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李旭东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3):3173-3174
目的探讨膀胱尿路上皮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54例原发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VEGF进行染色,同时计数肿瘤内的MVD,观察VEGF的表达与MVD的关系。结果54例原发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率为61.1%(33例),在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未见表达。VEGF阳性组的MVD计数显著高于VEGF阴性组(P〈0.05),而且随着VEGF阳性表达的增强,MVD计数显著增加(P〈0.05);VEGF在癌组织中的表达随着肿瘤病理分级、TNM分期的增加和淋巴结转移的出现而显著增强(P〈O.05)。结论VEGF的异常表达与膀胱尿路上皮癌MVD增加及恶性进程有关,是判断膀胱癌预后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了解CD68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膀胱癌组织及正常膀胱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50例膀胱癌组织及5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CD68和VEGF的表达情况。与正常膀胱组织相比,CD68和VEGF在膀胱癌组织中表达显著增加(P<0.01)。CD68和VEGF在膀胱癌组织中呈高表达。  相似文献   

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受体Flt-1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Flt-1在膀胱癌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及与膀胱癌分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40例膀胱癌及5例正常膀胱组织中VEGF、Flt-1蛋白进行检测。结果 VEGF及其受体Fit-1主要分布在膀胱癌组织血管内皮细胞和癌细胞胞质内,VEGF及Fit-1在G3(低分化)膀胱癌血管内皮细胞和癌细胞中的表达高于G2(中分化)和G1(高分化)并且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1)。结论VEGF和其受体Fit-1与膀胱肿瘤的分级和分期密切相关,可以作为判断膀胱癌生长和浸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Wnt3a、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G-蛋白耦联受体(Lgr5)在人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1例正常膀胱组织和39例膀胱癌组织Wnt3a、Lgr5蛋白表达情况,RT-PCR方法检测9例正常膀胱组织和17例膀胱癌组织中Wnt3a、Lgr5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Wnt3a蛋白在膀胱癌与正常膀胱组织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9沣.49%和3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Lgr5蛋白在膀胱癌与正常膀胱组织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4.36%和2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者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 r =0.677, P <0.01)。 RT-PCR结果显示:Wnt3a在膀胱癌和正常膀胱组织的光密度比值分别为(0.197±0.029)和(0.088±0.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Lgr5在膀胱癌和正常膀胱组织的光密度比值分别为(0.408±0.061)和(0.161±0.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膀胱癌组织中Wnt3a、 Lgr5蛋白及mRNA的表达均高于正常膀胱组织,提示Wnt3a、Lgr5可能与膀胱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血小板反应素 1(TSP 1)和微血管计数 (MVC)在眼肿瘤病人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关系。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 (RT PCR)和免疫组化S P法检测VEGF、TSP 1和MVC在 90例眼肿瘤病变组织中的表达 ,并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血管新生的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肿瘤组织VEGF和MVC的表达同步增高 ;TSP 1mRNA的表达和MVC、VEGF mRNA有显著的负相关 (r =- 0 4 5 2 ,r=- 0 4 4 7,P均 <0 0 5 ) ;VEGFmRNA表达与MVC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 (r =0 4 5 2 ,P <0 0 5 )。结论 眼肿瘤病人组织中VEGF及MVD的表达 ,可能与其血管化程度有关 ;TSP 1在肿瘤血管抑制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斑点型锌指结构蛋白(SPOP)在膀胱癌组织及细胞株中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膀胱癌组织与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不同膀胱癌细胞株与正常膀胱黏膜上皮细胞株SPOP mRNA表达量和SPOP蛋白表达量,比较分析两者表达情况。结果膀胱癌细胞株5637,T24,J82及正常膀胱细胞株SV-HUC-1中SPOP mRNA表达量分别为1.02±0.78,1.12±0.49,1.07±0.28,0.96±0.28;SPOP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44±0.16、0.38±0.27、0.14±0.33,0.72±0.24,膀胱癌细胞株与正常膀胱细胞株在SPOP mRNA水平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SPOP蛋白表达水平在膀胱癌细胞株与正常膀胱细胞株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OP mRNA表达水平在膀胱癌组织与正常膀胱黏膜组织间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SPOP蛋白表达水平在膀胱癌组织与正常膀胱黏膜组织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OP在膀胱癌组织中表达降低,在膀胱癌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到抑制作用。