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人类β-防御素1(HBD-1)和人类β-防御素4(HBD-4)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HBD1和HBD4在正常口腔组织、非典型增生组织和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并通过Image pro-plus 5.1图像分析软件对3组中HBD-1/HBD-4的染色进行平均吸光度值的测定。利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各组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口腔黏膜中人类β-防御素1,4表达于增生鳞状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和鳞状癌细胞中;HBD-1在正常口腔黏膜、白斑和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呈增加趋势,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HBD-4在正常口腔黏膜、白斑和口腔鳞癌组织表达呈明显增加趋势(P<0.01)。结论 HBD-1在口腔黏膜中呈固有表达,主要参与机体的天然免疫体系。HBD-4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人健康及深龋牙齿牙髓的组织形态及Toll样受体4(Toll like receptor 4,TLR4)在两种牙髓组织中的定位表达,以明确TLR4是否参与牙髓的天然免疫反应过程.方法 正常及深龋牙齿脱矿后行HE染色,观察牙本质及牙髓组织基本形态,正常及深龋牙髓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TLR4的定位表达情况,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分分析.结果 HE染色显示正常牙齿牙本质小管结构完整、分布均匀,牙髓组织内细胞、血管和纤维结缔组织完整清晰.深龋牙齿部分牙本质小管遭到破坏,牙髓组织结构完整,与正常组牙髓组织相比较未见明显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正常与深龋牙髓组织中TLR4阳性染色均表达于成牙本质细胞层及血管周围组织,但深龋牙髓组织阳性染色明显增强.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分结果正常组为1.25±0.46,深龋组为2.10±0.74,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833,P=0.012).结论 TLR4在正常及深龋牙髓中均有表达且深龋牙髓表达更多,提示TLR4参与了深龋牙髓组织的天然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因龋病引起的慢性牙髓炎中P物质(SP)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表达变化。方法:选择新鲜拔除的第三磨牙45个,根据拔除前诊断分为慢性牙髓炎组、深龋组和正常组(n=15)。用免疫组化法及RT-PCR技术分别检测SP和CGRP的蛋白及基因表达变化。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慢性牙髓炎组均阳性表达SP和CGRP,且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深龋组和正常组(P<0.05);RT-PCR结果显示,慢性牙髓炎组SP、CGRP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深龋组和正常组(P<0.05),其中深龋组的SP mRNA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SP和CGRP可能参与牙髓组织慢性炎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人β-防御素(HBD-1,-2,-3)基因在牙周炎病变和健康牙龈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反转录多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健康牙龈(HC组,11例)、慢性牙周炎(CP组,12例)和侵袭性牙周炎(AgP组,9例)牙龈组织中HBD-1、HBD-2和HBD-3mRNA表达水平。结果:HBD-1,-2,-3在所有牙龈组织样本中均有mRNA表达;HBD-3mRNA在HC组、CP组、AgP组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53±0.12,0.30±0.17和0.40±0.17,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健康牙龈中HBD-3mRNA表达相对强度明显高于慢性牙周炎组;HBD-2和HBD-3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1,r=0.48)。结论:牙龈上皮表达的β-防御素(HBD-1,-2,-3),尤其是HBD-3在健康牙龈组织较高水平的mRNA表达,提示其在牙周宿主免疫防御反应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白细胞介素1β(IL-1β)刺激体外培养的正常牙龈、遗传性牙龈纤维瘤(HGF)上皮细胞β-防御素(HBD)表达的差异,探讨该差异与遗传性牙龈纤维瘤发病机制的可能相关性。方法:体外培养3例遗传性牙龈纤维瘤病人和6例正常人牙龈上皮细胞,经0,0.01,0.1,1,10,100 ng/mL的IL-1β分别刺激12、24、36、48 h,提取细胞总RNA,逆转录后,采用HBD-1、2、3特异性引物经PCR扩增,以β-肌动蛋白为内参,计算HBD-1、2、3与内参扩增产物相对值,对HBD-1、2、3进行半定量分析,采用SPSS软件单向方差统计分析法分析结果。结果:HBD-1 mRNA在正常牙龈和遗传性牙龈纤维瘤上皮细胞中呈固有表达,不受IL-1β刺激的影响。IL-1β可上调两种牙龈上皮细胞HBD-2、3的表达,在浓度为0.1~10 ng/mL时,作用时间大于12 h,受刺激组与未受刺激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相同浓度IL-1β作用不同时间时,正常牙龈上皮细胞中HBD-2、3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遗传性牙龈纤维瘤上皮细胞中表达水平(P<0.05,P<0.01)。