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影像学检查在食管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对食管癌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15例食管癌患者行螺旋CT增强扫描后多平面重建和CT仿真内窥镜成像,并与其传统CT轴位图像、X线钡餐造影结果对比。结果:①15例食管癌螺旋CT增强扫描轴位图像与传统CT图像几乎完全相同,可以观察病变大小、部位、形态、外周浸润范围和淋巴结转移等情况。②多平面重建可在不同方位以最佳角度对食管肿瘤进行观察。15例食管癌CT仿真内窥镜成像可从头侧或足侧观察食管壁和腔内病变形态,获得类似纤维食管胃镜的结果。③X线食管钡餐造影能较好地电灯显示管腔粘膜的改变及癌瘤的长度,是普查的重要方法。结论:螺旋CT图像较传统CT图像及X线钡餐造影为食管癌的术前分期诊断提供了更全面的信息,CT仿真内窥镜成像是纤维食管内窥镜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2.
对20例喉部病变进行螺旋CT扫描、多平面重建(MPR)及CT仿真内窥镜成像(CT virtual endoscopy,CTVE),并与纤维喉镜对照。螺旋CT轴位图像、MPR、CTVE所示病变的形态学改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及气道狭窄情况与纤维喉镜一致。提示螺旋CT轴位图像结合MPR及CTVE,使喉部病变显示的细节得到明显提高,对病变定位、定性诊断和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仿真内窥镜(VE)在腰椎骨性椎管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腰椎骨性椎管狭窄病变行MSCT扫描,将薄层轴位数据传输至工作站行CT仿真内窥镜(CTVE)成像,并将CTVE图像与CT轴位、多平面重组(MPR)及容积重建(VR)图像进行比较。结果:26例腰椎骨性椎管狭窄病变的CTVE图像均能清晰地显示椎管狭窄部位的内表面形态。结论:MSCT的VE成像能多角度、立体、全面地显示椎管内表面形态,结合二维及三维成像可以明确病变诊断,对临床治疗有独特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仿真内窥镜(VE)在腰椎骨性椎管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腰椎骨性椎管狭窄病变行MSCT扫描,将薄层轴位数据传输至工作站行CT仿真内窥镜(CTVE)成像,并将CTVE图像与CT轴位、多平面重组(MPR)及容积重建(VR)图像进行比较。结果:26例腰椎骨性椎管狭窄病变的CTVE图像均能清晰地显示椎管狭窄部位的内表面形态。结论:MSCT的VE成像能多角度、立体、全面地显示椎管内表面形态,结合二维及三维成像可以明确病变诊断,对临床治疗有独特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螺旋CT多平面重建和仿真内窥镜的鼻科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5例鼻部疾病患者行螺旋CT扫描后经软件处理,进行多平面成像和仿真内窥镜成像,并与鼻内窥镜、手术所见对照分析。结果螺旋CT多平面重建图像从不同角度、各种切面、多方位地显示了鼻、鼻咽部及副鼻窦的解剖、病变部位、范围及气道的情况。CT仿真内窥镜显示鼻内正常解剖结构、鼻部病变的位置、范围与鼻内窥镜所见类似,并可进入鼻内窥镜无法到达的腔道,如鼻窦内、狭窄的鼻道内以及梗阻病变的远端。提示螺旋CT多平面成像和仿真内窥镜成像是对二维CT的重要补充,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1例主动脉夹层行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及三维重建,三维重建方法包括多平面投影(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曲面重建(CPR)、表面覆盖成像(SSD)、仿真内窥镜(CTVE)。结果多种重建图像与轴位图像相结合,能清晰显示主动脉夹层的病变范围、类型、真假腔、内膜片、破口等解剖细节及其与主要分支血管的空间解剖关系。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是诊断与评价主动脉夹层最有效的无创性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赵强  王成伟  刘淑萍 《农垦医学》2005,27(6):411-413
目的:对照分析消化道病变螺旋CT仿真内窥镜检查与气钡双重造影和电子内窥镜检查,总结各种检查方法的优势和不足,提高胃肠道病变的检出率.方法:通过对39例病人进行螺旋CT仿真内窥镜检查,采用实时螺旋扫描,GE AW4.0工作站后处理,设定CT阈值和进行图像切割,分别获得胃肠道的仿真内窥镜及立体剖面等3D图像,并与气钡双重造影和电子内窥镜图像相比较.结果:螺旋CT仿真内窥镜对于胃肠道腔内结构显示与电子内窥镜近似,优于气钡双重造影.在观察胃肠道腔外情况如:肿瘤有无侵犯和转移等方面,优于电子内窥镜和气钡双重造影.结论:胃肠道螺旋CT仿真内窥镜检查具有无痛、无创、快速、准确的优点,临床应用广泛.与气钡双重造影和电子内窥镜检查是相辅相成的,是CT横断面图像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8.
