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研究二氧化碳气腹对罗库溴铵药效的影响。 方法 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L组)和开腹手术(C组)患者各30例,采用全凭静脉麻醉,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肌松采用闭环注射系统输注罗库溴铵:诱导剂量0.6 mg?kg-1,维持速度1.8 ug?kg-1?min-1,增药条件设为T1恢复至15%,增药速度30 ug?kg-1?min-1。观察指标包括罗库溴铵起效时间(T1降至0%)、第一次增药时间(T1恢复至15%),肌松恢复指数(T1由25%恢复至75%时间),增药次数以及单位时间输注剂量。记录诱导前(P0)、气管插管后5分钟(P1)、气腹后5分钟 (P2)、气腹后30分钟(P3)、气腹后1小时(P4)、气腹结束(P5)、拔出气管导管 (P6)各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输出量(CO),PaCO2,PH,和BIS值。 结果 L组罗库溴铵第一次增药时间显著长于C组(42.1±10.7min vs 27.7±9.5min,P <0.01),L组罗库溴铵肌松恢复指数显著长于C组(13.8±6.0 min vs 9.6±3.9 min,P <0.01),L组罗库溴铵单位时间药量显著少于C组(5.4±0.8ug?kg-1?min-1 vs 6.3±0.5 ug?kg-1?min-1, P <0.05),L组罗库溴铵每小时增药次数显著少于C组(2.1±1.0次 vs 2.8±0.9次 , P <0.05),L组CO与C组相比在P2-P4时段显著下降(P <0.01)。结论 在二氧化碳气腹下罗库溴铵肌松作用时间显著延长,肌松作用恢复显著延迟,用药量降低。这种现象可能与气腹后CO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性别与年龄因素对腹部手术患者罗库溴铵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拟在全麻下行腹部手术患者40例,分为中年男性组、中年女性组、老年男性组和老年女性组,每组10例。静脉注射异丙酚、芬太尼、罗库溴铵行麻醉诱导。以成串刺激监测神经肌肉阻滞深度,在4个成串刺激中的第1个颤搐反应(TI)达最低时行气管插管。Tl恢复至10%开始输注罗库溴铵并维持在5%-10%。术毕停用罗库溴铵,新斯的明拮抗肌松效应,记录罗库溴铵的肌松作用指标。结果与男性组相比,女性组起效时间明显缩短,最大效应持续时间、T1恢复到10%的时间均明显延长(均P〈0.05)。与中年组相比,老年组起效时间、最大效应持续时间、T1恢复到10%的时间、恢复指数均明显延长(均P〈0.05)。结论女性患者对罗库溴铵肌松效应较男性患者敏感,老年患者罗库溴铵起效时间和恢复时间较中年患者延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罗库溴铵和阿曲库铵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麻醉中的起效时间、作用时间、肌松效果、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行LC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罗库溴铵组(R组,n=60)和阿曲库铵组(A组,n=60),R组使用罗库溴铵0.6mg/kg,A组使用阿曲库铵0.5mg/kg进行气管插管。采用连续单刺激模式行肌松监测。观察项目有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肌松药起效时间(注射完毕至T1〈5%)、作用时间(恢复至T1达25%)、插管条件、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血流动力学皆稳定,插管条件良好,无统计学差异,罗库溴铵起效明显快于阿曲库铵(P〈0.05),作用时间两组类似(P〉0.05),罗库溴铵组不良反应少于阿曲库铵组(P〈0.05)。结论 罗库溴铵用于LC手术,起效快效果好,维持时间与手术时间较吻合,不良反应少,优于阿曲库铵,是LC手术较理想的肌松剂。  相似文献   

4.
