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伤寒论》中"下利"一证,原文论述有100多条,方剂30多首,下利泛指大便次数增多,粪质清稀及排便异常而言,其病性、方证各不相同,在《伤寒论》中有下利清谷、自利、自利清水、泻利下重等之称,治法有清热止利、解表止利、温中止利、固涩止利、和里止利等方法。仲景治疗下利之证,方法灵  相似文献   

2.
“下利”是指粪便次数增多的一种病证。根据病因病机的不同,它可以见“下利清谷”或“下利便脓血”等不同的排泄物。“下利”在《伤寒论》中有“下利”与“自利”之称。《伤寒明理论》、《伤寒蕴要》认为不因攻下而自泻利者为自利;因攻下而泻利者为下利。但详查《伤寒论》所述七十余条有关下利之证,划分并不如此严格,不可单以是否攻下为下利与自利之别。  相似文献   

3.
下利,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将痢疾与泄泻统称为“下利”,后世多分而论治。泄泻是指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泻出如水样的病证,苗医称为“水泻痢”。痢疾是以大便次数增多,腹痛,里急后重,痢下赤白黏冻为主症的疾病,苗医称为“脓血痢”,大便有赤血者称为“红痢症”,大便为白色脓冻者为“白痢症”。苗医认为湿、暑为下利主要病因,归为热病范畴,治疗多用冷药。现将苗医治疗下利的常用药物及方剂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下利 ,为临床常见病证之一 ,属于“泄泻”、“痢疾”等范畴。《伤寒论》中对下利的论述内容极为丰富 ,涉及下利的条文达 93条之多 ,其中有证有方者5 3条 ,有关治利方剂 36首 ,为下利的辨证论治奠定了基础 ,后世奉之为圭臬。笔者通过对相关条文的复习 ,试图以病机为经、方药为纬 ,对下利的辨证论治作如下探讨 ,不妥之处 ,望同道斧正。1 外邪未解 ,邪陷入里之下利外邪未解 ,表证犹存 ,邪陷入里 ,内迫胃肠 ,致使传导失司而下利者 ,属于表里同病 ,因协表热而下利 ,故又称为“协热利”。其治疗或以治表为主 ,或以治里为主 ,或表里同治 ,或先里而…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治利九法李永清内蒙古医学院中医系(010020)1994年12月10日收稿下利,是临床常见病证之一。在《伤寒论》(以下简称《论》)中,提及下利的条文有近百条,约占全书条文的四分之一。《论》中所述之下利,大体包括腹泻与痢疾两种。其治法可归纳如...  相似文献   

6.
下利即腹泻,是一种常见的病证。在《伤寒论》中,共有用处条文提及“下利”、“利”或“泄利”,这些论述,较系统地概括了下利的病机,指出了下利在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现试分析如下。1下利的胜明八纲病机及治疗1.1表里合病,协热而利协热利,未必为热证,凡表证未解之下利,均可称之为协热利。《伤寒论》中关于协热利的论述共6条,按里之虚实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里实而表未解者,如“太阳与阳明合病,必自下利,葛根场主之”,“太阳病,枝枝证,医反下之,利运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端而汗出者,葛根黄…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下利证治浅析曾红学(江西省赣州地区中西医结合医院341000)关键词《伤寒论》,下利,辨证论治下利一词在《伤寒论》中是泄泻与痢疾的统称。仲景在《伤寒论》中对下利证治论述甚详,其理法方药对我们当今治疗下利病证,仍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为后世所...  相似文献   

