶段于咽齿部位特异性强表达,这一结果显示该信号通路可能参与斑马鱼咽齿早期发育的调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外胚叶发育不全(EDA)基因及其受体(EDAR)基因在斑马鱼早期咽齿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模式,为进一步研究其在牙齿发育过程中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 提取受精后48 h(48 hpf)的斑马鱼胚胎总RNA,之后逆转录合成cDNA,以该cDNA为模板,特异性扩增斑马鱼咽齿特异性标记基因dlx2b、Eda信号通路相关基因eda及edar基因片段,用TA克隆试剂盒将这3个基因片段分别连接到pGEMT载体上,将对应质粒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线性化,以PCR线性化做模板,选择相应的RNA聚合酶体外转录,合成dlx2b、eda及edar基因的反义mRNA探针。收集36、48、56、60、72、84 hpf的斑马鱼胚胎,运用全胚原位杂交技术检测eda及edar基因在斑马鱼咽齿发育部位的表达分布。比较原位杂交结果eda及edar表达区域与斑马鱼咽齿特异性标记基因dlx2b所指示咽齿部位的关系。结果 获得了dlx2b、eda及edar基因的反义mRNA探针。原位杂交结果显示,48~72 hpf时eda及edar在鳃弓牙齿相应部位可见强棕褐色阳性信号,与dlx2b所指示咽齿部位吻合。结论 Eda信号通路配体与受体在斑马鱼咽齿早期发育过程中即牙齿发生至形态发生阶段于咽齿部位特异性强表达,这一结果显示该信号通路可能参与斑马鱼咽齿早期发育的调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不同发育时期牙胚各部分异位环境下的发育能力,为牙齿再生重组实验提供参考。方法:分离获取SD大鼠帽状期和钟状末期牙胚,分离成釉上皮与牙乳头间充质,分别将完整牙胚、牙间充质、成釉上皮剪碎后异位移植至同种异体大鼠肾被膜下。4周后取材,对移植物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帽状期牙胚碎组织块移植物中可见部分不规则的牙齿样结构形成。钟状末期牙问充质碎组织块移植组中既有牙本质牙髓复合体样结构形成,还能观察到大量骨样基质形成。而钟状末期成釉上皮碎组织块移植物生成的组织均为骨样的结构。结论:发育早期牙胚的碎组织较发育末期的牙胚碎组织具有更强的牙齿形成能力,所形成的牙齿结构完整包括釉质、牙本质以及牙髓且顺序正确,提示这个时期牙上皮和间充质之间信号网络所提供的微环境可以更加完善和充分地指导牙齿的发育。  相似文献   

17.
包志凡  丁振江  陈旭 《口腔医学》2012,32(4):200-202
###############################################################################################################################################################################################################################################################  相似文献   

18.
牙齿在发育过程中受多种信号分子调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s,FGFs)是具有多种生物学作用的细胞因子,它在牙齿发育的不同阶段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其在牙齿发育中的作用和调节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Tooth eruption is a pivotal milestone for children's growth and development. This process involves with the formation of the tooth root, the periodontal ligament (PDL) and the alveolar bone, as the tooth crown penetrates the bone and gingiva to enter the oral cavity. This review aims to outline current knowledge of the adverse dental effects of antiresorptive medications. Recently, paediatric indications for antiresorptive medications, such as bisphosphonates (BPs), have emerged, and these agents are increasingly used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to cure pathological bone resorption associated with bone diseases and cancers. Since tooth eruption is accompanied by osteoclastic bone resorption, it is expected that the administration of antiresorptive medications during this period affects tooth development. Indeed, several articles studying human patient cohorts and animal models report the dental defects associated with the use of these antiresorptive medications. This review shows the summary of the possible factors related to tooth eruption and introduces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 to understand 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dental defects caused by antiresorptive medic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