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索在院前急救中针对呼吸心跳骤停患者,急救派遣员依据心肺复苏的步骤通过电话医疗指导求救者就地抢救,直至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对心肺复苏成功率是否存在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院前急救中因呼吸心跳骤停进行心肺复苏的94例患者的急救资料,根据是否进行医疗指导分为两组.A组48例,急救派遣员未进行医疗指导.B组46例,急救派遣员在派遣任务的同时通过电话医疗指导求救者就地抢救.结果 A组死亡46例,抢救成功2例,抢救成功率为4.17%(2/48),B组死亡37例,抢救成功9例,抢救成功率为19.57%(9/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院前急救中针对呼吸心跳骤停患者,急救派遣员通过电话进行医疗指导可明显提高院前心肺复苏抢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除颤起搏监护仪与心肺复苏器联合使用在提升心搏骤停患者抢救复苏成功率方面的优势价值。方法:从2019年1月~2022年12月在急诊抢救的心搏骤停患者中抽选66例进行分组对照分析,其中对照组33例采用除颤起搏监护仪+人工心肺复苏的方法,实验组33例采用除颤起搏监护仪+心肺复苏器形式抢救,通过分析两组患者血生化指标以及复苏成功率明确两种急救设备联用的临床价值。结果:实验组患者抢救2h后的各项血生化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复苏成功率更高。结论:针对心搏骤停患者联合应用除颤起搏监护仪以及心肺复苏器能够显著提升复苏成功率,强化急救质量,相关设备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3.
张平 《医疗保健器具》2010,17(12):50-51
目的分析院前猝死的特点和现场心肺复苏术(CPR)的成功关键。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的297例猝死病例的特点与院前抢救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将不同院前抢救措施的病例分为两个组,A组采取人工抢救方法,B组采取氧气面罩给氧抢救方法,以比较两组病例的心肺复苏成功率为标准。结果死亡病例多发生在家里或工作地,病人以60~69岁的男性居多。大部分的病人猝死原因与疲劳或情绪失常有关。抢救成功10例,占猝死院前抢救病例的3.0%,A、B两组相比,A组的抢救效率为0.30%,B组的抢救成功率3.55%,通过统计分析,P〈0.05,成功率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结论及时和正确实施心肺复苏是改善院前猝死病例抢救的一个关键因素。心肺复苏与呼吸氧气面罩结合抢救比人工抢救有明显效果。猝死病例多为心血管患病人群,应当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搏骤停患者急救过程中自动体外除颤仪联合心肺复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80例心搏骤停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心肺复苏,观察组采取自动体外除颤仪联合心肺复苏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复苏成功率,以及复苏成功患者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心肺复苏时间、急救用时。结果:观察组复苏成功率87.50%高于对照组的45.00%(P<0.05);两组复苏成功患者心肺复苏时间[对照组(13.68±3.54)min,观察组(13.42±3.08)min]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4.56±0.44)min、急救用时(3.12±1.28)min均短于对照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5.34±1.58)min、急救用时(4.13±1.37)min],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动体外除颤仪联合心肺复苏能缩短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时间,促进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缩短急救用时,提高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搏骤停患者院前心肺复苏的临床特点,以期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2004年1月~2006年12月的院前心肺复苏病人的临床资料,初步分析抢救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呼救-到达现场时间平均长达14min。复苏成功率1.23%。[结论]心搏骤停患者抢救的成功与否与抢救开始的时间、抢救人员专业水平、抢救措施是否正确密切密切相关。应该缩短呼救-到达现场时间,加强心肺复苏术在公众中的普及力度,提高专业人员水平。  相似文献   

6.
