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脾窦岸细胞血管瘤(littoral cell angioma,LCA)是新近认识的一种由脾血窦成分组成的罕见的脾良性血管瘤.由于肿瘤细胞的来源经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及电镜证实为脾窦内皮细胞,即窦岸细胞,故命名为脾窦岸细胞血管瘤.近期我院收治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脾窦岸细胞血管瘤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临床资料:病人,女,34岁,左上腹部闷胀不适1周入院。入院查体,一般状况可,生命体征平稳,心率73次/min,血压121/74mmHg,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未见异常。肝脏未触及,脾脏于左侧肋缘下2cm处可触及,质地稍硬。B超检查脾脏大小约13cm×10cm×7cm,肋下2cm,脾脏形态欠规整,内部回声欠均匀,可见少量散在的点状回声,后方回声不增强,无声影,血运丰富,其周围未见到肿大淋巴结。超声提示为脾实性占位性病变(考虑血管瘤可能性大,不除外淋巴瘤)。CT提示脾脏肿大,大小约12cm×10cm×8cm,达8个肋单元散内密度不均,较正常脾脏组织密度稍低,CT值2…  相似文献   

3.
正脾窦岸细胞血管瘤(littoral cell angioma,LCA)是一种极罕见的特发于脾脏的血管源性肿瘤,其组织起源为脾脏红髓的内皮细胞,即窦岸细胞。由Falk等[1]于1991年首次报道,因其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临床医师对本病缺乏足够的认识,易误诊。本文对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收治的1例脾LCA进行报道与探讨。1病例患者,女,52岁,因"间断性上腹部胀痛2周"入院。既  相似文献   

4.
脾血管肉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血管肉瘤(angiosarcoma)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于1879年首先报道,截止1999年,全世界共报道100例。我院于2004年5月31日收治1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为脾血管肉瘤,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75岁.因左上腹隐痛不适1个月入院.入院前半年患者有车祸外伤致脾破裂病史,予以保守治疗好转出院.入院后查体:腹部无压痛,无反跳痛及肌卫,未及明显包块,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辅助检查:无明显异常.B超:肝内弥漫分布粟粒状高回声结节,4 mm×5 mm,5 mm ×6 mm等.脾内见混合性回声区81 mm×92 mm×106mm,边界欠清.CT:脾脏外形增大,脾内见一大小约97 mm×80 mm低密度肿块,增强扫描后不均匀强化(图1),CT值约为50 HU.肝内见多发小圆形低密度影,边界欠清.  相似文献   

6.
脾窦岸细胞血管瘤(litoral cell angioma LCA)是新近认识的一种由脾血窦成分组成的罕见的脾良性血管瘤。国内罕有报道,我院收治一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脾窦岸细胞血管瘤(littoral cell angioma,LCA)是新近认识的一种由脾血窦成分组成的罕见的脾良性血管瘤。国内罕有报道,我院收治一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56岁,B超发现脾脏包块3年余入院。查:营养良好,无贫血貌,脾于侧卧位可触及,血Rt:RBC4.89×1012/L,WBC4.81×109/L,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43岁。体质量78 kg。2012年2月12日因"饮酒后出现左上腹痛16 h"入急诊内科。长期饮酒约500 g/d已20年,有高血压病3年,糖尿病3年,高血脂3年。10年前有"胃穿孔"病史,经保守治疗治愈,既往无手术病史。体检:意识清晰,皮肤黏膜及巩膜无黄染、未见皮疹及皮下出血点.浅  相似文献   

9.
正脾窦岸细胞血管瘤(littoral cell angioma,LCA)是一种原发性脾血管性肿瘤,最早是由Falk在1991年报道并命名的,因其同时表达内皮细胞和组织细胞标志,并起源于脾红髓的窦岸细胞,故称之为LCA~([1])。LCA在临床上比较罕见,重庆市第七人民医院于2017年1月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一例LCA,现汇报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患者女性,32岁,因反复中上腹疼痛1余年  相似文献   

