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4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糖代谢的影响及与糖化血红蛋白的关系。方法 将3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4组,接受利培酮、喹硫平、阿立哌唑和齐拉西酮治疗,测定单药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及餐后2 h血糖、血清胰岛素和糖化血红蛋白。结果 利培酮、喹硫平、阿立哌唑及齐拉西酮对糖代谢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均有影响。结论 不同抗精神病药物对糖代谢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存在差异,齐拉西酮对糖代谢的影响与糖化血红蛋白无关联性。  相似文献   

2.
刘卫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23):2941-2942
目的:探讨几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胆固醇(CHO)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服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分别在治疗前、后测定CHO的水平。结果:患者服用奥氮平、喹硫平、利培酮治疗前、后CHO水平与基线值比较有显著性(F=15.95,P<0.01);齐拉西酮、阿立哌唑对胆固醇水平影响不明显。治疗前后两组在PANSS总分上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本分析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不同的代谢倾向性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奥氮平、喹硫平、利培酮对血清胆固醇有影响;齐拉西酮、阿立哌唑对血清胆固醇水平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3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糖代谢的影响。方法将27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3组,测定单药治疗前后8周空腹血糖和血清胰岛素及餐后2小时血糖和血清胰岛素。结果利培酮、阿立哌唑、齐拉西酮对糖代谢均有影响,其中空腹胰岛素和餐后2h血糖的改变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中利培酮、阿立哌唑和齐拉西酮对糖代谢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崔建新  刘罕隽 《黑龙江医学》2014,38(10):1143-1145
目的探讨奥氮平、利培酮和喹硫平3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执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奥氮平组(31例)、利培酮组(36例)和喹硫平组(37例)。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测评。结果 3组治疗后PAN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3组间PANSS减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2周后奥氮平组WCST正确反应数和完成分类数较治疗前显著增加(z=-3.404,P〈0.01;z=-3.171,P〈0.01),错误反应数和随机错误数较治疗前显著减少(z=-3.404,P〈0.01;z=-3.164,P〈0.01),利培酮组和喹硫平组仅随机错误数较治疗前显著减少(z=-2.583,P〈0.05;z=-1.988,P〈0.05);3组间随机错误数奥氮平组显著优于利培酮组和喹硫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60,P〈0.05)。结论 3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但奥氮平对执行功能的改善优于利培酮和喹硫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通过对2012年1月—2014年7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7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分组,A组患者给予利培酮治疗,B组患者应用氯氮平治疗,C组患者实施奥氮平治疗,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50名人员。观察比较各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差异。结果治疗前患者甲状腺激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T4、T3水平同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TSH水平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可导致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定期对甲状腺激素水平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6.
抗精神病药物与精神分裂症病人糖代谢异常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资料显示,精神分裂症病人糖尿病患病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抗精神病药物与精神分裂症病人糖代谢异常之间存在着相关性,本文对其相关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肝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抗精神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8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一组用经典抗精神病药氯丙嚷治疗,另一组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利培酮治疗,对血清中肝功能各项指标进行抗精神病药治疗前、治疗后4周和治疗后8周的比较.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肝功能在治疗4周后明显异常,非典型性抗精神病药物对肝功能的影响明显小于经典抗精神病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抗精神病药物可引起肝功能异常,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患者机体肝功能的损害较轻.  相似文献   

8.
刘咏梅 《华夏医学》2006,19(6):1131-1132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血糖的影响。方法选择首次发病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为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30例,用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前后血糖,分别测定,并同时进行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定。结果治疗1个月后,对照组和观察组BPR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血糖无显著性改变(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血糖无显著性改变(P>0.05)。结论抗精神病药物对患者血糖无影响。  相似文献   

