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与髋关节置换治疗老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总结其适应症,为选择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抽取该院2009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0例采用PFNA内固定与髋关节置换的老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分为两组:A组(47例)采用PFNA内固定术;B组(33例)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结果 80例获随访10~38个月,平均26.5个月。A组手术时间(41±12)min,B组(65±23)min、术中显性出血量A组为(65±35)m L,B组(410±100)m L,A组明显少于B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扶拐下地活动时间A组平均(16±2)d,B组平均(3.5±1.0)d,A组明显长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A组(92.6±2.1)分;B组(93.3±2.7)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内固定失败病例5例,B组未有手术失败病例发生,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A组内固定失败的发生,与骨折的类型与老年骨质疏松有明显的相关性。两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的发生与内科合并症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对大多数老龄股骨粗隆间骨折而言,PFNA具有创伤小,效果良好的特点;而粗隆间骨折线波及股骨颈囊内,粗隆间骨折伴内科合并症,以及高龄重度骨质疏松不稳定粗隆间骨折,人工关节置换在治疗效果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使用PFNA内固定,骨折采用AO分型。结果31例患者获得6~20个月随访。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8~16周,平均13周,无感染、脂肪栓塞、深静脉血栓、褥疮、骨折不愈合、髋内翻、刀片切割等并发症。结论PFNA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牢靠等优点,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3.
《临床医学工程》2017,(7):957-958
目的研究半髋关节置换与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108例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4例。研究组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治疗,对照组采用PFN内固定治疗。观察与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生存质量和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出血量、输血量及切口长度均小于研究组,但研究组术后卧床时间短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两组患者的ADL、QOL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4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22%(P<0.05)。结论半髋关节置换与PFN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均有较好的疗效。半髋关节置换的术后并发症少,术后卧床时间短,而PFN内固定的出血量及输血量少,创伤小。患者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4.
肖海祥 《中国卫生产业》2013,(2):119-119,122
目的观察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PFNA闭合复位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40例。结果 40例患者治疗后优良率达87.5%,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PFNA是目前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肖海祥 《中国卫生产业》2013,(4):119+122-119,122
目的观察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PFNA闭合复位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40例。结果 40例患者治疗后优良率达87.5%,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PFNA是目前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赵洪信  张友刚 《现代保健》2012,(26):126-127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闭合复位(2例闭合复位不满意,术中结合撬拨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术后观察骨折愈合、髋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发生晴况。结果:本组29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7.4个月(6~15个月),所有骨折在11~21周愈合,1例发生螺旋刀片轻微切割但未切出股骨头颈,无髋内翻及患肢短缩等并发症。结论:PFNA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符合生物学固定原则、骨折固定牢固、并发症少及患者可早期离床负重等优点,尤其适合老年骨质疏松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实验分析PFNA内固定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将本医院股骨粗隆间骨折的70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的对象,利用随机法将其分成两组,分别是观察组35例,对照组35例.观察组的患者,通过PFNA内固定的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的患者通过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方式进行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出血量、关节功能、手术时间、并发症情况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治疗效果.结果:通过比较可知,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情况均要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差距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人工髋关节置换相比PFNA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更好,且安全性较高,并发症爆发的概率显著降低,可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人工半髋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01/2010-03采用骨水泥型双动人工半髋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16例。年龄70-89岁,平均81岁,均为新鲜骨折;取后外侧切口,保留大小粗隆部位骨块,将其复位,钢丝固定,切断股骨颈,取出股骨头,插入股骨柄,安放人工头,观察住院时间、术后行走负重时间、并发症及死亡率。随访1-3年,平均1.2年。结果平均住院23 d,术后1周均能扶助行器行走,术后15-29 d(平均21 d)能完全负重行走,术后3-6个月肢体功能恢复到伤前水平,无1例死于术后并发症。随访期内假体无脱位,髋臼无明显磨损。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获得优5例,良8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1.2%结论对于70岁以上有严重骨质疏松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采用人工半髋置换治疗,效果良好,可早期下床活动,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与股骨近端防旋内钉内固定(PFNA)治疗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及效果的影响。方法:研究选取2020年1月6日至2021年12月5日本院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时间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PFNA手术,观察组患者则实施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分析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下地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和术后髋关节功能情况。结果:在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方面,观察组患者数据较低,和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术中出血量方面,对照组患者明显少于观察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下地时间方面,观察组患者用时较短,两组数据存在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5.d、术后3个月的髋关节(Harris)评分,观察组患者数据较为理想,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6个月的Harris评分,两组则无差异(P>0.05)。结论:针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应用AO股骨近端髓内钉-抗螺旋刀片(PFNA)微创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65岁以上股骨粗隆间骨折24例,均经闭合复位、小切口置入PFNA固定。结果:骨折全部愈合,无髋内翻、内固定切出、骨不连、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优良率95.8%。结论:PFNA能很好地防止旋转及塌陷,创伤小、并发症少,可早期负重,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理想的内固定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平卧位牵引床与侧卧位普通床下应用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3年4月本院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患者共57例,其中采用平卧位牵引床患者35例,普通手术床健侧卧位2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体位摆放时间、手术时间、术中显性失血量、切口总长度、术后骨折复位程度以及1、3、6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方面的差异。结果:随访6-16个月,平均12.8个月;两组术中显性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侧卧位组的体位摆放时间、手术时间短于平卧位组(P〈0.05);复位程度上,平卧位组优于侧卧位组(P〈0.05)。结论:侧卧位及平卧位均适于股骨转子间骨折行PFNA内固定,实践中可根据手术医师及患者的个体特点选择应用,侧卧位更适合身材肥胖、下肢短缩的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板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3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分为两组各19例,治疗组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板治疗,对照组给予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髋关节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板治疗方法操作方便、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切口小、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且并发症少,临床上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PFNA与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别应用PFNA、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58例、45例,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骨折复位丢失、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5.3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两组比较术中出血量、术后骨折复位丢失、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FNA组均优于DHS组.结论 PFNA和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可获得较好效果,PFNA更适合应用于严重骨质疏松型及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  相似文献   

14.