SPOP可能通过转录后机制调控膀胱癌进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不同药物膀胱灌注化疗对浅表性膀胱癌患者的疗效及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浅表性膀胱癌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尿道电切切除术治疗,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术后给予40 mg丝裂霉素化疗治疗)和观察组(术后给予30 mg吡柔比星化疗治疗)各50例,采用ELISA检测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随访3年,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治疗前后VEGF、FGF、MMP-9水平、不良反应、复发和生存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VEGF、FGF、MMP-9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0.5、1、2、3年累积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前者复发率明显低于后者(P<0.05)。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可有效减弱膀胱癌血管新生及癌细胞侵袭等恶性生物学行为,减少患者术后复发和改善生存预后,且无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和与新生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检测手术切除的32例BPH组织标本中,PEDF和VEGF的表达水平和微血管密度(MVD)计数,分析这两个因子与MVD的关系。结果PEDF和VEGF在BPH标本中的阳性率分别为37.5%(12/32)和78.1%(23/32);PEDF表达与MVD(P〈0.01)和VEGF(P〈0.01)表达呈负相关关系,VEGF表达与MVD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PEDF和VEGF的不平衡表达可能是BPH组织血管生成的分子基础,是促进BPH发生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杨宏  雷永虹  秦扬  他同生  杨承纲 《河北医药》2011,33(15):2245-2246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Ki-67的表达和临床意义。研究二者与肿瘤血管形成和肿瘤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8例BTCC组织中VEGF和Ki-67的表达,分析VEGF和Ki-67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复发、转移及预后的关系。结果BTCC组织中VEGF阳性率为73.53%,Ki-67阳性率为70.59%。在不同病理分级BTCC组织中VEGF和Ki-67的表达有明显差异,病理分级高的明显高于分级低的(P〈0.05);浸润性肿瘤明显高于表浅性肿瘤(P〈0.05);复发组均明显高于无复发组(P〈0.05);Ki-67和VEGF协同强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VEGF和Ki-67的阳性表达尤其是联合阳性表达对判断膀胱癌复发、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特点,探讨其与间质微血管密度及肿瘤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10例癌旁正常组织VEGF的表达,并在CD34染色切片上检测间质微血管密度(MVD)。结果膀胱癌组织中VEGF表达(45.6%)明显高于癌旁组织(20%),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VEGF阳性组MVD均值(47.63±14.81)高于VEGF阴性组(28.54±13.93),VEGF表达与MVD呈正相关(P<0.01)。此外,膀胱癌VEGF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1),而与患者年龄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VEGF促进膀胱癌间质血管生成,促进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有可能成为判断膀胱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与膀胱移行细胞癌预后相关的新检测指标。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侧68例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和10例癌旁正常膀胱组织标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合临床资料,探讨其相互联系,以及其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6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率为45.6%(31/68),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血管浸润有关(P<0.01),有无淋巴结转移间有显著性差异(P< 0.001):10例癌旁正常膀胱黏膜VEGF表达均为阴性;VEGF表达阳性者生存超过5年者(39.3%)明显低于VEGF表达阴性者(93.7%,P<0.05)。结论VEGF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检测VEGF表达对判断膀胱移行细胞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球形肌动蛋白交联蛋白Fasein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组织的表达及与BTCC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分别检测56例BTCC组织及1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Fascin、VEGF的阳性表达情况.结果:Fascin蛋白及VEGF在1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均不表达,而在56例BTC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21%和60.71%,2种组织间Fascin、VEGF表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随着膀胱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的增高,Fascin及VEGF表达均增高.Fascin及VEGF阳性表达率在复发患者均高于初发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在BTCC组织中Fasein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r=0.476 9,P<0.01).结论:Fascin可作为判断BTCC生物学行为的新参考指标,Fascin及VEGF协同促进BTCC的浸润及转移,两者为临床开展肿瘤防治新途径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血小板反应蛋白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 mRNA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和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乳腺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乳腺组织中TSP-1 mRNA的表达情况,并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表皮样生长因子(c-erbB2)的表达情况及微血管生成情况,对所得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乳腺癌组织中TSP-1 mRNA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 < 0.05).