9.
精神分裂症病人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剂量与诸多因素有关,性别是其中之一.不同的性别,抗精神病药物的剂量也存有差异.有人认为[1,2]雌激素与睾丸酮等性激素与精神病有关.为探讨不同性别的精神分裂症对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剂量的差异,作者对部分病人进行统计分析,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调查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通过运用苏州市广济医院医疗大数据平台按照本次研究的入组标准选取在2010年3月至2020年3月期间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3010例,其中女1552例,男1458例。获取的一般信息有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住院时间等。检验指标有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和脂蛋白a。通过卡方检验、t检验对伴或不伴糖代谢异常两组之间的影响因素、血脂水平进行分析,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该组患者的糖代谢异常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在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发生糖代谢异常有604例,发生率为20.07%。高龄、文化程度低、病程长、反复住院的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更易发生糖代谢异常(P<0.05)。该组患者的糖代谢异常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起病年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水平均显著高于糖代谢正常的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发生糖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依次为载脂蛋白B(OR=2.431,95%CI:1.139-5.188)、总胆固醇(TC)(OR=1.255,95%CI:1.124-1.403)、年龄(OR=1.032,95%CI:1.021-1.042)、病程(OR=1.021,95%CI:1.009-1.034);保护性因素为住院时间(OR=0.997,95%CI:0.996-0.999)。结论: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更易发生糖代谢异常,在临床工作中应提高对该类患者躯体健康的关注度,减少患者糖代谢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随访了解长期住院服用氯氮平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年前后糖代谢的变化情况。方法: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针对8年前调查过的92例长期收住我院的服用氯氮平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回顾糖尿病病史,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血脂,计算体重指数。结果:随访到68例患者,糖尿病者15例(22.1%),糖代谢异常者34例(50%),与8年前相比,糖代谢异常发生率、糖尿病发生率均有明显增加;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无明显变化,体重指数明显减低。氯氮平高、低剂量组间除了年龄、病程有显著性差异外,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体重指数、糖代谢异常发生率及糖尿病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脱落24例,其中13例死亡。脱落病例与未脱落病例的随访前相比糖尿病发生率、糖代谢异常发生率无显著差异,而死亡病例与未脱落病例的随访前相比糖代谢异常发生率增高明显。结论:长期服用氯氮平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糖尿病发生率高于普通人群,糖代谢紊乱明显,临床上早期积极干预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60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阿立哌唑、利培酮治疗6个月.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精神症状,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评定生活质量.结果治疗6个月后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的改善与利培酮相似,两组间PANS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阿立哌唑组不良反应在锥体外系(EPS)、体重增加、月经失调等少于利培酮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阿立哌唑组GQOLI总分、躯体健康维度、心理健康维度、社会功能维度较利培酮组有显著改善(P<0.01).结论阿立哌唑组患者生活质量优于利培酮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60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阿立哌唑、利培酮治疗6个月。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精神症状,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评定生活质量。结果:治疗6个月后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的改善与利培酮相似,两组间PANS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阿立哌唑组不良反应在锥体外系(EPS)、体重增加、月经失调等少于利培酮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阿立哌唑组GQOLI总分、躯体健康维度、心理健康维度、社会功能维度较利培酮组有显著改善(P〈0.01)。结论:阿立哌唑组患者生活质量优于利培酮组。  相似文献   

15.
王祖森 《安徽医学》2012,33(3):327-329
目的观察氯氮平、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糖、脂代谢的不良影响。方法将111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氯氮平组(58例)和阿立哌唑组(53例),治疗观察6周。每组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第6周末测空腹血糖、三酰甘油、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结果治疗后氯氮平组患者的空腹血糖、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均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则显著降低,与治疗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女患者间各项代谢指标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阿立哌唑组患者的空腹血糖、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与治疗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女患者间各项代谢指标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氮平对糖、脂代谢的影响明显大于阿立哌唑,性别差异可能对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代谢风险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1):30-33
目的为了了解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方法,本次研究将盐酸帕罗西汀结合小剂量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作为治疗方案,以探究其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我院92例老年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6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选择帕罗西汀治疗,试验组患者选择帕罗西汀+小剂量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奥氮平)治疗。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的总有效率、生存质量量表(HOQOL-BREF)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以及不良反应量表评分。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7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的HOQOL-BREF评分、SAS评分、HAMD-17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OQOL-BREF、SAS及HAMD-17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抑郁症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法上,可以将帕罗西汀+奥氮平考虑在内,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3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血脂、泌乳素、甲状腺激素的影响。 方法 85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奥氮平组(29例)、帕利哌酮组(28例)、阿立哌唑组(28例),疗程8周,每组于治疗前后测定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泌乳素(PRL)、促甲状腺激素(TSH)、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和游离甲状腺素(FT4)。 结果 ①治疗后奥氮平组FBG、TG、TC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HDL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帕利哌酮组TG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阿立哌唑组血糖血脂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奥氮平组、帕利哌酮组PRL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帕利哌酮组升高更明显(P<0.05),阿立哌唑组PRL较治疗前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后奥氮平组T3、T4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帕利哌酮组和阿立哌唑组T4、FT4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④治疗后3组PAN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 结论 奥氮平、帕利哌酮和阿立哌唑对首发精神分裂症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奥氮平明显影响患者血糖血脂,帕利哌酮明显影响甘油三酯,阿立哌唑对血糖血脂影响不明显;三者均引起泌乳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变化,帕利哌酮升高泌乳素更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正常人群自尊水平的差异,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自尊水平与症状的关系。方法 采用Rosenberg自尊量表(Rosenberg Self-esteem Scale, RSES)及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 PANSS),对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人群的自尊水平及症状进行评估。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正常对照人群进行组间的比较,两组间在总分和正性因子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分P>0.05,正因子得分P>0.05),两组间在负性因子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senberg量表总分与精神分裂症的概念紊乱症状有显著相关性(P<0.05),正性因子分与概念紊乱、兴奋、夸大症状评分有显著相关性(P<0.05),负性因子分与兴奋及刻板思维症状评分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正常人群的自尊总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自尊成分与正常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体现在负性自尊水平高于正常人。精神分裂症患者自尊水平与概念紊乱症状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