8.
《伤寒论》载下利条文凡85条,治下利方剂29方,至今仍广泛指导于临床。《伤寒论》中的下利证依发病规律有“自下利”、“必作利”,依下利程度有“微利”、“下利至甚”、“大下利”,依下利性状有“下利清谷”、“下利便脓血”等。下利证有寒热实虚之别,病位有在脏在腑之异,有时作主证辨,有时作副证辨。本文把下利证分为十个类型作一初步分析。1合病下利葛根汤证(32):本证既有发热恶寒脉浮表证,又有下利里证,系太阳表邪不得外越、内迫阳明大肠,传导失职而利,病变重心在表,下利乃表病引起,不为主证,故不须治里,只用葛根汤解肌表之邪、升阳明之气,表解里自和,下利自止,属下者举之,逆流挽舟法也。黄芩汤证(172):本条虽言合病、实以少阳受邪为主,少阳火郁之邪,内迫阳明下趋大肠而自下利,下利为主证,自不同于葛根汤的表证下利,故以黄芩汤清少阳之热,热清利止,表邪自解。成无己认为:此太阳少阳合病,下利为在半表半里,故与黄芩芍药以和解之。《医方集解》称此方为“万世治痢之祖”。2协热下利葛根芩连汤证(34):本证系表证误下,邪热内陷,热迫于肠,传导失职而致下利不止、病变重心在胃肠里热、下利特点粘秽而臭,暴注下迫,虽有表证亦较轻微,刘渡舟教授谓其...  相似文献   

9.
白本论述了八种病症的症状、病机、预后和治疗方法,如厥阴病、厥证、下利、呕吐、哕、疝、消渴、淋证,符合仲景厥阴篇的特征。见表1。 宋版《伤寒论》在《辨厥阴病脉证并治》这个题目下,有五个小字,"厥、利、呕、哕,附",说明《伤寒论》厥阴篇原本就是"厥阴病"之后附有"厥、利、呕、哕”一篇内容,成无己在注解《伤寒论》时,  相似文献   

10.
泄泻新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泄泻又称腹泻,在古医籍中名目繁多,分类不一。《内经》以大便性质分类,有飧泻、洞泻、水泻、濡泻等。《难经》则以脏腑立论,又有胃泻、脾泻、大肠泻、小肠泻等名。《伤寒论》、《金匮要略》称腹泻为“利”或“下利”,腹泻完谷不化者称“下利清谷”。里急后重者称“下利脓血”。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以“痢”称之,以与泄泻相区别,“天行毒病,挟热腹痛下痢”已经认识到痢疾有传染性。宋.严用和《严氏济生方.痢疾论治》谓:“今之所谓痢疾者,即古方所谓滞下是也”,首次提出“痢疾”之名。而在《类证治裁.泄泻门》则以三焦论:“泻由水谷不分,病…  相似文献   

11.
<正> 下利一证,包括现代的泄泻和痢疾。用解表法治疗下利,首见于《伤寒论》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喻嘉言扩充其说,名之曰“逆流挽舟”。笔者认为,以解表法治疗下利,其适应证有二:一是表里同病,既有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苔薄脉浮等表证,又有腹痛下利的里证,这时给于发汗解表,则表解利自止。另一方面是下利日久,失于表散,或过用寒凉,致使  相似文献   

12.
下利一病,散见于六经,《伤寒论》治利方剂常用药物归经以入脾胃二经最多,其次为心经,再次为肺经。为了进一步探讨药物归经在《伤寒论》治利方剂药物配伍中的运用规律,文章结合历代医家的相关论述和治利条文进行了分析,发现仲景治利方剂药物归经的主要特点为:用药以入脾胃经之药为多,旨在健脾复运以止利;配伍入心经的药物,意在温阳助脾以止利;选用入肺经药物,功在宣发肃降、通调水道而止利。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中有关下利的原文计五十余条,涉及到六经的范围.兹试作简要辨析:1.太阳下利是指既有太阳表证,同时又有下利.其表现形式有三:一是两感于邪,开始即与他经合病而见下利;二是出现于误下之后;三是脾胃素虚,不耐外邪侵袭所致.2.阳明下利在热性病中,多为胃家实,所谓"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古人称之结者自结,下者自下,其利下多为稀粪黄水,与邪热内陷、下迫大肠而泻  相似文献   

