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脑梗死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对入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I组58例采用尿激酶加灯盏花素治疗;Ⅱ组60例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加丹参等常规治疗。结果 观察组基本治愈29例,显著进步25例,总有效率93.1%;对照组基本治愈20例,显著进步13例,总有效率55%。结论 尿激酶和灯盏花素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笔者应用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40例,为治疗组.另选取低分子右旋糖酐加丹参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4 d为1疗程,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近期疗效优于低分子右旋糖酐加丹注射液.结论 灯盏花素注射液能够降低脑梗死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3.
4.
刘北向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30(4):421-422
目的:观察尿激酶早期溶栓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92例发病12小时以内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尿激酶溶栓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37例),疗程14天,治疗前后经临床表现和CT扫描进行对比分析,观察其疗效。结果:溶栓治疗组总有效率90.9%。症状出现后3小时内进行溶栓治疗效果最好,有效率94.73%。对照组总有效率75.7%。结论: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灯盏花素与丹参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4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0.9%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溶液250ml加灯盏花素60mg静脉滴注,1次/d,共15天。对照组给予0.9%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溶液250ml加丹参20ml静脉滴注,1次/d,共15天。结果治疗组总有率95.24%,对照组总有效率81.00%,两组经卡方检验,X^2=P〈0.05两组间效率有非常显著差异。结论灯盏花素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使用简便安全,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6.
2002年4月-2007年2月收治脑梗死患者118例,均符合以下条件:①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仪制订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且经头颅CT扫描或头颅MRI证实;②起病1周以内;③首次发病或既往有脑卒中史且本次发病前无后遗症;④入院前未经抗凝、溶栓、血液稀释等治疗。治疗组62例中,男41例,女21例;年龄49—79岁,平均66岁;病程6小时-4天,平均2.1天,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轻型(0—15分)44例,重型(16—30分)18例。对照组56例中,男32例,女24例;年龄51—78岁,平均65岁;入院前时间8小时~4.5天,平均3.5天;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轻型40例,重型16例。[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选择 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 :治疗组 (40例 ) ,用灯盏花素注射液 2 0ml,静滴每日 1次 ,共 2周 ;对照组 (40例 ) ,丹参 16ml,静滴每日 1次 ,共 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 :治疗组显效 (85 % )高于对照组 (6 7.5 % ) ,P <0 .0 1。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 <0 .0 1) ,且较对照组明显 (P <0 .0 5 )。结论 :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注射用灯盏花索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4年1月~2007年5月住院病人16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5例采用注射用灯盏花素50mg和生理盐水500ml静脉点滴,共14d,对照组80例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和生理盐水500ml静脉点滴,共14d,其他治疗相同。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8%,对照组为48.7%,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灯盏花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明显优于复方丹参注射液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降纤酶联合灯盏花素冶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对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组)治疗,并与单纯应用复方丹参(丹参组)治疗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血浆纤维蛋白原(Fg)含量变化的比较。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显效率(75.0%)明显优于丹参组(34.6%)(P<0.01);NDS减少幅度与丹参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联合组Fg水平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01)。结论:降纤酶联合灯盏花素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明显提高显效率,降低Fg水平,改善神经功能,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西医常规干预+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干预+丹参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共40例,痊愈者6例,显著进步者20例,进步9例,无变化者5例,总有效率87.5%;对照组共4O例,痊愈者3例,显著进步者9例,进步者14例,无变化者14例,总有效率7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 2 =40.80,P<0.05)。结论 西医常规干预基础上加用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其总有效率较加用丹参注射液为高,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经CT扫描确诊的30例急性脑梗死病例,同时选择32例具有可比性的病例作为对照组。治疗组用50万u尿激酶用10 mL生理盐水溶解后静注,然后用100万u的尿激酶加入到100 mL生理盐水中内于30 min内滴入,溶栓前口服阿斯匹林0.3 g/d,连用3 d后改为75 mg/d,溶栓后12 h用肝素12 500 u/d静点。连用7~10 d。对照组用脱水剂和活血化瘀药物治疗,用药前后两组分别检测相关指标。结果治疗组肌力提高3级16例,提高2级4例,提高1级9例,无变化1例。对照组提高1级6例,肌力下降1级14例,无变化12例。结论早期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突出、安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50例脑梗塞患者用尿激酶进行治疗的最新方法,并重点叙述了此种疗法的护理体会及用药原则,有助于护理人员对此疗法的掌握和了解,从而使脑梗塞病人得到最佳的治疗及有效的护理. 相似文献
13.