且随作用时间延长差异更加显著。结论:遗传性牙龈纤维瘤病变组织和正常牙龈组织中β-防御素的表达有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与遗传性牙龈纤维瘤上皮细胞的分化及发病机制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牙髓炎中牙髓成纤维细胞(DPF)乳酸堆积与炎症之间的关系。方法:构建大鼠牙髓炎模型,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牙髓炎症浸润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乳酸脱氢酶A(LDHA)的表达情况;免疫荧光观察波形蛋白(Vimentin)与LDHA共定位情况。收集人健康及龋坏第三磨牙,提取正常及炎症牙髓组织检测乳酸含量。体外培养人DPF,加入LDHA抑制剂GSK2837808A,分为对照组、脂多糖(LPS)组、抑制剂组,检测乳酸产生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DPF中炎症因子IL-1β、TNF-α及LDHA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大鼠正常牙髓相比,大鼠牙髓炎模型建模1、3 d时炎症浸润逐渐增加,炎症因子IL-1β、TNF-α及LDHA表达随之增高,3 d时最为显著(P<0.05);7 d炎症减轻,炎症因子IL-1β、TNF-α及LDHA表达降低,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大鼠炎症牙髓组织中DPF的Vimentin与LDHA可见共定位。人炎症牙髓组织乳酸含量显著高于健康牙髓(P<0.05...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CD14、TLR4在人牙髓组织中的表达,为阐明CD14、TLB4在LPS引起的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流式细胞术观察正常、深龋和牙髓炎牙髓组织中CD14、TLB4表达情况.结果 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正常组牙髓组织中未见CD14、TLR4阳性表达细胞;深龋组中可见CD14、TLB4表达阳性细胞,多为中性粒细胞阳性染色;慢性牙髓炎组可见大量CD14、TLR4表达阳性细胞,多为单核细胞、淋巴细胞阳性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到CD14、TLB4阳性细胞率随牙髓组织炎症的加重而增大;深龋组和牙髓炎组中TLB4的平均荧光强度比CD14高.结论 在牙髓炎症发展过程中,CD14、TLB4阳性细胞表达率随牙髓组织炎症的加重而增大,与炎症程度呈正相关.同时检测到在深龋组和牙髓炎组中TLR4的平均荧光强度比CD14高,可以推测LPS主要通过TLR4进行信号转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在正常、深龋或炎症牙髓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对牙髓中的VEGF的表达进行组织学定位,并通过Image pro-plus 5.1图像分析软件对成牙本质细胞和牙髓成纤维细胞中VEGF染色进行平均光密度值(optical density OD)测定。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各组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或秩和检验。结果:人牙髓中,VEGF主要表达在血管内皮细胞、成牙本质样细胞和牙髓成纤维细胞的胞浆中。正常组成牙本质细胞的VEGF表达较其它两组弱(P〈0.01)。与正常组相比,牙髓成纤维细胞中VEGF的表达在深龋组明显增强(P〈0.05),而在炎症组明显减弱(P〈0.05)。此外,VEGF在炎症组的某些炎细胞如中性粒细胞、浆细胞的胞浆中也有表达。结论:VEGF在龋病、牙髓炎中的变化可能与牙髓炎的发生、炎症发展有关,并且可能参与了成牙本质样细胞对牙髓损伤的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人β-防御素-2(humanbetadefensin-2,HBD-2)在牙周病病变牙龈和健康牙龈中的表达。方法:应用SP法检测健康牙龈(HC组,11例)、慢性牙周炎(CP组,18例)和侵袭性牙周炎(AgP组,9例)牙龈中HBD-2蛋白的表达水平,所得数据用SPSS11.5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HBD-2蛋白在所有牙龈标本中均有表达;HBD-2蛋白表达可见于牙龈复层鳞状上皮全层,主要位于棘层以上细胞胞质内。3组的表达水平分别为:健康牙龈组(31.55±12.66)%、慢性牙周炎组(17.31±7.64)%、侵袭性牙周炎组(25.06±8.04)%,健康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慢性牙周炎组(P<0.05),其他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BD-2多肽在健康牙龈和牙周病牙龈上皮中广泛表达,提示其在维系牙周健康及宿主免疫防御反应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涎腺良性肿瘤组织、恶性肿瘤组织和涎腺炎症中人β-防御素-2(HBD-2)mRNA和蛋白的表达特征。方法 对不同涎腺组织,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和免疫组化检测HBD-2的表达,并分析HBD-2 mRNA和蛋白在涎腺良性肿瘤组织、恶性肿瘤组织、炎症组织和正常涎腺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 与涎腺正常组织比较,良性肿瘤组HBD-2 mRNA表达量为其6.468倍,显著高于涎腺正常组织组(P<0.05);恶性肿瘤组为其0.334倍,显著低于涎腺正常组织组(P<0.05);涎腺炎症组为其10.563倍,显著高于涎腺正常组织组(P<0.05)。HBD-2不仅在这些组织的细胞质中有表达,而且在恶性组织中的细胞核也有表达。结论 HBD-2在涎腺良性肿瘤组织及涎腺炎症组织中高表达,在涎腺恶性肿瘤组织中低表达,其蛋白发生核转移。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牙髓炎中TLR4、NOD2和NLRP3的表达特征。