体温对长时间输注罗库溴铵肌松时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长时间全凭静脉麻醉下病人体温对连续输注罗库溴铵肌松作用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ASAⅠ~Ⅱ级、年龄18-65岁、拟在全麻下行口腔-颌面肿瘤外科择期手术(手术时间5h左右)的病人,随机分为保温组和未保温组,每组15例。行拇内收肌连续肌松监测,应用静脉麻醉药诱导及维持。在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6mg/kg,随后连续输注罗库溴铵并调节输注速率使第一个颤搐反应高度(T1)维持在10%。持续5h观察并记录2组病人的中心体温与罗库溴铵输注速率的变化、罗库溴铵的恢复指数(T1从25%恢复至75%的时间)以及T1从10%至4个成串刺激(TOF)比值为90%的时间。结果与保温组比较,90min后未保温组病人的中心体温、罗库溴铵的输注速率明显下降,术后罗库溴铵的恢复时间明显延长。结论低体温可增强罗库溴铵的肌松作用,延长其在体内的消除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加速度肌松监测法探讨低温体外循环对罗库溴铵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心内直视术患者40例,ASAⅡ-Ⅲ级,随机分为2组:T组(n=20),自麻醉诱导至手术结束,采用TOF—Watch sx加速度肌松监测仪监测神经肌肉阻滞程度,并根据TOF值追加罗库溴铵;C组(n=20)为对照组,除诱导期间采用TOF—Watch SX加速度肌松监仪指导气管插管外,手术过程中根据临床经验追加罗库溴铵。记录以下指标:①诱导前、静注插管剂量罗库溴铵前、后及插管后各时点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②两组患者低温过程中罗库溴铵总用量、围手术期罗库溴铵总用量;③T组体外循环(CPB)前、低温过程中、复温后罗库溴铵维持时间。结果①两组病人插管时、插管后各时点平均动脉压(MAP)与诱导前相比无显著性(P〉0.05),心率(HR)与诱导前相比明显增快(P〈0.05或P〈0.01);②T组患者低温过程中罗库溴铵总用量明显少于C组,T组围术期罗库溴铵总用量也明显少于C组(P〈0.05);③T组低温过程中罗库溴铵维持时间明显长于降温前(P〈0.05),复温后罗库溴铵维持时间与降温前相比无差异性(P〉0.05)。结论低温体外循环中罗库溴铵用量明显减少,作用时间明显延长;罗库溴铵对心内直视手术病人血流动力学影响轻微;心内直视手术低温体外循环中应该对患者神经肌肉功能进行定量监测,便于指导肌松药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6.
李茜  周荣华  刘斌  陈果 《西部医学》2009,21(2):222-224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与正常儿童罗库溴铵药效学的差异,为罗库溴铵在临床小儿心脏手术中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ASAⅡ~Ⅲ,年龄6~12岁先天性心脏痛心内分流患儿30例,分为非紫绀型(n=15)和紫绀型(n=15)两组。另择拟行择期手术的非心脏病患儿15例(对照组)。麻醉诱导后,给予单次剂量罗库溴铵600μg/kg。采用TOF—Watch SX加速度肌松监测仪监测肌松,记录3组患儿患儿罗库溴铵的起效时间、作用时间、恢复状况及相关指标。结果非紫绀组、紫绀组、对照组患儿罗库溴铵的起效时间、临床作用时间、肌松恢复时间和恢复指数分别为(3.2±1.3)min、(22.8±5.1)min、(39.1±3.5)min、(16.4±4.2)min;(4.1±2.5)min、(23.4±3.2)min、(41.0±2.2)min、(17.2±4.5)min和(2.4±1.6)min、(25.3±3.5)min、(40.8±5.0)min、(15.9±1.9)min。3组起效时间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三组罗库溴铵的临床作用时间、肌松恢复时间、恢复指数等数据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论紫绀型或非紫绀型先心病心内分流均会延长罗库溴铵的起效时间并可能干扰肌松作用及恢复时间。临床上针对此类病人,应完善肌松监测。  相似文献   

7.
