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调查分析我国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月经紊乱的症状表现、发生原因及其对训练和比赛的影响,为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14名备战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国家女子自由式摔跤队重点运动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包括个人基本情况、饮食、经期症状(痛经、闭经、月经不调的相关情况)、训练负荷、控(降)体重及高原训练对经期的影响6项,每个大项包括多个具体小项。结果:(1)调查对象月经失常表现中痛经发生率最高,为85·72%,其次为月经不调,再次为闭经。(2)月经期间参加比赛的队员,其自我感觉兴奋的比例较低,仅占8·33%;月经对比赛无明显影响的约占41·87%;对比赛有负面影响的约占50%。(3)饮食不当、超负荷训练、控(降)体重是造成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月经失常的主要原因,其中大幅度降体重可能是引发女子摔跤运动员闭经的主要因素,亚高原训练会导致女子摔跤运动员月经周期延长。 相似文献
2.
优秀体操运动员足踝骨关节损伤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3~2007年间211名体操运动员足踝骨关节损伤的X线片、病历、专家诊断并结合多年临床观察进行总结分析,统计发病率。对损伤因素进行了针对性分析。结果显示:体操运动员足踝骨关节损伤主要有距骨前缘增生、外踝撕脱性骨折、距后三角骨损伤、距骨后缘骨折、内踝疲劳性骨折、副舟骨损伤、副腓骨损伤等;女运动员的发病率高于男运动员;男子成年组的发病率高于男子少年组。 相似文献
3.
中国青年女子乒乓球运动员月经状况调查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中国女子乒乓球二队18名运动员的月经状况及训练比赛对月经的影响进行了调查,并研究制定了针对性调整干预措施。结果表明:国家女子乒乓球二队运动员月经周期紊乱的现象较普遍,青春期知识较贫乏,大部分运动员还未很好地适应在经期参加训练和比赛。通过对运动员实施青春期教育、加强医务监督、调整经期个别运动员的身体训练的负荷量等措施,可取得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优秀体操运动员手腕疼痛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4名国家体操队队员的手腕疼痛情况进行了调查,包括询问主诉及放射学检查。结果表明,体操运动员的手腕疼痛是由于长期训练引起的慢性骨与关节的损伤性疾病;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以男子少年组的发病率最高;过多的支撑练习是致伤的主要因素,在前臂极度旋转下的牵拉动作是致伤的另一原因;手腕疼痛多发生在尺桡两侧,桡侧损伤为桡骨远端骨骺炎,尺侧为三角软骨损伤或尺骨茎突骨折,部分有症状运动员的桡骨远端有生长受阻的表现。针对以上情况作者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广东省二沙训练基地女运动员的月经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提出经期卫生宣教、医务监督和科学训练的建议。方法:2010年1月至2月,采用自编问卷分批对230名女运动员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初潮年龄、月经状况、经期与经前期症状、月经相关态度、行为及月经相关知识宣教等。月经失调和痛经的判断标准参考有关文献的诊断标准。结果:受调查运动员的初潮年龄为(13.28±1.23)岁。经期症状发生率为87.83%,其中躯体症状为80%,精神症状为77.83%。经前期症状发生率为86.52%,其中躯体症状为80%,精神症状为73.48%。月经失调发生率为66.09%,虽然72.17%的运动员认为月经失调应及时就医,但月经失调就诊率仅为33.91%。96.09%的运动员认为了解月经相关知识很重要或有必要,但仅17.83%对其比较熟悉。56.96%的运动队从未开展过经期卫生宣教,仅8.70%的运动员月经相关知识来源于队医宣教。结论:运动员经期月经相关症状和月经失调发生率高,但月经失调就诊率较低,月经相关知识普遍欠缺。运动队对经期卫生宣教和医务监督重视不够。应切实加强女运动员经期卫生宣教、医务监督和科学训练。 相似文献
6.
月经是女性性功能特征之一,与内分泌功能密切相关,月经初潮或出现早晚与社会环境,地理气候,生活水平等因素有直接关系,本文对陕西飞机制造公司509名女学生和同等年龄的农村女学生348名及本公司女青年514名,中老年女工542名作对照组,用同一调查内容,统一调查表对两种不同的生活社会环境的女学生月经初潮的时间进行调查分析,其目的是为了解两种环境的女学生初潮时间和对经期生理卫生的自我保健认识与保护。 相似文献
7.