方法:收集健康、龋病及牙髓炎的患牙共47颗分为3个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单色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每组牙髓组织中TLR4、NOD2、NLRP3的表达。结果:健康组中TLR4、NOD2和NLRP3仅在成牙本质细胞中少量表达。TLR4、NOD2和NLRP3在牙髓炎组及龋病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大量表达于排列紊乱的成牙本质细胞和多种炎症细胞中,而在炎性病灶周边的牙髓成纤维细胞中三者也有表达。结论:本研究表明TLR4、NOD2和NLRP3在炎性牙髓组织中表达同时增高,提示三者均与牙髓炎的进展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正常人、龋病和牙髓炎患者牙髓组织中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含量进行检测,初步探讨NO在牙髓组织自身修复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其中亚硝酸根(NO2-)含量,以间接确定NO含量。结果:正常牙髓组织中NO无性别差异(P>0.05),浅龋组与对照组NO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深龋伴慢性牙髓炎组NO含量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牙髓组织中NO含量的变化与其炎症反应有一定的联系,NO可能在牙髓炎症和自身修复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er,NGF)在正常及炎症组织中的表达和表达差异,探讨其在牙髓炎症和炎性牙痛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显微图像分析系统,比较NGF在正常和龋源性牙髓炎早期的表达变化,以及观察其与临床牙痛的变化关系,并设一组晚期牙髓炎的牙髓组织作为晚期炎症对照。结果:在正常牙髓中NGF染色呈弱阳性,龋源性牙髓炎早期即呈强阳性表达,晚期牙髓炎亦呈强阳性表达。炎症的发展与伴随此过程的牙齿疼痛症状相符合。结论:NGF伴随着牙髓的炎症变化。由此认为NGF在牙髓炎症及炎性牙痛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初步探讨内皮素-1在大鼠实验性牙髓炎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实验性牙髓炎模型,用免疫组化法及图像分析技术检测正常牙髓及牙髓炎即刻组、 1 d组、 3 d组、 5 d组、 7 d组牙髓中内皮素-1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化显示正常牙髓组织中存在内皮素-1,内皮素-1在炎症组比正常组表达增强,光密度值增高,在炎症组第3天达到高峰,到第7天逐渐减少,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与正常牙髓组织相比,炎症牙髓组织中内皮素-1表达增强,提示内皮素-1在牙髓炎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人β-防御素(humanβ-defensin,HBD)家族成员在人牙髓组织中的表达,以HBD2为代表,探讨HBD在牙髓炎症反应中所受调控及HBD家族成员之间的调节关系.方法:在NCBI GEO Profiles数据库中检索HBD在人牙髓组织中表达的基因芯片信息,并运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进行验证.运用4种炎症因子TNF-α、IL-1 α、IL-1β和IL-6不同组合刺激人牙髓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法(qPCR)检测相应组分对HBD2表达水平的影响;HBD110预处理及LPS刺激牙髓细胞后,采用qPCR方法检测TNF-α、IL-1α和HBD2的表达水平.采用GraphPad Prism5.01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NCBI GEO Profiles数据库中检索到27种HBD家族成员在人牙髓组织中表达.TNF-α、IL-1α、IL-1β和IL-6联合作用,可显著提升HBD2的表达水平.HBD110通过调控TNF-α和IL-1α的表达,提高HBD2的表达水平.结论:除已有报道的HBD1、HBD2、HBD3和HBD4外,其他HBD家族成员在人牙髓组织中表达,且HBD2在牙髓组织中受炎症因子及其他HBD家族成员的调控.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固定修复术对深龋牙髓健康的影响。方法 124颗需要固定修复的患牙以年龄、性别、牙位配对分成深龋组(64颗)与对照组(64颗),记录两组在两年中的牙髓状况。结果 深龋组在两年观察中8例发生牙髓炎,发生率12.7%;对照组l例牙髓炎,发生率1.6%;经誓检验差异有极其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深龋惠牙采用固定修复应慎重。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伢典凝胶微创去腐与传统牙钻去腐方案对乳磨牙深龋的治疗效果,以指导临床治疗疾病。方法 纳入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乳磨牙深龋患儿132例(218颗)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均分为2组。观察组66例(110颗)接受伢典凝胶微创治疗;对照组66例(108)颗接受传统牙钻去腐。对比每颗牙处理时间、处理期间患儿疼痛情况,术后2周监测牙髓活力,术后1年复查监测牙髓活力及治疗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牙处理时间(11.3±5.2)min,明显长于对照组(9.8±3.2)min,期间患儿疼痛感觉明显轻于对照组,随访1年时观察组继发龋、充填物松动、牙髓炎发生率分别为2.7%、1.8%、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6.7%、9.3%、6.5%,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伢典凝胶微创治疗乳磨牙深龋,虽会明显增加患牙处理时间,但可明显减轻术中疼痛、降低术后并发症,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