杨笛  李茜  刘斌  余海  杨波 《西部医学》2010,22(5):855-857,859
目的评价国产罗库溴铵的临床效应和安全性。方法随机双盲前瞻性研究。纳入择期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病人48例,随机分为国产组和进口组,每组各24例。以静脉推注咪达唑仑,靶控输注(TCI)丙泊酚和瑞芬太尼来完成麻醉诱导。肌松监测仪(TOF-Wacth)定标稳定3~5分钟后,静脉推注国产或进口罗库溴铵0.6mg/kg。以单刺激(0.1Hz)测定肌松程度,待肌松达最大抑制时行气管插管。以靶控输注(TCD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维持麻醉深度。持续监测肌松至单刺激恢复至基础值的75%。同时记录注入罗库溴铵后患者的生命体征。结果国产组与进口组相比,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单刺激75%恢复时间、恢复指数及给药前后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均无显著性差异。试验中并未观察到有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国产罗库溴铵临床使用肌松效应与进口罗库溴铵相似,试验中未观察到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七氟醚和异氟醚呼气末浓度对罗库溴铵量-效关系的影响。方法 56例择期全身麻醉行五官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7组,七氟醚组(S1-S3,七氟醚呼气末浓度分别维持0.4 MAC、0.7 MAC、1.0 MAC)、异氟醚组(I1-I3,异氟醚呼气末浓度分别维持0.4 MAC、0.7 MAC、1.0 MAC)及P组(异丙酚麻醉组,输注速度4-10mg.kg-1.h-1),每组8例。所有患者插管后均持续输注瑞芬太尼0.1-0.2μg.kg-1.min-1,S1-S3组和I1-I3组七氟醚和异氟醚呼气末浓度稳定40 min后注入罗库溴铵0.6 mg.kg-1,P组在输注异丙酚40 min后注入罗库溴铵0.6 mg.kg-1,用TOF-Watch SX肌松监测仪进行拇内收肌肌松监测,记录罗库溴铵的起效时间(T0);临床作用时间(T25);恢复指数(TI)。结果与P比较,S2、S3、I2、I3起效时间明显缩短(P〈0.05),临床作用时间和恢复指数明显延长(P〈0.05)。与S2比较S3起效时间明显缩短,临床作用时间和恢复指数明显延长(P〈0.05);与I2比较I3起效时间明显缩短,临床作用时间和恢复指数明显延长(P〈0.05)。结论 0.4MAC呼气末浓度七氟醚或异氟醚不能强化罗库溴铵的临床药效,0.7MAC以上七氟醚或异氟醚能明显强化罗库溴铵的临床药效,并有明显剂量依赖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剂量顺阿曲库铵的起效时间、临床有效时间的变化,并与罗库溴铵比较,为临床手术患者个体化选择肌松药物及剂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ASAI~Ⅱ级择期妇科手术女性患者12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30例,分别予顺阿曲库铵0.1mg/kg(A组)、0.15mg/kg(B组)、O.2mg/kg(c组)和罗库溴铵0.9mg/kg(D组),咪达唑仑、芬太尼、异丙酚诱导麻醉,观察心率、血压和全身皮肤情况以及TOF的变化,并进行气管插管条件评级。结果各组肌松药起效时间分别是(226±57)s、(184±56)s、(135±45)s、(80-.I-25)S,C组分别与A、B、D相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临床有效时间分别是(334±5)min、(41±8)min、(534±8)min、(42±11)min,C组分别与A、B、D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临床有效时间的离差与D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大剂量法明显缩短顺阿曲库铵的插管起效时间,但与罗库溴铵相比,临床作用时间延长,便不适于短小外科手术的麻醉,而罗库溴铵临床作用时间的变异性较大,顺阿曲库铵的可控性优于罗库溴铵。  相似文献   

10.
