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分析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X线表现,探讨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X线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21例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表现和腹部平片、钡灌肠的X线表现。结果21例腹部平片均表现为肠腔充气扩张,其中有16例低位结肠梗阻;钡灌肠检查18例见典型X线征象:痉挛段,移行段,扩张段;3例不典型X线征象:直肠下段局限性切迹,24h随访均有钡剂潴留。结论钡灌肠检查是诊断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直观的方法,对病变的定位及程度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结肠肝脾曲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对121例结肠肝脾曲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表现为腹胀腹痛便秘腹泻,常被误诊;X线表现为结肠冗长,肝脾曲夹角小;结肠次全切除术疗效好,单纯肝脾曲松解术效果差。结论:结肠肝脾曲综合征是以结肠肝脾曲盘曲成角的顽固性梗阻为表现的疾病,常被误诊,确诊主要依据X线片,钡剂灌肠,结肠次全切除或部分切除术为其根治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巨结肠(AHD)的临床、X线表现特点及其与病理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AHD的临床、X线表现并与病理学所见进行对照。结果全部病例均有慢性便秘症状,X线表现与小儿Hirschsprung’s病相似,唯前者结肠狭窄段较短,长度〈10cm。病理上病变段肠管神经节细胞以稀少、变性为主者4例,缺如者1例。结论钡剂灌肠检查是AHD重要的临床诊断方法,成年人有慢性便秘病史者应首选钡剂灌肠检查。结肠有边缘光滑的狭窄段及近端肠管相应扩张,可提示AHD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结肠冗长症的诊断、鉴别诊断、并发症及手术治疗。方法 收集1990~2002年间误诊为肠梗阻的结肠冗长症1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主要依靠钡剂灌肠X线检查诊断。全结肠型8例,乙状结肠型3例,横结肠型4例,合并有急性乙状结肠扭转1例,结肠黑便病2例。外科治疗分别为右半结肠切除术8例,横结肠切除术4例,左半结肠切除术1例,Hartmann氏手术2例。结论 临床症状和钡剂灌肠X线检查是鉴别诊断结肠冗长症的主要方法,手术是治疗结肠冗长症、预防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X线诊断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12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X线对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12例经手术或病理活检证实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对其腹平片和钡灌肠结果复习分析。结果:腹平片示结肠低位梗阻或肠淤张9例(占75%),1例表现为小肠梗阻,1例表现为平片阴性征象。钡剂灌肠出现典型征象者为狭窄段(11例)、移行段(8例)、扩张段(11例);非典型征象者为直肠下端局限性切迹(4例)、直肠或乙状结肠下段螺旋征(5例)、24h随访钡潴留(6例)、钡粪混杂(7例)、结肠空肠化(2例)、肝脾曲钝化(1例)、结肠炎(4例)。结论:腹平片表现为结肠低位梗阻和肠淤张者,如钡剂灌肠出现明确的狭窄段、扩张段及其间的移行段则先天性巨结肠诊断成立;如征象不典型者出现直肠下端局限性切迹、直肠或乙状结肠远端螺旋征、24h随访钡剂潴留则对先天性巨结肠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全结肠型先天性巨结肠影像学特征。方法:收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12例全结肠型巨结肠,立位腹平片及钡剂灌肠影像学表现。结果:立位腹平片表现为低位小肠不全梗阻10例;肠淤张2例;钡灌肠表现“?”征、细小结肠、结肠框缩短、盲肠离位、结肠僵直、无袋形、结肠异常收缩、排钡延迟等。结论:X线钡灌肠对本病的诊断和鉴别渗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慢性阑尾炎X线钡剂造影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阑尾炎缺乏特异性症状、体征,常常难与消化系统其它疾病、妇科和尿路疾病鉴别。