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体质指数(BMI)与动脉硬化的关联。方法对6143例完成2006-2007、2008-2009、2010-2011年体检并且完成2010-2011年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检测的观察对象进行分析,平均年龄为49.68岁。其中,男性4230例(68.9%);依据BMI轨迹将总人群分为四组:低稳定组、中低稳定组、中高稳定组和高稳定组。对BMI轨迹与动脉硬化进行χ~2检验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BMI轨迹对动脉硬化的影响。结果随着BMI轨迹的增高,动脉硬化的检出率逐渐增加,各BMI轨迹组动脉硬化的检出率分别为52.4%、63.3%、67.9%、70.1%;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校正了年龄、性别等各种混杂因素后,与低稳定组相比,其余三组踝臂指数(ABI)0.9的OR值(95%CI)分别为1.34(1.08~1.66)、1.57(1.16~2.13)、1.77(1.13~2.79)。结论高的BMI轨迹是动脉硬化前期的危险因素且独立于其他引起靶器官损害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中心动脉压(CAP)、踝臂指数(ABI)和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对冠心病(CHD)的预测价值.?方法 以资阳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间初次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的15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造影结果分为正常组(51例)、单支病变组(35例)、双支病变组(20例)、严重病变组(46...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踝臂指数(ABI)和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与高血压前期的关系。方法入选214例体检人群,根据血压水平分为理想血压组(60例)、高血压前期1组(78例)、高血压前期2组(76例),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FPIA)测定HCY,VP1000动脉硬化检测仪检测ABI、baP-WV。结果理想血压组、高血压前期1组、高血压前期2组HCY、baPWV分别为[(11.34±4.65)μmol/L]、[(10.52±1.07)m/s],[(13.27±3.72)μmol/L]、[(13.18±2.14)m/s],[(14.98±5.13)μmol/L]、[(15.63±2.87)m/s],三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前期1组、2组ABI分别为(1.05±0.12)、(0.97±0.1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血压前期1组、2组ABI与理想血压组(1.18±0.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体重指数、HCY、baPWV为理想血压进展为高血压前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HCY、ABI、baPWV与高血压前期有关,三者联合可用来更好的评估高血压前期及其危险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健康体检人群的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分布特点及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将2009年5月至2012年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健康医学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作为研究人群,记录性别、年龄、有无高血压病史、吸烟及饮酒情况;测量血压,计算脉压;用人体成分分析仪测量体重、身高,计算体质指数;抽血化验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尿酸、高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血清肌酐、血红蛋白;应用动脉硬化检测仪测量BaPWV。将完成本研究所涉及的全部检查项目者共计2074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性别、吸烟与否、饮酒情况等进行分组,分析研究对象中BaPWV的分布特点及其与以上指标的关系。结果 (1)将BaPWV≥1400 cm/s作为动脉硬化的界值,发现不同年龄组的体检人群都有BaPWV的异常检出,随着年龄的增大BaPWV平均值及异常检出率增加。(2)男性人群的BaPWV略高于女性人群;吸烟者BaPWV均值高于不吸烟者;有高血压病史的研究人群的BaPWV均值明显高于无高血压病史者;饮酒习惯不同,BaPWV也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偶尔饮酒者BaPWV反而较低。(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病史、吸烟、体质指数、脉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血清肌酐、血尿酸、血红蛋白、饮酒等因素都是BaPWV异常的显著影响因素。结论 BaPWV的分布特点符合人群中动脉硬化的分布特点,且其影响因素与传统的动脉硬化影响因素基本一致。作为无创性检查指标之一,BaPWV可以客观地反映动脉硬化的程度,从而为健康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研究不同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踝肱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关系,探讨影响动脉弹性的主要因素.