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琰 《职业与健康》2009,25(5):462-464
目的了解邢台市医疗单位介入放射工作的防护状况,为保障介入放射工作者的健康和规范发展介入放射学,制定相应的防护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监测的方法,模拟介入放射手术条件,测定介入放射操作者的受照剂量。结果共测定11家医院,13台X射线机,介入放射手术操作人员左手和胸部受照剂量最高为980和735.3μGy/h,并且床上球管X射线机操作者操作各测试点受照剂量明显高于床下球管X射线机。结论应加强对从事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管理,增强防护意识,降低受照剂量,实现放射防护最优化。  相似文献   

2.
芜湖市介入放射学防护状况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目的 了解芜湖市介入放射学防护状况,为制定防护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现场调查,按各医院介入手术通常用曝光条件,放置标准水模体,测试介入操作者受照剂量及介入机房防护情况。结果 介入放射工作时操作位各测试点剂量率都较高,最高为706.2 μGy/h,超过国家标准的4.71倍。使用床板上球管透视操作者操作位各测试点受照剂量明显高于床板下球管透视操作者,其胸部和上臂受照剂量分别为后者的2.6倍和5倍。组合使用床边悬挂可活动式铅玻璃防护屏加地面可移动式铅板防护推车防护,操作位各测试点的受照剂量率均可降到国家标准限值以下。结论 应加强介入放射工作的防护和从事介入放射的工作人员防护意识的教育,附加组合多种防护设施可有效降低介入操作者所受辐射危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广州市介入放射学防护状况,为制定防护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现场调查,按各医院介入手术通常用的曝光条件,放置标准水模体,测试介入机房防护情况及介入操作者受照剂量。结果机房防护监测结果显示,机房门、观察窗和墙体防护水平均符合国家标准;介入放射工作时介入操作者的操作位各测试点剂量率范围为1.0~657.2μGy.h-1,剂量率平均值以上臂和胸部最高,分别为338.2和335.7μGy.h-1,最高值超过国家标准4.38倍;使用床板上球管透视操作者操作位各测试点受照剂量明显高于床板下球管透视操作者,其胸部和上臂受照剂量分别为后者的2.55倍和4.93倍;组合使用床边悬挂可活动式铅玻璃防护屏加上地面可移动式铅板防护推车防护,操作位各测试点的受照剂量率均可降到国家标准限值以下。结论被调查单位从事介入放射工作操作者所受辐射超过国家标准。附加组合防护设施可有效降低介入操作者所受辐射危害。应加强介入放射工作的防护和从事介入放射工作的工作人员防护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 保障介入放射学工作者的健康与安全。方法 现场调查,模拟介入放射治疗手术条件,测定介入手术操作者的受照剂量。结果 对已开展介入治疗手术的20家单位调查,17台X射线机测定结果表明,介入手术操作者身体主要部位受照剂量的平均值超过国家标准(43μSv·h-1)的7~23倍。结论 初步摸清了全市介入放射学防护状况,为加强监督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介入放射学技术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给病人带来了很大的好处,同时,也对病人的皮肤等正常器官和组织造成一定的危害和影响。尽管介入放射诊治的辐射危险度与病人从介入诊治中所获得的医疗利益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但是,由于介入放射学操作中,病人的受照剂量比普通X线诊断中所受照剂量大得多,随着接受介入放射诊治的病人不断增多,每次诊治接受剂量较大,这种危险性就愈大。如果重视病人的防护,减少一切不必要的照射,就会预防或减少由介入放射诊治给病人及其后代造成的潜在性危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 加强介入放射学诊治时患者的防护和剂量控制。方法 依据介入放射学中剂量的特异性及辐射防护要求。结果 从介入放射学患者受照剂量特征,我国介入放射学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患者剂量控制和防护的必要性,并提出相应防护措施。结论 严格遵循最优化原则可有效实施介入放射学中患者的辐射防护与剂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泰州市介人放射学工作人员辐射防护现状,调查分析泰州市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水平,为降低泰州市介人放射学工作人员受照剂量、完善放射防护措施,提高个人剂量监测质量提出可行性建议。方法 2018年6月—2019年6月,对泰州市12家开展介入手术的医疗机构开展辐射防护现状调查,主要内容为120名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情况及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和使用情况。采用指环剂量计和常规胸章剂量计测量调查对象手部及全身剂量当量,检测周期为1年。结果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率为100.0%,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手部年剂量均值为28.03 mSv,年个人剂量均值为1.41 mSv,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因介入手术的类型不同而手部剂量存在较大差异。结论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受照剂量明显高于普通医用诊断放射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泰州市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个人防护用品配备率及使用率均不高,辐射防护安全意识和工作有待进一步提高。建议采取切实有效的个体防护措施,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和设施,对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进行定期有效的辐射防护知识培训和有效监督,进一步保障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影响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剂量变化的各种可能因素,为介入放射学的防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标准水体模对不同的操作条件下介入术者胸部的剂量率进行检测。结果 术者的位置、防护条件、受检者体厚、球床距离、照射野、投照角度的变化均可能对操作者的剂量产生影响。结论 根据剂量变化的特点,充分利用各项防护措施,尽可能降低介入操作者的剂量水平。  相似文献   

