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嗜铬细胞瘤手术切除效果较好,但手术风险大,术前准备必须充分,手术期护理也非常重要。我院1999年以来,为27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作了肿瘤摘除手术,无1例发生意外,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27例中男16例,女11例,年龄28~65岁,平均46岁,病程1个月~6年。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高血压伴头痛、头晕、心悸、多汗等。16例24h尿VMA升高,5例血糖较高。经B超、CT或MRI检查诊断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位于左侧肾上腺10例,右侧17例。体积2.0cm×1.0cm×1.5cm~10.5cm×8.0cm×9.5cm。术前2~4周常规服用α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或…  相似文献   

2.
1999- 0 2~ 2 0 0 2 - 0 6我院共行腹腔镜肾上腺手术 5 6例 ,手术效果良好 ,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2 9例 ,女 2 7例 ,年龄 19~ 73岁 ,平均 4 3岁。其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8例 ,皮质醇增多症 11例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13例 ,肾上腺皮质腺瘤 14例 ,肾上腺囊肿 3例 ,肾上腺髓质增生 3例 ,肾上腺脂肪瘤 2例 ,肾上腺神经节细胞瘤 2例。所有病例均经 CT或 MRI诊断 ,病变直径 0 .8~ 7cm,肿瘤定位诊断阳性率 10 0 %。2 术前准备2 .1 心理护理 此类患者多患有高血压 ,情绪紧张 ,睡眠不佳等均可加重高血压 ,故术前对患…  相似文献   

3.
嗜铬细胞瘤起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或其他部位的嗜铬组织[1] 。此病较少见 ,在小儿更为罕见 ,多为良性 ,治疗的主要方法是手术切除肿瘤。 1980年 1月~ 2 0 0 2年 1月 ,我科共收治小儿嗜铬细胞瘤患者 9例 ,手术 8例 ,治愈 7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患儿 9例 ,男 7例 ,女 2例 ,年龄 6~ 12岁 ,平均年龄10 8岁。肿瘤位于肾上腺 7例 ,其中左侧 3例 ,右侧 3例 ,双侧 1例 ;腹膜后 1例 ;输尿管末端膀胱黏膜内 1例。本组病例均有明显高血压、心动过速、多汗等症状 ,血压172 .5 / 112 .5~ 187.5 / 14 2 .5mmHg ,持续高血…  相似文献   

4.
2001年1月~2008年1月,我院为4例膀胱嗜铬细胞瘤患者行膀胱部分切除术,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4例膀胱嗜铬细胞瘤患者,男3例,女1例;年龄15~57岁,平均35.4岁。3例出现排尿时头痛、头晕、心悸,  相似文献   

5.
2001年1月~2008年1月,我院为4例膀胱嗜铬细胞瘤患者行膀胱部分切除术,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4例膀胱嗜铬细胞瘤患者,男3例,女1例;年龄15~57岁,平均35.4岁.3例出现排尿时头痛、头晕、心悸,血压升高至205/135 mm Hg(1mmHg=0.133 kPa);2例出现肉眼血尿;3例伴血糖升高.  相似文献   

