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肝靶向给药系统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综述肝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新思路和新方法。方法:阐述前体药物,受体介导和载体导入等靶向途径在肝靶向给药研究中的应用,通过介绍肝靶向性的作用机制,分析肝靶向给药对肝病药物治疗局限的突破,进行肝靶向药物与原药的疗效比较。结果:肝靶向给药系统可明显提高肝病的药物治疗指数。结论:肝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纳米给药系统的淋巴靶向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立民  陈庆华 《中国药学杂志》2006,41(24):1847-1850
 目的就纳米给药系统在淋巴靶向作用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方法在阐述淋巴靶向生理的基础上,综述了纳米制剂的淋巴靶向转运机制,讨论了包括脂质体、纳米球、纳米囊、固体脂质纳米粒、微乳等纳米给药系统在淋巴靶向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结果与结论尽管纳米给药系统用于淋巴靶向的治疗距临床应用仍有相当多的工作尚待完成,但目前的研究已展现其重要的意义,其进展也为将来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肝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及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肝脏疾病为当前需要重点研究的防治疾病,这是因为肝炎、肝癌不但是一种世界性常见病,而且在我国是最流行、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中药治疗肝脏疾病具有较大的优势,但这个顽固堡垒没有攻克的主要原因,除了治疗药物本身的药理作用外,就是没有将治疗药物有效地输送至肝脏的病变部位及细胞内,即药物的肝靶性差或没有。目前,在国内外药物肝靶性传输系统的研究已成为热点之一,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进展。实现肝靶向药物的传输,主要有以下几种机制:(1)载体传递途径:如类脂乳、胆酸、脂质体、微球、纳米粒等,尤其是内源性载体,利用其特异…  相似文献   

4.
骨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骼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由骨膜、骨质和骨髓构成.正常骨骼时刻处于一个骨重建的过程,由骨形成和骨吸收构成,两者发生相互协调作用,骨不断被破坏和重新形成,人体骨骼处于生理性动态平衡状态,维持骨骼的生理功能.正常骨重建过程发生病变时,就会产生各种骨疾病,如骨质疏松症、畸形性骨炎、骨转移瘤、高钙血、高钙尿、原发性和继发性骨肿瘤、骨关节炎等,都是发病率较高的常见病.  相似文献   