方法 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体检中心2010年4月-2011年10月的体检人群中随机抽取1 075例(男72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血清LDL-C水平分为4组:LDL-C正常组(C组,LDL-C<3.42 mmol/L);LDL-C临界升高组(H1组,LDL-C 3.42 mmol/L~4.20 mmol/L);LDL-C升高组(H2组,LDL-C:4.21 mmol/L~4.97 mmol/L);LDL-C显著升高组(H3组,LDL-C≥4.98 mmol/L).测定各组体检者的baPWV和踝肱指数(ABI),及其他临床指标,并行组间比较分析.结果 高LDL-C组baPWV值显著高于LDL-C正常组(1 391.74 cm/s±224.74 cm/s比1 310.49 cm/s±222.10 cm/s,P=0.027).C组和H1组baPWV值处于正常范围,且H1组baPWV值(1 351.77 cm/s±229.88 cm/s)明显高于C组(1 310.49 cm/s±222.02 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H2组baPWV值和H3组baPWV值轻度升高,与C组、H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各组间AB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1).baPWV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SBP)、年龄、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酸(UA)均是影响baPWV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在控制SBP、年龄、HDL-C、UA影响因素后,LDL-C仍然与baPWV存在相关性(r=0.078,P=0.012).结论 随着LDL-C的升高,baPWV值增高,LDL-C升高者早期动脉血管弹性下降,baPWV检测有助于发现LDL-C升高的早期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眼底动脉硬化程度、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及踝臂指数(ABI)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的相关性,了解三者在预测冠心病方面的价值。方法将472例行CAG患者分为4组。分别为为冠状动脉正常组(66例)、单支病变组(138例)、双支病变组(174例)和左主干或多支病变组(94例)。对所有患者进行眼底照相、BaPwv及ABI检测,同时收集病史、心电图、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及生化检查等指标,评价眼底动脉硬化程度、BaPwv及ABI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预测意义。结果眼底动脉无硬化的病例中有86%的患者冠状动脉正常;眼底动脉硬化在Ⅱ级以上的病例中有71%的患者冠脉病变在双支以上。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左主干或多支病变组患者BaPwv较冠脉正常组显著增高(P〈0.05)。BaPwv在单支病变组[(11.53±1.96)m/s]、双支病变组[(12.45±1.23)m/s]、左主干或多支病变组[(14.20±3.24)m/s]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眼底动脉硬化,BaPwv,ABI及其他危险因素后,发现眼底动脉硬化Ⅱ级以上[OR=11.82,95%CI(7.65~14.91),P〈0.01]及BaPwv〉14m/s[OR=10.02,95%CI(5.85~12.14),P〈0.01]是冠脉多支病变的强有力预测因子。结论眼底动脉硬化及BaPwv均可反应冠脉病变的支数;眼底动脉硬化Ⅱ级以上及BaPwv〉14m/s是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早期指标,是冠脉左主干或多支病变的强有力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8.
《心肺血管病杂志》2017,(2)
目的:分析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在沈阳地区健康体检中的应用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抽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接受体检的3 208例健康者,对其进行体格检查、双侧baPWV测量和血液生化指标检测。按照baPWV值分成两组:低baPWV组为<1 400cm/s者,高baPWV组为≥1 400cm/s者。采用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各因素对baPWV的影响,因变量为baPWV值,自变量为年龄、BMI、SBP、DBP、Glu、HDL-C、LDL-C、TG、TC及HCY。结果:研究结果显示,高baPWV值组的身高和HDL-C水平低于低baPWV组,其余各指标水平均高于低baPW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发现,SBP、年龄、Glu、HCY、LDL-C、DBP及TG是baPWV的危险因素。结论:baPWV与心血管疾病的多种影响因素有关,SBP和年龄是baPWV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性别对人群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在2006~2007年参加健康体检的101510名开滦集团职工中随机分层抽取5 852人作为研究对象,符合入选标准的5 440例纳入研究队列,每两年进行一次随访,参加2010~2011年体检且脉搏波资料完整的5 222例最终纳入统计分析。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baPWV分布情况,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性别对baPWV的影响。