6.
嗜铬细胞瘤可分泌大量儿茶酚胺 ,通过肾上腺素能受体发挥作用 ,文献报道发生心血管急症者甚多 ,但引起脑部表现者甚少。我院 1994年 1月~ 2 0 0 0年 1月收治嗜铬细胞瘤 2 3例 ,其中有脑部表现的 8例 ,均误诊误治。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3例 ,女 5例 ;年龄 15~ 64岁 ,平均 4 9岁 ;病程 5~ 14天。1 2 临床表现 头痛 7例 ,心悸、出冷汗、面色苍白各 8例 ,呕吐 4例 ,视力模糊 5例 ,耳鸣、晕厥各 3例 ,抽搐 2例 ;发病前血压升高 5例 ,发病时血压均升高 ( 165~2 80 /10 0~ 140mmHg) ,治疗后血压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探讨其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复习近年嗜铬细胞瘤诊治文献。结果6例患者中高血压5例,其中阵发性高血压4例,头痛3例,心悸2例,多汗2例,心悸并多汗1例,呈三联征者1例。有腹块者2例,血尿者2例,继发糖尿病1例。行生化检查者2例,超声检查6例及CT检查5例均为阳性。病变位于肾上腺者3例,其中右侧者2例;肾上腺外者3例,其中膀胱2例,腹主动脉旁1例。符合恶性3例,恶性瘤患者年龄较轻,2例异位。术前误诊3例,均为肾上腺外病变。5例手术,3例治愈。结论嗜铬细胞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于误诊,对可疑患者进行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生化筛选是减少误诊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介绍嗜铬细胞瘤手术的围术期护理内容。方法术前、术后均给予各种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本组3例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瘤患者,通过手术切除嗜铬细胞瘤后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对嗜铬细胞瘤手术患者加强围术期护理可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嗜铬细胞瘤是一种功能性肿瘤。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临床误诊时有发生,这大大增加了此病的危险性和死亡率。我院自1990年以来共收治嗜铬细胞瘤15例,其中3例被误诊,经手术治疗均痊愈出院,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共15例,男7例,女8例,年龄14~58岁,平均37岁。12例术前诊断嗜铬细胞瘤,3例分别误诊为畸胎瘤、肾癌和膀胱肿瘤,明确诊断的12例中10例有头痛、头晕、心悸、多汗等症状,11例有高血压史,4例有发作性高血压加剧,最高达31/19kPa,平均25/14kPa,术前检查香草基杏仁酸(VMA)呈阳性的8例,立其丁抑制试验呈阳性的7例,心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机器人腹腔镜手术治疗压迫大血管复杂嗜铬细胞瘤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2013年2月至2013年3月采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设备治疗3例压迫大血管复杂嗜铬细胞瘤患者。男1例,女2例。2例表现为阵发性头晕、心悸和血压升高,1例表现为心悸伴胸痛。CT、超声和实验室检查诊断为嗜铬细胞瘤。1例为左侧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肿瘤位于左肾中下极水平腹主动脉旁,大小为4.8cm×3.8cm。2例为右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肿瘤紧贴肝叶、压迫下腔静脉,大小分别为6.5cm×4.6cm和4.9cmX4.7cm。3例均采用经腹腔途径,对于左侧副神经节瘤,置入4个Trocar(3个机械臂和1个辅助孔)完成手术,对于右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置人5个Trocar(3个机械臂和2个辅助孔)完成手术。结果3例手术均成功完成,1例术中血压波动为50mmHg,2例术中血压波动≤30mmHg。达芬奇系统定位平均时间为10min,手术时间分别为120、60、85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00、100、200ml,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5、7、4d。3例患者术后症状消失,血压恢复正常,均无继发性出血、感染等并发症。