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 ABS 丁酮溶液灌注人肺泡及其毛细血管的结构,其结果如下:自胸膜和小叶间隔面观察了肺泡的铸型。人肺泡呈不规则的多面体形,大小不等,表面光滑,有较多的Ⅱ型细胞顶端压迹。两肺泡之间的桥样结构为肺泡孔,其数量、大小均不等。并讨论了肺泡孔的机能。胸膜下和小叶间隔的肺泡毛细血管相  相似文献   

2.
大鼠肺微血管和肺泡铸型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扫描电镜观察以甲基丙烯酸甲酯灌注鼠的肺微血管和肺泡。胸膜下毛细血管较稀疏,网孔粗大。毛细血管部分成锐角折返,亦可见毛细血管盲端。肺泡隔毛细血管均成扁平状膨大,且相互吻合成单层密集网。肺泡铸型为大小不等、不规则的多面体,表面可见肺泡Ⅱ型细胞核之压迹。两肺泡之间可见呈桥式连接的肺泡孔,亦可见部分呈三通管样相连。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血管铸型扫描电镜观察法和墨汁灌注光镜观察法对大鼠舌下腺的微血管构筑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在小叶内,小叶内动脉逐渐分支。在腺泡和闰管周围续于毛细血管,它们相互吻合形成排列稀疏的腺泡周围毛细血管网。腺泡周围毛细血管逐渐汇集成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微静脉,它们在纹管周围交织吻合形成微静脉丛或直接注入小叶内静脉,在纹管周围未见窦状毛细血管网。排泄管呈树权样分枝状,上皮下为一层排列密集的毛细血管网,它们由小叶间动脉分出的微动脉供血,输出微静脉注入沿途的小叶间静脉。在排泄管的起始部,上皮下毛细血管可注入纹管周围的微静脉丛。  相似文献   

4.
盛展新  吕也高 《铁道医学》1997,25(4):216-217
目的 研究高分辨CT(HRCT)技术,用以观察肺间质的微细结构及病理改变。方法 正常组36例,各种肺疾病患者169例,应用HRCT扫描进行观察,并与常规CT作比较。 结果 HRCT清晰显示了小叶间隔、细小支气管分支等结构,并表现了蜂窝样网影、胸膜下小结、胸膜下线影、毛玻璃征等反映肺间质病变的征象。结论 HRCT是研究肺间质病变的好方法。适当增大X线技术,掌握好“窗”的技术,可提高HRCT图像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高分辨CT(HRCT)技术,用以观察肺间质的微细结构及病理改变。方法正常组36例,各种肺疾病患者169例,应用HRCT扫描进行观察,并与常规CT作比较。结果HRCT清晰显示了小叶间隔、细小支气管分支等结构,并表现了蜂窝样网影、胸膜下小结、胸膜下线影、毛玻璃征等反映肺间质病变的征象。结论HRCT是研究肺间质病变的好方法。适当增大X线技术条件,掌握好“窗”的技术,可提高HRCT图像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应用微血管铸型扫描电镜技术研究8例成人肾脏的肾小球微血管构筑,结果发现:1.输入小动脉在肾小球血管极处分为2~5支小球内小叶微动脉。输入小动脉血管铸型的直径为126.35±20.5μm。2.肾小球是由小球内小叶微动脉、毛细血管、毛细血管网小叶间交通支和毛细血管输出根所构成的近似于球状体,小球内每个毛细血管网小叶均是一个独立的机能解剖学单位;3.299个肾小球均有一支输出小动脉,只有一个肾小球有两支输出小动脉。输出小动脉的血管铸型直径为91.35±11.7μm。4.输出小动脉起始处具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装置,此结构在调控肾小球内的微循环血流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1 正常解剖 曾有位专家对尸检中获得的新鲜肺组织进行HRCT扫描,并同大体标本和组织学切片进行对照,其结果如下:(1)直径小到0.5 mm的肺血管表现为小点状或分支状.(2)在肺内中部3/4处见到支气管表现为光滑圆形影或轨道样索条影,靠近肺动脉分支.(3)特别是在肺周围可看到正常的次级肺小叶.肺小叶是HRCT图像的基本影像单位,正常肺小叶是边缘不规则的多边形结构,正常小叶间隔在HRCT上可见.边缘部的小叶间隔与胸膜相连,多见于上、中叶前外侧及肺底部,厚0.10~0.16 mm,长0.70~2.20 cm,直达胸膜面,密度低于血管.一般看不到完整的小叶多边形影.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探讨双源螺旋CT在慢性铍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11例患者胸部双源螺旋CT扫描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11例均显示小叶间隔及小叶中心结构增厚、肺气肿.其中磨玻璃样改变6例,长瘢痕线6例,泡性气肿5例,蜂窝样改变4例,胸膜下线3例,肺结构扭曲2例,纵隔淋巴结肿大钙化3例,胸膜下结节3例,肺部结节影1例.结论 胸部薄层CT扫描能够对慢性铍病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9.
<正>纤维素性纵隔炎(fibrosing mediastinitis,FM)也称为硬化性纵隔炎,是一种广泛的致密纤维组织增生并浸润纵隔组织的疾病,在临床上相对少见[1]。典型的病理表现包括:僵硬增厚的纤维组织包绕纵隔结构,可延伸至肺实质小叶间隔和肺泡间隔,纵隔胸膜增厚。这种纤维组织可压迫和阻塞肺动静脉、上腔静脉、冠状动脉、气管、支气管、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用墨汁注射兔胰腺血管,冰冻切片以及用甲基丙烯酸甲酯为铸型剂制备的犬和猴胰腺微血管铸型,分别用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胰腺的微血管构筑。结果表明胰腺小叶内动脉向胰岛毛细血管网,腺泡毛细血管网和导管周围毛细血管网分别发出输入微动脉,即胰岛微动脉,腺泡微动脉和导管周围微动脉。而胰岛的血液经胰岛一腺泡门脉血管,胰岛—小导管路径以及直接注入小叶内或小叶间静脉三种途径离开胰岛。  相似文献   