容易误诊,现对我院近两年经手术、病理证实,术前行X线钡剂造影的68例作回顾性分析。探讨其特征性X线表现及X线钡剂造影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钡灌肠联合消化道钡餐及钡滞留x线片在先天性巨结肠及其同源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先天性巨结肠或巨结肠同源病患儿的消化道钡餐、钡灌肠及钡滞留X线片影像资料。结果30例患儿中先天性巨结肠19例,先天性巨结肠同源病11例;钡灌肠显示,先天性巨结肠同源病组较先天性巨结肠组患儿狭窄段发生率少,直肠扩张发生率高,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化道钡餐检查结果显示,病变部位钡剂传输时间明显延长。结论消化道钡餐联合钡灌肠及钡滞留X线片检查对先天性巨结肠及其同源病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结肠炎性反应性溃疡性结肠炎的X线表现,寻找对鉴别诊断有帮助的要点。方法回顾分析1998—2008年11例结肠炎症性溃疡性结肠疾患(不包括无溃疡的),男7例,女4例。其中,单纯性溃疡性结肠炎5例,Crohn病3例,结核性结肠炎3例。6例经结肠镜检查并取的病理资料证实,3例经手术证实,2例经临床治疗证实。均经X线气钡双对比灌肠造影检查。结果X线造影表现,锯齿状表现的10例,肠管痉挛狭窄的8例,伴发息肉2例,有钡斑3例,结肠袋消失lO例,肠激惹征5例,肠管变形5例,卵石征的2例。结核性结肠炎和Crohn病局限于右半结肠,回肠末端多受累,而单纯性溃疡性结肠炎范围较广,结肠各段均有发生,左半结肠多见;11例中均有溃疡形成,其形态各异,纵形溃疡和裂隙仅见于Crohn病。结论结肠的溃疡形态及其粘膜皱襞的变化和肠管的变形等是各种疾患的诊断依据。X线造影检查可提示病变的性质、范围、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成人结肠冗长症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复旦大学附属第五人民医院2000年2月—2010年2月收治的24例成人结肠冗长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患者中,行乙状结肠切除者14例,其中通过腹腔镜辅助乙状结肠切除者8例;横结肠切除者3例;降结肠、乙状结肠切除,将脾曲横结肠向下游离与直肠上端吻合3例;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切除,再将横结肠右半拉下与直肠上端吻合者2例;全结肠切除,回肠末端与直肠上端吻合者2例。结论:根据顽固性便秘病史和X线钡剂灌肠透视或仿真肠镜检查结果可确诊成人结肠冗长症。外科手术治疗该病效果确切,有症状者应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陈学中  孔刚  吴伟东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4):1537-1539
目的:提高对横结肠脾曲综合征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对28例脾曲综合征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老年女性患者居多,均表现为周期性的不完全性肠梗阻,钡剂灌肠可发现横结肠脾曲过高、成角或扭转,横结肠冗长胀大积粪。所有病例均经长期非手术处理,有多次肠梗阻急诊入院经过。行脾曲松解12例,迂曲的脾曲切除10例,脾曲松解加横结肠部分切除4例,脾曲肝曲松解加横结肠切除2例。行结肠部分切除者6例行端端吻合,10例行侧侧吻合。随访3个月发现食欲好转,体重增加,1例术后早期出现肠梗阻,结肠镜发现吻合口水肿,予以抗感染消肿治疗好转。结论:顽固性的脾曲综合征往往需要手术治疗,手术简单,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结肠绒毛状腺瘤影像诊断的意义和价值。方法:通过重点分析98例结肠绒毛状腺瘤的X线表现,并包括其中4例B超检查,6例CT检查和7例MRI检查的结果。观察其影像学表现,对照其诊断符合率。结果;结肠绒毛状腺瘤,特别是地毯型及菜花型在X线钡灌肠造影中有较特异的表现,X线检查对本组的诊断符合率较高,B超、CT、MRI对本病的特异性较低。结论:X线钡灌肠造影检查是诊断结肠绒毛状腺瘤重要而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3.
成人结肠冗长症18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成人结肠冗长症的诊断、治疗经验。方法对18例成人结肠冗长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结肠冗长主要表现为便秘、腹痛、腹胀,可经X线钡灌肠确诊。18例均为手术治疗,随访3个月至5年,手术效果满意。结论 成人结肠冗长症确诊患者,经3个月至1年保持保守治疗效果差者,以手术治疗为宜。  相似文献   

14.