CT结肠成像也叫仿真结肠镜,它应用多层螺旋CT扫描发现和诊断结肠病变,是一种安全、无创的结肠检查方法。其主要检查方法为:先用气体充盈扩张清洁的结肠,然后进行全结肠的仰卧位及俯卧位薄层扫描,并利用原始的横断面二维图像、多平面重建二维图像及特定的三维仿真内窥镜图像,观察整个结肠的情况。与普通结肠镜检查相比,CT结肠成像检查的优点是穿孔率低,且X线的辐射量低于钡灌肠检查,所以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螺旋CT仿真喉镜 (CTVL)、三维重建 ( 3D)和多平面重组 (MPR)在喉及下咽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 2例喉及下咽癌患者进行轴位螺旋CT扫描 ,同时做MPR、3D和CTVL成像 ,并与纤维喉镜、手术所见对照分析。结果 螺旋CT轴位结合MPR图像对术前肿瘤分期和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都是 95% ;2 3%的病例MPR显示肿瘤侵犯的范围优于轴位 ,3D重建可立体显示肿瘤的侵犯范围及其与血管、气管的关系 ;头端CTVL显示喉及下咽部腔内病变的部位、大小及侵犯范围与纤维喉镜所见相似 ,3例从足侧观察肿瘤与声带和前联合的关系弥补了纤维喉镜的不足。结论 螺旋CT轴位图像能很好地显示喉及下咽癌的部位、大小及其侵犯范围 ,MPR和 3D重建是轴位图像的有力补充 ,CTVL能清楚显示喉及下咽部的腔内结构 ,是纤维喉镜的很好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10.
郑之华 《中外医疗》2009,32(10):156-156
目的探讨CT检查与X线造影在食道癌诊断中的诊断价值。方法163例食管癌患者行X线食管钡剂造影和食管CT扫描,测量病变长度,外侵深度、外侵范围、管壁厚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分别对比分析。结果X线追影和CT检查发现食管癌病变长度不同,具有统计学意义。CT检查能较准确发现病变长度和显示病变对周围组织器官侵犯及远处转移情况,对分期、随访、预后判断很有价值。X线造影对食管黏膜病变、功能性改变具有优势,对食管癌检查能得到定位、定性,定型诊断。结论X线钡餐和CT检查各有优势。两者结合有利于食管癌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1.
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及仿真内窥镜在喉部应用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初步探讨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3D)及仿真内窥镜(VE)在喉部的临床应用,并与单层螺旋CT对比分析其优越性。方法:对46例患者(其中正常组8例,病变组38例)进行喉部16层CT常规扫描和多平面(MPR)重建,并分别行CTVE检查。每例患者均采用多方位多角度观察。正常组重点观察其正常解剖结构,病变组重点观察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及周围结构受侵犯情况。所有病变组的观察结果均经病理和临床综合检查证实。并通过对不同重建层厚图像的比较,分析不同层厚对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运用16层螺旋CT进行薄层容积扫描,MPR重建及CTVE的Auto Navigator和任意方位、任意角度旋转的成像技术可更清晰地显示喉腔内的正常解剖结构及病变的部位和形态,图像质量高,三维立体关系明确。结论:16层螺旋CT的3D及CTVE成像技术较单层螺旋CT在技术上有重大进步,能够更清晰显示喉腔内结构,大大提高了重建图像的质量,在喉部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相似文献   

12.
洪振刚  张团委  吴开春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3):66-67,70,161
目的比较上消化道钡餐造影与螺旋CT对胃底贲门癌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其临床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由手术病理证实的胃底贲门癌患者,手术前均行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和CT增强检查。分为钡餐组与CT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黏膜病变、胃泡内软组织肿块、恶性龛影、胃壁增厚及食管下端变窄的检出率。结果与CT组相比,钡餐组患者的黏膜病变(X^2=21.361,P=0.006)、胃泡内软组织肿块(X^2=11.423,P=0.015)、恶性龛影(x^2=13.217,P=0.012)的检出率均明显增加,而胃壁增厚(X%2=19.124,P=0.008)的检出率减少,食管下端变窄(X^2=5.498,P=0.063)的检出率无差异。结论胃底贲门癌患者应结合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和螺旋CT检查,从而提高贲门癌的临床诊断与愈合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螺旋CT工作站后处理各种成像方式在结肠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螺旋CT扫描后,采用表面覆盖成像法(SSD)、透明重建技术(Raysum)、仿真内窥镜(CTVE)、多平面重建技术(MPR)等工作站后处理方法,对57例结肠病变患者的诊断进行分析.结果 SSD 、Raysum能较好显示结肠病变范围及肠腔狭窄程度,CTVE利于肠腔内结构的显示,MPR及断面图像可以较好显示肠壁改变以及肠道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结论 SSD、Raysum、CTVE、MPR及断面图像在结肠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各有侧重,三维图像可以直观的显示病变范围、形态,在病变定性及肿瘤分期MPR及断面图像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钡餐造影和螺旋CT增强检查对食管癌可切除性的评价。方法 80例行手术切除的食管癌患者术前常规行钡餐造影、螺旋CT增强扫描以判断肿瘤的可切除性,重点评估病变长度、周围侵犯及淋巴结转移,评估可切除性,指导手术方案的制定(经影像学检查不宜手术治疗或需术前放化疗者不在本研究之列)。结果 80例中76例行根治性切除术,3例姑息性切除,1例探查术(外侵严重未切除);术前影像学判断气管支气管受侵12例,符合11例,高估1例;主动脉侵犯13例,符合12例,低估1例;侵犯心包3例,与手术病理符合;术前增强CT诊断淋巴结转移26例58枚,证实21例43枚,术后病理检查淋巴结转移29例97枚,假阳性4例,假阴性3例。结论钡餐造影能反映食管癌整体累及范围及管腔内病变情况,螺旋CT增强扫描能明确肿瘤外侵和转移的情况,二者结合对食管癌的可切除性评估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有助于手术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15.