5.
抗癌中药新型给药系统的研究及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论述近年来国内外抗癌中药的新型给药系统研究与展望。方法:分析有关实验和资料,对抗癌中药的新型制剂及其应用进行了论述。 结果:抗癌中药制成靶向给药系统可有效地运载到肿瘤组织及细胞,达到靶向给药,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及减少用量的作用,结论:抗癌中药新型给药系统一靶向给药系统将使抗癌中具有广阔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叶酸靶向的给药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综述叶酸靶向给药系统研究进展,评价这种技术应用的得与失。方法检索近几年国外研究叶酸靶向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归纳。结果叶酸受体(FR)是肿瘤选择性药物输送的特异性靶点。与其他肿瘤标记物相比,FR的独特优势在于其天然配体是维生素叶酸。结论将叶酸与小分子,大分子药物或其他输送工具偶联,使治疗药物到FR阳性的肿瘤细胞的输送大为增强,在临床前和临床实验中显示出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中药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颖 《中草药》2006,37(5):641-647
中药靶向给药系统是指将中药或天然药物经提取分离得到有效部位或单体采用不同的载体制成的制剂,能直接定向浓集于靶器官、靶组织、靶细胞或细胞内。按载体分类综述了近年来的脂质体、微球、纳米粒、乳剂等几类中药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此外,由于中药对肠道疾病的特殊作用,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也是中药靶向给药的一个重要部分。中药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在我国还处于试探阶段,目前的研究大多数以天然有效成分为原料药物,而用中药有效部位及中药复方研制的靶向制剂屈指可数,这与制定中药有效部位及复方的质量标准及制剂工艺难度大有关,靶向给药系统是中药制剂今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8.
经皮给药是临床常用的给药方式之一,但存在皮肤渗透率低、药效持续时间短、生物利用率低等局限性。为提高临床疗效,增加患者依从性,应用于经皮给药的脂质纳米给药系统开发受到研究者们的青睐。笔者对用于经皮给药系统的脂质纳米给药系统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经皮给药制剂的临床应用与脂质纳米给药系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药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道疾病的治疗目前主要是采用普通的口服片剂、栓剂和灌肠剂。这些治疗存在剂型使用不便、疗效不理想、复发率高和不良反应多的缺点。第4代药物剂型——靶向制剂可使药物浓集于靶器官、靶组织、靶细胞,疗效高,不良反应少,备受人们关注。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oral colon targetingdrug delivery system,OCTDS)是上世纪9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新型给药方式,目前国内外仍处于研究阶段。OCTDS通过药物传递技术使药物吸收后,在上消化道不释放,将药物运送到人体盲肠部后开始崩解或蚀解并释放出来,从而使药物在人体大肠发挥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大量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10.
中药结肠靶向给药研究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7  
目的:考察中药制备结肠靶向给药的可能。方法:药物提取,精制后,制成微丸,选取经特殊处理果胶为包衣材料,氯化亚铵作为放射性内标物。结果:各项实验证明本制剂达到结肠靶向释药的设计要求。结论:为中药结肠靶向给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纳米粒在经皮及黏膜给药系统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纳米粒以其独特的纳米功效 ,在新型药物制剂研究中受到很大重视。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表明纳米粒子在药物经皮及黏膜给药中也有着独特作用 ,尽管机理还不清楚 ,但为经皮及黏膜给药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作者主要综述了纳米粒子应用到经皮及黏膜给药体系的一些最新研究进展 ,主要包括脂质体纳米粒 ,天然高分子及合成高分子纳米粒的经皮及黏膜给药系统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2.
应答式释药系统能在特定时间、位点并根据生物节律变化释放药物,有效克服了机体耐药性,具有保护药物、局部靶向、抑制酶活性及记忆与表达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目前已有多个化药制剂品种上市。该文主要综述了该释药系统构建方法的研究进展,同时考虑复杂中药(复方)中多组分、多环节、多靶点的整体作用特点,尝试提出了基于中药组分应答式释药系统的研究思路,以期"抛砖引玉",为该递药系统的发展提供借鉴与思考。  相似文献   

13.
化学疗法是治疗癌症的主要疗法之一,但传统抗肿瘤药在体内呈全身性分布,肿瘤组织内很难达到有效药物浓度,且自身又不具备辨别正常细胞与肿瘤细胞的能力,易造成全身毒性反应,已远远不能满足临床需要。近几年,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及普遍应用,纳米靶向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其中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MSNs)在抗肿瘤药物靶向给药系统中的研究日益增多,因其特有的结构及理化特征,具有作用于特定靶点,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减少对正常细胞和组织器官的毒副作用,可以长期用药等优点,有望成为抗癌药物的优良载体,对MSNs在癌症治疗领域的应用也已成为现在医药领域的研究热点。该文对2008—2015年MSNs在抗肿瘤药物靶向给药系统的最新研究作一综述,分别介绍了MSNs在抗肿瘤药物被动靶向、主动靶向、物理或化学条件响应型靶向及其他复合靶向给药系统中的应用,以期对目前具有良好抗肿瘤作用的化药、天然药物及中药单体化合物的减毒增效及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张洪兵  张铁军  李亚卓  刘昌孝 《中草药》2015,46(21):3258-3263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型高分子材料不断涌现,多学科知识的融合使中药新型给药系统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与传统制剂相比,新型给药系统药物体内分布具有较高的选择性,血药浓度与药效的关联度不明显,有必要对其在效应局部靶组织中的动力学过程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综述了中药新型给药系统局部药动学研究的技术方法和发展现状,并探讨了其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15.
雷公藤甲素抗肿瘤新型给药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公藤甲素具有广谱、高效的抗肿瘤活性,但其具有水溶性差、体内消除快和毒副作用强等缺点,限制了雷公藤甲素的临床应用。新型给药系统是靶向递送雷公藤甲素的理想载体,能够将其有效运送至肿瘤组织,提高对肿瘤的治疗效果,新型给药系统在改善雷公藤甲素溶解度、降低其毒副作用、提高生物利用度等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综述近10年来基于脂质体、聚合物胶束、纳米粒的雷公藤甲素抗肿瘤新型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雷公藤甲素新型给药系统在抗肿瘤药物的开发和应用等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冬凌草甲素自微乳给药系统的体外释放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颖  张萍  冯年平  张欣  许洁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8):2049-2052
目的:研究冬凌草甲素自微乳给药系统的体外释放特性,探讨释药机制。方法:利用HPLC测定冬凌草甲素的含量,以反向透析法进行冬凌草甲素自微乳的体外释放实验,考察释放介质、搅拌速度和处方因素对药物释放的影响。采用相似因子法比较释药曲线的相似性,利用药物释放模型方程拟合释放曲线。结果:释放介质对药物释放无显著影响;在50~100 r·min-1药物释放曲线具有相似性;冬凌草甲素自微乳与乙醇溶液的释放曲线相似;冬凌草甲素自微乳在pH 7.8 PBS中,30 min释放达65%,释放曲线符合Hixson-Crowell方程。结论:冬凌草甲素自微乳释药较快,在水性环境中自发形成的微小乳滴在释药过程中粒径和表面积均发生改变,药物分子透膜为被动扩散过程。  相似文献   