先天性巨结肠发病率较高,近年来有逐渐增加趋势,因此掌握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X线特征,有助于该病早发现、早治疗。现收集我院2000~2006年经手术、病理确认的先天性巨结肠患者50例,对其临床及X线特点进行回顾分析,旨在提高对此病的认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右半结肠憩室的X线诊断和发病原因。材料与方法:18例患者均行钡剂灌肠X线检查。结果:本组患者平均年龄57岁,憩室全部位于右半结肠而不合并左半结肠憩室,多为多发。结论:老年患者因肠肌软弱及长期便秘,用力排便,使肠内压增高,也可能由于生活水平提高,从高渣低脂饮食,使肠蠕动减弱而产生大量气体,促使肠内压升高,从而为憩室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结肠脂肪瘤的结肠钡剂造影及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结肠脂肪瘤的结肠钡剂造影及CT表现,3例作普通钡剂灌肠,5例作结肠双对比造影,3例作腹部CT扫描,结果:本组8例均为结肠黏膜下脂肪瘤。影像学表现:结肠钡剂造影可见边界清晰的肠腔内充盈缺损,双对比相示向肠腔内突出的软组织肿块,表面光滑,肠黏膜无破坏,局部肠壁柔软,加压时病灶容易变形,并发肠套叠很多见;CT扫描见肠腔内异常低密度肿块,边界清楚。CT值一般在-80Hu~-120Hu;增强扫描病灶无强化,并发肠套时可见肠套叠征象。结论:结肠钡剂双对比造影和腹部CT扫描对结肠脂肪瘤可以作出比较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结肠脾曲综合征的治疗体会(附2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肠脾曲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手段和效果。方法对21例结肠脾曲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表现为结肠脾曲或左结肠角的顽固性梗阻,常被误诊;x线表现为右半结肠及横结肠轻至中度扩张,常伴横结肠长度增加,脾曲夹角小,降结肠管腔相对细小,立位观察结肠脾曲位置明显高于肝曲;术中见膈结肠韧带相对肥厚、粗短,而且与膈面的连接点明显偏向外侧,升结肠与横结肠长度增加、扩张,结肠袋较为平缓;结肠脾曲切除横结肠、降结肠一期吻合术疗效好,单纯脾曲松解术效果差。结论结肠脾曲综合征是由于膈结肠韧带存在解剖学异常以结肠脾曲或左结肠角的顽固性梗阻为表现的疾病,常被误诊,确诊主要依据X线片,结肠脾曲切除,横结肠、降结肠吻合术为其根治手段。  相似文献   

18.
小肠平滑肌肉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小肠平滑肌肉瘤的X线钡剂造影表现、B超及CT的特征。方法 分析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1例小肠平滑肌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其中26例行钡餐造影检查,11例行钡灌肠检查,25例行B超检查,17例行CT扫描。结果 8例腔内型钡餐造影见肠腔内肿物。黏膜展平呈弧形,管腔增宽,管壁不整,3例有小溃疡龛影。7例腔外型X线钡剂造影可见肠道受压移位改变,局部肠壁不整,13例腔内外型钡餐造影表现为腔内充缺,黏膜紊乱,管腔狭窄,6例有溃疡穿孔。B超22例发现腹部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内部回声不均,10例肿物内有肠气反射。CT扫描发现腹内肿物12例,4例肿物内见有造影剂渗入。结论 X线钡剂造影仍是小肠平滑肌肉瘤简便的首选检查方法,B超、CT亦为重要的补充检查,特别是对于腔外型和腔内外型病变,恰当地结合应用可以提高小肠肿瘤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殷文良  李书 《中国临床研究》2011,(7):623-624,548
目的研究全结肠型先天性巨结肠的X线特征性表现及检查方法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全结肠型先天性巨结肠8例新生儿的腹部X线平片及钡灌肠影像资料。结果 8例腹部X线平片均显示异常,均有全腹小肠胀气,伴气液平面6例,无1例结肠充气扩张;钡灌肠表现为结肠细小,宽径0.4~1.0cm,结肠袋消失,肠腔狭窄,肠管呈细绳状。钡灌肠正确诊断全结肠型先天性巨结肠6例,3/4诊断准确。结论腹部X线平片异常可提示巨结肠,钡灌肠可正确诊断全结肠型先天性巨结肠,正确合理使用检查方法及掌握其影像学特征,对早期诊断新生儿全结肠型先天性巨结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报告全结肠无神经节细胞症的X线表现,探索其X线诊断方法。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全结肠无神经节细胞症13例。结果:腹部平片(13例)显示:普遍性小肠胀气13例,并有液平的9例,无1例结肠或直肠充气。钡灌肠(13例)显示:结肠细小10例,3例结肠近似正常,有1例表现结肠缩短,1例合并多处穿孔,6例钡延迟。结论:钡灌肠检查仍是目前X线诊断全结肠无神经节细胞症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