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初步探讨影响大肠癌伴肝转移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选取58例鞍山市中心医院2001年4月至2006年5月外科手术治疗的大肠癌伴肝转移患者,部分患者术后全身化疗或肝动脉插管化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大肠癌肝转移患者占同期大肠癌患者11.2%。原发灶切除、辅助治疗方式、肝转移灶切除、术前CEA水平为影响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分化程度、肝转移灶数目与预后无关。术前CEA〉36ng/ml、原发灶未切除、转移灶未切除患者的生存时间[(5.88±3.68)个月]显著低于其他患者[(19.04±7.40)个月]。结论治疗方式对大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影响显著,应积极切除原发灶、治疗转移灶。肝动脉插管化疗优于全身化疗。术前CEA水平是重要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对结肠癌伴肝转移患者行同期手术切除结肠原发病灶及肝转移灶的安全性及疗效,回顾42例结肠癌伴肝转移病人行同期切除的临床资料,对手术适应症、手术方式以及随访结果进行讨论。结果显示,行结肠癌及肝转移灶同期切除42例,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3.8%,61.9%和35.7%,中位生存期为26.8个月。并发症发生率为16.7%(7/42),围手术期病死率为2.3%(1/42)。结果表明,结肠癌伴肝转移行同期手术切除是安仝可靠的,可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肠癌伴肝转移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方法:分析我院自1982年12月至2002年12月间共收治156例大肠癌伴肝转移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原发灶切除 肝转移灶切除 化疗者的效果明显优于其他方案,肝动脉插管化疗优于全身化疗,行积极治疗的第二阶段患者生存时间比第一阶段有明显延长。结论:对大肠癌伴肝转移的治疗应持积极的态度,部分患者可获得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对结肠癌伴肝转移患者行同期切除结肠原发病灶及肝转移灶的疗效。方法回顾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综合治疗三科2002年1月至2008年6月间收治的59例结肠癌伴肝转移病人行同期切除的临床资料,对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以及随访结果进行讨论。结果行结肠癌及肝转移灶同期切除59例,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5.24%,62.49%,35.46%,中位生存期为26.8月。并发症发生率为13.56%(8/59),围术期死亡率为1.7%(1/59)。结论根据本组病例分析,得出结肠癌伴肝转移行同期手术切除是安全可靠的,可明显延长其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5.
结直肠癌肝转移综合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分析综合疗法控制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效果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1-2004.12结直肠癌肝转移106例临床资料。结果术前发现肝转移者行同期肝转移灶切除16例,门静脉化疗泵植入5例;术后发现肝转移灶者85例行手术切除、全身化疗、射频消融(PRFA)、无水酒精注射(PEI)、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等综合治疗。无手术死亡。治疗后CEA转阴29.2%,下降56.9%。随访率92.5%,随访期8个月至5年。缓解率(CR+PR)为92.9%。病人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6.9%、51.8%和23.2%。结论积极手术切除,配合局部消融和全身化疗的综合治疗是控制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肠癌并肝转移癌的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我科1994~2004年共21例大肠癌并肝转移癌行外科手术治疗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对16例同时性转移癌中12例行原发灶加肝转移灶同期切除。4例行分期切除。异时性转移癌5例行切除;其中肝转移癌局灶切除4例,左外叶切除7例,左半肝切除3例,右半肝切除2例;右肝前、后叶切除共5例。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0.5%、52.4%、28.6%。结论对大肠癌并肝转移癌,行原发病灶加肝转移灶切除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癌伴肝转移的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1月-2003年12月间经手术治疗的36例胃癌伴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原发灶及转移灶同步切除17例,对未切除的肝转移灶行无水酒精瘤体内注射+门静脉化疗栓塞等局部治疗19例,并与1995年1月-1999年12月间收治条件类似的16例胃癌原发灶切除而对肝转移灶未治疗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肝转移灶切除组的术后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65%、29%,肝转移灶局部治疗组术后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53%、26%,两组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转移灶未治疗组术后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19%、0,较肝转移灶局部治疗组1年、3年生存率低,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胃癌肝转移灶无法切除者应积极行转移灶的局部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肝转移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癌肝转移外科治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5月至2000 年5月我院手术治疗的18例乳腺癌肝转移患者的治疗过程和预后情况。结果本组肝转移多发生在乳腺癌原发灶切除24~36个月以后,占66.7%,合并肝内多发转移灶者11例,单发病灶7例。 18例患者均行外科手术切除肝转移灶。单灶与多灶肝转移3年生存率分别为83.3%和54.5%(P= 0.037)。结论在无其他脏器转移时乳腺癌肝转移的外科治疗的效果与肝转移灶数目相关,与肝转移灶的体积大小,及乳腺癌原发灶的分期无相关性,积极的外科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可切除性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的手术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1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收治的5例结直肠癌伴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情况分别行手术治疗+辅助化疗、新辅助化疗或靶向治疗.结果5例患者均行手术+术后辅助治疗.3例原发灶和肝转移灶可切除者,1例先行新辅助化疗,肝转移灶明显缩小后一期手术切除原发灶和肝转移灶,术后6个月MRI检查发现肝内复发;1例未行新辅助化疗,术后9个月CT检查发现肺内多发转移灶;1例因原发灶穿孔腹腔感染,先切除原发灶,术后化疗+靶向治疗,二期切除肝内转移灶,术后12个月CT检查发现肺内单发转移灶.其余2例因肝内多发性转移灶无法手术切除,仅切除原发灶,1例术后13个月死于骨转移;另1例行辅助化疗+靶向治疗,CT检查示肝内转移灶曾一度进行性缩小,但术后11个月开始肝内转移灶渐增多、增大.5例患者术后均行k-ras基因检测,除病例2的Condon 12位点为野生型、Condon 13位点为突变型外,其余患者均为野生型.