根据青少年体操运动员的需要,设计了一种食品配方,对此配方进行了营养分析、动物实验和体操运动员的试用,对以上测试结果进行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8.
优秀女子自由跤运动员损伤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备战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19名女子自由跤运动员损伤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损伤多发部位依次是:膝、耳、腕指关节、腰、肘、肩、踝、颈椎。损伤的发生一般伴随特定的致伤动作。 相似文献
9.
探索符合竞技体操训练实践需要的、女子体操运动员胫骨远端骨骺疲劳骨折诊断步骤和康复治疗方法。通过分析、归纳、总结2003~2005年国家体操队女子运动员胫骨远端骨骺疲劳骨折5例病例资料发现:竞技体操的运动强度和技术复杂性等原因易造成年龄小于18岁女运动员骨骺损伤,特别是应力性骨折。皮温高,背伸角度减少和损伤部位骨骺周径上压痛阳性属于这类损伤的典型表现,早期X线检查可能无阳性提示,高度怀疑时加拍CT或MRI帮助确诊。体操运动员每天训练强度较大,损伤自愈的可能性小,采取短腿聚氨酯管型固定4~12周预后较好,属于早期无移位稳定型的损伤固定4周左右可痊愈。对于这类损伤,预防方法有补充营养和定期体检筛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恰当固定是治疗SHⅢ型、Ⅳ型骨骺骨折,保障运动员运动生命的唯一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中国体操运动员足踝关节损伤的X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长庚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6,(4)
本文对60名中国体操运动员的足踝关节损伤进行了X线学检查。结果发现:每个足踝关节平均有2处以上的骨性和软组织损伤,其中最为常见的为足踝部骨关节病和腱末端病。研究显示:年小运动员以骨骺损伤为主,而成年运动员则以骨关节病为多。本文还对运动创伤中较为少见的足舟状骨疲劳性骨折和跟骨前上突骨折进行了报导和讨论,为今后防治体操运动员的足踝关节运动损伤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6,(1)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基因多态性和青春期女子体操运动员骨生长代谢的关联性。方法:对62名青春期汉族女子体操运动员进行观察研究,测试其2013年3月25日的骨量、骨密度、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IGFBP-3、骨钙蛋白、骨碱性磷酸酶、25-羟维生素D。采用haploview软件及hapmap、NCBI数据库选取IGFBP-3基因多态位点,应用SNa Pshot SNP分型方法进行基因分型。结果:IGFBP-3基因多态位点rs2854744、rs2270628、rs2854746、rs3110697、rs2453839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定律。女子体操运动员IGFBP-3基因rs2270628位点与各位点骨量及骨密度关联。rs2270628CC基因型大腿骨矿含量、全身骨矿含量、上肢骨密度、大腿骨密度、脊柱骨密度、全身骨密度显著高于CT+TT基因型。IGFBP-3水平与rs2453839多态性关联,TT基因型的IGFBP-3水平显著高于CT+CC型。结论:IGFBP-3基因多态位点rs2270628可作为青春期女子体操运动员骨生长代谢的分子遗传学标记。 相似文献
12.