14.
王富梅 《光明中医》2010,25(2):186-187
《伤寒论》下利一证,在六经中皆可出现,从病因、发病机制及证候类型的不同,又有不同治疗法则。根据原文所列举的方剂,本文将下利的治法归纳为十三法。由于三阴经的下利多正虚邪甚,病情危重变化多端,所以根据《伤寒论》原文从四个方面总结有关下利重症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正>《伤寒杂病论》中张仲景对下利病证治有极丰富的论述,但长久以来该书被人为分成《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个部分,使其下利病学术思想不能完整体现。笔者在"读经典、做临床"的研修中,认识到《金匮要略》有下利病脉证并治篇论利,而《伤寒论》虽无专篇论利,但六经病中均可见下利。因此,有必要对仲景下利病证治规律  相似文献   

16.
《伤寒论》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的基础,创立了六经作为辨证论治的纲领,而下利作为主证或兼证的条文遍及六经,三阳病以腑病为主,正盛邪实,多见热利;三阴病以脏病为主,正衰邪盛,多见寒利。下利以少阴、厥阴经病多见,少厥二经病位都在里,少阴病病性多属阴、虚、寒,厥阴病病性多属上热下寒、寒热错杂。人体以脏腑为本,五脏六腑各司其职,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脏腑功能的失常皆可导致下利病证。文章主要探讨下利且有证有方的条文,下利有虚实寒热之分,按照寒利、热利、寒热错杂利三种类型分而论治。  相似文献   

17.
下利,为临床常见病证之一,属于"泄泻"、"痢疾"等范畴.<伤寒论>中对下利的论述内容极为丰富,涉及下利的条文达93条之多,其中有证有方者53条,有关治利方剂36首,为下利的辨证论治奠定了基础,后世奉之为圭臬.笔者通过对相关条文的复习,试图以病机为经、方药为纬,对下利的辨证论治作如下探讨,不妥之处,望同道斧正.  相似文献   

18.
下利一证,为古之病名,包括现代的泄泻和痢疾。用解表法治疗下利,首见于《伤寒论》:“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喻嘉言扩充其说,名之曰“逆流挽舟”。笔者认为,用解表法治疗下利,其适应证有两方面:一是表里同病,即既有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苔薄脉浮等表证,又有腹痛下利的里证,这时给予发汗解表,则表解利自止。另一方面是下利日久,失于表散,或过用寒凉,致外邪内陷,表现为下利不止,精神不振,面色(白光)白,皮肤干涩,舌淡苔白,脉沉无力等一派里虚证,这时应用“逆流挽舟”、扶正达邪、领邪出表的办法,每能奏效。试举例如下: 下利初起解表为先大凡下利初起,多兼有外感表证,治应先解其表,方用荆防敗毒散或葛根汤,每能收表解利止、邪从汗衰之效。曾治一余姓患者,  相似文献   

19.
《伤寒论》下利治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占玲 《四川中医》2006,24(3):38-39
对散在《伤寒论》各篇之中的下利治法进行归类总结,把全书治疗下利的方法归类为14种,并对其理法方药进行分析。认为《伤寒论》治疗下利,或清热或温中,或解表或攻里。或利水或固涩,总以辨证为本。希望通过深入探析《伤寒论》活利诸法的理法蕴义,能够对现今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伤寒论》治疗下利的遣方用药规律,以期为合理使用经方,提高临床疗效提供借鉴和指导。方法:整理《伤寒论》中治疗下利的方剂,对“下利”关键词的出现频数,治下利方药使用频数、频率,以及四气五味、脏腑归经进行数据挖掘和统计学处理。结果:《伤寒论》中涉及“下利”相关字词的经文达90条,治下利方剂共30首,药味精简,大多不超过10味,除去猪肤汤方后,一共运用了46种药物。结论:《伤寒论》治下利善用苦辛寒温之品,以脾、胃、肺论治为主,八法之中尤重温法与和法,治脏腑、调气机是治疗下利的一个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