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医中风病危险因素及先兆症(证)研究系统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医学文献的系统评价是医学科研的基础性工作,是建立在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基础上的研究方法[1]。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医学界越来越重视这项工作在临床医学科研中的作用。医学文献的系统评价不同于传统的描述性综述,它既有对某一研究领域所有的研究论文进行全面、系统的质量评估的定性分析,同时对符合条件的研究论文进行定量的Meta分析,以全面准确地掌握该领域的研究情况。 中风(脑卒中,急性脑血管意外)被称为中医古代四大难证之一,也是当今世界对人类危害最大的3种疾病之一。我国是中风高发国家[2],防治中风一直是我国卫生行业的重…  相似文献   

2.
主成分分析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以具体实例讲解了主成分分析的使用方法,并总结了主成分分析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3.
主成分分析法是常用的对样本信息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之一,它通过结合现代分析技术对样品信息进行统计和处理,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样本的原始信息并对样本做出整体性评价。文章从中药鉴别、中药质量优劣评价、中药优良种质筛选、中药药效等方面考察、评价了近十五年中主成分分析法在中药质量评价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主成分分析法在中药材质量控制及种质资源优选中的发展前景,并对现代中药质量评价体系和中药质量研究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HS-SPME-GC-MS分析结合主成分分析(PCA)技术在白芷挥发油中的应用。方法 对白芷块茎、根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其组成,并应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予以PCA技术对结果进行验证。结果 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以获得各化学成分相对百分含量。从选择白芷样本的块茎、根茎部位挥发油获得率分别为6.1%以及7.5%。选择的块茎、块根部位内挥发油在种类以及含量上存在差异性,并鉴定出68种化合物,其中块茎获得化合物共51个,占总量75.00%,从根茎中鉴定59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86.76%,白芷块茎、根茎2个不同部位化合物占比不同,其中以十二(烷)醇、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十六碳酸含量最大,α-蒎烯、α-新丁香三环烯、杜松三烯、月桂醇醋酸酯、τ-木罗醇、环十二碳烷、5,8,1-十七碳三烯醇、十八(烷)醇、十六(烷)醇、十六碳酸、十四碳醛、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十八碳二烯酸甘油三酯、十二(烷)醇等均存在较大差异。PCA分析亦进一步验证了其异同。结论 白芷不同部位的挥发油种类及所占比均存在差异,可为白芷开发及质量控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以心悸为主症患者中医常见证型的主要症状。方法:采用临床调研与中医计量诊断相结合的方法,对多个地区1126例心悸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对心悸常见证型主要症状进行提取。结果:发现心悸常见证型主成分中症状基本反映"证素辨证"的结果。结论:心悸的病性虚实错杂、病位涉及多个脏腑,临床辨证以多证素组合为主。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糖尿病胃轻瘫中医证型分布进行探索。方法:对200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进行问卷式调查,建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一般情况和症状数据库,运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对糖尿病胃轻瘫中医证候进行研究,归纳总结中医证型。结果:经统计分析将本研究调查的200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分为4种证型,包括:以脾虚湿热为主要表现者73人,占36.5%;以胃阴亏虚为主要表现者33人,占16.5%;以脾虚气滞为主要表现者52人,占26%;以肝胃不和为主要表现者42人,占21%。结论:糖尿病胃轻瘫常见的中医证型为脾虚湿热、胃阴亏虚、脾虚气滞、肝胃不和。  相似文献   

7.
天津地区中医中风病危险因素及证候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研究以天津地区中风病患者为观察对象,探讨中风病危险因素及证候特点,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方法(DME),调查中风病等内科疾病患者计1524例.结果:有10余项危险因素暴露,包括高血压、冠心病、荤食等3项,OR>10;吸烟指数≥5.25、饮白酒、因暴怒诱发、口味咸等4项,3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综合主成分分析用于秦皮的质量评价的可行性。方法:在获取秦皮HPLC指纹信息的基础上,选择9个共有峰的相对含量为指标,对不同产地的秦皮建立了综合主成分评价模型。结果:本文提出的综合主成分评价较全面的反映了秦皮样本的信息,评价结果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与系统聚类法结果一致。结论:综合主成分分析可用于中药多指标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9.