17.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是乳腺癌术后激素受体阳性的临床常用治疗手段,服用内分泌治疗药物的患者会出现类更年期综合征、骨质疏松、关节疼痛,子宫内膜增厚、肝功能异常、脂代谢紊乱的不良反应,目前西医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文章就中医三焦角度,从上焦补益心肺,调和营卫;中焦疏肝健脾,合胃消导;下焦活血通络,调理冲任,以治疗内分泌治疗相关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药物释药系统产品市场与中药复方释药系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作者从世界药物释药系统市场和中药复方释药系统研究概况出发,提出了中药复方释药系统新的研究思路与方法,以期采用制剂技术,将中药复方配伍理论和作用通过改变复方中效用组分的不同释药行为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和发挥。  相似文献   

19.
基于组分层次的中药多元释药系统评价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中药(复方)是多组分的复杂体系,中药制剂的评价体系研究必然要围绕中药组分,考虑组分中多成分、多环节、多靶点的整体作用特点.该文将立足于“中医整体观念”,以方药物质基础组分为前提,结合中药制剂评价体系的发展现状,重点从体外释药特性、体内生物利用度、PK-PD 3个方面构建中药多元释药系统的评价体系;同时尝试提出中药组分程序释放的新思路,以期为复杂的中药(复方)给药系统的深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祁利平  董艳艳  张景姣  刘雅敏 《中草药》2017,48(16):3359-3365,3376
目的筛选复方痛痹舒自微乳释药系统(SMEDDS)的基质组成并确定配方比例。方法采用溶解度方法测定复方痛痹舒中主要有效成分在不同油相、乳化剂和助乳化剂中的溶解度,结合不同油相与乳化剂的配伍结果,筛选油相、乳化剂与助乳化剂,采用水滴定法绘制伪三元相图,以澄清度、粒径和自乳化时间为考察指标,筛定油相、乳化剂和助乳化剂的类型及其组成范围。结果复方痛痹舒SMEDDS基质组成:油相为肉豆蔻酸异丙酯(IPM),乳化剂为RH40/聚山梨酯-80(1∶1),助乳化剂为甘油;各相系占SMEDDS基质组成的比例范围按质量分数计:油相9.96%~40.49%,乳化剂23.31%~59.97%,助乳化剂19.83%~60.02%。结论筛定的复方痛痹舒SMEDDS基质,其分散相粒径可以达到10~100 nm,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