樊晓臣 《现代保健》2014,(26):13-16
目的:探讨防旋转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femoralnailantirotation,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的特点、手术方法及初期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2年12月采用PFNA治疗的2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其中男11例,女15例;年龄65。97岁,平均78.2岁;按照AO分类,A2型16例,A3型10例,患者入院后17例采用皮肤牵引,9例采用骨骼牵引,入院后2-4d实施手术,术中均经骨科下肢牵引床牵引手法复位,小切口置入PFNA,术中不暴露骨折端。结果:本组26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55min(40-110min),平均出血量80mL(30~200mL),术后1例因为肺部感染转入内科治疗,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2例,其余患者康复出院。随访5—48个月,平均20个月,部分负重行走时间2周,完全负重行走时间4周,骨折愈合时间10周。患者均无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内固定松动、髋内翻等并发症。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18例,良4例,一般2例,差1例,优良率为84.6%。结论:PFNA结合牵引床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具有创伤小、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内固定牢固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2009年42例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AO分类,31-A2型23例,31-A3型19例。使用PFN-A治疗,统计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评价。结果本组患者术中平均失血量小于100ml,平均手术时间1h。术后随访6~24个月,全部骨折均愈合,除1例在术后2个月出现髓内钉远端的股骨干骨折,80%的患者在术后六个月恢复术前的患髋关节功能,无股骨头缺血坏死及髋内翻畸形。结论股骨近端髓内针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手术简单、固定牢稳、微创、并发症少的特点,尤其适用于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是目前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较为合适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应用唑来膦酸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采用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术治疗的64例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0例。其中治疗组应用唑来膦酸进行治疗,对照组未应用唑来膦酸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年的骨密度值、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和再次骨折发生率。结果:治疗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和Harris评分分别为(12.14±1.38)周、(89.42±4.82)分;对照组分别为(13.86±1.76)周、(88.54±4.54)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治疗组骨密度平均为(0.728±0.134)g/cm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542±0.138)g/cm2,且治疗组术后1年与术前骨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年与术前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再次骨折发生率5.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应用唑来膦酸能明显升高患者骨密度,预防患者再次骨折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优化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2009年12月收治的112例65岁以上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取我科优化方案进行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术治疗的情况。其中按Evans分型,Ⅰ型22例,Ⅱ型15例,Ⅲ型45例,Ⅳ型30例。大部分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结果 105例获得随访,时间为2~12个月,平均4个月。所有105例患者骨折均获得一期愈合,愈合时间为2.5~7.5个月,平均3.2个月。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93例,良7例,一般5例,差0例,优良率95.2%(100/105)。拆架时膝关节活动度达到或超过屈至90°者99例,余6例中有4例于拆架后3个月达到屈膝90°,2例伴有严重膝关节骨关节病,屈膝60°。针道感染5例,均为浅表感染,拔针后自愈。固定针晚期松动7例,经随诊调整,未影响骨折愈合。无明显髋内翻、头切割现象。结论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优化方案,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操作简单可行、固定效果确切、并发症少等优点,对于手术耐受力差的老年患者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8.
胡金海  王凯  张亮  刘凤松 《职业与健康》2009,25(21):2348-2349
目的评价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并采用DHS治疗的43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随访,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随访6~18个月,术后6月所有患者骨折愈合良好,平均临床愈合时间为3.9个月,患髋关节功能优27例(62.8%),良15例(34.9%),差1例(2.3%),优良率达97.7%。结论运用DHS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是值得推广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的老年患者分别内固定、双极半关节置换两种方案治疗,对比其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9年5月在本院治疗的76例不稳定粗隆间骨折的老年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采取内固定治疗;观察组38例,采取双极半关节置换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髋关节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7.37%VS 84.21%),且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7.89%VS 26.32%),P<0.05。结论:双极半关节置换有利于老年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早期恢复,且并发症较少,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2009年6月收治的31例60岁以上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PFNA和关节置换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按Evans分型,Ⅰ型7例,Ⅱ型11例,ⅢA型8例,ⅢB型3例,Ⅳ型2例。结果本组31例病人出院后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1~4年,平均15个月。全部患者均获得一期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3个月~8个月,平均时间为4.2个月。根据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进行评定法,对两组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分。髋关节置换组91.8±6.1,PFNA治疗组96.3±8.1,两组的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和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优点突出,只要选择好适应证均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