结果 总体人群平均baPWV为1545.85±373.02 cm/s,其中男性为1570.19±300.53 cm/s,女性为1507.93±301.27 cm/s;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60岁人群,baPWV男性>baPWV女性(P<0.05);60~80岁人群,baPWV女性>baPWV男性(P<0.05);≥80岁人群中不同性别人群baPW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年龄、收缩压、空腹血糖、体质指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以及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病史等混杂因素后,在<60岁人群中,女性为动脉硬化的保护因素,OR值为0.74,95%CI(0.59~0.93);在60岁以上人群中男、女患病危险并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无论男性还是女性,baPWV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快,女性baPWV随年龄增快速度大于男性。60岁之前女性的baPWV慢于男性,60岁以后两性差别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吸烟对氨氯地平降压疗效及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80例轻中度高血压男性患者,按其是否吸烟分为吸烟组和不吸烟组,均给予氨氯地平5 mg/d降压治疗,12周后,分析两组患者的降压疗效及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的改善程度。结果吸烟组和不吸烟组降压有效率分别为55.0%和57.5%,两组差异无显著性。吸烟组治疗前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明显高于不吸烟组(P<0.05),治疗后吸烟组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而不吸烟组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吸烟对钙拮抗剂氨氯地平的降压疗效无影响,但吸烟增加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度,并降低氨氯地平对动脉硬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健康人群脉搏波传导速度与踝臂指数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礼荣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08,14(3):184-186
目的探讨健康人群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踝臂指数的影响因素。方法用全自动动脉硬化测定仪测定PWV与踝臂指数855例,分为5个年龄组,了解年龄、血压、体质量指数等临床指标与PWV和踝臂指数的相关性。结果①男性PWV和踝臂指数比女性高(P〈0.01);②PWV与踝臂指数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增加(P〈0.01):③多元线性相关表明:年龄、收缩压、平均动脉压、舒张压、脉压、体质量指数、心率与PWV相关(P〈0.01);年龄、体质量指数、脉压、平均动脉压、收缩压、舒张压,与踝臂指数相关(P〈0.01),心率与踝臂指数相关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男性PWV和踝臂指数高于女性,随年龄增加而增加:②年龄、脉压、平均动脉压、收缩压、舒张压和体质量指数与PWV和踝臂指数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臂踝脉搏波速度测量的可靠性。方法由两名测量者对23名心血管疾病高危患者和7名健康受试者进行臂踝脉搏波速度的测量。测量分为两阶段,中间间隔2周,每一阶段在同一天上午(8:30~11:00)和下午(13:30~16:00)分别进行测量。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测量者间和测量者内(不同时间)臂踝脉搏波速度无显著性差异。心血管疾病高危患者测量者间和测量者内臂踝脉搏波速度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925~0.992(P〈0.01),组内相关系数为0.924-0.992(P〈0.01);健康受试者测量者间和测量者内臂踝脉搏波速度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674-0.974(P〈0.05),组内相关系数为0.672-0.973(P〈0.05)。Bland-Altman图显示,测量者间和测量者内臂踝脉搏波速度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在规范的测量条件下,测量者间和测量者内的臂踝脉搏波速度的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前瞻性研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及臂踝血压指数(ABI)的相关性。方法:在115例(女61)人群资料中用超声测量颈IMT,用日本科林动脉硬化测定仪测量臂踝PWV和臂踝ABI,同时测定血TC、TG、HDL、LDL、空腹血糖(FBG)、血尿酸(UA)、体质指数(BMI)等,作均数比较、t检验,IMT与各因素的简单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入法和逐步法)。结果:115例受检者颈IMT平均值为:(0.64±0.11)mm,男性颈动脉IMT明显高于女性,年龄≥50岁组的颈动脉IMT明显高于年龄<50岁组的,收缩压≥140mmHg(1mmHg=0.133kPa)组的颈动脉IMT明显高于收缩压<140mmHg组的,有高血压病史组的颈动脉IMT明显高于无高血压病史组的。颈动脉IMT主要与年龄、臂踝PWV、收缩压、ABI等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达0.625、0.460、0.412、0.361。多元回归分析,对颈动脉IMT有独立影响的因素是年龄、SBP。结论:颈动脉IMT与臂踝PWV、ABI高度正相关,在临床工作中可根据各自条件选择一种检查方法用于血管早期病变的检测。 相似文献
14.