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尿激酶溶栓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8.89%,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但治疗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FMA评分、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但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脑梗死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提高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及随机效应模型对6个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试验进行分析。结果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合并有效率是对照组的4.85倍,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合并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有较好的疗效和相对安全性,并能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减轻残疾,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尿激酶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动脉组30例,将(70~100)万U尿激酶稀释,经右侧股动脉穿刺,微泵以1万U/min的速度推入;静脉组32例,将尿激酶120万U稀释后静滴。两组辅以相同的常规治疗,1、7、14、28 d后分别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分别于溶栓前和溶栓后17、d测定凝血酶(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动脉组溶栓后1、7、14、28 d ESS评分均显著高于静脉组,1、7 d TT、PT均较静脉组明显减少,FIB明显增多。动脉组总有效率(80%)显著高于静脉组(46.9%),出血发生率(6.7%)显著低于静脉组(18.8%)。动脉组6 h内总再通率100%,7~12 h总再通率77.3%,均显著高于静脉组(60%,40.9%)(P均<0.05)。结论:尿激酶动脉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性均显著高于静脉溶栓。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大鼠局灶性脑梗死模型中尿激酶(UK)延迟溶栓对脑梗死体积和小胶质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小胶质细胞对脑梗死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梗死(MCAO)模型,随机分成4组:Sham组、NS组、UK1.5组和UK6组。术后24h分别用TTC染色、HE及免疫组化检测脑梗死体积、病理变化及小胶质细胞增殖。结果 Sham组无梗死;UK1.5组与NS及UK6组相比,梗死缩小(P<0.01);UK6组与NS组无差异(P>0.05)。免疫组化,植物凝集素在各缺血组的表达均增加(P<0.01);与NS及UK6组相比,UK1.5组表达减少(P<0.01);UK6组与NS组无差异(P>0.05)。结论尿激酶延迟溶栓不能抑制脑梗死后小胶质细胞的增殖活化,也无法缩小梗死体积,反而增加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有可能加重缺血区脑组织损害。 相似文献
17.
颈动脉灌注小剂量尿激酶并联合纳络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颈动脉灌注小剂量尿激酶和静脉注射纳络酮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经颅脑CT或MRI确诊为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颈动脉灌注小剂量尿激酶和静脉注射纳络酮治疗组40例(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40例(对照组)。本研究中对照组,经CT或MRI确诊的脑梗死患者,给予常规的降颅压和阿司匹林、尼莫地平、静脉注射尿激酶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的降颅压等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颈动脉灌注N.S100ml 尿激酶20万U1次,加用纳络酮2mg/d静脉注射,1次/d,连用7天。并在治疗后1、3、7、14d分别进行临床疗效的评定。结果:治疗组在术后12h、1、7d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发病后12h内行灌注治疗的有效率在术后2、12h时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在发病后12~48h行灌注治疗病例的有效率;治疗组灌注治疗后PT和APTT延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脑梗死发病超早期进行颈动脉灌注小剂量尿激酶和静脉注射纳络酮治疗是安全且有效的一种治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与尿缴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5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给低分子肝素0.4ml腹壁脐周皮下注射,每12h一次,尿激酶2万u加入0.9%生理盐水40 ml中静脉注射,每日一次,连续7-10d,对照组给普通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率71%,有效率9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疗法疗效理想,应用方便,副反应轻而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对100例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的患者,应用疏血通加抗凝剂治疗,并对其头颅磁共振结果及易患因子变化进行观察。结果疏血通可以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缩小病灶,并改善易患因子。结论疏血通是治疗急性脑梗死可应用的临床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