女子橄榄球运动员运动创伤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女子橄榄球运动员运动创伤发生情况。方法:对参加2005年全国橄榄球冠军赛的4支女子球队的50名运动员的运动创伤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女子橄榄球运动员运动创伤发生率居前5位的是手指挫伤(24.3%)、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14.8%)、膝关节半月板损伤(13.4%)、踝关节韧带损伤(9.5%)和颈部损伤(6.4%)。致伤动作主要是TACKLE(26.5%)、传接球(21.2%)和RUCK(13.4%)。致伤原因主要是技术动作不正确(29.7%),其次为准备活动不充分(21.6%),再次为运动员身体状态不佳(13.0%)。女子橄榄球运动员发生运动创伤之后,常选择带伤训练和比赛,这易导致再伤。建议配备队医进行医务监督,完善场地设施,加强运动员的膳食营养,保证充足休息,加强运动员自身修养和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正确使用护具。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6,(12)
目的:了解优秀花样游泳运动员常见运动创伤发生情况。方法:运用运动医学专家临床检查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43名优秀花样游泳运动员进行临床检查,记录检查结果,记录内容包括运动员基本信息、运动创伤种类、运动创伤部位、运动创伤性质、运动创伤原因等。结果:43名花样游泳运动员中34人患有45处运动创伤,发病率为79%,人均1.32处运动创伤。发生运动创伤部位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腰部12例,占总数的26.67%;肩部9例,占总数的20%;腕和膝部均为6例,各占总数的13.33%。从创伤性质看,慢性运动创伤排在第一位,占总数的60%。运动创伤因素排在第一位的是疲劳,占总数的48.48%,其次是动作不合理,占总数的33.33%。针对运动创伤发生的原因提出了相关预防建议。 相似文献
14.
优秀女子排球运动员踝关节骨关节病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卫雍绩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9,28(1)
目的:调查高水平女子排球运动员踝关节骨关节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分析损伤的主要机理及其与训练的关系。方法:以23名2004~2007年中国国家队、14名2008年古巴国家队女子排球运动员为对象,其平均训练年限为8.8年,年平均训练1500~1800小时。采用体格检查(下蹲试验、"二郎腿"试验、髋关节内收试验、反"Ober"征,等)和踝关节X线片影像检查结合的方法诊断、统计本病。结果:(1)本组运动员中,28人患踝关节骨关节病,患病率为75.7%;年龄越大、训练年限越长者患病率越高;进攻手患病率(81.5%)高于非进攻手(60.0%)。(2)临床特点:28名患者中,22名患者(78.6%)下蹲受限;X线片显示:在28名踝关节骨关节病患者中,距骨颈骨质增生和胫骨前缘骨质增生发生率分别为100%和67.9%。结论:以跑、跳、扣球为主要技术动作的排球运动员在进行5~10年大运动量训练后踝关节骨关节病发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优秀跳水运动员腰腿痛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广东省跳水队参加九运会决赛的 1 5名患腰腿痛队员的发病情况、疼痛的临床表现和相应的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分析 ,找出原因 ,提出建议。结果显示 :2 0名队员中 1 5名患有腰腿痛症状 ,占 75 % ;1 5名队员中 ,仅 2人的影像学检查能明确诊断腰椎间盘突出、压迫脊膜囊和神经根 ,其余 1 3人影像学上未见明显腰椎间盘突出征象 ,主要表现为腰椎严重的退行性改变和多个间隙椎间盘明显变性。该批队员腰腿痛主要的原因是腰椎长期过度负荷导致腰椎间盘严重变性 ,纤维环出现小的破裂口 ,溢出的髓核液中所含的化学物质刺激神经根 ,产生化学性神经根炎而引起腰腿痛症状 ;应高度重视采用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 ,预防或减少过早出现腰椎退行性改变 ,推荐使用综合性保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国家队优秀篮球运动员运动创伤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国优秀篮球运动员常见运动创伤的发生情况。方法:2006~2007年集训期间,建立国家队男、女篮球运动员伤病档案,对运动员创伤发生的部位、性质、原因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52名运动员中有48人发生了运动性损伤,其中膝、腰、踝、掌指等部位的损伤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22.00%、16.00%、15.30%和14.67%。