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生儿ABO溶血病(ABO HDN)是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常见病因之一,重者可发生胆红素脑病,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笔者2002年9月~2003年9月在山东省立医院进修期间收治新生儿ABO溶血病6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ABO溶血病是新生儿早期高胆红素血症主要原因之一,重者易发生胆红素脑病,需早期干预治疗。我科自。1998年11月。2004年2月随机对所收治35例新生儿ABO溶血症中18例应用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早期监测干预对新生儿ABO溶血病并胆红素脑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武华 《广西医学》2010,32(10):1205-1207
目的探讨早期监测、早期干预对新生儿ABO溶血病并胆红素脑病的影响。方法选取母婴血型不合ABO溶血病并经早期干预新生儿34例为干预组;与同期在本院出生未经早期监测、干预,出现病理性黄疸确诊为母婴血型不合ABO溶血病新生儿2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高峰期胆红素值、换血例数、胆红素脑病发生率等。结果干预组血清总胆红素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发生亚临床胆红素中毒症及需要同步换血治疗2例;对照组换血疗法11例,发生亚临床胆红素中毒症12例,发生胆红素脑病8例,干预组胆红素脑病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O型血母亲所生血型为A型或B型的新生儿,早期监测黄疸并开始干预治疗,可有效控制血清胆红素水平,减少换血治疗,降低ABO溶血病并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早期综合干预预防新生儿ABO溶血病并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方法 将64例确诊为母婴血型不合ABO溶血病的新生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2例.干预组在出现黄疸但未达高胆红素血症诊断标准时,予早期综合干预治疗,对照组在血清胆红素超过220.6~256μmol/L时予光疗;比较两组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黄疸程度与换血率、胆红素脑病发生率、住院期间总胆红素峰值等.结果 干预组发生高胆红素血症5例,中重度黄疸2例,未用换血疗法,未发生胆红素脑病,胆红素平均峰值198.5±48.6μmol/L;而对照组发生高胆红素血症17例,中重度黄疸14例,6例用换血疗法,未发生胆红素脑病,胆红素平均峰值389.6±86.3μmol/L,早期综合干预预防作用显著(P<0.05).结论 早期综合干预治疗,可有效控制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溶血过程,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预防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减轻新生儿黄疸的程度,避免换血治疗.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ABO溶血病(ABO—HDN)是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原因,严重病例可发生胆红素脑病甚至死亡。近年来,我们应用单次大剂量人血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所致的高胆红素血症,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及换血的需要,并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常见的病因之一,新生儿溶血病中以ABO血型不合为最多见。本文对我院1999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黄疸病人中确诊新生儿ABO溶血病中的54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ABO溶血病6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ABO溶血病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常见原因之一,严重者可引起胆红素脑病,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后遗症,甚至危及患儿生命,因此早诊断早治疗可大大减少严重病例的发生。现对我院儿科2005年4月-2008年12月收住的63例新生儿ABO溶血病作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IVIG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ABO溶血病是新生儿早期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者可发生胆红素脑病.甚至遗留后遗症。因此积极有效地治疗新生儿溶血.对改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及缩短黄疸消退时间具有重要意义,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07年6月采用IVIG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60例.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颜云盈 《医学文选》2004,23(3):315-315
新生儿ABO溶血病(ABO-HDN)是新生儿早期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原因之一,重者可发生胆红素脑病,早期需要积极治疗,我院2000年以来用大剂量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ABO-NDN 3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母子ABO血型不合可致新生儿溶血病,大多数患儿出生时与正常新生儿相似,并无明显的贫血、水肿和肝脾肿大,但病情进展快,如不早期确诊、及时治疗,易发生胆红素脑病.造成残疾,甚至危及生命。我们对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2352例,早期进行胆红素监测,并对发现的ABO血型不合溶血病13例及早采用非换血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ABO溶血病(ABO HDN)是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常见原因之一,严重者可引起胆红素脑病,导致神经系统后遗症,故早期诊断与治疗尤为重要.现将本院2005年1月-2007年9月收治的ABO HDN 113例分为二组进行对比,观察入院日龄与黄疸峰值、光疗时间、黄疸减轻或消退天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换血是治疗新生儿重症ABO溶血病最迅速有效的方法。目前主要采用外周动脉抽血、静脉同步输血,以移去血液中游离抗体、致敏红细胞,从而阻断溶血,并换出胆红素,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纠正贫血,且操作简单、安全,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通过脐带血的血型血清学检验进行早期诊断以及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及时光疗等综合治疗对控制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意义.