10.
<正>病例患者女性,84岁,因“左上腹疼痛3 d,加重1 d”于2019年8月31日入院。患者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腹疼痛,无放射痛,无恶心、呕吐,无发热。既往2年前有昏迷及肺部感染病史。入院查体:腹部膨隆,全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脾肿大,肋下3指,脾区扣痛,肠鸣音减弱。血常规:白细胞:5.53×109/L,中性粒细胞:64.7%,红细胞:3.34×1012/L,血红蛋白101 g/L,红细胞压积29.9%,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弥漫型脾血管肉瘤一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患者女 ,19岁。发现左上腹肿块、进行性增大 1年 ,伴腹胀、疲乏、反复皮肤紫癜。查体 :慢性病容 ,贫血貌 ,双巩膜无黄染。腹部膨隆 ,左上腹见巨大肿物影 ,无腹壁静脉曲张。触肿物极度肿大 ,向右达右前腋线 ,致肝脏无法触及 ;向下至脐下 3cm ;向上于左胸第七肋水平 ,叩诊实音。肿物表面光滑 ,边缘圆钝 ,脾切迹存在 ,质韧 ,位置固定 ,轻触压痛。无移动性浊音。实验室检查 :Hb 98g/L ,WBC 1 5× 10 9/L ,Plt 2 3×10 9,RBC 3 84× 10 12 /L。乙肝表面抗体阳性且滴度增高 ,总蛋白 77 0g/L ,白 /球蛋白比例 1 2 9,总胆红素 2 …  相似文献   

12.
脾血管肉瘤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人女性,55岁。因左上腹反复发作疼痛3周,于1998年7月21日收住我院。自述3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腹疼痛,多于餐后或情绪激动时发作,呈阵发性,但无明显加重,休息后可自行缓解,疼痛时左上腹有压迫感,不伴恶心、厌油、反酸或嗳气。无发热、乏力,大小便正常。1995年曾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切除术。  入院时查体:腹平软,无肠型或蠕动波,无腹壁静脉曲张。左上腹压痛,肌紧张,无反跳痛。肝肋缘下未触及,脾肋缘下4cm,质中等,移动性浊音阴性,肝区叩痛阴性,脾区叩痛阳性,肠鸣音正常。  B超检查显示:肝左右叶…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61岁,右上腹不适伴高热1周入住上海同仁医院。查体:神清,无黄疸,心肺正常,腹较膨隆,无压痛,无腹水,肝脾未触及,四肢无浮肿,行走无障碍。血常规:RBC 2.65×1012/L,Hb 76 g/L,红血球容积0.23×109/L,WBC 6.1×109/L,中性粒细胞74.8%,淋巴细胞15.8%,嗜酸性粒细胞0.8%,嗜碱性粒细胞0.3%,血小板73×109/L,  相似文献   

14.
病人:男,48岁。因双侧季肋部阵发性刺痛不适8月入院。腹痛从左季肋部开始,后出现双侧疼痛,疼痛以夜间明显,深吸气时加重,1月内体重下降4kg。当地曾行B型超声、CT检查,诊断为“脾血管瘤,肝多发囊肿”。3月后复查CT显示脾、肝肿瘤增多、变大。入院体检:一般情况好,未见浅表淋巴结肿大。腹平软,肝肋下2cm,边缘钝,质地中等,无压痛、结节。脾肋下4cm,边缘钝,质地中等,无结节与压痛。血常规:WBC6.3×10~9/L,N0.718,RBC3.42×  相似文献   

15.
脾窦岸细胞血管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窦岸细胞血管瘤(littotal cell angioma,LCA)是一种原发性脾脏血管性肿瘤,最早是由Falk~([1])在1991年报道并命名的,因其同时表达内皮细胞和组织细胞标记,并经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电镜证实,被认为是起源于脾脏红髓的窦岸细胞(littoal cell),故称之为脾窦岸细胞血管瘤.  相似文献   

16.
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女性,34岁,3d前因心悸行心脏彩超检查,发现左后腹膜胰体尾水平可见直径约120mm被膜完整较薄,低回声,欠均匀实质性肿块,血运丰富,与腹主动脉关系极密切,CT检查示左后腹膜巨大实质性肿物,与肾上极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性,52岁,因"发现脾脏占位2年余"于2007年6月17日收入我院.患者2年前体检超声发现2个结节性占位,边界清晰,直径约0.5 cm,回声性质不详,未予诊治.人院前复查超声示脾实质回声增粗,其内可见数个中强回声团,边界欠清,最大直径约3.4 cm,胆囊多发结石,余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8.
19.
脾巨大血管肉瘤肝转移自发性破裂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36岁。因查体发现肝脾占位性病变1个月.腹胀5~6d入院,查体:腹稍胀,中腹部压痛,无反跳痛,肝区无叩痛,未扪及包块,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右精索处可触及4cm×4cm大小囊性包块,质软,挤压无明显缩小。CT示:肝内多发大小不等的占位性病变,平扫呈低密度,边界尚清.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10min)期见多个病灶不增强,呈水样密度(图1)脾脏明显增大,多病灶.[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