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UDCA)对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及大鼠肝组织与血液中谷氨酰转移酶mRNA-H(GGTmRNA-H)亚型表达的影响,进一步研究UDCA对肝癌发生的影响。[方法]Wister大鼠92只随机分成5组:模型组(24只)、干预A组(24只)、干预B组(24只)、正常对照组(10只)、UDCA对照组(10只)。对模型组、干预A组、干预B组以二乙基亚硝铵腹腔注射诱导肝癌形成后,干预A组给予含2.5g/L的UDCA饮用水,干预B组给予含5g/L UDCA的饮用水;正常对照组给予0.9%氯化钠溶液腹腔注射,UDCA对照组给予含5g/L UDCA的饮用水。通过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AFP-L3的水平,采用实时定量PT-PCR检测GGTmRNAH亚型在各组大鼠血液及肝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1模型组、干预A组、干预B组AFP-L3绝对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UDCA对照组(P0.05)。干预A组、干预B组AFP-L3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0.05)。干预A组、干预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A组、干预B组中GGTmRNA-H亚型在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表达量均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5);干预A组、干预B组血液中的GGTmRNA-H亚型也较模型组下降(P0.05);但干预A组、干预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UDCA能降低大鼠肝癌发生过程中AFP-L3的水平,提示UDCA对肝癌的发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2UDCA能降低肝癌大鼠肝癌组织及血液中GGTmRNA-H亚型的表达,二者间接反映UDCA能降低肝癌的发生,对肝癌的发生有一定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γ-谷氨酰转移酶 ( GGT) m RNA亚型转化与肝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 RT-PCR方法检测正常肝组织、良性肝病肝组织、肝癌组织、癌旁组织、远癌组织及肝转移癌癌周组织中三种 GGTm RNA亚型 ( F、H、P亚型 )的表达情况。结果 正常肝组织主要的 GGTm RNA类型为 F亚型 ,良性肝病及肝转移癌癌周组织亦以 F亚型为主 ;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及远癌组织 H亚型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肝脏及良性肝病肝组织 ( P<0 .0 5) ;肝癌组织 F亚型阳性率明显低于正常及良性肝病肝组织 ( P<0 .0 5)。结论  GGTm RNA亚型转化与肝癌发生有密切关系 ;GGT基因检测为判断肝细胞癌变的灵敏方法  相似文献   

3.
γ-谷氨酰转移酶mRNA亚型对肝细胞癌变的监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Han G  Qin C  Ren W  Shi J  Liu H 《中华内科杂志》2002,41(3):160-162
目的 探讨γ-谷氨酰转移酶(GGT)mRNA亚型的转化与原发性肝癌(HCC)发生的关系,寻找肝癌早期诊断的新方法。方法 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正常对照组、非癌肝病组、肝癌组及肝转移癌肝组织及外周血的3种GGTmRNA亚型(A、B、C亚型)。结果 正常肝纤维、非癌肝病的肝组织及肝转移癌癌周组织主要的GGTmRNA类型为A亚型,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及远癌组织GGTmRNA-B亚型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肝脏及非癌肝癌的肝组织(P<0.05),癌组织GGT mRNA-A亚型阳性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及非癌肝病组(P<0.05)。在26例HCC中有12例外周血中检出GGTmRNA-B亚型,甲胎蛋白阴性的10例HCC中有5例检出GGTmRNA-B亚型。结论 GGT mRNA亚型转化与肝癌发生有密切关系,分析GGT基因可望成为监测肝细胞癌变的灵敏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电针刺激SD大鼠肝俞、足三里、丰隆、太冲穴,观察其对高脂饮食所致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肝组织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和西药组,每组10只。正常组大鼠予普通饮食喂养,模型组、电针组和西药组大鼠均给予高脂饮食12周;12周后正常组、模型组同前喂养,其他两组大鼠分别进行电针和西药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共4周;16周全部大鼠断头处死,用HE染色观察大鼠肝组织光镜下的病理改变;EMSA法测定大鼠肝组织NF(核因子)-κB活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PPAR(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和西药组大鼠的NF-κB活性明显高于正常组(P均<0.01)和电针组(P均<0.05)。