方法:②通过对145例夫妇血型不符的“O”型血孕妇所生婴儿进行留脐血定血型和查溶血三项试验,以早期诊断新生儿ABO溶血病;②通过对开始治疗时间不同的47例早期诊治组与41例对照组在血清胆红素峰值、确诊时间、需光疗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早期诊治组血清胆红素和经皮测胆红素峰值、光疗时间、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经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新生儿AB0溶血病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可大大减轻黄疸程度、缩短光疗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有效地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李伟生  杨辅直  杨敏  罗有同 《广东医学》2006,27(10):1549-1550
目的观察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合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症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合并G-6-PD缺陷症12例,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病16例,新生儿G-6-PD缺陷症20例,从黄疸出现的时间、程度、贫血、住院时间、治疗措施以及预后转归等方面分析比较他们的变化。结果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合并G-6-PD缺陷症与单纯ABO血型不合溶血病黄疸出现的时间、程度、贫血、住院时间差别不大,前组进行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4例,后组3例,出现胆红素脑病分别为2例和3例.随访6个月至3年,发生胆红素脑病后遗症各l例(均为换血前已出现胆红素脑病症状),单纯新生儿P-6-PD缺陷症黄疸出现的时间较晚、程度轻、血色素正常或轻度贫血、住院时间短,预后好,未见胆红素脑病及其后遗症。结论母婴ABO血型不舍溶血病合并G-6-PD缺陷症与单纯ABO血型不合溶血病症状、体征相近似,黄疸出现的时间早,程度较重且上升速度快、多有贫血,需及早诊断和及早治疗,以避免发生胆红素脑病后遗症,无明显诱因的单纯新生儿G-6-PD缺陷症症状轻,预后好。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ABO溶血病与新生儿败血症均是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病因。新生儿ABO溶血病(ABOHDN)常并发败血症。本文对11例新生儿ABOHDN并发败血症的相关因素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人血免疫球蛋白静滴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日东  蒋喜凤 《右江医学》2006,34(2):162-163
目的降低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浓度,预防胆红素脑病。方法将47例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2例,予蓝光照射,静滴人血白蛋白等常规治疗,治疗组25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人血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结果治疗24 h、72 h后治疗组血清胆红素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静脉滴注人血免疫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可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早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52例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按照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予以早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血红蛋白水平变化及黄疸消退时间。结果治疗组黄疸消退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治疗后其血清胆红素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具有积极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O型血孕妇妊娠次数与新生儿ABO溶血病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O型血孕妇妊娠次数与新生儿ABO溶血病的关系。方法对2003年8月15日至2009年10月31日在我院产科婴儿室收治的70例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按他们的母亲妊娠次数1次或多于1次分为两组,分别统计患儿黄疸出现时间及此时的血清胆红素均值之间有无差异。结果两组患儿黄疸出现时间均值相比和血清胆红素水平均值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论是第1次妊娠还是多次妊娠的O型血Rh阳性孕妇(尤其不能忽略第1次妊娠者),对母子血型不合的新生儿均需严密观察他们的生后表现,凡早期出现黄疸或黄疸迅速加重者,尽量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处理新生儿ABO溶血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换血治疗ABO新生儿溶血病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54例重度ABO系新生儿溶血病进行换血治疗,分析换血前后血液胆红素变化。结果换血前后总胆红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直接胆红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间接胆红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重度ABO系新生儿溶血病患儿在换血后能够有效地降低胆红素,改善临床症状并治愈患儿。结论对重度ABO系新生儿溶血病治疗中,应做到及时诊断,进行换血治疗是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促进患儿康复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韩锦芝  刘艳龙 《北京医学》2007,29(2):124-124
新生儿溶血病(HDN)是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病因之一,严重者可出现重度黄疸、贫血及胆红素脑病,甚至死亡,早期需积极治疗.我们于2001年1月至2005年10月,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42例HDN患儿,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