中风病是以患者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扑仅以口(喁),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病症.本病发病急骤,死亡率较高,常留有后遗症.中风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大体分为2种:心烦易怒,头晕目眩,手足拘挛甚者骂罹毁物等肝阳暴亢证;神情呆滞,嗜睡,迷蒙,言语减少等肝肾阴虚证.临床上应用针刺四神聪穴治疗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主成分分析法用于山玫胶囊质量评价的可行性。方法将山玫胶囊的色谱图导入《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软件中进行相似度评价,并用SPSS19.0进行主成分分析,计算综合主成分F值,再进行聚类分析验证,从而对山玫胶囊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对山玫胶囊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了5个主成分,对综合主成分F值进行排序,确定了10批山玫胶囊的质量优劣。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结论本方法快速、准确,适用于山玫胶囊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清开灵主要组分黄芩苷、栀子苷及其配伍干预脑缺血损伤的基因表达模式。方法12只4周龄小鼠随机分为黄芩苷组(BA组)、栀子苷组(JA组)、栀子苷+黄芩苷组(BJ组)、尼莫地平组(NM组),建立全脑缺血再灌注小鼠模型后,各组分别给予尾静脉注射黄芩苷、栀子苷、栀子苷+黄芩苷以及尼莫地平。抽提小鼠脑组织的总RNA,制备小鼠全基因组表达谱,对其进行基因本体论功能分类,构建相关系数矩阵,对差异表达的细胞黏附相关基因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获取16463个小鼠脑测全基因组表达谱,筛选出32个差异表达的细胞黏附相关基因。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4组的前2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度为100%,BJ组总得分大于单一组分组,NM组对细胞黏附相关基因干预的总得分高于BA和JA组。各次检测的主成分分布显示,NM组和3个中药组均距离较远,BJ组和BA组的距离均近于JA组。结论黄芩苷、栀子苷及其配伍均能有效干预细胞黏附相关基因,配伍后的干预对黏附相关功能基因的影响大于单一组分组,其基因表达模式和黄芩苷相近。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盆炎净胶囊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色谱柱为waters XSelect HSS T3 (4. 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 5%醋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35 nm,柱温25℃,进样量10μL。以芍药苷为参照,测定10批盆炎净胶囊指纹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版本2004A)"和SPSS 19. 0软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0批样品相似度均在0. 95以上,确认共有峰18个,并指认了3个已知化合物(马钱苷、芍药苷、原儿茶酸);聚类分析可将样品聚为2类;筛选出4个主成分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94. 696%。结论:该方法简单有效,可为盆炎净胶囊的质量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地区金银花中无机元素的含量及特征。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了29个金银花样品中23个无机元素的含量,并用SPSS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金银花中的特征元素进行评价。结果:主成分分析选出7个主因子,得出金银花的特征元素镁(Mg)、铝(Al)、钙(Ca)、锰(Mn)、铁(Fe)、钒(V)、镍(Ni)、镉(Cd);聚类分析将29个金银花样品聚为3大类,结果表明元素的分布特征与金银花的生态和产地呈一定的相关性。结论: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是金银花无机元素分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川黄柏中微量元素的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不同产地及生长年限川黄柏微量元素的含量及分布特征.方法 采用ICP-AES法,对不同产地(巴中、宜宾与荥经)的川黄柏中16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及川黄柏不同生长年限元素含量的变化(荥经)进行测定,以微量元素含量为指标,用SPSS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川黄柏中的特征元素进行分析.结果 川黄柏的特征元素为Al,Ca,S,Fe,Mn,Ni,Pb,Cd,不同产地川黄柏的微量元素呈现明显的地域性差异.结论 为川黄柏药材道地性研究及鉴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缺血性中风治法的分布进行研究,评估其临床疗效价值.方法:检索1978 年1 月至2018年12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lnfrastructure Database,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hina Science and Techno...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简单可行的粉葛药材质量评价及聚类分析新方法。方法 采用色谱柱为Kromasil5-ODS C1s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70:30)[B]和水[A],(0.01至50 min,B相由20%升为55%),流速为0.6 mL/min,检测波长为268 nm的色谱条件,进行HPLC指纹图谱及PCA模式识别分析。结果 有效成分葛根素在6.25~62.50 μg/mL、大豆苷元在0.62~6.15 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达101.29 %(RSD 1.86%)、99.42 %(RSD 2.45%);同时通过PCA模式识别分析法对不同产地的粉葛药材进行了较好的聚类分析及质量评价。结论 HPLC指纹图谱及PCA模式识别分析法可以为粉葛药材的质量鉴别与质量控制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一代标准)、“脑血管病中医辨证量表”、“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二代标准)、“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诊断量表”的重要意义和不足之处,并对证候诊断标准的研制进行方法学探讨,体现了证候诊断、疗效评价的标准化对中医药诊疗体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酒黄连的HPLC特征图谱,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为酒黄连饮片质量评价提供方法和依据。方法 采用XtimateC18色谱柱;以碳酸氢铵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70 nm;柱温30 ℃;进样量10 μL,在此条件下记录20批酒黄连色谱图,将其导入“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选取分离度、峰形较好的13个峰为共有峰,得到20批酒黄连饮片的特征图谱。以特征图谱13个共有峰的峰面积标准化后作为变量,应用SPSS 19.0软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 20批酒黄连饮片特征图谱有13个共有峰,相似度为0.999-1.000,说明20批酒黄连饮片质量稳定;欧氏距离(Euclidean distance)为18时,聚类分析将产地为重庆的S1-S3酒黄连聚为一类,产地为四川的S4-S13酒黄连聚为一类,产地为湖北的S14-S20酒黄连聚为一类,表明酒黄连饮片中生物碱含量差异与其产地来源相关;主成分分析选取3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在90%以上,其结果与聚类分析结果一致。结论 将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与特征图谱相结合可为酒黄连饮片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