刘扬  刘宇  吴安石 《北京医学》2016,(6):515-518
目的 探讨非肥胖女性患者的BMI与罗库溴铵药效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15年4~10月择期行开腹手术的女性患者,年龄45~6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麻醉风险分级Ⅰ~Ⅱ级,BMI 15.0~28.0 kg/m2.按BMI分为3组:B1组(BMI15.0~18.4 kg/m2)、B2组(BMI18.5~23.9 kg/m2)、B3组(BMI 24.0~28.0 kg/mO.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闭环输注系统静注罗库溴铵,增药反馈条件首次设为T1恢复至25%,随后输注反馈条件调整为T1恢复至15%.比较3组罗库溴铵起效时间、临床作用时间、肌松恢复指数、增药次数和罗库溴铵单位体重输注剂量.对BMI与罗库溴铵单位体重输注剂量和临床作用时间作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 共有6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B3组罗库溴铵起效时间明显短于B1和B2组(P<0.05),临床作用时间明显长于B1、B2组(P<0.01),B3组单位体重用药量和每小时增药次数明显低于B1、B2组(P<0.05).BMI与罗库溴铵单位体重输注剂量呈负相关,直线回归方程Y=15.48-0.27X(Y是罗库溴铵用量,X是BMI,R2=0.43,F=45.29,P< 0.01);BMI与罗库溴铵临床作用时间呈正相关,直线回归方程Y=2.25X-15.52(Y是罗库溴铵临床作用时间,X是BMI,R2=0.51,F=63.33,P<0.01).结论 非肥胖女性患者罗库溴铵单位体重输注剂量随BMI升高而下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6倍ED95顺式阿曲库铵用于成人麻醉诱导气管插管的起效时间和作用效果,并探讨其最佳剂量。方法将2012年1月—9月我院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3倍ED95组(A组:0.15 mg/kg),6倍ED95组(B组:0.3 mg/kg),罗库溴铵组(C组:0.6 mg/kg),均用咪达唑仑0.05 mg/kg,异丙酚1.5 mg/kg和舒芬太尼0.3μg/kg诱导。患者入睡后,各组于5 s内单次静脉注入相应剂量的肌松药,使用肌松监测仪监测注射药物结束至成串刺激(TOF)为0时间,并评价插管条件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3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气管插管,B、C组的插管条件明显优于A组,与A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B、C 2组无明显差异,3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 6倍ED95顺式阿曲库铵用于麻醉气管插管,起效更快,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静脉预注利多卡因对罗库溴铵肌松起效时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锦枝  许幸 《当代医学》2010,16(7):145-147
目的探讨静脉预注利多卡因对罗库溴铵肌松起效时间的影响。方法ASAⅠ~Ⅱ级、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的男性患者60例,年龄18~49岁,体重41~82kg,随机分为利多卡因组(Li组)与对照组(C组),每组各30例。麻醉诱导:静注1.5mg/kg丙泊酚及芬太尼4μg/kg。麻醉维持:丙泊酚7mg/(kg·h)。肌松监测采用加速度法四个成串刺激(TOF),测定和记录刺激尺神经时拇内收肌的颤搐反应。Li组静注利多卡因1.5mg/kg,C组静注等量生理盐水,2min后静注罗库溴铵0.6mg/kg,待TOF T1抑制95%时行气管插管。记录肌松起效时间(注药结束至TOF的T1肌颤搐抑制95%的时间)及气管插管条件。结果肌松起效时间:C组与Li组分别为(84.70±28.28)s、(68.30±23.46)s,Li组显著快于C组(P〈0.05)。气管插管条件:Li组显著优于C组(P〈0.05)。诱导前、插管前两组NSBP、DBP、HE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利多卡因可显著缩短罗库溴铵肌松起效时间、改善气管插管条件,是罗库溴铵用于快速顺序诱导气管插管时有效的辅助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数字化技术在高龄患者TCI麻醉时的应用价值。方法:择期行腹部手术,ASA为II—III级的高龄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n=30):TCI麻醉监测组(以下简称“T组”)和对照组(以下简称“P组”)。麻醉诱导均为芬太尼3.3ug/kg、咪唑安定0.05mg/kg、依托咪酯0.3mg/kg、顺阿曲库铵0.15mg/kg,诱导插管后T组采用血浆靶控TCI维持麻醉,术中根据AAI值调整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TCI血浆浓度及应用肌松监测反馈仪闭环给予肌松药。丙泊酚的血浆靶浓度为2.3—2.8ug/ml,瑞芬太尼的血浆靶浓度为3.6-4.8ng/ml,顺阿曲库铵则是闭环给药;而P组只根据血压、脉搏和麻醉医师经验调节控制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输注速度,丙泊酚的输注速度为75一i00IJ.g/kg/min,瑞芬太尼输注速度为150—200ng/kg/min,顺阿曲库铵是每隔30—45分钟给予2—3mg。