薛丽 《医疗装备》2022,(2):44-46
目的 探讨全自动除颤仪联合心肺复苏用于心搏骤停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0年10月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心搏骤停急救患者的临床资料,将使用全自动除颤仪联合心肺复苏的35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将使用人工除颤联合心肺复苏的3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一次除颤成功率、除颤总体成功率、院内存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诊科心肺复苏中使用气管插管的急救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2013年6月我院急诊科进行心肺复苏患者60例,按数字法随机的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患者心肺复苏中使用经鼻气管插管,B组患者心肺复苏中使用经口腔气管插管。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经积极治疗后,A组患者插管所需时间为(67.8±13.7)s,复苏成功率11例,占36.7%,一次性插管成功20例,占66.7%。 B组患者插管所需时间为(11.2±8.0)s,复苏成功率20例,占66.7%,一次性插管成功29例,占96.7%。 B组在插管所需时间、复苏成功、一次性插管成功等情况均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口腔气管插管在急诊心肺复苏抢救过程中,有效的缩短插管时间,增加插管的成功率,从而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在院前抢救心搏骤停中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以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方法对2004年1月。2006年10月在院前抢救心搏骤停患者中使用AED的382例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统计呼叫电话至开始除颤时间,并计算成功除颤率及心肺复苏成功率,统计复苏后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382例患者中46例心电示波为室颤,现场予AED除颤后成功恢复自主循环12例;心电显示为心脏停搏、无脉搏心电活动(PEA)者经CPR后转为室颤,经AED除颤恢复心跳2例;心肺复苏成功共14例。呼叫至开始除颤时间,存活组(6.72±1.53)min,死亡组(9.32±2.03)min。结论影响除颤厦心肺复苏成功主要的因素是时间,使用AED快速旱期除颤可以提高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郭丽钦 《医疗装备》2020,(7):155-157
目的探讨院前救治临床路径联合体外自动除颤仪在心搏骤停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7年5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84例心搏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两组救治期间均采用体外自动除颤仪,对照组实施常规院前急救干预,观察组采用院前救治临床路径,比较两组开始心肺复苏4~6 min、7~10 min、11~15 min后复苏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开始复苏4~6 min后复苏成功率为35.71%,高于对照组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开始复苏7~10 min、11~15 min后复苏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8%,低于对照组的2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救治临床路径联合体外自动除颤仪能够有效提升心搏骤停患者的复苏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现代医院》2017,(9):1358-1360
目的对比心跳骤停临床急救中使用心肺复苏器与徒手心肺复苏,以探讨更有效的心跳骤停抢救手段。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6年10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心跳骤停患者共106例,应用心肺复苏器进行心肺复苏患者共49例,徒手心肺复苏患者57例。观察采用不同心肺复苏手段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抢救成功所需时间。结果采用心肺复苏器的患者抢救成功率38.8%,徒手心肺复苏的患者抢救成功率19.3%,采用心肺复苏器的患者在抢救成功率显著优于徒手心肺复苏的患者。结论使用心肺复苏器可提高心跳骤停的抢救成功率,若能解决心肺复苏器的不足,将能够在临床进一步的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心肺复苏机对心脏停搏患者的救治效果。方法:分析80例使用萨勃心肺复苏机和78例采用人工胸外按压心肺复苏的患者,比较两种方法患者的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肋骨骨折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心跳恢复时间及存活率。结果:萨勃心肺复苏机心肺复苏组生理参数优于人工按压组,复苏成功率较人工按压组高,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人工胸外按压组。结论:萨勃心肺复苏机在维持患者生理参数稳定、减少并发症方面效果优于传统人工心肺复苏,建议普及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自动心肺复苏仪在急诊成人心跳骤停患者心肺复苏(CPR)抢救中的效果。方法:本研究纳入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成人心跳骤停患者48例并展开回顾性研究分析,患者均在2019年7月~2020年12月进行CPR抢救,将进行传统徒手心肺复苏的2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进行自动心肺复苏仪心肺复苏的24例患者设为试验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肺功能恢复质量,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命体征变化,统计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以及复苏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MAP、SPO2、PetCO2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MAP、SPO2、PetCO2均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高于治疗前,显示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SBP、脉搏饱和度均高于对照组,ROSC低于对照组,显示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8例患者中抢救成功30例,失败18例,抢救成功率为62.50%(30/48),成功率较高;48例患者血压恢复时间为(18.23±2.14)min、心跳恢复时间为(10.95±2.14)min、呼吸恢复时间(13.87±2.45)min,均...  相似文献   

13.