结论新辅助化疗或新辅助化疗+靶向治疗的效果个体差异大,消灭体内微转移灶作用有限,首选一期手术切除原发灶和同时性肝转移灶有可能使患者获益最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大肠癌(结肠癌和直肠癌)伴肝转移行同期切除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3 7例大肠癌伴肝转移患者行同期切除的临床资料;选取11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年龄,门静脉化疗泵内局部化疗,组织学分型,淋巴结转移,肝转移灶位置,大小,数目对患者的生存时间有影响。结论大肠癌伴肝转移行同期切除术中术后行门静脉化疗泵内局部化疗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延长其生存期,并且后者是惟一可控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结直肠癌肝转移不同类型及治疗策略对肝转移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0年1月1日至2008年6月31日收治的669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同时性肝转移379例,异时性[发生肝转移中位时间(21.0±19.6)个月]肝转移290例。患者性别、年龄和肠道原发病灶的部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转移灶特征(累及肝叶类型、病灶个数和病灶直径)和术前CEA、CA19—9水平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切除肝转移灶253例.其中同时性肝转移123例,异时性肝转移130例。以2008年10月31日为随访终点,随访率100%。同时性肝转移和异时性肝转移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1和23个月(P〈0.01)。5年生存率分别为6.4%和11.4%(P〈0.01);手术病例与各种非手术治疗(介入、化疗、射频、无水酒精注射和中医中药)病例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7个月和5~26个月(P〈0.01);5年生存率分别为35.6%和0~3.6%(P〈0.05)。结论手术治疗目前仍是结直肠癌肝转移的首选治疗措施:异时性肝转移患者生存率好于同时性肝转移。  相似文献   

12.
结直肠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临床上,结直肠癌病人首次确诊时已有15%~25%发生肝脏转移,中位生存期约为6个月,然而行手术切除肝转移灶后5年存活率可达60%。近年来,虽然在新辅助化疗和外科技术等方面取得迅速发展,使得病人获得较长的生存时间,但肝切除仍是治愈结直肠癌肝转移(CRLM)病人的主要治疗方式。肝切除术能够改善病人预后,手术应做到R0切除或者达到无疾病证据状态(NED);若有复发应积极施行二次手术;原发病灶部位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对预后影响尚有待研究;结直肠癌确诊至发生肝转移时间间隔越长预后较好(>2年)。然而,肝转移灶的大小、数目、部位情况等,并不是影响手术预后的主要因素。总之,肝切除对CRLM病人具有良好的预后,同时需要结合病人的切缘状态、残余肝体积、原发病灶及淋巴结转移等因素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于结直肠癌患者肝内存在多个转移瘤,手术切除的价值存在争议,本文旨在研究手术切除大肠癌肝多个ΚΣ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经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瘤患者60例,比较肝内单个转移瘤(35例)与多个转移瘤(25例)患者临床和预后资料。结果两组均无手术死亡。多个转移瘤组和单个转移瘤组相比,手术并发症为12.0%vs11.4%(P=1.000);平均住院时间为(14.9±5.1)dvs(15.7±5.8)d(P=0.844);中位生存期为28个月vs35个月(P=0.089);中位无瘤生存期为16个月vs19个月(P=0.112);肝内复发率为72.0%vs51.5%(P=0.109)。多个转移瘤组3、5年总生存率分别是48.4%、30.8%,单个转移瘤组分别为68.6%、57.7%(P=0.165)。结论手术切除结直肠癌肝脏多个转移瘤可取得与单个转移瘤相似的效果。手术切除不应视为肝多个转移瘤的禁忌证。术后辅以全身化疗常可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结直肠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临床上,结直肠癌病人首次确诊时已有15%~25%发生肝脏转移,中位生存期约为6个月,然而行手术切除肝转移灶后5年存活率可达60%。近年来,虽然在新辅助化疗和外科技术等方面取得迅速发展,使得病人获得较长的生存时间,但肝切除仍是治愈结直肠癌肝转移(CRLM)病人的主要治疗方式。肝切除术能够改善病人预后,手术应做到R0切除或者达到无疾病证据状态(NED);若有复发应积极施行二次手术;原发病灶部位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对预后影响尚有待研究;结直肠癌确诊至发生肝转移时间间隔越长预后较好(>2年)。然而,肝转移灶的大小、数目、部位情况等,并不是影响手术预后的主要因素。总之,肝切除对CRLM病人具有良好的预后,同时需要结合病人的切缘状态、残余肝体积、原发病灶及淋巴结转移等因素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原发灶和肝转移灶同期与分期切除的近期和远期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肿瘤医院肝胆胰外一科2003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的64例结直肠癌合并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临床及术后随访资料,其中行原发灶和肝转移灶同期切除者20例(同期切除组),分期切除者44例(分期切除组)。结果同期切除组Clavien-Dindo 1、2和3级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0%(2/20)、15.0%(3/20)和15.0%(3/20),分期切除组分别为13.6%(6/44)、13.6%(6/44)和22.7%(12/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期切除组1、2和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5.0%、59.6%和37.2%,分期切除组分别为90.9%、68.2%和47.1%,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中位无病生存时间分别为6月和7月,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原发灶淋巴结阳性(P=0.020)和肝切除术前CEA水平大于20μg/L(P=0.017)是影响患者总体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复发后有机会接受根治性局部治疗联合化疗则是一项保护性因素(P=0.001);而手术时机(同期或分期切除)与患者总体生存无关(P>0.05)。结论对于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选择同期或分期切除并不影响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经手术治疗的胃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手术治疗的胃癌同时性肝转移53例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对单发和多发肝转移患者的生存率进行比较并进行预后分析。结果本组53例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为11.3%。单发肝脏转移患者34例,5年生存率14.7%,明显高于19例多发肝转移患者的0(P=-0.0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浆膜侵犯(P=0.000)、淋巴结转移(P=0.000)、手术根治度(P=0.044)、发生肝转移数目(P=0.000)和肝转移肿瘤直径(P=0.031)是影响胃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因素。