分别观察记录T组和P组于诱导用药后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时(T2):气管插管后切皮时(T3);开始进腹或进腔镜时(T4);腹部探查游离或腔镜游离时(T5);脏器切除时(T6);拔管时(T7)等七个时段的心率(HR)、血压(SBP、DBP)、体动情况、肌松满意程度,麻醉药用量等。此外,还观察苏醒期问的苏醒时间、苏醒的完全程度、苏醒期间的并发症等。以上几方面的数字技术最终通过麻醉信息系统进行整合分析记录。结果:T4-T7时,心率、血压T组与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组术中无体动,P组有6例出现体动(P〈0.05);T组肌松满意程度较好,TOF值〈0.1,P组有7例出现短暂肌松不良(P〈0.05);T组麻醉药和肌松药用量均更少,术后苏醒和肌松恢复更快,术后躁动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高龄患者术中应用TCI麻醉,配合肌松闭环给药、AAI监测调控、麻醉信息系统整合等具有很大优势,使高龄患者的麻醉过程更加平稳、苏醒质量更优、可控性和精确性更强、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研究0.7%异氟烷复合异丙酚和瑞芬太尼静脉麻醉下对米库氯胺临床药效学的影响,为实际麻醉中使用静吸复合麻醉用药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全麻择期手术老年患者40例,ASA分级Ⅰ~Ⅱ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随机分成异氟烷组(Ⅰ组),异丙酚组(Ⅱ组)。麻醉诱导后,Ⅰ组使用静脉输注异丙酚2~5 mg/(kg·h),瑞芬太尼2μg/ml血浆靶控输注,并维持呼出末异氟烷浓度为1MAC(浓度:1.2%);Ⅱ组使用静脉麻醉,用异丙酚4~10 mg/(kg·h)静脉输注,瑞芬太尼4μg/ml血浆靶控输注维持麻醉。以上指标稳定5分钟后,静脉注入米库氯胺0.15 mg/kg。选用TOF-Watch SX(Organon)加速度肌松监测仪进行肌松监测。观察以下指标:起效时间,作用时间,恢复指数,维持T1为1~10%时肌松药的泵入速度。结果静脉注入米库氯胺0.15 mg/kg后,Ⅰ组和Ⅱ组的起效时间分别是(102.1±21.8)s和(96.9±25.7)s(P〉0.05),作用时间分别是(26.1±8.3)min和(18.7±7.5)min,维持90%~99%颤搐抑制所需米库氯胺的泵注速度分别为(6.25±1.78)μg/(kg·min)和(8.41±1.81)μg/(kg·min),恢复指数分别为(10.13±3.82)min和(7.22±2.51)min。结论在临床麻醉过程中异氟烷可以显著增强米库氯胺的临床肌松药时效,并且减少维持90%~99%肌松所需的泵入速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用于肝功能不全患者麻醉诱导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探讨更适合的舒芬太尼浓度,以及不同浓度舒芬太尼对丙泊酚药效学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Ⅱ~Ⅲ级,ChildB级,择期行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的患者30例。麻醉诱导靶控输注舒芬太尼Ce分别为L组(0.6μg/L)和H组(0.8μg/L),达到设定值时开始靶控输注丙泊酚。当患者意识消失时将预设丙泊酚血浆浓度调低并使其效应室靶浓度高于意识消失时浓度,同时静脉注射罗库溴胺0.9mg/kg完成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记录不同时点观察值。结果诱导时L组患者心率及血压无明显波动。H组舒芬太尼Ce值达到0.8μg/L时,血压比基础值升高4.2%(P〈0.05),3例患者出现呼吸抑制,4例患者出现肌肉僵直(P〈0.05)。两组BIS值在舒芬太尼输注前后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意识消失时L、H组的丙泊酚Ce值分别为(1.84±0.54)mg/L、(1.32±0.37)mg/L(P〈0.01),丙泊酚用量分别为(62.24±6.03)mg、(39.83±5.64)mg(P〈0.01),BIS值分别为67±11、70±11(P〉0.05)。结论舒芬太尼Ce值为0.6μg/L,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诱导用于肝功能不全患者,血流动力学更为平稳,应激反应小,无呼吸抑制及肌肉僵直,相对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舒芬太尼Ce值分别为0.6μg/L、0.8μg/L靶控输注不会引起BIS值显著变化,而与丙泊酚联合使用时具有协同作用,可降低意识消失时丙泊酚的Ce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静脉麻醉使用罗库溴铵或米库氯铵行气管内插管时的插管条件及安全性。方法 2012年3-6月在我院择期行耳鼻喉科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0例,给予罗库溴铵0.6 mg/kg(组Ⅰ)、米库氯铵0.16 mg/kg后插管(组Ⅱ),记录各组诱导起效、维持时间,进行插管评级并观察注药后有无特殊临床表现。结果诱导起效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诱导维持时间组Ⅱ(14.5±3.0)min较组Ⅰ(28.9±6.5)min短。组Ⅱ3例患者出现皮肤潮红,其中1例伴平均动脉压(meanarterial pressure,MAP)下降、心率(heart rate,HR)增快。组Ⅰ、组Ⅱ插管评级达优良者分别为20、19例。结论罗库溴铵和米库氯铵均为全身麻醉气管内插管理想的肌松剂,米库氯铵因其时效短更适用于短小手术。  相似文献   

17.