模型组、电针组和西药组大鼠肝组织PPARγmRNA的表达均较正常组有不同程度减弱(P<0.01),且模型组大鼠的表达明显低于电针组(P<0.01)。结论:肝组织NF-κB的活性增强及PPARγ的表达减弱与NASH的发生密切相关;电针可以起到增强大鼠肝组织PPARγ的表达及降低NF-κB的活性作用。电针可能通过抑制NF-κB的活性、激活PPARγ的作用而达到治疗NASH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肝病及肝外肿瘤患者血γ-谷氨酰移换酶(GGT,EC 2.3.2.2)总活性均异常,肝癌患者血清经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胶电泳,可将GGT分出十多种亚组分(Ⅰ,Ⅰ′,Ⅱ,Ⅱ′,β,δ,ε,φA,ⅦB,φC,γA,γB),而其中Ⅰ′,Ⅱ,Ⅱ′为肝癌所特有,被称为肝癌特异性GGT(HS-GGT).肝GGT基因表达与肝癌发展密切相关,其基因亚型有胎肝型(F)、胎盘型(P)和肝癌细胞型(H),基因型H主要见于肝癌组织.众多的基础及临床研究证实HS-GGT和基因H亚型为肝癌特异标志,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其分析有助于肝癌诊断与鉴别.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2-FAA喂饲Wistar大鼠制作肝癌模型.对膜结合γ-谷氨酰移换酶(GGT)及其同工酶在癌变过程中的早期改变进行了研究;经组织学及酶组织化学定位证实,在诱癌过程中肝细胞过度表达GGT并分泌入血.正常对照组鼠肝组织及血清GGT活性分别为0.34±0.23U/g蛋白和6.0±4.8U/L;诱癌后鼠肝组织GGT增加3~25倍,而鼠血清GGT增加3~6倍,实验组肝及血清GG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鼠2周时,异常增加的GGT便以多种分子形式在血或肝组织中同步出现,与胎肝GGT的形式相同。其结果提示.鼠肝癌发生过程中所表达的GGT具有癌胚性质,对异常区带的分析有助于肝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肝组织P65(NF-κB亚型)、核转录因子-κB抑制因子(IκB)-α(IκB亚型)蛋白和mRNA表达情况及杞蓟制剂对其影响.方法 采用高脂饮食复制大鼠NASH模型.实验分正常组对照、模型组、杞蓟制剂组、复方蛋氨酸胆碱片组.测定肝组织P65、IκB-α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肝组织P65、IκB-α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增强(P<0.01),且P65蛋白主要在胞核分布;与模型组相比,杞蓟制剂组大鼠肝组织P65、IκB-α蛋白和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复方蛋氨酸胆碱片组大鼠肝组织P65、IκB-α蛋白和mRNA的表达虽有所降低,但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F-κB蛋白和mRNA表达增强及NF-κB蛋白活化增强参与了NASH的发病.杞蓟制剂能够抑制NF-κB(P65)蛋白和mRNA的表达,从而能防治NASH.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沉默单酰基甘油脂肪酶(MAGL)mRNA对大鼠肝癌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CBRH7919大鼠肝癌细胞原位移植法建立大鼠肝癌模型,建模后免疫组化检测肝癌组织及正常肝组织甲胎蛋白(AFP)表达。分为PBS液组;MAGL-shRNA质粒微泡组;空白微泡+超声辐照组;MAGL-shRNA质粒微泡+超声辐照组(A);MAGL-shRNA质粒微泡+超声辐照组(B);MAGL-shRNA质粒微泡+超声辐照组(C)。每只大鼠经尾静脉注射1 ml相应试剂,并对空白微泡+超声辐照组和MAGL-shRNA质粒微泡+超声辐照A、B、C组的大鼠肝区给予超声辐照。前4组:免疫印迹检测大鼠肝癌组织MAGL表达,荧光定量PCR检测MAGL mRNA表达情况,ELISA检测癌组织游离脂肪酸(FFAs)。解剖并比较各组大鼠的肿瘤大小、转移情况。B组给予高脂饮食1 w后与C组一同处死,比较其肿瘤组织MAGL表达情况、FFAs含量以及肿瘤大小。结果肿瘤病理检测符合原发性肝癌。前四组:免疫印迹检测显示,MAGL-shRNA质粒微泡+超声辐照组A的MAGL蛋白表达趋势明显降低;PCR结果显示,该组MAGL-mRNA明显低于其他3组(P0.05);ELISA显示该组FFAs含量明显低于其余各组(P0.05);该组肿瘤平均大小及转移率明显小于其余三组(P0.05)。后两组:高脂饮食组癌组织MAGL蛋白表达、FFAs浓度明显高于正常饮食组,且前者肿瘤明显大于后者(P0.05)。结论沉默MAGL mRNA能够明显抑制大鼠肝癌生长;高脂饮食能够逆转MAGL沉默基因的治疗作用;MAGL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FFAs及下游因子实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疏肝健脾方药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肝组织核因子(NF)-κB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复制NASH大鼠实验模型,施以造模因素的同时,各用药组大鼠分别灌服疏肝方、健脾方和疏肝健脾合方的高、低剂量进行干预。16 w后,各组大鼠以3%戊巴比妥钠腹腔麻醉,腹主动脉采血,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肝组织TC、TG含量;HE染色和油红O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肝组织NF-κB mRNA表达水平;Western印迹法检测肝组织NF-κ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明显,血脂及肝脂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P<0.01),大鼠肝组织NF-κB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用药组血脂和肝组织NF-κB 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P<0.01),尤以综合方高剂量及健脾高剂量作用最为显著。