场上不同位置的运动员,腕及掌指、肩、肘、腰、膝、踝的损伤比例不同。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优秀运动员肺功能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中国优秀运动员肺功能水平并探讨长期不同运动训练对呼吸系统的影响。方法:2004年6月~11月,对10个不同项目运动队147名运动员进行肺通气功能测试,包括最大分钟肺通气量(MMV)、用力肺活量(FVC)、用力呼气一秒量(FEV1)、用力呼气一秒率(FEV1/FVC)、呼气峰流速(PEF)、用力呼气流速(FEF)和最大中段呼气流速(MMF),分析不同项目运动训练对运动员肺功能的影响。结果:各项目运动员FVC、FEV1/FVC有显著性差异(P<0.05)。游泳、球类、力量项目运动员FVC及FEV1优于其他项目,游泳项目运动员FVC/BMI及FEV1/BMI最高。各项目运动员小气道功能实测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游泳项目运动员MMF、FEF50和FEF75实测值均低于其他类型运动员,其实测值/预计值分别为72%、70%、78%;耐力项目运动员MMF、FEF50和FEF75实测值/预计值也低于正常,分别为79%、75%和99%。结论:不同项目运动员肺功能之间存在差异;游泳运动员肺功能高于其他类型运动员;部分长期从事游泳和耐力训练运动的运动员存在小气道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我国优秀业余拳击运动员运动创伤发病情况,探讨预防措施。方法:2006年5月至2006年9月,采用问卷对在国家拳击队集训的30名男子拳击运动员进行回顾性调查并进行临床检查。结果:共查出运动创伤37种,其中发病率居前6位的是:胸椎小关节紊乱27例,发病率为90%;颈椎小关节紊乱25例(83.3%);腰椎小关节紊乱24例(80%);踝关节内翻扭伤22例(73.3%);眉弓或眼睑裂伤18例(60%);颈部软组织损伤18例(60%)。创伤发生部位前5位的是:腰背部损伤71人次;头面部损伤52人次;掌腕部损伤46人次;颈部损伤43人次;小腿、踝、足部损伤24人次。建议:采取加强小关节肌肉力量训练、增强技战术水平、增加本体感觉训练、合理使用护具、及时处理急性期创伤等措施预防这些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我国优秀女子橄榄球运动员大脑机能状态与大脑中枢神经递质的变化特征。方法:采用脑电图及脑波超慢涨落分析技术,于2010年7月和11月,2次检测15名备战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中国女子橄榄球队运动员的大脑机能状态和5-羟色胺(5-HT)、多巴胺(DA)、乙酰胆碱(ACh)、去甲肾上腺素(NE)、抑制性递质(INH)、兴奋性递质(EXC)等6种大脑中枢神经递质的变化。结果:运动员大脑唤醒水平值2次检测值分别为(27.28±2.08)%和(29.26±2.06)%,二者差异显著(P<0.01),大脑能量比值分别为1.558±0.180和1.859±0.233,差异显著(P<0.01)。中枢神经递质2次检测值相比,DA(12.63±5.11,7.80±5.84,P<0.05)和5-HT(11.12±7.11,6.74±5.72)、INH(19.84±11.80,13.35±12.34)和EXC(13.10±10.02,11.88±5.34)同步下降,NE(5.99±5.41,8.99±5.65)和ACh(10.08±6.30,13.60±8.61)升高。各脑区中枢神经递质2次检测值之间的差异,只有左中央区的5-HT(10.75±5.44,20.32±0.28,P<0.01)、右中央区的DA(16.79±11.10,28.68±17.93,P<0.05)和EXC(25.57±13.39,18.58±13.27,P<0.05)、枕区的NE(左枕区:14.16±10.31,31.85±20.10,P<0.05;右枕区:36.51±23.52,17.97±9.92,P<0.05)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区神经递质2次检测值无显著差异。大脑协同参数第2次检测值较第1次显著升高(128.17±21.54,161.79±38.62,P<0.05)。结果表明:运动员大脑唤醒水平值和能量比值反映运动员大脑兴奋性水平适中,所承受的运动负荷也居中。第2次检测时运动员大脑机能状态整体有所提高,但未达到最佳竞技状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月经初潮早晚对女大学生骨骼生长发育与骨量的影响。方法:以55名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测量身高、骨密度(BMD)、骨宽等指标。结果:月经初潮早晚对身高、尺骨宽、桡骨宽影响较小,而尺骨BMD、桡骨BMD随着月经初潮年龄的逐渐增长大致呈依次递减的规律,并且组间比较呈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月经初潮早晚对女大学生骨骼发育与骨量有一定的影响,表现为月经初潮早的学生比月经初潮晚的学生骨形成活动更活跃,积累了更多的骨矿物质,这主要是由于月经初潮早晚对女性体内性激素水平有影响,而性激素水平又直接影响骨代谢活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