9.
介入放射学医疗照射与职业照射剂量水平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在进行介入放射术时 ,病人长时间暴露于X射线下 ,受照剂量相当大 ,一些大型医院介入放射工作量十分大 ;地、县级医院虽工作量相对小 ,但设备条件较差 ,因而工作人员受照剂量较高。这就给射线防护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 ,如何降低患者与医护人员的受照剂量 ,以保证介入放射学迅速健康的发展。为此 ,本文介绍几种介入放射诊疗中患者剂量调查结果 ,和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职业受照剂量情况 ,以提供介入放射防护工作参考。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本次剂量调查采用LiF(Mg ,Cu ,P)粉末剂量计 ,密封于外径 3mm ,壁厚 0 5mm的塑料管中 ;测…  相似文献   

10.
介入放射学工作者受照剂量与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保障介入放射学工作者的健康与安全。方法 对介入用X射线机进行监测,对介入放射学工作者进行健康检查。结果 介入放射学工作者的受照剂量明显高于一般放射工作人员,白细胞总数异常检出率、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细胞率等增高。结论 介入放射工作者身体健康受到一定影响,应加强防护。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分析某三甲医院放射诊疗工作场所放射防护现状和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为改善工作人员防护条件,降低受照剂量提出防护建议。方法查阅某医院2014年度放射诊疗工作场所放射防护检测结果和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医院2014年度所有放射诊疗工作场所放射防护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年有效剂量平均为0.51 mSv,其中介入放射学和核医学较高,分别为1.03 mSv和0.68mSv,放射治疗和X射线影像诊断较低,分别为0.41 mSv和0.50 mSv。结论介入放射学和核医学工作人员应采取加强个人防护和防护设施防护、适当减少工作时间(轮岗和增加操作人员)等方法和措施,有效降低个人受照剂量。  相似文献   

12.
介入放射工作中操作者和患者受照剂量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介入放射工作中操作者和患者的受照剂量。方法使用热释光剂量探测器和辐射剂量仪现场测量,对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和患者进行剂量监测和估算。结果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明显大于常规X射线诊断工作人员受照剂量。结论主管部门应加强对介入放射工作的管理,采取措施有效降低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和患者的受照剂量,保障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和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降低介入放射学操作人员的受照剂量。方法 介入放射诊疗用X射线机(床下型)进行投照条件及对诊视床采取屏蔽防护措施改造。结果 改造后介入操作人员的各体位X射线剂量率减少83%~99%。结论 综合防护措施可以明显减少操作人员的受照剂量。  相似文献   