其中浆膜侵犯(RR:3。355,P=0.012)和肝转移数目(RR:7.664,P=0.000)是影响胃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手术治疗可以提高无浆膜侵犯的胃癌单发肝转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 To define the long-term outcome and treatment complications for patients undergoing liver resection for multiple, bilobar hepatic metastases from colorectal cancer.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165 consecutive patients undergoing liver resection for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was performed.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a simple hepatic metastasis group, consisting of patients with three or fewer metastases in a unilobar distribution, and a complex hepatic metastases group, consisting of patients with four or more unilobar metastases or at least two bilobar metastases. RESULTS: The 5-year survival rate was 36% for the simple group and 37% for the complex group. Multivariat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number of hepatic segments involved by tumor and the maximum diameter of the largest metastasis correlated significantly with the 5-year survival rate. The surgical death rate was 4.9% for the simple group and 9.1% for the complex group; this difference was not significant. Multivariat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extended lobar resection and concomitant colon and hepatic resection were significant and independent predictors of surgical death. The combination of extended lobar resection and concomitant colon resection was used significantly more frequently in the complex group than in the simple group. CONCLUSIONS: Resection of complex hepatic metastases, as defined in this study, results in a 5-year survival rate of 37% and confers the same survival benefit as does resection of limited hepatic metastases. The surgical death rate for this aggressive approach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if extended lobar resections are necessary and if concomitant colorectal resection is performed. Patients who have complex hepatic metastases at the time of diagnosis of the primary colorectal cancer and who would require extended hepatic lobectomy should have hepatic resection delayed for at least 3 months after colon resection.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结肠癌同时性肝转移行同期手术与分期手术切除转移灶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结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6例行结肠癌根治术同时切除肝转移病灶(同期手术组);20例先行结肠癌根治性切除、二期行肝转移病灶切除(分期手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1,3,5年生存率。结果:同期手术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7.5%,37.5%,18.8%,分期手术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5%,10.0%,0.0%。两组比较,1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期手术组3,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分期手术组(均P<0.05)。结论:结肠癌同时性肝转移行同期手术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直肠癌肝转移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86例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肝切除组(A组)96例,行直肠癌根治术的同时Ⅰ期行肝切除术,83例同时行FOLFOX方案化疗或TPVCE介入治疗;未切肝组(B组)90例,行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术后行FOLFOX方案化疗或TPVCE介入治疗58例,联合术中瘤体注射无水酒精20例,联合放疗12例。分析手术效果及术后生存率。结果A组1例死于肝功能衰竭致肝昏迷,1例吻合口漏致腹腔感染死亡,B组1例死于吻合口漏所致感染性休克。患者术后1、3年累积生存率A组分别为79.8%和44.2%,B组分别为55.1%和20.1%,A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9(5~38)月,B组为14(3—37)月,两组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手术切除是直肠癌肝转移最佳的治疗方法,手术及化疗可以提高生存率、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开腹同期切除手术方式在治疗结直肠癌伴肝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34例术前确诊为结直肠癌伴肝转移患者,其中19例行腹腔镜联合开腹同期切除结直肠癌及肝转移病灶作为治疗组,15例行传统开腹同期切除为对照组,观察两组近期疗效,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9例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为(97±2)min,术中出血量为(106±2)mL,术后首次排气的时间为(2.65±1.58)d,住院时间为(11.26±1.89)d,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5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P<0.05)。结论同期腹腔镜联合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及肝转移是安全有效的,且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较传统开腹手术更加安全可靠,能为部分结直肠癌晚期患者的治疗提供了较好的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