11.
谢瑞明  程革萍 《包头医学》2010,34(3):142-143
目的:提高对流感病毒性肺炎CT表现的认识。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临床确诊的流感病毒性肺炎病例,分析其CT表现。结果:流感病毒性肺炎CT显示肺叶或肺段大片状实变影伴支气管充气征、小淡片影及胸腔积液、磨玻璃影、中下肺叶树丫征及马赛克肺灌注表现,小叶间隔增厚、胸膜下细弧线影,相邻胸膜增厚。临床治愈出院以及近期复查时,大部分病灶消失,肺间质病灶吸收缓慢,以中叶、下叶为著。两肺散在多处条索状影,肺纹理聚集,胸膜下小叶间隔增厚,间隔旁小气肿,支气管扩张、扭曲。结论:流感病毒性肺炎的CT表现为肺叶、段、小叶、腺泡实变影或与间质痛变并存,影像表现复杂、多样,恢复期则以肺间质病变为主。CT动态观察能较客观的反映本病的病理改变过程。  相似文献   

12.
猴桃果体毛细血管和分泌颗粒的超微结构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松果体内毛细血管和松果体细胞分泌颗粒的超微结构特征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常规生物电镜样品制备技术,对成年日本猴桃果体进行了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猴松果体血管及毛细血管只存在于被囊和小叶间隔的结缔组织内,松果体实质小叶内并无血管。毛细血管内皮为窗孔型,外有基膜与血管周围结缔组织分隔。松果体实质小叶主要由松果体细胞和少数胶质细胞组成。松果体细胞的突起终止于血管周隙内;分泌颗粒大量存在于松果体细胞  相似文献   

13.
肺纤维化大鼠模型肺组织病理超微结构观察及定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以气管内灌注博来霉素方法建立的肺纤维化大鼠模型肺组织的病理演变规律,建立定量评价病变程度的方法.方法:30只大鼠随机分成5组:正常组,第7天模型组,第14天模型组,第21天模型组,第28天组,按时取肺组织进行电镜观察,以肺泡间隔面积和肺泡间隔灰度为定量分析指标,行光镜下的图像分析.结果:电镜观察显示肺泡间隔中胶原沉积随时间增多,与低倍镜下形态定量分析对比观察,肺泡间隔面积随时间增大,肺泡间隔灰度随时间减小.从第14天起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倍镜条件下肺泡间隔面积和肺泡间隔灰度基本能反映间隔中胶原沉积的程度,可以作为病变程度的一个主要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4.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IIP)又名特发性肺纤维化,为一组原因不明的进行性下呼吸道疾病,病理过程一般为进展缓慢的弥漫性肺泡炎和(或)肺泡结构紊乱,最终导致肺泡结构破坏,形成肺泡腔内完全型纤维化和囊泡状的蜂窝肺。然而,对IIP概念的理解一直存在差异,IIP的分类也经历了一个不断演化和修订的过程。1892年,Osler首先描述了间质性肺炎——一种肺的纤维化,是肺的纤维蛋白样改变,开始于支气管、血管、小叶间隔、肺泡壁。  相似文献   