结论疏肝健脾方药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NASH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下调肝脏NF-κB mRNA及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黄曲霉毒素B1(AFB1)诱导性大鼠肝癌模型超微结构特征及HER-2 mRNA表达变化规律。方法用AFB1(400μg/kg)间断腹腔注射雄性Wistar大鼠制作肝癌模型,电镜观察大鼠肝组织超微结构。应用RT-PCR技术检测对照组大鼠肝组织,损伤病变、早期癌变和癌变肝组织中HER-2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本组大鼠肝癌模型中,肝细胞呈变性损伤、异型性到癌变;线粒体由增生肿胀到枯竭、空泡变;糖原颗粒呈渐减少等特征性变化。观察到典型肝细胞吞噬细胞现象。HER-2 mRNA在早期癌变、癌变肝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大鼠肝组织和损伤病变肝组织(F=10.89,P=0.001;F=11.48,P=0.000)。结论AFB1诱导性大鼠肝细胞出现变性、异型性及癌细胞渐变的超微结构特征,HER-2异常表达参与AFB1诱导性大鼠早期肝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γ-谷氨酰转移酶mRNA-H亚型的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及时发现外周血中的肿瘤细胞,不仅对判断肿瘤的转移、复发具有重要价值,对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措施亦有重要意义。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原发性肝癌(HCC)患者外周血γ-谷氨酰转移酶mRNA-H亚型(GGT mRNA-H),寻找血循环中肝癌细胞、预测肝癌血行播散及甲胎蛋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干扰素-γ对实验性大鼠肝组织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与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22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7只)、模型组(6只)和干扰素-γ组(9只);用四氯化碳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在10周末处死各组大鼠,取肝脏进行HE染色,并运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肝组织中MMP-13 mRNA与TIMP-1 mRNA的表达量.结果 MMP-13 mRNA的表达,与正常组对比,模型组和干扰素-γ组的MMP-13 mRNA的表达量增高(P<0.01),但模型组和干扰素-γ组之间还不能认为有统计学差别(P>0.01);而TIMP-1 mRNA表达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和干扰素-γ组中的TIMP-1 mRNA的表达都升高(P<0.01),而且模型组中的TIMP-1 mRNA表达量比干扰素-γ组高(P<0.01).在肝纤维化病理学观察的量化秩和分析中,各组之间的差别明显(P<0.005).结论 干扰素-γ逆转肝纤维化的机制可能是减少肝纤维化大鼠肝脏中的TIMP-1 mR-NA的表达,从而逆转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绞股蓝皂苷对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nd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T2DMNAFLD)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5个实验组:空白对照组(Ⅰ组),T2DM-NAFLD模型组(Ⅱ组),T2DM-NAFLD模型绞股蓝皂苷(gypenosides,GPS)小剂量治疗组(Ⅲ组),T2DM-NAFLD模型GPS中剂量治疗组(Ⅳ组),T2DM-NAFLD模型GPS大剂量治疗组(Ⅴ组).肝组织病理学检查了解GPS治疗的效果,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表达情况,PCR对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和细胞色素P4501A1(cytochrome P4501A1,CYP4501A1)的mRNA表达进行定量分析.结果GPS治疗组能显著降低血糖,具有剂量依赖性.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发现,GPS治疗显著降低大鼠肝组织中细胞因子TNF-α和NF-κB的表达,并有剂量依赖关系.肝组织PCR检测发现,GPS治疗能下调肝组织PPARγ和CYP4501A1的mRNA表达.GPS治疗能减轻治疗组大鼠肝脏脂肪浸润程度,通过剂量依赖关系方式逆转脂肪肝程度.结论GPS通过下调细胞因子TNF-α、NF-κB以及PPARγ和CYP4501A1 mRNA的表达对T2DM-NAFLD大鼠肝组织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补肾方对二乙基亚硝胺诱发大鼠肝癌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补肾方对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大鼠肝癌的预防作用。