丙泊酚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在人工流产术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书友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1):128-129
目的探讨丙泊酚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在人工流产术麻醉中的作用。方法研究组189例,采用丙泊酚联合小剂量舒芬太尼进行麻醉和镇痛处理;对照组189例,单纯采用丙泊酚麻醉诱导,分别记录两组患者临床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时间、意识清醒时间及镇痛分级。结果研究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为(1.2±0.3)min,意识清醒时间为(6.7±1.3)min,均明显短于对照组[(1.9±0.6)、(11.9±2.7)min](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无痛率达100%,远远高于对照组85.19%(P〈0.05)。结论将丙泊酚联合小剂量舒芬太尼应用于人工流产手术中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麻醉镇痛方法,能够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和患者意识清醒时间,同时对于有效镇痛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布托啡诺对全麻患者罗库溴铵药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布托啡诺对全麻患者罗库溴铵(ROC)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 40例妇科全麻择期手术患者,年龄20~60岁,ASA为Ⅰ~Ⅱ级,随机分成两组(n=20):布托啡诺复合异丙酚组(B组),芬太尼、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组(R组)。两组患者诱导分别采用静脉推注布托啡诺0.02 mg/kg、异丙酚2~5 mg/kg和芬太尼2 mg/kg、异丙酚2~5 mg/kg。静脉注射ROC 0.6 mg/kg后,观察并记录两组ROC起效时间、维持时间、恢复指数。结果两组间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B组ROC起效时间为(78.2±18.9)s、维持时间为(31.2±7.9)min、恢复指数为(10.0±4.1)min,R组ROC起效时间为(80.0±20.1)s、维持时间为(28.9±11.8)min、恢复指数为(10.4±3.8)min。两组ROC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和恢复指数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布托啡诺对罗库溴铵的肌松效应无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靶控输注舒芬太尼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对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采用单盲、随机、对照实验设计,分为舒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每组30例,均采用靶控输注舒芬太尼或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记录患者入室后基础值(T0)、插管后3min(T1)、气腹后10min(T2)、气腹后40min(T3)、解除气腹后20min(T4)的MAP、HR、PETCO2等指标,于相应时点采集静脉血3m1测定血清皮质醇(Cor)浓度及血糖(Glu)含量。结果两组间MAP、HR、Glu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r含量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芬太尼组含量较低;各时间点比较,术中两组MAP、HR均升高,但与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r、Glu含量均先升后降,与T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时间点间与组间交互效应,HR、MAP各时间点与组间不存在交互效应(P〉0.05),Cor各时间点间与组间存在交互效应(P〈0.05),舒芬太尼组中T1、T2、T3、T4时间点测得血清Cor含量均较芬太尼组低,Glu在术中各时间点间与组间存在交互效应(P〈0.05),舒芬太尼组T1、T2、含量比芬太尼组低。结论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均有效地抑制妇科腹腔镜手术刺激所造成的应激反应,但舒芬太尼较芬太尼能更好地抑制妇科腹腔镜手术引起的Cor分泌,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