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多发于妇女绝经后的骨退化性疾病,其预防、治疗已是当前人类的重要健康问题。主要就近10余年来国内外针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方法及治疗效果做一回顾和综述。现有研究显示针灸疗法有利于激发患者自身的调节机能,提高内源性激素水平,改善患者的脾胃功能,增强患者对药物及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提高骨矿含量及骨密度,减少显微骨折数目以及新骨折率的发生,改善临床症状等作用。今后应进一步探索有效而安全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提高临床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同时要探索针对骨质疏松的复杂干预特点疗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2.
辨证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辨证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齐振熙福建中医学院骨伤系(350003福州)关键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医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单位体积骨量减少,易骨折的一种代谢性骨病,[1]亦称为Ⅰ型骨质疏松症。尤其多发于绝经二年以上,年龄70岁以下的妇女,...  相似文献   

3.
针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机理及现代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针灸疗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在改善临床症状,改善骨代谢及提高骨密度方面的疗效已得到实步证实,就其治病机制提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属督脉,足太阳经和足少阴经病之列,针灸此经脉穴对机体(肾-髓-血-脑-骨)有整体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刘文源 《河南中医》2012,32(7):883-884
目的:观察阳和汤治疗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65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给予阳和汤加减治疗,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用,连服6个月后,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疼痛改善情况及骨密度变化.结果:除2例脱落外,其他患者均服药至疗程结束.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3例出现便秘,2例出现胃脘部不适,对症治疗或停药后,症状均消失.65例患者显效53例,有效8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84.13%.结论:阳和汤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疗效明确.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类中药配合针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9例采用常规的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治疗组31例采用中药补肾活血汤配合针灸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10例,好转1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32%;对照组显效4例,好转16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68.97%.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活血汤合针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6.
浅谈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亦称为I型骨质疏松症,是高龄妇女的常见病。现代医学认为,骨质疏松症是以单位体积内骨量绝对减少,骨组织的显微结构退化、骨密度降低及骨强度减弱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强,骨折几率上升的一种全身性疾病。西医治疗本病一般的方法是应用抗骨质疏松药、性激素等进行治疗。但是,长期应用药物会产生一些副反应,对身体造成一定的损害。所以,治疗此病应用中医疗法具有诸多的优势,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针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灸对去势大鼠骨代谢具有良性调节作用,可改善去势大鼠骨超微结构的病理改变,提高大鼠骨力学性能及BMD,预防骨量丢失。针灸的以上作用与针灸从整体调节去势大鼠内分泌功能尤其是提高血清性激素水平以及调节骨代谢相关细胞因子网络平衡,改善骨代谢负平衡状态,降低骨转换率等密不可分。但其机制研究仍停留在较表浅的层面,还未深入到基因水平,应加强针灸对PMOP骨破坏或骨形成过程的调控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是绝经后妇女的常见疾病。因此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是妇产科学乃至全社会面临的重要任务。本文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治疗新进展以及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针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临床研究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回顾中、西医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病因、病机的认识及针灸治则的基础上,提出积极改善膝关节功能,进行必要的运动训练,针药结合治疗是提高本病治疗效果的较好途径,同时引入生存质量评价,为针灸临床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建立客观而优越的评价手段。  相似文献   

10.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是女性绝经后雌激素分泌不足,导致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损坏而产生的以骨脆性增加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腰背的疼痛、骨质疏松性骨折、脊柱畸形及多脏器功能障碍等。PMOP直接导致了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及生活质量的下降。不仅经常被漏诊,而且常常不能得到及时治疗。近年来对于PMOP的发病相关因素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该文以近几年的文献为基础,阐述了PMOP的3大发病机制:肠道菌群失调、氧化应激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异常分化。分析PMOP的治疗现状,主要包括中医药方面的中药辨证论治、针灸治疗、练功疗法、中医外治法及西医方面的基础措施、药物干预和物理治疗等,其中西医治疗中药物干预按作用机制一般分为骨吸收抑制剂、骨形成促进剂、其他机制类药物。笔者通过归纳中医药及西医两者在临床上治疗PMOP的具体方法及作用效果或机制,希望能够为今后制定合理的健康管理模式及药物治疗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机理研究、临床治疗及实验研究方面综述了针灸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现状、进展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回顾中、西医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病因、病机的认识及针灸治则的基础上,提出积极改善膝关节功能,进行必要的运动训练,针药结合治疗是提高本病治疗效果的较好途径,同时引入生存质量评价,为针灸临床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建立客观而优越的评价手段。  相似文献   

13.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辨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的有关临床报道和调查研究的初步结果。方法:(1)采用骨密度测定等现代量化指标以明确调查对象的疾病诊断,是开展该病证型研究的基本前提;(2)采用传统的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等证型划分系统,并配合已被公认的现代证候辨证参考标准,是该病证型规范化研究的重要依据;(3)采用临床流行病学及合理的数理统计方法进行研究设计和结果分析,是调查获得可靠结论的重要保证。进一步对PMOP的证型分布特点开展严谨的横断面调查,同时对PMOP的证型转变特点等开展纵向追踪,包括对PMOP患者出现的中医主症、次症、兼症及其相关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将有助于阐明其规律性。  相似文献   

14.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指绝经后妇女由于雌激素分泌的减少,使得钙质流失加速,骨质含量也随之减少,骨骼结构逐渐变得松脆而形成骨质疏松,多发生在绝经后5~15年。本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腰背疼痛、活动不利,身体变矮,驼背,易发生骨折(常见胸腰椎压缩性  相似文献   

16.
青娥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青娥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A组)20例服用青娥丸治疗,对照组(B组)19例采用钙尔奇D治疗,治疗组(C组)22例采用青娥丸+钙尔奇D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及骨密度的变化。结果:经过6个月治疗,3组间显效率、骨密度值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青娥丸可明显改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临床症状,同时提高骨密度。  相似文献   

17.
肾俞埋线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临床疼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肾俞穴位埋线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临床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将44例患者随机分为埋线组和埋线加乐力组进行临床疼痛治疗观察,以疼痛评分方法评定临床疗效,经t检验(x±s)比较各组治疗前后的疗效,而两组间采用方差不齐t检验比较.结果:埋线组、埋线加乐力组的疼痛评分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1),而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肾俞穴位埋线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临床疼痛有明显的疗效;埋线治疗同时加用口服乐力胶囊与否,对改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疼痛无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4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常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且50岁以上的人群中女性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远远高于男性。我们从2004年1月~2005年12月用治疗及观察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160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左归丸加味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47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鹏 《实用中医药杂志》2006,22(10):620-621
笔者自2000年以来用左归丸加味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47例,获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47例年龄55~80岁,均经X线及骨密度检测。其中36例有明显胸椎、腰椎及骨盆等部位的缺钙现象,11例有轻微缺钙现象;3例为腰椎压缩性骨折,2例为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表现为腰背酸痛首见  相似文献   

20.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志霞 《中医药导报》2007,13(3):94-95,98
文章综述了近年来中医学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各种治疗方法的应用与研究进展,认为其主要病机为肾虚、脾虚、血瘀,临床辨证以肾虚型报道最多。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良好的疗效与应用前景。但仍存在缺乏相关标准与量化指标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