14.
邢台市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琰 《职业与健康》2009,25(7):693-694
目的了解邢台市介入放射工作人员X射线受照剂量的情况,以保护介入放射工作者的身体健康,为规范管理介入放射工作,制订相应的防护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热释光计(TLD)的方法,测定介入放射操作者的受照剂量。结果通过对11家医院,13台X射线机的检测结果表明,介入放射操作人员73名以左手和胸部受照剂量最高,平均分别为108、94μGy/h。全年个人受照剂量94.5%的人小于国家剂量限值(20mSv/a)。结论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由于放射介入手术不同,所以全身各部位均有可能受到X射线的照射,应提高操作技术水平和加强个人防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介入放射工作中防护情况,为保障放射操作人员的健康安全,制定防护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现场调查,测试介入机房防护情况、介入操作者受照剂量。结果 机房防护检测结果符合国家标准,介入放射操作人员穿戴防护衣,剂量下降率平均为16.53%,采用防护设施,剂量屏蔽率平均为46.45%。结论 采用防护设施和穿戴防护衣,可有效降低介入操作者所受辐射危害。同时应加强对介入放射工作的防护和从事介入放射工作的工作人员防护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16.
浦东新区介入放射诊疗的放射防护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保障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和受检者的身体健康,对浦东新区从事介入放射诊疗的放射防护现状进行调查。方法 调查从事介入放射学的人员结构,剂量水平及防护管理措施。结果 防护设备不齐全,管理措施不到位的现象普遍存在。结论 应加强对介入放射诊疗和工作的管理,降低受照剂量,使放射防护最优化。  相似文献   

17.
介入放射学操作人员受照剂量及其防护监测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介入放射学的不断发展应用 ,基层许多医疗机构都积极开展了使用介入放射学技术在临床上进行肿瘤的局部放疗、心血管病诊治等 ,由于介入操作技术的特殊性 ,操作人员必须在X射线透视下进行检查和治疗 ,有时几乎完全暴露在X射线剂量率较高的辐射场中 ,而且大部分病例诊治时间又较长 ,致使在床边操作的人员可能受到较大的辐射剂量[1] 。对此 ,为了加强对介入放射学工作的放射防护管理 ,保护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我们选择部分从事介入放射治疗的单位 ,开展了介入放射学操作人员受照剂量监测和防护评价。1 材料与方法1 1 仪器与元件 FJ -…  相似文献   

18.
介入放射学工作者健康状况动态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入放射学工作者在临床上是一类特殊的放射工作人员,有的单位并不将其纳入放射工作人员的管理范围,在实际工作中,这部分人员因操作原因防护受到一定的限制,受照剂量也普遍高于其他放射工作人员.为了解这部分人员的健康状况,以利改善介入放射学工作者的防护条件,进而为其纳入放射人员的管理范围提供科学依据,我们根据<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的要求,于1997~1999年对156名介入放射学工作者的健康状况进行了连续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9.
介入放射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自20世纪60年代兴起,到70年代逐步应用于临床,开辟了诊断和治疗的新途径,由于导管技术的完善,电视影像技术、电子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的发展,使介入放射学更加迅速地发展起来,也由于介入放射学诊断和治疗具有创伤小、精度高和疗效快之特点,使之倍受欢迎。但是,由于操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几乎完全暴露在X射线剂量较高的辐射场中,而且操作时间又较长,使受照剂量较高,因此,介入放射学的放射防护显得尤为重要,只要做好防护,可以把危害降低到最低点,以保护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从而也能更好的为病人服务,本文在该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介入放射专用防护装置防护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介入放射大剂量照射对操作者及患者的有效防护,采用NE2620型剂量仪测量的方法,对一种用于上球管“C”型臂床面活动下的X线机介入时的屏蔽防护装置进行了防护效果测量和分析。使用该装置可将主线束出线口至皮肤距离缩短为10cm,有效地控制散射线,使患者额部、甲状腺、腹部、性腺和下肢各点X射线照射量率减弱94%以上,大大减少了患者不必要的散射线;而介入操作者身体各部位照射量率均降低68%以上,其中甲状腺、胸部、腹部和性腺部位降低96%以上使操作者所受的照射剂量降低到最低水平。该装置不影响操作视野,制做简单,可有效降低操作者和患者受照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