15.
呼吸道连接着肺,肺在胸腔内、肋骨下,左、右各一叶,它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气体由左、右支气管进入细支气管,最后进入肺泡。肺内的细支气管,分支次数越多管腔越细,管壁越薄,连着一个个肺泡。肺泡是半球形的囊泡,肺泡壁有毛细血管网,血液中的红细胞含有全身代谢产生的废物二氧化碳,通过毛细血管网将二氧化碳排入肺泡,再把肺泡内的氧气带上成为新鲜血液送至全身。如此,在肺泡内不停地进行着气体交换,维持正常的人体生理功能。人在安静状态下,每小时的吸入氧25升,呼出二氧化碳22.6升。  相似文献   

16.
本文应用微血管腐蚀铸型扫描电镜,观察了2例3岁幼儿的舌肌和翼内肌的微血管构型。在扫描电镜下,舌肌内的毛细血管网构型分三类:1.花蕊样毛细血管袢;2.云朵样毛细血管网;3.多角形套状毛细血管网。毛细血管铸型的直径为5.3±1.5μm,描述了动脉铸型表面上的内皮细胞核压痕和前毛细血管括约肌压痕的形态特征。讨论了血管袢的结构形态及其机能意义,为理解骨骼肌的微循环的过程提供了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17.
陈锋  陈东良 《当代医学》2008,(18):92-93
目的 探讨肺小叶结构异常高分辨事CT(HRCT)征象在表现为弥漫性结节病变的肺结核和肺癌诊断和鉴别中的价值.方法 对150例肺结核、肺癌忠者行HRCT检查,图像用高分辨重建.结果 肺淋巴道转移癌小叶间隔异常表现为串殊状者60%和不规则状者40%,而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多表现为小叶间隔结节状改变,两者之间差别有统计意义(P<0.05).在小叶实质细线、网状影表现上,肺淋巴道转移癌占60%,与血行播散性肺结核(6.3%)、肺血行转移癌(6.7%)和弥漫结节性细支气管肺泡癌(7.1%)之间差别有显著性(P<0.05).83.3%支气管播散性肺结核表现为小叶中心"树芽征",明显区别与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和弥漫结节性肺癌.结论 肺小叶结构异常HRCT征象在弥漫结节性肺结核、肺癌诊断和鉴别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特发性肺纤维化(IPF)诊断体会,以提高IPF的临床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IPF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的相关资料,对IPF的临床诊断依据做出总结。结果:临床表现气促21例(95.45%),干咳17例(77.27%),Velcro罗音13例(59.09%)。HRCT检查表现为条索状影21例(95.45%),磨砂玻璃影和网格状影各20例(90.90%),胸膜下线19例(86.36%),胸膜增厚16例(72.72%),小结节影14例(63.64%),蜂窝肺12例(54.54%),小叶间隔增厚10例(45.45%)。4例行肺活检,2例早期患者呈肺泡慢性炎症,肺泡结构大部保持完整,肺泡壁水肿增厚,间质内炎症细胞聚集;另2例呈肺泡间隔(间质)和肺泡不同程度的纤维化和炎症。结论:干咳、进行性呼吸困难和双肺Velcro罗音是IPF最常见的临床表现,病理诊断是IPF诊断的重要标准,高分辩CT(HRCT)、肺功能等检查是患者临床确诊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探讨双源螺旋CT在慢性铍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1例患者胸部双源螺旋CT扫描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1例均显示小叶间隔及小叶中心结构增厚、肺气肿,其中磨玻璃样改变6例,长瘢痕线6例,泡性气肿5例,蜂窝样改变4例,胸膜下线3例,肺结构扭曲2例,纵隔淋巴结肿大钙化3例,胸膜下结节3例,肺部结节影1例。结论胸部薄层CT扫描能够对慢性铍病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20.
EV71型手足口病肺组织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新肠道病毒(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HFMD)肺组织的病理变化,并结合临床表现加深对手足口病的认识.方法 收集周边医院内7例EV71引起的HFMD死亡患儿尸体并进行解剖,提取肺组织HE染色制片,镜下观察其病理变化.结果 各肺泡壁毛细血管高度扩张充血、淤血,肺泡间隔增宽,其内可见多量炎细胞浸润;部分肺组织呈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