术后病理均诊断为嗜铬细胞瘤。术后随访2~3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压迫腔静脉、腹主动脉等大血管的嗜铬细胞瘤情况复杂,采用传统腹腔镜手术较为困难。采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具有操作精细、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儿嗜铬细胞瘤手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嗜铬细胞瘤患儿临床资料,总结术前准备、手术麻醉及管理方法。结果 3例术前确诊嗜铬细胞瘤者术前降压有效,术中静脉泵注硝普钠控制性降压,另1例术中诊断嗜铬细胞瘤者,及时给予控制性降压和输血、输液扩容治疗;4例术中肿瘤切除前收缩压均控制在100~160mm Hg,肿瘤切除后维持收缩压60~80mm Hg;麻醉期间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尿量及体温正常;4例均成功切除肿瘤,术后病理诊断3例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1例为肾上腺外纵隔嗜铬细胞瘤。结论术前、术中控制性降压及扩充血容量是小儿嗜铬细胞瘤手术麻醉管理的重点,有助于维持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稳定;对术前误诊的嗜铬细胞瘤,术中及时判断和麻醉正确处理可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A型(MEN2A)家系中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治疗方法 方法 收集3个MEN2A家系,共有8例MEN2A患者均患有嗜铬细胞瘤,分析这8例患者高血压特点、24 h尿VMA及肾上腺CT结果 、嗜铬细胞瘤患病情况及治疗方法 结果 8例MEN2A患者中7例有甲状腺髓样癌(87.5%),8例有嗜铬细胞瘤(100%),没有发现有HPT的发生,其中6例(75%)患者是以嗜铬细胞瘤起病,而且嗜铬细胞瘤中7例(87.5%)为双侧.8例患者中3例(37.5%)为持续性高血压,5例(62.5%)为阵发性发作高血压,6例(75%)24 h尿VMA升高,2例(25%)高血压发作时尿VMA/Cr比值明显升高.4例患者经腹腔镜切除肿瘤,4例经开腹手术切除肿瘤,随诊7例(87.5%)良性嗜铬细胞瘤患者术后随诊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本研究结果 提示MEN2A中嗜铬细胞瘤常为双侧,临床可表现为持续性高血压也常有阵发性高血压者,生化及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RET基因的突1变检测能使MEN2A中嗜铬细胞瘤得到早期诊治,腹腔镜下手术是MEN2A中嗜铬细胞瘤治疗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 36例嗜铬细胞瘤患者的诊治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36例患者均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为嗜铬细胞瘤 ,肿瘤大小为 0 .4cm× 0 .5cm× 0 .6cm~ 15cm× 15cm× 15cm ,重量为 4~ 45 0 g。位于肾上腺者 2 9例 ,肾上腺外 7例 ;术后复发 1例 ,死亡 1例 ,其他随访 1~ 5年未发现复发 ,恶变及转移。结论 :VMA及VMA/Cr值与肿瘤的大小及功能活跃程度有关 ,与临床表现及血压无正相关关系 ;手术治疗是本病根本及有效的治疗方法 ;充分的术前准备是手术顺利进行及成功的重要保证 ;术后应长期随访及定期检查血压和VMA。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提高儿童嗜铬细胞瘤的腹腔镜诊治水平.方法 报告12例儿童嗜铬细胞瘤临床资料.男7例,女5例;年龄5~14岁,平均10.5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剧烈头痛、头晕、心悸、视物模糊和多汗等;血压持续增高者9例,持续增高伴阵发性加剧者2例,发作性增高者1例.平均血压180/120 mmHg,最高达240/160mmHg.24h尿VMA增高者占91.7%(11/12),B超阳性者占91.7%(11/12),CT 12例均阳性,MRI 2例阳性.结果 在妥善围手术期处理下,12例均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手术过程顺利.切除肿瘤40~150 g.术后随访6个月~8年,11例血压维持正常,1例3年后肿瘤复发.结论 儿童嗜铬细胞瘤临床表现不典型,内分泌和影像学检查是主要的诊断方法.手术切除为最佳治疗方法,腹腔镜下手术适用于大部分患儿.妥善的围手术期处理很重要.  相似文献   