乳腺癌组织TSP-1 mRNA的阳性率仅与肿瘤直径有关(P < 0.05).乳腺癌组织TSP-1 mRNA表达阳性者的微血管密度低于TSP-1 mRNA阴性者(P < 0.05).结论:TSP-1在乳腺癌组织表达中阳性率明显增高,且其微血管密度降低,因此TSP-1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p53、VEGF、PCNA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4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及1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p53、VEGF、PCNA的表达。病理分级按WHO标准:G1级12例,G2级24例,G3级7例。临床分期按TNM标准,分为浅表型(Tis~T1)34例,浸润型(T2~T4)9例。结果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p53、VEGF、PC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84%、67.44%、62.79%。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p53、VEGF、PCNA均无阳性表达。p53、VEGF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有明显相关性(P<0.05);PCNA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理分级有明显相关性(P<0.05),但与临床分期无相关性(P>0.05)。结论p53、VEGF、PCNA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预后密切相关。p53、VEGF可以作为判断膀胱移行细胞癌恶性程度和预后的重要指标,PCNA可以作为判断膀胱移行细胞癌恶性程度和预后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TEN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PCR法观察4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标本中PTEN的表达情况。结果4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9例(22.5%)PTEN表达阳性。随着肿瘤分期的进展PTEN的改变有增高的趋势但与肿瘤的分级无显著相关性。结论PTEN异常表达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进展中有重要作用,PTEN基因可作为评价膀胱移行细胞癌进展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ΔNp63、VEGF和PCNA蛋白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ΔNp63、VEGF和PCNA的表达,并将三者的表达做相关性分析。结果ΔNp63、VEGF和PCNA在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7%、58.3%和84.3%;与对照膀胱组织相比,其表达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病理分级高级别、浸润性尿路上皮癌及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的阳性率显著高于病理分级低级别、浅表性尿路上皮癌及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ΔNp63、VEGF和PC.NA的过表达与膀胱尿路上皮癌浸润转移相关,且三者在其浸润转移中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FHIT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异常甲基化及其表达,探讨其与膀胱移行细胞癌临床病理学的关系。方法收集膀胱移行细胞癌新鲜组织标本共49例和10例正常膀胱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S-P法)检测FHIT蛋白表达,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PCR(MS-PCR)方法研究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正常膀胱组织中FHIT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结果FHIT蛋白在正常膀胱组织均为阳性;FHIT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阳性表达率为47%(23/49),肿瘤不同分级中随恶性程度的增高,表达减少,Ⅰ级与Ⅲ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中随分期的增高,表达减少,Tis~T1期与T2~T4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9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有8例发生了甲基化,阳性率为16%(8/49)。FHIT基因的异常甲基化和蛋白表达无相关性。正常膀胱组织FHI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频率0(0/10)。结论FHIT基因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FHIT蛋白异常表达可作为膀胱移行细胞癌肿瘤标志物。FHIT基因甲基化及表达缺失参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且与其临床病理有一定关系,可能是影响膀胱移行细胞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P53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检测6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53的表达情况.结果 P53表达阳性率均随着膀胱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上升而升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阳性者的复发率明显高于阴性表达者,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本研究显示,P53表达水平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复发密切相关,随着膀胱移行细胞癌分级的增高而显著增高,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T2-T4期)表达水平高于表浅性膀胱移行细胞癌(Tis-T1期);复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初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结论 P53检测能为判断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恶性程度和复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