Utility of automated brachial 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 measurements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BACKGROUND: We examined whether pulse wave velocity (PWV), determined by brachial ankle arterial pressure wave measurements, using a newly developed, fully automated device could be a surrogate measure for carotid femoral PWV. METHODS & RESULTS: This device (AT-form PWV/ABI, Nippon Colin, Komaki, Japan) can simultaneously monitor bilateral brachial and ankle pressure wave forms using the volume plethysmographic method, with two optional tonometry sensors for carotid and femoral arterial wave measurements. We examined the right brachial-right ankle PWV and left carotid-left femoral PWV in 89 normotensive and untreated hypertensive patients. The brachial ankle PWV correlated well with carotid femoral PWV (r = 0.755, P <.00001). The Bland-Altman plots of the two variables, however, showe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exists between the two techniques over the range of measurement. The within-observer and between-observer coefficients of variation of the brachial ankle PWV were 6.5% +/- 4.1% and 3.6% +/- 3.9%, respectively. To determine the factors affecting brachial ankle PWV, we studied treated and untreated hypertensive patients with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stage I (n = 146), stage II (n = 74), or stage III (n = 54). In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age, brachial ankle PWV, and the presence of diabetes were significant predictors of the severity of hypertensive organ damage. Age,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and the stage of hypertensive organ damage were major determinants of brachial ankle PWV. CONCLUSIONS: Although the brachial ankle PWV does not agree with the carotid femoral PWV, this parameter may yet become a new, useful measure for arterial stiffness. Further longitudinal studies are necessary to confirm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brachial ankle PWV.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缬沙坦对高血压患者动态的动脉硬化指数(AASI)及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影响.方法 选择1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级),入选患者早晨7~9点一次服用缬沙坦80 mg/d进行降压,治疗2周后,不论血压高低,只要患者能耐受均将缬沙坦增至160 mg/d继续治疗8周.所有入选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门诊血压及24 h动态血压测量,进行空腹血糖和血脂检查及baPWV测定.并根据24 h动态血压计算AASI.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缬沙坦可降低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133±9)mm Hg比(146±10) mm Hg,P<0.01]、舒张压[(84±8)mm Hg比(93±8)mm Hg,P<0.01)]及脉压,并降低高血压患者baPWV水平[(1385±132)cm/s比(1450±142) cm/s,P=0.014],AASI较治疗前也有所降低(0.31±0.14比0.34±0.14,P=0.330).结论 缬沙坦160mg/d在降低血压同时,可减慢baPWV,轻度改善动脉弹性功能.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颈-股脉搏波速度(CFPWV)和颈-桡脉搏波速度(CRPWV)的变化及与骨保护素(OPG)、细胞核因子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sRANKL)系统的关系。方法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2006年6—10月40例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OPG、sRANKL,PWV测定仪测定外周动脉僵硬度,X线平片检测腹主动脉、股动脉及桡动脉部位血管钙化,计算血管钙化积分。结果 25例(64.1%)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血管钙化,中重度钙化者较轻度钙化者血清OPG高[(342.50±171.53)ng/L对(206.21±137.88)ng/L,P=0.025]、OPG/sRANKL比值高(454.65±455.63比135.31±136.81,P=0.035),sRANK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10±0.08)pmol/L对(0.12±0.08)pmol/L]。血液透析患者CRPWV及CFPWV均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48±1.80)m/s对(8.58±1.29)m/s,P=0.043]和[(13.42±3.26)m/s对(10.07±1.76)m/s,P<0.01]。血OPG较对照组高[(235.12±154.33)ng/L对(93.00±44.10)ng/L,P=0.01],sRANK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12±0.08)pmol/L对(0.16±0.08)pmol/L]。相关分析发现CRPWV与舒张压、sRANKL呈正相关(r=0.389、0.349,P=0.025、0.040),控制年龄、血压因素后CRPWV仍然与sRANKL呈正相关(r=0.381,P=0.029)。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磷、sRANKL及钙磷乘积是CRPWV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是CFPWV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外周动脉僵硬度增加,sRANKL独立于年龄和血压影响血液透析患者动脉僵硬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和心血管危险因素、Framingham积分之间的关系.评估baPWV对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 将144例研究对象分为冠心病组(48例)与非冠心病组(96例),非冠心病组根据是否存在心血管危险因素分为正常对照组(46例)、危险因素组(50例).应用动脉硬化检测仪检测baPWV.结果 三组之间baPW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校正年龄后,三组baPWV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aPWV与多重传统危险因素正相关.其中,年龄、收缩压为baPWV的独立预测因子,二者影响相当.baPWV与Framingham积分正相关(P<0.01).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别评价baPWV对冠心病诊断、冠心病高危人群筛查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8和0.944.结论 baPWV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对冠心病的诊断具有中等预测价值,对冠心病高危人群筛查具有较高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踝肱指数 (ABI)与维持性血液透析 (MHD)患者左室肥厚 (LVH)的关系。方法 从我院透析中心随机选择 11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 (MHD)患者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其心脏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变化 ,以及双侧胫后动脉、足背动脉和非造瘘侧肱动脉收缩压 ,计算ABI,进而分析ABI与LVH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 116例MHD患者中 ,74例表现不同程度的LVH及相关血流动力学变化 ,LVH组和非LVH组ABI分别为 0 .96± 0 .15和 1.2 5± 0 .12 ,前者明显低于后者 ,P <0 .0 0 1。ABI值与LVH程度成负相关 (r =-0 .482 ,P <0 .0 1)。结论 MHD患者LVH发生率高 ,ABI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LVH的程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