方法:以100ppmDEN饮水法诱发大鼠肝癌为模型,同时中药组予补肾方水煎剂灌胃,分别于诱癌12周末和18周末分批处死大鼠,观察大鼠肝脏病理形态学改变、肝组织γ-GT和AFP阳性表达以及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和白蛋白(Alb)含量变化。结果:中药组肝癌发生率较低;肝细胞增生灶和癌灶形成数目、面积较小;肝组织γ-GT阳性灶和AFP阳性细胞均明显比模型组少(P<0.001);血清ALT、ALP含量有不同程度降低,Alb含量较高。结论:补肾方对DEN诱发大鼠肝癌前病变和肝癌形成具有一定的抑制和延缓作用,但并不能完全阻断肝癌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动态观察HBV与AFB1诱发树鼩肝细胞癌(HCC)病变过程肝癌前病变γ-谷氨酰转肽酶阳性肝细胞灶(GGT阳性灶)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p21及p53表达情况,探讨HCC发生的可能机制。实验动物分4组:A组血清HBV阳性和摄入AFB1;B组HBV阳性;C组摄入AFB1;D组空白对照。结果:(1)各实验组肝癌前病变GGT阳性灶数量、大小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A组明显大于B、C组(P<0.05);(2)实验第15周,即有IGF-Ⅱ阳性表达,在第45周阳性率明显高于第75周(P<0.05);(3)A、B两组动物肝组织中HBsAg阳性率高达92.1%,首次在树鼩肝组织中检出HBxAg,且阳性率达86.5%。提示:HBV与AFB1协同致树鼩HCC;HCC发生早期就有癌基因IGF-Ⅱ的异常表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蓝莓抗氧化作用对猪血清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和Toll样受体9(TLR9)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蓝莓低、中、高剂量防治组(C、D、E组)、复方鳖甲软肝片防治组(F组).除A组外,其余各组均腹腔注射猪血清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C、D、E、F组在造模同时分别给予蓝莓原浆或复方鳖甲软肝片灌胃,1次/d,共12wk.第12周末处死大鼠,计算大鼠肝脏指数,行肝脏病理组织学检查,测定各组大鼠血清ALT和AST水平、肝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及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含量,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LR4和TLR9蛋白质在肝脏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各组大鼠血清ALT、AST水平无明显差异(F=4.274,0.917,P>0.05);与B组比较,D,E组肝组织匀浆SOD活性、GSH含量明显升高(F=6.662,61.472,P<0.05);肝脏指数、MDA及Hyp含量明显降低(F=3.972,42.755和41.265,P<0.05);肝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F=63.339,P<0.05),胶原表达减少;E组大鼠肝组织TLR4和TLR9蛋白质表达明显减少(F=6.932和7.534,P<0.05).结论:TLR4和TLR9蛋白质表达增加可能与免疫性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有关.蓝莓对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泮托拉唑对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DEN)联合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14)诱导C57BL/6J小鼠肝癌模型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将78只C57小鼠采用DEN联合CCl_4共同诱导C57BL/6J小鼠肝癌,第9周将制模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泮托拉唑低剂量组(40mg/kg)、高剂量组(80 mg/kg),并开始腹腔注射泮托拉唑,同时取12只正常小鼠为对照.第25周处死小鼠,取正常肝组织、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肉眼观察拍片,并作HE染色光镜检查.采用生化法检查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尿素(urea)、肌酐(creatinine,Cr)水平;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来检测正常肝、肝癌及癌旁组织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Ki67、PCNA蛋白的表达.结果:小鼠死亡率为21%,成瘤率为100%.肝脏组织巨检:模型组与高低剂量组肝体积增大,表面有大小不等的结节,与模型组比较,高、低剂量组结节个数明显减少.HE染色显示:与模型组比较,高、低剂量组异型增生明显减少.血清生化检测显示:模型组、高、低剂量组血清ALT、AST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高剂量组ALT、AST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RT-PCR结果提示,与正常组相比较,模型组和高、低剂量组AFP、Ki67和PCNA mRNA表达明显增高(P0.05,F=7.94;P0.05,F=15.62;P0.01,F=45.58).