院内心肺复苏成败影响因素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影响院内心肺复苏 (CPR)成败的相关因素 ,探讨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2 86例实施院内心肺复苏的心跳呼吸骤停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心肺复苏成功率及出院存活率分别为 5 3 .8%和9 .4 % ;心跳呼吸骤停 10min以内的患者经积极有效的CPR、气管插管、电击复律能大大提高复苏成功率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 0 1;大剂量肾上腺素的应用虽能提高初期心肺复苏成功率 ,但对后期复苏及提高存活率并无帮助。结论 :及早CPR、及早气管插管、及早电击复律和合理应用肾上腺素是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仪在突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急诊科突发心跳呼吸骤停140名患者为观察对象,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徒手CPR组和CPR仪组,每组各70人,监测两组患者自主循环恢复(ROSC)率以及CPR后10min、30min的MAP、颈总动脉血流速度.结果:两组间MAP、颈总动脉血流速度在CPR开始后10min、30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PR仪组优于徒手CPR组(P<0.05).比较两组ROSC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徒手CPR组ROSC成功率为22.86%,CPR仪组ROSC成功率48.57%,CPR仪组优于徒手CPR组(P<0.05).结论:与徒手心肺复苏比较,使用心肺复苏仪可以提高ROSC成功率,同时改善心、脑等重要器官供血,减少重要器官组织缺血性损伤,有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人心肺复苏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心脏骤停患者83例进行分析,按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43例和中年组(〈60岁)40例,对两组患者心脏骤停相关因素和复苏成功率进行分析。结果老年组最常见心脏骤停原因为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同时窒息也是导致老年人心脏骤停的重要原因;老年组患者死亡率(76.74%)高于中年组(50.00%),P〈0.05,正常出院率(20.93%)低于中年组(42.50%),P〈0.05。结论老年人心肺复苏成功率较中年人低,对老年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及时抢救以及对窒息等意外的预防,是护理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CPR是指对心脏骤停所采取旨在恢复生命活动和智能的一系列及时、规范有效的抢救措施。尽管新的指南在循证医学基础上为院前心肺复苏提供了许多很好的方法和建议,但是院前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仍然较低。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院前心肺复苏的治疗进展情况,特别是在影响CPR抢救成功率的诸多因素中,心搏呼吸骤停的原因、发生地点及心搏停止的时间是被公认的重要因素。我们在院前必须要做到快速到达现场、快速诊断、快速心肺复苏,同时,还要针对基础原发病的积极治疗,才能真正提高院前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影响心肺脑复苏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分析发生心脏呼吸骤停的原因并找出影响心肺脑复苏成功率的因素。方法 应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心跳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及自主循环恢复 (ROSC)后影响存活率的有关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与心肺脑复苏及预后相关的因素有6个 :心搏骤停发生地点、CPR开始的时间、ROSC的间期、瞳孔、复苏后综合征、年龄等。多因素分析仅PRM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筛出的因素中显示心肺复苏成功关键是复苏开始的时间。复苏后MODS -复苏后综合征 (PRM)是影响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后存活率的独立因素。现场进行快速及有效心肺复苏是抢救成功关键。心肺复苏成功后重点应放在对各脏器功能的评估、支持、监护治疗上。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双管喉罩在基层医院急救心肺复苏(CPR)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家基层医院2014年9月-2016年7月期间突发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61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31例,采用双管喉罩通气,B组30例,采用面罩通气,比较两组气道开放时间,5 min、10 min、20 min时的Sp02≥90%的例数,30 min时心肺复苏成功的例数以及两组并发症的发生例数.结果 B组气道开放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5),A组气道开放后5 min、10 min、20 min Sp02 ≥90%的例数均高于B组,A组30 min心肺复苏成功例数高于B组(P<0.05).A组患者的胃膨胀发生率、胃内容物误吸率及气道漏气率均明显低于B组(P <0.05).结论 双管喉罩操作简单,通气效果良好,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适合于在基层医院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了一种便携式手动胸外按压复苏仪的研制过程。该装置以国际心肺复苏指南为标准,根据正负压心肺复苏术原理设计而成,主要由真空吸盘、压力弹簧、硬件电路、按压手柄以及指针组件等构成。该装置体积小,操作简单,能够提供稳定的按压频率和按压/通气比提示音,并且能够显示按压力度,能辅助非专业急救人员为心脏骤停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急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