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筛选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74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高危者进行双能X线吸收仪骨密度检测,对符合标准者进行现场问卷调查.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与危险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建立多项Logit模型.结果:模型最终引入的变量有绝经年限、体重指数、鱼类膳食、是否变矮、是否绝经和生产次数.结论:绝经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危险因素,低体重指数也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的危险因素;鱼类膳食和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之间均存在负相关性,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2.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是指主要由绝经引起的骨质疏松症,亦称为Ⅰ型骨质疏松症。中国传统医学对其有独特的认识与治疗方法,中医药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方面取得不少成果。故通过对单味中药、复方制剂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三方面临床研究报道文献进行综述,以期对目前中医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现状有较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1 绝经后妇女的骨质疏松症及其骨折后果[1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由于低骨量、骨结构退变以及骨脆性增加导致的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升高骨骼系统疾病 (WHO定义 )。骨质疏松症包括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与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区分成为与绝经相关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与增龄相关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其中 ,对于绝经后妇女而言 ,早期既要受到绝经的影响 ,晚期又要同时受到绝经与增龄的双重影响。因此 ,绝经后的妇女是骨质疏松症防治中需要特别关注的人群。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终点 ;显然 ,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是骨…  相似文献   

4.
论肾虚血瘀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医多注重从肾虚角度论治。文章探讨了肾虚血瘀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着重阐述了血瘀症型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过程的关系。通过文献查阅与分析,认为肾虚血瘀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有内在联系,但需要进一步通过动物与临床试验证实。  相似文献   

5.
目的运用代谢组学研究方法研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常见实性证素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代谢物,并筛选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方法通过证候辨证素量表测定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常见证素,每组30例,并选取正常人群对照组,运用核磁共振氢谱(HNMR)技术分析其血清的差异代谢物。结果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各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代谢物。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各组可区分并且存在较为明显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为甲酸,为临床治疗以及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提供了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中药在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应用情况,探讨未来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可能的研究方向。方法通过对近10年国内外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中药治疗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目前对中药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单味中药的实验研究和复方中药、中成药的临床研究。结论中药对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有其独特的优势,能有效地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的常见类型,随着人类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越来越受到医疗界的重视,中医药治疗显示出较大优势。中医治疗主要从肾虚、脾虚、肝郁、血瘀等病因入手,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进行辨证论治。本文通过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医论治方向进行综述,以期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辨证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辨证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齐振熙福建中医学院骨伤系(350003福州)关键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医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单位体积骨量减少,易骨折的一种代谢性骨病,[1]亦称为Ⅰ型骨质疏松症。尤其多发于绝经二年以上,年龄70岁以下的妇女,...  相似文献   

9.
从瘀论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理论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眭承志  周军 《中医药学刊》2005,23(1):92-93,173
既往论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中多从“虚损”角度,以补肾健脾为主,以中医传统理论为基础,并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对“从‘瘀’论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这一假说进行理论推断,重点阐述绝经后妇女的生理变化与血瘀的相关性。绝经后妇女的脏腑病机特点和血瘀的关系,并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血瘀”病机进行推论,同时论述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血瘀证”形成特点与雌激素的关系,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意义。以“血瘀”立论,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病机和治则,另辟途径,目的在于开拓新的思路.以丰富祖国医学治疗本病的理论.进而为今后从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的系统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既往论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中多从"虚损"角度,以补肾健脾为主,以中医传统理论为基础,并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对"从‘瘀'论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这一假说进行理论推断,重点阐述绝经后妇女的生理变化与血瘀的相关性,绝经后妇女的脏腑病机特点和血瘀的关系,并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血瘀"病机进行推论,同时论述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血瘀证"形成特点与雌激素的关系,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意义.以"血瘀"立论,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病机和治则,另辟途径,目的在于开拓新的思路,以丰富祖国医学治疗本病的理论,进而为今后从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的系统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代谢性骨病,其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中医学认为肾虚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生的根本原因,肾虚可表现为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免疫失调可导致骨代谢异常。近年来,骨免疫学的提出显著提高了人们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认识,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免疫学研究取得一定进展。本文从雌激素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免疫细胞及其细胞因子的作用及免疫相关基因等方面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免疫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与血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血瘀是否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病机之一。方法对6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血瘀临床表现综合评分和血管内皮功能、血小板活化功能等检测,并与30名健康妇女进行对照研究。结果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血瘀临床表现综合评分,血管内皮功能、血小板活化功能等分子生物学指标与健康妇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存在着血瘀分子生物学等客观性病理变化,血瘀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病机之一。  相似文献   

13.
妇骨宁颗粒剂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妇骨宁颗粒剂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刘宇新辽宁省中医研究院(沈阳110034关键词妇骨宁颗粒剂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发病率高,危险性大,难治性中老年疾病[1]。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15~20年,早期无特殊表现,常常是在发生骨折后...  相似文献   

14.
我国已经逐渐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骨质疏松症尤其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已经影响到中老年妇女的生活质量。如何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收集大量关于葛根素的试验及临床报道,从骨质疏松症临床、成骨细胞的增殖、破骨细胞的抑制及骨强度等方面分析,总结了近几年其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防治方面取得的重大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5.
补肾填精法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补肾填精法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上海中医药大学施杞,谢可永(200032)关键词补肾填精法,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编者按: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较高,已引起了医学界的重视。据报道,由骨质疏松症引起的脊椎和前臂骨折,女性要比男性高6~8倍,北京...  相似文献   

16.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运动的干预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能起到积极的逆转作用,为更深刻地认识和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将从理论研究、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及应用方面就运动干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从"肝肾同源"理论入手,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病因病机、证候分型、体质分析、治疗等进行综述,介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最新实验研究、临床研究进展,进一步阐述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原则,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针刺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方法对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的近二十年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以"针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为关键词,收集针刺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及实验报道,并对其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实验机理进行整理,从而分析出其优势。结果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与雌激素有关,与脾肾关系密切,针刺可通过改变骨代谢生化、骨密度及骨生物力学等指标发挥治疗作用。结论针刺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疗效确定,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9.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老龄化社会的多发病和常见病,为了探索更加高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法,本文从病症结合的角度运用中医和蒙医的理论,在中、蒙医相互印证中,进一步辨析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病证、病机,同时根据临床实验研究和临床治疗方药佐证中、蒙医关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理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为临床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提供更加可靠的理论支撑和治疗指南。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南昌市青山湖区绝经期妇女进行调查,分析骨质疏松症重点人群,探讨居民骨量异常的现状及发病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治建议.方法:2020年1月—12月对南昌市青山湖区(主要是南钢街道11个社区)共6258例55~65岁绝经后(绝经1年以上)妇女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骨质疏松症发生率为32.13%;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T值平均为-3.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是绝经后妇女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OR=1.964,P<0.05),牛奶摄入及日常锻炼是绝经后妇女发生骨质疏松症的保护因素(OR=0.725、0.718,P<0.05).结论:本地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发生比例较高,骨质疏松症发生率与年龄、饮食、运动等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