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组Ki67和PCNA mRNA表达降低(P0.05,F=5.89;P0.05,F=10.34).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正常肝组织比较,模型组和高剂量组的肝癌及癌旁组织Ki67和PCNA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0.05,F=20.41;P0.05,F=20.31).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组肝癌及癌旁组织Ki67和PCNA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F=16.47;P0.05,F=12.38).结论:泮托拉唑DEN联合CCl_4诱导C57BL/6J小鼠肝癌模型肝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应用跨种属肿瘤关键基因筛选策略,从已报道的大量肝癌相关基因中筛选、定位出影响肝癌发生和发展的关键分子.方法 结合本课题组的前期实验数据及国内外文献数据,建立肝癌差异表达分子的跨种属数据集;对首批筛选出的候选分子表皮型脂肪酸结合蛋白(E-FABP),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分别验证其在人、树鼩和大鼠的肝癌、癌旁及正常肝组织中mRNA和蛋白水平的差异表达情况.实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 初步建成跨种属肝癌差异表达数据集,RT-PCR检测结果显示E-FABP mRNA在人肝癌及其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87±0.14、0.64±0.12和0.67±0.07;在树鼩肝癌及其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87±0.25、0.73±0.19和0.68±0.19;在大鼠肝癌及其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97±0.22、0.78±0.16和0.80±0.13.人、树鼩和大鼠肝癌组织中的E-FABP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癌旁和正常肝组织,F值分别为20.910、3.807、4.482,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es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E-FABP在人、树鼩和大鼠肝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水平均较癌旁和正常肝组织显著上调.结论 跨种属肿瘤关键基因筛选策略可能有助于发现肝癌关键基因,E-FABP有可能是影响肝癌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分子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乙肝病毒(HBV)感染相关原发性肝癌(PHC)组织及血膜联蛋白亚组分(annexin A2,ANXA2)水平及其临床价值。方法以自身配对法分别收集HBV相关肝癌术后的癌、癌旁和远癌组织,以免疫组化法分析肝组织ANXA2蛋白表达与细胞分布、荧光定量PCR检测ANXA2mRNA表达,以ELISA法定量肝病患者血ANXA2水平。结果肝癌组织ANXA2表达见于胞浆和胞膜,癌旁组织见于胞浆;癌组织ANXA2表达无论在蛋白还是mRNA水平都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01);肝癌患者血ANXA2水平显著高于良性肝病(F=498.221,P<0.001);伴肝外转移、门静脉癌栓患者血ANXA2明显异常;与中分化、低分化程度显著相关;HBV感染与非感染组间差异非常明显(t=6.820,P<0.001);如以血ANXA2≥18ng/ml为界,与AFP联合诊断肝癌阳性率达96.5%。结论 ANXA2过表达有助于PHC的诊断与鉴别。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电针刺激SD大鼠肝俞、足三里、丰隆、太冲穴,观察其对高脂饮食所致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肝组织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和西药组,每组10只。正常组大鼠予普通饮食喂养,模型组、电针组和西药组大鼠均给予高脂饮食12周;12周后正常组、模型组同前喂养,其他两组大鼠分别进行电针和西药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共4周;16周全部大鼠断头处死,用HE染色观察大鼠肝组织光镜下的病理改变;EMSA法测定大鼠肝组织NF(核因子)一KB活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PPAR(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1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和西药组大鼠的NF-KB活性明显高于正常组(P均〈0.01)和电针组(P均〈0.05)。模型组、电针组和西药组大鼠肝组织PPARγmRNA的表达均较正常组有不同程度减弱(P〈0.01),且模型组大鼠的表达明显低于电针组(P〈0.01)。结论:肝组织NF—KB的活性增强及PPAR5,的表达减弱与NASH的发生密切相关;电针可以起到增强大鼠肝组织PPARγ的表达及降低NF-KB的活性作用。电针可能通过抑制NF-KB的活性、激活PPARγ的作用而达到治疗NASH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