钡餐造影和CT在食管癌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综合评价CT和钡餐造影在食管癌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60例食管癌患者均行CT和钡餐造影,其中51例行放射治疗CT定位,对其影像表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⑴钡外造影能准确定位,显示病变实际长度,确定病理类型。⑵CT外侵检出率为80.6%,钡餐造影为31.8%,以中上胸段食管癌外侵率高,主要侵犯部位为气管、支气管和主动脉。⑶淋巴结检出率CT为37.5%,钡餐造影为0。⑷CT发现有远处转移6例。结论:钡餐造影是食管癌诊断的首选检查手段,同时患者在术前或放射治疗前进行CT检查,为确定临床分期、估计预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设计最佳的放射治疗计划以达到最理想的治疗效果提供重要的依据和参考价值,是钡餐造影重要的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16.
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主动脉夹层病变显示中的应用。方法 2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4例为腔内支架隔绝术后)进行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采用多层面重建、曲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容积重建及内窥视镜方式进行血管重建和观察。所有病例均有血管造影对照。结果 原始横轴位图像对病变信息的存储最为可靠;多层面重建、曲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容积重建及内窥视镜在显示血管解剖结构及病变的空间关系上具有优势;不同的重建方式所得图像有不同的显示特点;采用不同的重建方式或多种方式相结合,可全面、立体地显示主动脉夹层病变的范围、真假腔、内膜片、内膜破口、分支血管受累情况和假腔内血栓。并可对介入治疗后血管内支架及周围情况进行观察。结论 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可以全面显示主动脉夹层的病变和解剖细节,在病变的诊断、术式选择及术后随访中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二维多平面重建(MPR)、三维仿真内镜(CTVE)和三维容积再现技术(VRT)成像对喉癌及下咽癌局部侵犯范围的诊断价值。方法:51例喉癌及下咽癌的患者行术前前瞻性16层螺旋CT检查并行图像后处理(MPR、CTVE和VRT)。采用盲法阅片,分别将CT横断面、MPR及联合图像(横断面结合MPR)与手术病理所见侵犯范围进行对照分析,三维后处理技术CTVE、VRT与喉镜所见侵犯范围进行对照分析,采用多个样本率的≯检验。结果:喉癌81例,下咽癌20例,CT横断面、MPR及联合图像与手术病理对评价会厌、室带、杓会厌襞、声带、前联合、声门下区、喉旁间隙、梨状窝、喉软骨、淋巴结结构侵犯基本一致(P〉0.05)。CTVE图像与喉镜对评估会厌、室带、杓会厌襞、声带、前联合及梨状窝结构侵犯和CTVE图像、VRT图像与喉镜对评估梨状窝、喉室和气管结构侵犯亦基本一致(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能够从二维、三维的角度真实地反映肿瘤部位、形态、大小、浸润范围、淋巴结转移等情况,尤其对肿瘤周围的侵犯、淋巴结转移的判断具有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同时,CTVE可作为电子喉镜很好的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螺旋CT各种重建技术在主动脉瘤病变诊断中的应用及其价值。方法:对15例主动脉疾病患者行螺旋CT增强扫描,比较3-D(相当于表面覆盖显示即SSD)、4-D、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血管CT仿真内镜(CTVE)的诊断价值。结果:3-D、4-D能显示病变全貌,动脉瘤的大小、范围、夹层内膜片及其与动脉分支的关系,尤其能显示破口位置。MPR能显示附壁血栓、真假腔和内膜片。MIP可清楚显示管壁钙化和动脉瘤范围、形态。CTVE可清晰显示内膜片、真假腔和血管狭窄。结论:综合应用螺旋CT 各种重建技术诊断主动脉瘤,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诊断手段,基本上可取代X线血管造影,对临床治疗,尤其急诊手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螺旋CT横断面和仿真内窥镜图像显示膀胱结节的能力和膀胱螺旋CT仿真内窥镜的最佳扫描参数。方法:于狗膀胱的不同位置造成6个5mm直径结节,膀胱充气后应用4组不同的扫描参数对其进行扫描,盲法评价图像质量、比较CT横断面和仿真内窥镜图像显示膀胱结节的异同。并统计处理其结果。结果:横断面和螺旋CT仿真内窥镜(CTVE)均显示出6个结节;层厚5mm,进床速度9mm/s,重叠率50%,标准重建可获得满意的图像质量,同时具有较低的X线剂量。结论:螺旋CT横轴位和CTVE图像相结合将成为显示膀胱肿瘤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