15.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1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术前和术后各个阶段的症状进行观察,术前术后降压、扩容、纠正心律失常;做好心理护理;预防高血压危象;严密监测血压变化,防止血压大幅波动,确保手术顺利进行;术后密切观察血压动态,根据中心静脉压调节输液量和速度,做好引流管的护理和防止并发症发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结果:本组患者能安全接受整个手术过程,术中血压基本稳定9例,血压波动明显2例,经积极治疗护理全部临床治愈出院。结论:围手术期的的密切观察与护理,是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手术成功和术后顺利康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嗜铬细胞瘤1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嗜铬细胞瘤(简称PCC)所致高血压,约占高血压病中的0.1~1.0%。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误诊,及时诊断90%患者可通过手术治愈。现将我院1983~1991年的11例,就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经验教训略加讨论。临床资料 PCC患者11例,男4例,女7例,年龄20~54岁,病程3个月~4年,发病至确诊平均所需时间19个月。主要临床表现 11例患者均有高血压,8例呈持续性伴阵发加剧,3例为阵发性,不发作时血压<19.95/13.3 kPa。头痛心悸多汗11例;体重减轻11  相似文献   

17.
陈明彦 《现代护理》2002,8(3):213-213
手术是治疗嗜铬细胞瘤唯一有效的方法。充分有效的术前准备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常规术前药物 (控制患者血压在正常范围 )准备时间最短 2周 ,最长 9周[1] 。临床上有关嗜铬细胞瘤并危象情况下急行手术治疗的病例报告少见。我科于 2 0 0 0年 6月收治1例巨大恶性嗜铬细胞瘤患者 ,反复出现高血压危象 ,经综合抢救血压不能控制 ,经急诊手术使病人转危为安。现报告如下。1 病例简介患者 ,男 ,30岁 ,2 0 0 0年 5月 2 8日无诱因出现头疼、头晕、眼花、颜面部颈部发红并大汗淋漓 ,无抽搐。到当地医院就治 ,当时…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A型(MEN2A)家系中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收集3个MEN2A家系,共有8例MEN2A患者均患有嗜铬细胞瘤,分析这8例患者高血压特点、24h尿VMA及肾上腺CT结果、嗜铬细胞瘤患病情况及治疗方法。结果8例MEN2A患者中7例有甲状腺髓样癌(87.5%),8例有嗜铬细胞瘤(100%),没有发现有HPT的发生,其中6例(75%)患者是以嗜铬细胞瘤起病,而且嗜铬细胞瘤中7例(87.5%)为双侧。8例患者中3例(37.5%)为持续性高血压,5例(62.5%)为阵发性发作高血压,6例(75%)24h尿VMA升高,2例(25%)高血压发作时尿VMA/Cr比值明显升高。4例患者经腹腔镜切除肿瘤,4例经开腹手术切除肿瘤,随诊7例(87.5%)良性嗜铬细胞瘤患者术后随诊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MEN2A中嗜铬细胞瘤常为双侧,临床可表现为持续性高血压也常有阵发性高血压者,生化及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RET基因的突变检测能使MEN2A中嗜铬细胞瘤得到早期诊治,腹腔镜下手术是MEN2A中嗜铬细胞瘤治疗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特征,总结、提高嗜铬细胞瘤诊治水平。方法:对91例散发性嗜铬细胞瘤及5个家族中19例家族性嗜铬细胞瘤进行临床观察及30年随访。结果:散发性嗜铬细胞瘤患者91例,其中单侧多发性嗜铬细胞瘤2例,双侧嗜铬细胞瘤5例,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4例,单侧嗜铬细胞瘤79例,拟诊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90例,恶性2例,良性88例,手术后对侧复发1例,局部复发1例。5个家族的长期系谱随访调查中发现有19人发病,其中单侧嗜铬细胞瘤6例,双侧多发性嗜铬细胞瘤8例,其中并发甲状腺癌3例,拟诊5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11例均为良性,术后对侧复发肿瘤3例。结论:散发性与家族性嗜铬细胞瘤在发病年龄、临床症状及相关生化检查、遗传学等方面仍具有一些差异,但在影像学及病理改变方面差别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嗜铬细胞瘤分泌大量儿茶酚胺类激素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 ,产生以高血压及代谢紊乱为特征的临床症状。手术是根治性治疗嗜铬细胞瘤的唯一有效的方法 ,但危险性大[1] 。因此 ,围手术期充分准备 ,提高护理技术 ,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有重要意义。我们在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17例中 ,加强了围手术期的护理 ,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998年 8月至 2 0 0 2年 4月我院收治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 17例 ,男 12例 ,女 5例 ,2 1~ 4 5岁。 17例均属有功能型 ,即分泌儿茶酚胺 ,致血压升高 ,入院时血压 30 /17 6~ 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